登陆注册
708400000004

第4章 说话不慎易招惹祸端;开口前先想几秒钟 (1)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传说他母亲在他降生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一老翁给家中送了一只小猿。所以,在他21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来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张大千尤爱画马、画猿、画犬,他深信画珍禽走兽应当忠于写生,因而也喜欢养马、养猿、养犬。

一次,他听说一位军阀家中养了一只名犬,所以很想去看看。正巧,这位军阀邀请他去家中做客。张大千非常激动,一见到大帅就兴奋地说:“我早就想来您家里拜望了!”

大帅以为张大千心仪自己,得意地点了点头,说:“不客气!不客气!”

张大千余兴未尽,顺嘴说了一句:“我是特意来看你这只狗的!”

话刚说出口,张大千顿感不妙,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万分后悔。于是,匆匆告辞,过了很长时间还心有余悸,摸着自己的脖子说:“幸亏大帅当天心情好,否则我的脑袋就搬家了!”

这或许只是一个特例,但是,正所谓祸从口出,如果没有考虑清楚就顺嘴瞎说,难免会得罪别人。恰当的表达能让说话双方更为愉快,更有利于工作和生活。

《三国演义》里面也有这样一段。诸葛亮举兵伐魏,两军在五丈原对峙。诸葛亮屡次要求开战,司马懿都不理会,只是坚守城池,拖延时间。

诸葛亮远道而来,拖延不起,就想到一计:派使者送信和一套女人衣服给司马懿,讽刺他像女人一样,畏畏缩缩,不敢与他正面交锋。这一招气得司马懿几乎吐血。但是,司马懿也是一个非凡的人物,他不动声色,反而笑着问使者:“诸葛亮说我像女人,就像女人呗。不知道诸葛亮最近吃睡如何啊?”使者毫无警觉,随口答道:“我们丞相勤于政事,事情不管大小都要亲自过问,而且吃得很少。”

很平常的一句话,司马懿却听出了弦外之音:诸葛亮食少事烦,岂能久乎?于是,传令下去,不管蜀军如何挑衅,只坚守不战。没过多久,诸葛亮终于因为操劳过度,病倒在五丈原。蜀军只好班师回朝。最后,诸葛亮病逝,反而成全了司马懿的大业。

使者的一句话,虽是无心,却间接地帮助了敌人,这全是言语不慎造成的。现代,也有不少因为言语不慎而造成事端的事例。一名“官二代”,醉酒开车撞死了人,还要喊上一句“我爸是李刚”。一个城市的领导,酒后开车,被执法者拦截检查。本来好好接受处罚就是了,谁知道,他口出狂言,道出身份,还扬言让拦他车的所有人及单位领导全部下岗。逞了口舌之快的结局,却是万民指责。最后,该判刑的判刑,该撤职的撤职。甚至还因为说过的话而加重处罚,这又何苦呢!

为了不因口不择言而惹祸上身,在说话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先思考,后表达。我们在说一些比较重要的话之前,特别是在叙述一件复杂的事或驳斥某人观点时,最好能先在脑子里打一遍“草稿”,梳理一下思路,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言语的逻辑性,还能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纰漏。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对那些可长可短的话题,力求简短;对那些可说可不说的话,尽量不说。只有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观点鲜明、中心突出、层次清楚,你说的话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说话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在说话前要给自己留几秒钟时间,认清听话的对象,顾虑他人的感受,思考表达的方式,设想可能的后果。

智者先想后说,蠢人不想就说。先想后说,并且表达得简明扼要,这是智慧人;不想就说,并且表达得拖泥带水,这是愚蠢人。

对于这种不想就说、拖泥带水的人,建议大家采取下列措施。

1.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2.想说的时候,要先确定自己到底该说还是不该说。

3.不得不说的时候,先考虑清楚、成熟再说。

4.考虑清楚、成熟了,也要简明扼要地说。

有伟人建议人们在说话前将舌头搅三搅,其意即在于此。说过的每一句话就等于投入池塘的一块石头,它会掀起层层波澜。也像泼出去的水,想收是收不回来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学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底,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兴奋地说:“告诉你一件事,你绝对想象不到……”

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了他:“等一下!我先问你三个问题。回答了之后,你再决定是否告诉我这件事。”

“第一个问题:你要告诉我的这件事是真实的吗?”

学生有些不解,说:“我是从街上听来的,大家都这么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如果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那至少它应该是善意的,你要告诉我的事是好事吗?”

学生的脸有些红了,说:“不,正好相反。”

苏格拉底不厌其烦地继续说:“那么,你这么急着要告诉我的事,是重要的事吗?”

“它……它并不是很重要……”这时,学生羞愧地低了下头。

苏格拉底说:“既然这个消息并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你又何必要告诉别人呢?说了也只会多造成一个人的困扰罢了。”

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至少应该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说话能反映一个人的智能,谨言慎行、言之有物是说话智能的最高准则,它会令人一生都受益无穷。我们不做流言的始作俑者,也不要受人利用成了是非的传播者。不要听信搬弄是非的人或诽谤者的话,因为他不会是出自善意告诉你的,他既会揭发别人的隐私,自然也会同样地对待你。

办公室是工作的地方,也是是非最多的地方,在开口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这些话是不是该说,会不会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首先,办公室里最好不要谈的是薪水。但同时这也是很多人最喜欢打听的事情。比如有的人会先说自己:“我这月领到工资……奖金……你呢?”如果你没有他多,他会假装同情,心里却暗自得意。如果你比他多,他就会心理不平衡了。很多公司员工之间的工资往往都会有些差别,即使是一样的工作也有完成得好坏多少之分,所以老板当然不会给相同的工钱。在发工资时,老板往往不会公开每个人的数额,并叮嘱不要让他人知道。如果你非执著于想知道其他人的薪水是多少,很容易引发员工间的矛盾,甚至是员工与老板间的矛盾,到时候就很难收拾了。

其次,办公室里同事或者老板的一些小秘密最好也不要插嘴。办公室是工作的地方,不是互诉心事的场所。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向别人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能够很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你们之间很快变得友善、亲切起来,但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后发现,事实上只有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某某同事有婚外情、哪个领导泡小秘、业务员收回扣等,即使是公开的秘密,你也别插嘴。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你能不听就不听,能不说就不说。这种事情真假不定,还会损坏人的声誉,你又不知道原委,得罪人的事还是免开尊口的好。

另外,抱怨牢骚的话不要讲。“天天要加班,还没有加班费!”“老板做事不公!”“公司待遇不好!”……这种纯粹抱怨的话,就算说了也是白说。同事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更容易有利益纠葛。你在背后说三道四,难免不被人传来传去,如果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添油加醋,传到老板那里,到时候你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最后,野心不要外露。所谓树大招风,在办公室里不要大谈理想。那些雄心壮志是和自己、家人、朋友们说的。公司每层领导都有人,你没事念叨着想当领导,岂不是把现在的领导当成了敌人?就算领导不把你当敌人,同样想当领导的同事也会把你当成对手。暗地使坏、下绊子,谁都受不了。就算你想自己创业当老板,不会影响到领导和同事,那老板也会认为你没有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为公司工作上。野心可以有,但不可露。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的所有人挑战。

职场也是竞技场,风云变幻,环境险恶,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对手,即便是合作得很好的搭档,也可能突然变脸。你暴露得越多就越容易被攻击。你可以不害人,但你不能不防人。

不少职场新人毫无心机,个性也比较直率。一个不小心,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很容易被人记恨在心,甚至实施报复。很可能,在你被害得痛苦不堪、焦头烂额的时候,还不知道原因只是当初说错的一句话。

三思而后行,这句话说得确实不假。我们都知道祸从口出,假如没有经过仔细考虑,就直接说出口,很容易产生一些自己不想要的后果。因此,要懂得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不要想什么就说什么,等说出去了再开始后悔,那时已经晚了。

每次想发脾气前先数30个数,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默念“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一个人不可能完全没有脾气。即使你是很有涵养的人,也难免会遇事不如意,看人不顺眼,因而生气甚至发脾气。这在生活中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了,但是,并不能因为它屡见不鲜就觉得它完全无妨,发脾气终究不是一件好事。

同类推荐
  • 做人做事枕边书(大全集)

    做人做事枕边书(大全集)

    自己又不知道障碍在哪里,如果你的人生事业屡遭挫折,你将从本书中获得答案;如果你目前正值春风得意,好运连连,那么书中的方法和技巧更会使你如虎添翼,你的人生将更上一层楼。《做事做人枕边书大全集(超值金版)》为你的奋斗之路铺出了一条平坦的大道。书中的一招一式都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
  • 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

    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

    现代很多大学生和职场中的人都生活在一种困惑中。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很少有人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更不知道如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很多年轻人毕业后在盲目的状态下匆匆选择了一份职业、一个公司、一位老板,从事着与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完全不相适应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毋庸置疑,很难取得大的成功,甚至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其结果不是一次次跳槽,就是一次次被解雇。
  • 心灵鸡汤精粹版3

    心灵鸡汤精粹版3

    有一种距离叫做远,有一种东西却叫缘,有一种情怀叫思念,有一种关心叫无言。最幸福的事就是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守住一生的幸福约定。
  • 7天让你读懂社交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社交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
  •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其实,习惯的养成与从小所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关。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而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坏习惯也生出了许多“新花样”。例如:酗酒和吸烟,在女性和孩子中间已不罕见;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富裕社会的大问题。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可就是无法戒除。其实,要想彻底戒除坏习惯,也并不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除了要有坚定的毅力,还要培养自身的好习惯,要用好习惯来克服坏习惯。
热门推荐
  • 新潮涌动(1910-1919)

    新潮涌动(1910-1919)

    本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晚清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面。
  •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 智慧生活一点通:你不可不知的2000个生活小窍门

    智慧生活一点通:你不可不知的2000个生活小窍门

    《智慧生活一点通》所收集的这些窍门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更适用于生活实践,普普通通却蕴含许多创意,内容涉及到医、用、吃、穿等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侧重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更重要的是,书中所提到的材料,在生活中都能信手拈来,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2000条生活窍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医、用、吃、穿,一书在手,统览生活细节;真正的好方法和智慧窍门,区别于一般生活常识;使用方法简单,材料随手可得,查阅快速方便。
  • 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好妈妈会改变孩子的一生。那么,3-6岁孩子的妈妈应该怎样做呢?也就是说,好妈妈到底怎样做,怎样去教,怎样去塑造,才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呢?这正是本书要告诉每一位好妈妈的。
  • 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

    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

    《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为你提供了33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希冀能对你有所帮助!弹奏一首动听的乐曲,需要训练;写得一手好字,需要训练;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需要训练;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运动员,需要训练,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同样需要训练。我们的记忆力为什么一直没有提高?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找的只是记忆方法,而不是记忆力训练方法。
  • 三界翱翔

    三界翱翔

    天翔,曾经的天之骄子,为兄复仇,毅然走上了与魔界对抗的道路。左手创造!右手毁灭!霸天诀!翻天指!修罗之力!看天翔如何颠覆魔界!他,必将站在这三界顶点!
  • 正能量

    正能量

    坚持正向能量,人生无所畏惧!到底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在此书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能量》是一本世界级心理励志书,也是《怪诞心理学》作者的转型之作。这将是继“不抱怨”之后,引发全国团购热潮的励志读本!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实例,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本书从明清画集如《唐诗画谱》、《诗余画谱》、《古今名家画稿》等书中挑选出与元曲意境相合的画89幅,相互配合。收录了伯颜的《喜春来》、关汉卿的《大德歌》等三百首元曲。
  • 温州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温州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本书列举了温州人发财致富、成为中国人中最具商业智慧的一群人的成功事例,告诉读者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眼光、和你不一样的胆识、和你不一样的人脉、和你不一样的创意、和你不一样的手段、和你不一样的品质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