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南门汽车客运站候车大厅门外,我左顾右盼。
从候车厅内墙上挂的一座大钟上得知,此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三十八分。
我走出车站,就不知道自己的这双脚该怎么走才对。
四周的路灯,就像曾在小说里看坝坝电影时那RB鬼子的探照灯一样,照得自己马上就想找个地洞来躲着。
可是,成都这块地方,除了钢筋混凝土外,根本就找不到一处黑灯瞎火的角落。
只好忍耐着,在平坦的水泥路上走了起来。
这双脚,依旧是每走一步,都提得老高,与都市平整的马路配合得难以协调。
让成都人一看,就明白这死女子,是山路走习惯了的山里人。
山里人是没法穿拖鞋走路的,而大都市的人,穿上拖鞋走起路来仍然挥脚自如。
脚后跟还在路上擦得吱吱响,也不会掉鞋。
山里人就不一样,山里人往往都钟情于水胶鞋和脚帮。
脚帮的功能是防止路陡湿滑,脚站不稳,就得用的一种专用鞋。
也有穿爪鞋的,我就是穿惯了脚帮的那类山里人。
养成了一定要将脚提高一尺,才肯前进的习惯。
早春的气息,在成都的夜晚难寻踪影,只有阵阵寒气从锦江河上飘来。
我一个人独步,在新南门桥上来回走动,直到冷得有些受不了。
才不自觉地从背包里,搜出车上男孩送的这包东西。
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大封洒琪玛,我欢喜着,在兴奋中急着吃了起来,一小封一小封地分来吃。
……
天边渐显亮色,我收起背包,沿着红星路的街沿往城中心走。
这一走,就好像没有了尽头,不知经过了多少个十字路口,也不知啥时候天色完全亮了开来。
马路上骑自行车的人,多得就像要下大雨前那地上忙着搬家的蚂蚁一般,匆匆忙忙地来来往往。
街边还有不少的老头子和老太婆们搬出桌子、椅子,开始专心地喝起了一天的早茶。
有的人还在街边打哈欠,那情景真正是一望无涯。
哈欠一喷出,准能发现一口白沫起飞,后又准确地飞到不远处的马路下水道的道口内。
没有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是不可能有如此精湛的喷射吐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