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200000007

第7章 第一辑书评集萃(6)

第一辑书评集萃(6)

“向沙漠进军”

—重读《看风云舒卷》

又到了每年沙尘暴肆虐的季节,突然想起了那篇名文——《向沙漠进军》。

“多快好省”只一年的“大跃进”,紧随其后就是物资匮乏三年的大饥馑。不怨人口多,只怪粮食少,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情况雪上加霜。在“自然灾害”的第三年,确切些说,1961年2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沙漠进军》,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

《向沙漠进军》原文共21段,有3个小标题: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怎样同沙漠斗争,使沙漠为人类造福。后来,此文精简为12段并去掉了小标题,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沿用至今。只要在网上敲入“向沙漠进军”,马上会搜索到课文原文及多种针对此文的教案和教学材料。读过此文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应有几亿,而且还在不断增多,此文影响不可谓不大。

“向沙漠进军”的初衷是“保护农田”“开辟绿洲”。经过了四十多年的“进军”,结果如何呢?以文中提到的毛乌素、巴丹吉林、塔克拉玛干三大沙漠为例,它们的面积已经分别由约1万、约4万、约32.4万平方公里(《辞海》1979版)扩大为1.4万、4.43万、33.76万平方公里(《辞海》1999年版)(1961年《向沙漠进军》文中毛乌素沙荒只有800多万亩,1999年为1.4万平方公里,约等于2100万亩)。“我国荒漠化面积已达26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近三成,每年荒漠化净扩展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6670平方公里),仅沙化土地每年就净增369万亩(246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扩展,5%是干旱等气候原因,95%是人为因素”;“我国沙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现代沙漠化土地就有37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威胁18亿亩耕地“红线”》,见《今日国土》2007年6月号,总第48期)。

我们说“向奥运进军”,意味着我们走向奥运;从奥运的角度来说,奥运也在“走”向我们。“向沙漠进军”也是一样,我们向沙漠进军,沙漠也在向我们进军。到目前为止,“向沙漠进军”,是人胜利了,还是沙漠胜利了,是人进沙退,还是沙进人退,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做出了回答。

《向沙漠进军》的作者竺可桢先生是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26年竺可桢明确指出“我国人口过多”(4.3亿)。“人口问题之严重,则尤以我国为甚也”。“吾国则目前即已人满为患”(《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1936年又说“中国现在人口为4.5亿”,“即使人口不再增加,也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中国地理环境》)。1955年7月19日,竺可桢在全国人大小组会上发言“国家对于人口应有个政策,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因发表提倡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新人口论》,马寅初于1960年1月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不久又被免去全国人大常委。即便如此,1962年4月,竺可桢再次指出节制生育和水土保持工作乃当今之急务。

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1936—1949),贯穿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始终,经历了5000里的文军长征(浙江大学从浙江西迁贵州),在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把浙大从只有3个学院的地方院校,发展成拥有7个学院、10个研究所、30个学系,学生达2000多人,成为当时全国最完整的两所综合性大学之一,甚至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东方的剑桥”。

竺可桢为浙大制定的校训是“求是”,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果断的决心”。 “向沙漠进军”的失败,当然与竺可桢先生毫无关系,而是由于人类不实事求是,不按科学规律办事,过度繁衍,过度向大自然索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使雪山积雪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损伤了“地球之肾”,现在不得不像其他许多地方那样,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荒”。“与人斗,其乐无穷”这句名言,几十年前就被人重新句读为“与人斗,其乐无,穷!(李蔚兰《迟到的祭奠》)”不讲科学一味蛮干地与天斗,与地斗,结果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一句话可以是一种理论、一种重要思想、一种学说,但在得到理论和实践的验证前,一句话就是一句话、一种立论、一种猜想、一种假说。

1999年版的《辞海》没有“进军”这个词条,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进军”是这样解释的:“军队出发向目的地前进”(712页)。这种解释只是“进军”的本义,没有引申义,显然不够“现代”,不能满足要求。“向沙漠进军”与“向奥运进军”中的“进军”肯定不是一个意思。我的理解,在“向……进军”这一句式中,如果向的后面进军的前面是个正面的词,如科学、法制、民主、奥运等等,进军就是获得、赢得、争取的意思,或者说“化”,如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等等;如果向的后面进军的前面是个负面的词,如沙漠、愚昧、腐败、贫困等等,进军就是征服、清除、消灭的意思。“向沙漠进军”本意是要征服沙漠,使沙漠为人类造福,但由于方法不对头、措施不得力,却得到了沙漠化的结果,这不能不使我们浩叹与深思。

1998年4月,竺可桢的随笔集《看风云舒卷》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非常荣幸,本人忝为该书责编。倏忽十年,再展陈编,仍然有所得、有所感。书分五部分,为随笔、教育文选、专业论文、政论、日记摘抄。《向沙漠进军》只是其中的一篇,用的是原文,而不是课本中的节选,尽管那种版本主题更突出,内容更紧凑。竺可桢文集或文选中,我想肯定也都用原文,而不会用节选。

《看风云舒卷》较全面地反映了竺可桢先生在各个领域的贡献和学术造诣,《我国南宋的气候》《二十八宿起源之说》《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等文章至今仍不失其光彩。本书的序与后记,是编者——竺可桢先生的秘书沈文雄所做,介绍了竺可桢先生非凡的一生、卓越的贡献和高尚的人格。附录两篇,一篇全面介绍了竺可桢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作者是浙大前校长杨士林;另一篇介绍了竺可桢先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人格培养,作者是浙大毕业生马国均,1941年选择竺可桢先生做“进德修业的导师”的唯一学生。这些介绍文章使我们对大师有了亲切的了解。

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涌现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科学巨匠、文化大师(竺可桢28岁即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们的道德学问,今日已罕见,思之惘然。通常我们说了解某个人,其实只是知道该人的若干逸闻趣事,有些还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还是要看他的著作(如果有的话),看他的所作所为。

“猛人”刘杰及其《纸醉金迷多忧愁》

今年最大的败笔,就是贸然接下了一部大书。一着手编辑,才知道落入了“圈套”。退稿已来不及。我一面骂自己弱智,一面硬着头皮上网查找资料,翻书核对原文,真是苦不堪言。社里有四大糊涂蛋,前三位好汉过五关斩六将,众望所归,座次早已排定。第四位竞争激烈。若自己的这件糗事曝光,无疑自己投了自己一票。“十一黄金周”,我带着厚厚的书稿回家,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四天之内稿件碰都没碰——都是刘杰惹的祸,不,是他的书《纸醉金迷多忧愁》惹的祸。

刘杰是位编剧,主要作品有电视剧《爱在阳光灿烂时》、《海上繁华梦》、新版《红楼梦》等。利用两年的业余时间,刘杰写出了这部散文集《纸醉金迷多忧愁》。书分五辑:人生态度、诗与花、谈空说有、都市生活、飘如陌上尘。从辑名上看,既有实实在在的,如第一、第四辑;也有飘逸空灵的,如第二、第五辑;第三辑则是虚虚实实。每一辑前都有一首古诗,整部书诗情洋溢、诗趣盎然。文章的标题和文字典雅,富有阴柔美,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想充盈其间。如“肉只有小半扇了,一个猪头还放在案板上,笑眯眯地看着我。(《起早》)”“人类文明的惯例就是拿最宝贵的东西,包括自由和健康,去换取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当这些派不上用场的东西到了自己都搞不清数目的时候,你就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人。(《理想的生活》)”“稍有点长相和本事的男人大多喜欢自作多情,总疑心某个女人喜欢自己,哪怕对方已经很讨厌他了,只是没有当面说出来;女人则总是怀疑对方不喜欢自己了,恨不得五分钟听到一次‘我爱你’才放心。(《石榴裙》)”“‘藏龙卧虎之地也是藏污纳垢之所。’世间的事情大都经不起从背面去看,因为背面更接近事情的真相。(《污垢》)”……

与本书同名的那一篇《纸醉金迷多忧愁》,集中地体现了刘杰灵动、明净的风格。他列举了李后主、宋徽宗、上海孤岛时期的艺术,“越是乱世,产生的艺术越有蚀骨销魂的效果,想想都是很怅惘的……在最混乱、最无望的时代,娱乐业却发展到了顶点,看起来不太合理,实在是最合情理的事情。”是绝望因而纸醉金迷,还是纸醉金迷后更加绝望?“两样风流吾最爱,六朝文章晚唐诗。”乱世各地的诸侯,忙着抢地盘,抓壮丁,百无一用的书生和艺人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不论如何,那些绝望的朝代,帝王都是与民同乐的。也许到了盛世就关门独乐了。

湖南出猛人——思维、行为、作为异于常人之士。“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湖南作家王开林有一部散文集《纵横天下湖南人》,写了23位湖湘猛人:魏源、曾国藩、谭嗣同、蔡锷、杨度、叶德辉、齐白石、沈从文……读王开林的书,让人热血沸腾,顿起建功立业之心;读刘杰的书,使你头脑冷静,恬然享受日常平淡生活,因为美无处不在,乐趣随处可寻——“看着小孩狼吞虎咽地吃东西,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尤其是你给他们吃的。(《理想的家》)”“前几天坐在公园的树下发了一回呆,发现简直是世界上最舒服的事情。(《发呆》)”……《纸醉金迷多忧愁》有点像法国菲利普?德莱姆的《第一口啤酒》——“快乐就在细微之处”。但菲利普?德莱姆的作品短则600字,长不过1500字,读着不过瘾,也容易被戏拟,如《第一勺鱼子酱》(拉姆赛)《一双干净的袜子》《最后的鼻涕》(帕特里克?勃松)……《纸醉金迷多忧愁》没有这种琐碎的缺陷,更像是一条条线;而《第一口啤酒》比较来说只能是一个个点。

大约一年前,刘杰的朋友李彦达把《纸醉金迷多忧愁》书稿电子文本发给了我。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读了第一篇,我就很喜欢,马上打电话告诉李彦达,愿做此书的责编。由于别的缘故,此事被搁置。不久前整理文件夹,又看到了刘杰的稿件,不愿意放弃,于是再打电话,得知书已出版,心里挺高兴,毕竟有识货之人。《纸醉金迷多忧愁》是一部令编辑眼睛发亮,使作家目光黯淡,让评论家有话可说的作品。

9月28日,“十一黄金周”前一天,刘杰、李彦达等三人竟专程驱车从北京到天津来拜访素昧平生的普通编辑,令我十分感动。刘杰此举,是敬老吗?不是。见面前我们连电话交流都没有,他并不知道我比他年长近20岁。是尊师吗?也不是。虽然编辑习惯上都被称为老师,我们并没有师生之谊。刘杰的来访,我更愿意看作是“雪夜访戴”,是他的心血来潮,率性而为,就像他一时兴起晚上寻访古河道(《夜游运河》);或者像他天黑了爬云山(《山下》)、最冷的1月份顶雾冒雨去爬岳麓山(《岳麓山》)。人无癖,不可交。能够随心所欲,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或什么性价比,“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过去》),所以我说刘杰是个性情中人,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一个“猛人”,典型的三湘之士。

《纸醉金迷多忧愁》可以说是生不逢辰。现在不是诗歌的时代,不是小说的时代,也不是散文的时代——不是文学的时代。只要不能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人们多半不会感兴趣。作为成功人士、颇有名气的编剧,刘杰肯写这些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闲情逸致的散文,不仅娱己,更能娱人,不愧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菲利普?德莱姆的《第一口啤酒》,是法国1997年畅销书之首,当年再版23次,仅在法国就销售了80万册,法国文坛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流派——“细微派”,其版权已向22个国家和地区转让(截至1999年),那一年中文简体字版出版,只印了3000册,还卖不完。只有《第一口啤酒》《纸醉金迷多忧愁》这些“无用”的书在我国也成了畅销书,那时我们再谈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更有底气了。

法国作家克莱齐奥,其小说《金鱼》2000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简体字版,印了5000册,反响平平。今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各出版社开始了抢购版权之战。他的著作马上就成了抢手货。说不定哪一天刘杰的散文获了某项大奖,那时,各路出版社就会像争购他的剧本一样竞争他的散文集。

我期待着那一天。

寻找奇石魂

——张传伦及其《柳如是与绛云峰》

《百年美文》是一套大型散文丛书,分门别类收录整个二十世纪各种佳作,已出版两辑十卷(如“哲思卷”“读书卷”“人物卷”等)二十七册。甫一面世即大受欢迎,一版再版(盗版者闻风而动,盗版本应运而生)。以“谈艺卷”为例,收文一百二十多篇,上自黄宾虹,下迄张传伦,一头一尾,年龄相差九十余岁,文章同样精彩。

“谈艺卷”的大轴之作,就是张传伦的《漫话中国历代奇石收藏》(亦名《奇石赋》)。开篇即是“石在哪里?石在天之涯,石在海之角,在昆仑之巅,在九嶷之涧。在北国的深谷幽壑,在江南的花径竹篁。石在哪里?在女娲之手,是补天的祥云,在精卫之口,是填海的冤魂。石在哪里?在轩辕黄帝的元圃,在未央汉宫的池畔。在东京艮岳山,石是徽宗亲赐金带的‘盘固侯’;在北京颐和园,石是乾隆御题刻铭的‘青芝岫’。……石之中具清、拙、古、怪之意,皱、透、漏、瘦之形者,又被人们视为奇石。”这篇万字长文(“谈艺卷”中几乎是最长的),也可以说是首文采斐然的散文诗,兼具范曾先生宏文的大气磅礴和董桥先生小品的典雅精致,而范、董都是张传伦先生视为恩师的朋友。著名画家何家英先生曾在作者家里用行书抄录了《奇石赋》的第一段。

收藏奇石的不少,懂得奇石的就少得多,懂得又能写出心得的更少,张传伦先生就是这少而又少之一。他不但写出了《奇石赋》,还出版了专著《文玩架座欣赏》《张传伦说供石》,意犹未尽,又推出了这部《柳如是与绛云峰》。

虽然此书被分类为历史小说,但更像是部长达数万言的大散文。作者以明末清初的才女柳如是为主角,写出了传奇女子柳如是与传奇之石绛云峰的传奇。夫君钱谦益为其盖绛云楼,“房栊窈窕,绮疏青琐。旁龛金石文字,宋刻书数万卷。列三代秦汉尊彝环璧之属,晋唐宋元以来法书。官哥定州宣成之瓷,端溪灵璧大理之石,宣德之铜,果园厂之髹器,充牣其中。”曾经的爱人陈子龙赠她奇石绛云峰,“石骨嵌奇,咫尺之间,有逸情云上之姿,以手扣石,磬音清越,疑为天籁。”“高不盈尺,横皴嶙峋,直理幽达。上悬层崖,下临澄渊。峰峦洞壑之间,螭连蜃结。对之则端岩雄峙,旁睨则磊砢盘拗,顾后则层阴叠巘,远观则云山杳冥,幽幻万千,倏奇倏正佹虚佹实。”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时,李延年有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用在柳如是身上,可以说非常合适,只是“北方”要改为“南方”。围绕柳如是与绛云峰,本书写出了明末清初文人志士陈子龙、钱谦益、李存我、黄宗羲论石赏石的雅事趣闻,以奇石喻奇人,人石交相辉映。佳石如佳人,书中的钱曾甚至认为佳石胜过佳人,效仿唐代张祜《爱妾换马》“忍将行雨换追风”,所以会用佳人换佳石希冀成就佳话,昔日的豪举用今天的观点看不啻是闹剧。

本书的另一主角是奇石收藏家、鉴赏家玄岩。他不但是柳如是的旷代知音,因在北京著名的拍卖会上见到柳如是曾经把玩的绛云峰,从而引出了这部数万言的大散文。作者写了绛云峰从唐代宰相李德裕之手,数易其主而成了柳如是的至爱,三百多年后,又奇迹般地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拍卖会上。本书写了绛云峰的离奇流传,也以此为线索,写了中国奇石的收藏史和鉴赏史。写了米芾的赏石标准:皱、透、瘦、漏;写了苏轼补充的标准:丑;还写了柳如是补充的标准:清;作者自己又提出了两条:古、怪。作者更写出了二十世纪后半叶,奇石收藏在中国大陆的断档,以至大量奇石流落到海外。美国著名的艺术家,从事钢铁雕塑的理查德?罗森勃姆,反倒成了“世间公认的中国案几古石第一收藏大家”,这不能不说是一段伤心的历史。

本书是致敬之作,既是向柳如是的致敬之作,也是向写出了《柳如是别传》的陈寅恪先生的致敬之作。在作者笔下,柳如是不但是才貌双全工诗善画的奇女子,也是明末清初富有民族气节的奇女子。明朝覆亡,柳如是劝夫君钱谦益自尽殉国,钱谦益以“水太冷,不能下”为借口而拒绝。柳如是则奋然自沉,被人救起。真是须眉愧对巾帼。文史大师陈寅恪晚年之所以“著书惟剩颂红妆”,绝不仅仅是因为赞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更是为了表彰柳如是的独立人格和高风亮节,心凌万夫、睥睨群雄的超人志向和骨气。在改朝换代道德双轨制并行时期,这种气节尤为难能可贵。而在作者的笔下,柳如是更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奇石鉴赏家。天下藏石家众多,为什么单单选中了柳如是?世上奇石不少,怎么就偏偏挑出了绛云峰?通过写柳如是对奇石的鉴赏品评,表现了柳如是如奇石般的遗世独立,卓荦不群;弘扬了柳如是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数千年不变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还有比柳如是更合适的代表吗?还有比绛云峰更合适的瑰宝吗?佳人提升了佳石,佳石衬托着佳人。

人们常用玉来形容君子,以玉的温润、珍贵来形容君子的品质。《三字经》说:“玉不琢,不成器。”从这个角度来说,奇石更能代表君子的品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奇石不用雕琢,不用加工,浑然天成,小可盈尺,大至数丈,千姿百态,“百花齐放”,各臻其妙,遁迹深山,藏身深渊,恰如君子的一任自然,率性而为,拒绝改造,特立独行,免遭圈养,不入彀中。

本书的另一特别之处是插图丰富:全书共一百九十余页,竟配有一百八十多幅插图——明清书画名家的奇石名画、范曾先生的书画、作者本人富有明人笔意的草书所抄录柳如是、钱谦益的诗词、作者收藏的奇石和其他著名奇石的照片,以及当代画家所绘插图。真正是图文并茂,琳琅满目。

全书深雅典丽,时空穿插,意识漫流从明末到二十一世纪,纵横三百多年。作者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语言文白兼雅,抵制流俗。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明代大儒陈继儒的格言、张岱的小品文烂熟于心,多有借鉴,文章摇曳多姿,富有美感。作者坦承“九实一虚”,多数故事都有史实来历,拒绝无根据的戏说。《柳如是与绛云峰》构思巧妙,以玄岩(作者)见到待拍卖的绛云峰照片开头,以绛云峰再次神秘失踪结尾,留下了遗憾。没有遗憾的作品,世间哪里有呢?正如没有遗憾的人生,只是无法实现的幻梦。

同类推荐
  •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 命令我沉默

    命令我沉默

    这本诗集除去序言和编后记以及沈浩波诗歌创作年表之外,一共包括五个章节,收录了诗人沈浩波从1999年至2012年14年间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 天地颂(第三部)

    天地颂(第三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仙配》《窦娥冤》到我们儿时熟悉的《田螺姑娘》《崂山道士》,其实都源自志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一般会被看成不入流的行为。然而上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魏文帝曹丕,下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代名臣纪晓岚,都曾忍不住寄情于志怪,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志怪小说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先人托物言志的工具,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透过魏晋时代的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令人倾慕的魏晋风流;在唐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国气象;而到了清朝,故事则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世俗。
热门推荐
  • 热血痕

    热血痕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历史异常久远,但又为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那就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互相征战的坟事。此书是讲史中的优秀之作,对晚清政治颇多揭露。作者主旨是要国人记住外人之侮,雪耻自立,在国难当头之时,卧薪尝胆,共同对敌。所塑造的爱国志士,不畏困苦,复兴亡国,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和理想。
  • 只道当时已惘然

    只道当时已惘然

    苏依在一个不能称之为故乡的地方再次邂逅她生命中最为厚重的两个人。多年前,一个许了她十年之约,却以最决绝的方式舍她而去,一个以爱之名,却带给她最刻骨铭心的伤害。再相遇,物是人非,一个满腔怨愤誓要她感同身受,一个满腹悔恨却让她无所适从。原来很多事情不是想着淡忘便能释怀的,再回首,却只道,当时已惘然
  • 办公室恋情:新跳槽时代

    办公室恋情:新跳槽时代

    你想跳槽吗?你会跳槽吗?为什么有的人想了一辈子却一次没有跳成?为什么有的人跳了一次又一次却没有一次成功?为什么有的人越跳越高而有的人停滞不前甚至越跳越低?本书全面解密跳槽秘诀。北京姑娘苏美美大学毕业前夕选了一份与自己专业毫不搭界的工作,之后又闪电般地离职。在父母的“逼迫”下,进入一家国企。终究无法忍受国企的体制,瞒着父母,再度离职。两次就业的失败使得苏美美开始反省,开始定位自己的职业,之后经历了DM时尚杂志主编、网站编辑、图书公司总编等职业,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从大公司跳到集团公司,从小职员跳到中层管理人员,先是自己跳,后来猎头公司请她跳,几经浮沉,一步一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国内顶尖级传媒公司BBR的金牌策划总监。
  • 春闺梦里人

    春闺梦里人

    “我不甘心,不甘心!即使是做鬼我也要生生世世诅咒你们,鹣鲽散,圆镜碎,鸳鸯各自飞!”执念不散,冤魂难离。季曼只不过是看本小说打发时间,却不想好像被扯入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境。她成了书中最恶毒的女二,角色出场重新开始,替被赐死的女二再走一遍故事的发展结局。宅院深深的侯府,圣母玛利亚一样的女主,无数恶毒的炮灰。皇家恩怨牵扯不休,后院争斗一人不留。她一个注定没有好下场的女二,该怎么扭转命运?斗天斗地花言巧语,骗老骗少满腹计算。看在她这么尽职尽责破坏男女主关系发展的份上,能不能给她一条活路啊?
  • 总裁正夫养成记

    总裁正夫养成记

    【男主狄墨辰档案】特长:钢琴小提琴声乐书法篮球爱好:学习人生信条:坚强的意志可以攀登人生中的每一座高峰职业:软件开发公司总裁【女主莫灿月档案】特长:狄墨辰学会的我都没学会,但是在韩剧,日剧,台剧欣赏方面颇有建树。识便天下帅哥。智商极高爱好:反正不爱好学习人生信条:快乐每一天职业:第一医院副院长兼眼科脑内科主任那一年,我六岁,他七岁。因为他父亲的去世,他成为了我的哥哥,他的名字也由狄墨辰变成了莫灿阳,到了他有能力照顾自己才可以改回来,爸爸说这是保护他的方式。我讨厌他,那是从幼稚园就一直持续的事。他来到我家,抢走了一半爸妈的爱,上小学的时候因为他那副乖学生的模样让老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真的是莫灿阳的妹妹?”切,当然不是了。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总会有女生莫名其妙的把情书塞给我让我转交给我哥哥。他爷爷的,谁是他亲妹妹啊。像莫灿阳这种典型的装13大呆子,在爸妈面前一副好哥哥形象,老师面前一副好学生形象,其他人(除了我)面前一副温柔有礼谦虚谨慎的好同学形象,就是我讨厌的典型。可是,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大好女青年,面对讨厌的同志不应该排斥他,应该积极改造他,让他成为我喜欢的样子,融入到大潮流中。对,要出击,主动出击,强力出击,将厚黑学贯彻到底!我也一直坚信,无论发生神马事情,无论发生神马鬼畜的事情,我都要坚定的乐观的顽强的,生活着,生活着。所以——当我们因为一些(读者们永远也猜不到)的原因分开,又重聚的时候,一切仿佛有了极大的变化,不过我们雷雷更健康的生活还是一如往昔。片段一:第二天早上,早饭的时候。“灿月你越来越不学好了。”爸爸生气的坐在椅子上,“你给灿阳的是什么碟啊?”我咬了口面包瞪了莫灿阳一眼,“什么啊?我不知道。”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装——萌。“不是你昨天晚上给我的吗?不让我告诉爸妈你逃学的事。”当事人没有表情的吃着早饭,却吐出爆炸性消息。“狄墨辰,你找死啊。”我站起来,拉着他的校服,“你等着吧,我不会饶过你的!!!”但是我的声音最终淹没在爸爸的怒吼中。片段二:“墨辰,你觉得我穿这身白袍是不是显得特别纯洁。”我看着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他笑着说。“开玩笑。”他的视线没有从报纸上移开,“你本猥琐,怎么会纯洁呢。”“怎么不会呢?今天门诊的时候很多病人多说我是天使神医呢。”我揽了揽白袍坐在他的身边。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魅世皇妃之情殇

    魅世皇妃之情殇

    是守护的明珠是浮生的梦影是难离的依恋还是精心的计划是否不能行差踏错一步?风雨过后她还能否期待艳阳天?四份感情究竟该如何取舍?灵魂的爱是否能承载欺骗与背叛?
  • 中国最美的散文

    中国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登堂入室,管中窥豹,领略中外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添上光彩亮丽的一笔。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婚姻里的迷茫

    婚姻里的迷茫

    却被一条陌生的短信打破了他们快乐的生活。当安雅欣曾经的追求者,再次出现;当陈旭东的秘密情人,浮出水面。各种诱惑来袭,他们同床异梦,安雅欣和陈旭东一对朋友、家人眼里幸福甜蜜的夫妻,貌合神离!面对婚姻里的各种欲望,曾经幸福甜蜜的他们究竟该如何抉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