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则即便是找不到,这会儿园子里必定有许多花儿已经开了,若是能随便转转散散心,也不错。既然如此,袭人也干脆当没听见,抬脚便走了。
一路上袭人的心情特别乱。也不知道这些人都怎么了,虽然以前晴雯伶牙俐齿,那是个直性子,但多半还得听她吩咐;如今这些丫头是越来越不当她一回事儿了,别说吩咐的话没听见,甚至还敢倒过来指使她。宝钗也不替她说话,袭人反而不想回屋去了,她的那些话看似劝架,这会儿想想,怎么越听越感觉像是脚踩两条船,甚至是有意的挑拨?
难道她错了?宝钗以前不是说得好好的吗?而且麝月那些人都没有她好,让麝月她们为难她又有什么意思?薛姨妈刚才的那句话又是什么意思?这会儿宝玉本就爱搭理不搭理她了,若还让她出去,那以后还怎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做个丫头老老实实的服侍宝玉?只怕未必能如意,因为宝玉身边总有不少人虎视眈眈的盯着,不是每个人都能挤进去的。
想她一心为了宝玉,怎么会落个如此下场?但凡做过一日主子拿事儿的,就免不了要得罪人,或者不是得罪人,而是有人会嫉妒眼红,因此一旦失了势,就会被人落井下石,不是报复就是出气。但是她算是失势的吗?以前最依仗王夫人,王夫人最近一直没什么话说;头一个主子贾母,可自己早偏向王夫人了;后来又跟宝钗交好,可如今……
她还有什么势?宝玉?!就她那点儿功夫,大概宝玉也早腻味了。一天不知道多少回的唠叨,宝玉都烦了多少次了,还有私下里那么点事儿,大家似乎都心照不宣,明里暗里都在指指点点,而且现在也不止她一个,宝玉完全不依赖她。那还剩下什么?
似乎真的没什么了,一种彻底的失落和无望,占满袭人的脑子,还有无限的怨恨和委屈:毕竟,她心不甘!
那天,袭人没找到宝玉,因为宝玉又到外书房去了,那里比较清静,因为这些人去不了。
接下来的日子,宁荣二府依旧日日繁忙。能说的他回心转意,“夫妻双双把家还”,自然面子啊什么的就都有了,而且日后还能耀武扬威指使下人。宁府这边凤姐儿每天过来应名点卯,照着规矩理事儿。虽则凤姐儿不肯深管,也不再乱作威福,但到底她名声在外,下人不过壮着胆子略微偷些懒,到底不敢太过,免得哪天凤姐儿想起来又要究办时被抓了典型。
荣府这边却没这么简单,这会儿颇有些各自为政的架势,通常是谁也不服谁,若是要闹到王夫人跟前,偏一天难得见她一回;想要找贾母评理,免得更是被她们耻笑。还不如就这么出去,偏贾母这会儿还在床上躺着,谁还敢去惊动她?宝钗原先还想使狠手段,否则担心自己先前贤德的名声会让下人放纵了,日后管不下来。但没过几日就发现,手段稍微一狠,大家早见识过凤姐儿更狠的,别说没所谓,倒是背后闲话一堆,说她“本性”“原来如此”。现在薛姨妈来了,宝钗便依旧那般,而让薛姨妈唱白脸当菩萨,结果则更有趣儿,出乎众人意料之外。
且说薛姨妈品度了半日,想起凤姐儿之前的恶名,便想宽待下人,或者反其道而行,采用怀柔政策。许多事情上,大概只要比凤姐儿稍微宽一点,大概就会有人感恩戴德,因此收服人心。平时小事儿上也酌情放宽,“宽以待人”,走上之前的老路。
此举要说也收服了一些人,但一时间却也成为笑柄。毕竟一来凤姐儿之前就已经放宽了,因此有些已经不能再宽,就算是宽,大家还是会以为是跟凤姐儿学的,想笼络人心,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而来俗语云“一放就乱”,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都是几代的老奴,熟门熟路知根知底儿的,只要稍微有个空子,还不早钻进去?等到后悔想收的时候,才发现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有苦说不出,而在此中没得好处的自然拍手称快。
再有虽然薛姨妈也管过家,宝钗之前也在荣府协理过,但到底不比一肩担当来的更实在琐碎而且压力也更大,因此几日下来不是这里有缺失就是那里有遗漏。就算宝钗再过博闻强记才德过人,一下子也有些吃不消,底下结党营私的、偷懒的抱怨的,种种不善,也难备述。到这会儿才知道,荣府比薛家要大,至少此事的荣府比薛姨妈见识过的薛家要繁杂的多。也明白李纨的辛苦、还有她的能耐,绝非看上去的那么凡事不管就能对付下来的。
这些笑话也就罢了,被众人这么冷嘲热讽一番,毕竟才接手,万事开头难,若是假以时日,未必就不能做好。即便比不上凤姐儿,但若是能放下姿态,一心将荣府料理齐整,想来也不至于就束手无策。只是总要这么比,倒是有两个因此受到牵连的。
头一个自然是凤姐儿,别的不说,只说她现在原本是一心不肯逞强,在宁府安心施行仁政。谁知下人以为她想跟荣府比,才使得手段。但说到底这也是她自己种下的苦果,一日为贼,终身难洗清,倒也怨不得别人。
另有一个则纯粹是无辜的,那就是黛玉。入宫转眼十来日,虽然众人待她都很好,但到底不是自己的地方。虽然贾府也不是她的地方,但至少目前还是她的栖身之所,也是她唯一有理由投奔的地方。谁知贾府竟似忘了她似的,从没人去探问一下,或者想过该接她回来了。难道还非要皇太后到时候像厌弃了似的将她打发回来?黛玉自己过意不去,开过两次口,才开头就被公主断然否决,而且她的理由之一也是这个。此事想想还真有些心寒,也难怪合昌公主不忿,气得要让皇太后下旨留她下来,从此名正言顺的留在兰林殿给公主做妹妹。
只是,贾府上下果真将黛玉忘了吗?还是另有打算?当时王夫人甚至贾母也都打算将黛玉接回来过,为何到这会儿还没动静呢?原来贾母自己受了那一伤,再想进宫是不能了,虽说也想黛玉,但唯恐这节骨眼上府里忙乱,接回来委屈了她。而且如今没了元春,贾母又有些改了主意,天下王子公孙,自然没有皇子皇孙来的尊贵。如果黛玉能长久留在那里,那岂不是好事儿?她又为何要急着去请旨接人?若是皇太后顺水推舟,黛玉不就留不成了?
这一个是这么想的,王夫人却又是另一个想头。既然贾母不肯把黛玉配给宝玉,那就最好死了,或者长长久久的离了贾府,别碍着她的眼,从此眼不见心不烦最好。若是回来,必定又要吃喝花用府里的,若是找见宝玉,而且看贾母的意思,必定会另给她择佳婿,到时候一笔嫁妆必定少不了。如今府里艰难,她可舍不得忍痛割肉。再则想起府里如今事事不顺、一时比不得一时,她却更加风生水起、有门有路还受宠,简直就是个狐狸精,这会儿头疼,能别为她操心最好。
就如此阴差阳错,皇太后又没得到大皇帝的意思,又着实喜爱黛玉,多半是合昌公主如今已经完全康复,她自然愿意多留一时是一时,着什么急?而且原定的大概是二十日左右,如今才十多日,也不算过。呵,这“二十日左右”可是她自己打算的,这也能算?
当下且别管这么多,黛玉没回来就没回来,生日被人忘了就被人忘了,除了雪雁悄悄给她做了双鞋子,紫鹃也忙忘了。既然每日有公主真心相待,又帮着她避着大皇帝和皇太子,又能到蓬莱池去游玩,便是有些烦心事,也总比回来闷着强。而且回来还得提心吊胆又防不胜防,她原本怠惰,既然哪里都不是故乡,那就还是那样客居罢了,先且别管她。
话说这日一早,宝钗扶着薛姨妈到了院子东边的耳房里准备点卯理事,忽然听得外面一阵骚乱,似乎有人哭着进来,声音尖锐,边哭边诉道:“谁让她生下这么不争气的儿子,一点儿出息都没有,就知道成天惹是生非,也不知道我上辈子造的什么孽,瞎了眼嫁到你们薛家。果真是天要绝我,还不如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宝钗和薛姨妈都吃了一惊,听口气难道薛蟠又做错什么事儿了?前两天不是还好好儿的吗?但是听口气也应该错不了。薛姨妈头一样担心的是薛蟠怎么样了,但薛蟠向来行事不检点,还是别弄得人尽皆知的好;宝钗担心的则是就算薛家娶了这么个丧门星早已臭名昭著,但也不用当着这么多管事的面,再丢一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