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24

第24章 分配税收和国家财政 (2)

这就是青苗法的大致情况和施行的缘起。为什么叫青苗法呢?当时的陕西转运司李参为了解决戍边士兵军粮不足的问题,下令让当地的百姓自己估算一下粮食的产量,官府把钱借贷给他们,等到秋收时向官府缴纳粮食,借给农户的钱,就叫青苗钱。通过几年的经营,仓库里有了余粮。到了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仿照这个办法去做,所以沿袭了这种叫法。王安石怀念这个政策很久了,他年轻时候所作《寓言》诗,就表达了这个意思。后来他做了鄞县的县令,也曾采用这种办法,证明是有效的。等到他担任了国家的主要领导,就想把这种办法和措施推行到全国去。我曾经谈论这个问题,不论那个国家,也不论那个时代,那些在田里劳作的农民,一年到头勤勤恳恳,如果不是遇到水旱之灾,那么,他们的收入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

赶上几年这样的好收成,他们就会有一些盈余,也就可以规划婚丧嫁娶和祭祀之类的费用。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开始时,资金可能不很充裕,耕牛、种子都需要钱,还有青黄不接时的生活所需,不能不向周围的豪富借贷,有时遇到大灾之年,或者喜事丧事,为了各种礼节,又要向他们借贷,那些豪富则乘机将他们的命运攥在手里,于是,一年的收入,被利息吃掉了一大半,到了第二年,他们不得不继续借债度日。债务一天比一天重,利息一天比一天多,他们辛辛苦苦干一年,只是为豪富做牛做马罢了。老百姓越来越贫弱,国民经济越来越困窘的原因,就在这里。历史上欧洲的希腊、罗马,有钱人往往借贷金钱和粮食给贫民,后来他负债太重,无力偿还,只好卖身为奴。欧洲古代奴隶很多,大约就发源于此。经历了数千年,这种制度始终没有办法根除。

公元1500年以后,各国政府纷纷用法律规定提取利息的比例,有人超过就定他的罪,然而,高利贷仍然得不到禁止。此后近代银行制度兴起,这种良好的愿望才开始慢慢变成现实,但它的好处仍不能惠及农民。最近这数十年来,有了所谓劝业银行、农工银行、信用组合等组织,社会财富渐渐为更多的人所享有,然而仍然不能使每个人都公平地享有社会的财富。所以说,这种贫富不均的问题,实在是数千年来各个国家都非常苦恼而又始终没有解决的一个老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国家改变其政治制度才有可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我国古代有所谓井田制,在欧美近代则有所谓社会主义制度,都是不允许人民拥有私有财产。达不到圆满解决而求其次的话,国家设立贷款机构首当其冲,让那些豪强富户囤积居奇的伎俩,不能实现,王安石计划要做的,就是这件事。我国在王安石之前想到要这样做的人,也是有的,齐景公在齐国,子皮在郑国,司城子罕在宋国,都用这个办法来赢得民众,王安石不过是仿效他们的一些主张罢了。

当时,苏辙也曾写过文章:“天下的百姓,没有田进行农业生产,没有钱投资商业,又禁止他们贷款,他们就难免辗转死于沟壑。如果让豪富借贷给他们,这些人就采取很不仁义的办法,收取大半的利息(高利贷)。不这样做的话,就只能典当家里的财产或衣物。百姓深受其害,而国家也得不到好处。周朝的做法,如果百姓需要贷款,则请地方官吏审查之后贷给他,以向国家缴纳租税的方式支付利息。如今可以让州县的官员去放贷,并让当地的百姓负责此事。看来苏辙的这种观点,与王安石的青苗法正好吻合,不知他以前是否听说过王安石的这些想法,还是他自己的创见?不过,苏辙后来还是因为攻击青苗法被罢官了,难道文人说过的话,不是准备实行的吗?

王安石既然想实施青苗法,那么,他就不能没有资本。由国库拨给资本,还不是他目前所能做到的。恰好有常平广惠仓,各路各州县都有设置,而它储藏的东西,事实上是弃置在那里,没有多少用处。王安石是把无用变为有用,用它作为资本,他的计划是很周详的,眼光是很敏锐的,非常令人钦佩。司马光曾经说过,常平仓是三代的良法,放贷青苗钱危害不大,废除常平仓危害就大了。然而,常平仓并没有把它的好处惠及百姓,就像制置三司条例司在原奏折中说过的,司马光能够为它辩护吗?不过是强词夺理罢了。

青苗法实行以后,在朝廷上激起了轩然大波,起来反对他的人很多,各有各的说法,一时也很难深究,所以,这些人和他们的意见,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只有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一文,可以看到当时争论之一斑,他坚持自己意见的原因在这里也看得很清楚。

昨天收到你的来信,承蒙你的指教。我认为,我们交往相处的时间虽然很长,但讨论问题往往意见不合,这是因为我们所持政治主张存在很大分歧的缘故。我虽然很想向你解释,想来一定得不到你的谅解,所以只作简单的回复,对于你的指责,也不一一进行辩解了。但又想到你这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中是不应该怠慢无礼的,因此向你详细说明我的想法,希望你能原谅我。

大概学者所争论的问题,主要在于名称与实际事物的关系,如果名称与实际事物的关系搞清楚了,那么,一些基本理论也就明确了。如今你来指教我的,主要是四大“罪状”,即超越职权、惹是生非、与民争利、拒绝劝告,以致遭到天下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皇上批准的,议定的法令制度也在朝廷上讨论过,然后分别交给各级官吏去执行,不能说是超越职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来兴利除弊,不能说是惹是生非;为国家改善财政状况,不能说是与民争利;驳斥错误的言论,批评花言巧语的人,不能说是拒绝劝告。至于实行新法会遭到这么多的怨恨和诽谤,我早就料到会这样的。

人们沉迷于得过且过已经很久了,士大夫中有很多人都把不关心国家大事,附和流俗,取悦大众作为美德。皇上就是想要改变这种风气,因此,我不管反对变法的人有多少,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抵制这种歪风邪气,这些人怎么能不大吵大闹呢?从前,商朝皇帝盘庚要迁国都,抱怨的很多都是老百姓,不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盘庚并不因为有人抱怨就改变他的计划,这是因为他经过思考,认为正确,然后才做的,做得对,还没看出有什么可后悔的。如果你责备我担任宰相这么久,还未能帮助皇上有大作为,使百姓得到实惠,那我接受这个批评。如果说现在一切事情都不该做,只守着从前规定的那些法令制度去实行,就可以了。这不是我敢领教的。没有机会和你会面,说不尽我对你十分仰慕的心情。

这封书信虽然非常简短,然而,作者对于事业的坚持、坚守和坚定,以及自信力的卓绝坚贞,都跃然纸上。我们在千年之后再读这封书信,依然能在这里窥见王安石的精神,令人兴奋不已。按照当时的制度,借贷青苗钱的人,官府收取二分利息,所以,批评王安石的人便以此为依据指责他从百姓手里搜刮财富,王安石在《答曾公立书》中谈到这个问题:

来信提到青苗法这件事,新法的实施,对奸邪之人是不利的,他们一提反对意见,就有一群不明事理的人随声附和,他们的本意其实不在新法本身。孟子不喜欢言利,他所谓利是指我这一国我这一身的私利,至于说到狗或猪吃掉人的粮食要禁止,野外有饿死的人,就要开仓赈济,这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的大事。国家大事就是理财,理财就是国家政治。一部《周礼》,讲如何理财的占了一半,难道周公是为了“利”吗?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名称和事物本身比较接近这种情况,就想搞乱它,以此来迷惑皇上和公众,但他们并不了解百姓心里是怎么想的。开始以为没有人愿意贷款,而实际上前来贷款的人堵也堵不住;后来又担心人们不能还贷款,结果还贷的人多到几乎无法应付。

大概按照百姓的愿望去做事,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就必然会这样吧。然而有人又说,收二分利息不如收一分利息,收一分不如一分不收就贷款给他,贷款给他不如白送给他。为什么不白送而必须收二分利息呢?目的就是在将来能把这件事继续办下去。如果不能继续办下去,就成了只讲恩惠而不懂得国家政治,这不是给了百姓好处,却又不耗费国家财力的办法,所以,必须实行贷款的方式。而且还有官吏的俸禄,运输的费用,水旱灾年的拖欠,老鼠鸟雀的损耗,还必须有所积累,准备饥荒到来时直接送给人们。这样计算下来,没有二分利息能行吗?而且,二分利息也是过去常平仓的常规做法,怎么可以改变呢?你如果能和懂得更多事理的人讨论这件事,就会明白,我所说的,没有一个字是不合于法度的,而社会上那些喋喋不休、无理取闹的人,也是不值得一驳的。

这封书信真可以说是专为解释为什么要实行青苗法而作的。当时,整个朝廷一派群情激愤的样子,除了与王安石共事的少数几个人之外,几乎没有一人不向青苗法发难的。把那些弹劾他的奏状累加起来,大概可以掩埋他了,但他仍然不为所动,而且,宋神宗也不为这些奏状所动,这是什么原因呢?并非只是王安石有很好的自信力,并且争取到皇上的信任,当时那些批评他的人,实在是没有一句话能指出他的要害,这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些批评他的人,都指责他是个搜刮民财的人,损害百姓的利益,为国家(实为皇上)聚敛财富,然而,王安石立法的本意,恰恰与他们说的相反。实际上,他的本意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一点借此机会帮助国库增加储备的意思也没有。条例司原奏中说的那些话,并非矫饰之词,都是实实在在的情况。然而,批评他的人把他比作桑弘羊和孔仅一样的用心,这就是所谓无的放矢,不仅王安石不认同,就是宋神宗也笑着把他们的奏状留存起来。王安石为何要以一种愤激的态度对待名实之辨呢?他指出,新法的实行,对奸邪之人是不利的,而对此持有异议的人,他们的用意又不在于新法。

啊,他怎么能够一语破的而话中又隐含着哀痛呢?当年古罗马的伟大人物格拉古执政时,进行土地改革,限制公民占有土地的数额,全国人民欢声雷动,却遭到元老院的一致反对,竟被群殴打死在元老院中,大概也有因新法的实行而受到危害的,他们的用意也不在于法本身。王安石最初执政的时候,先裁减了各级政府不必要的开支约十分之四,这些朝廷官员大多数的衣食就来自这些开支,他们受到危害已经很久了。而且,青苗法的本意,就是要抑制豪强富户的兼并,这些朝廷上的官员多数就是豪强富户,他们的能力要实行兼并是完全可以的。

既然威胁到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一定要进行反抗。当时朝廷之上之所以群情激愤,人人都起来批评王安石,很难保证他们没有挟带私心。即使其中有两三个贤德之人,也未必能怎么样,不过是随声附和那些愚昧无知的流俗之人罢了。何况这里所说的贤人,都是习惯于得过且过、偷闲懒惰之人,绝不会主动招惹是非,他们没有是非观念,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吓得一片哗然,他们这种状况与王安石和宋神宗的精神状态就像榫头与卯眼不能相合一样是格格不入的。经过了数百年,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社会状况和王安石的时代没有什么不同,王安石说的那些话,就像是针对着今天说的,真是让人感到悲伤啊!

青苗法立法的本意,它的善良的意愿就是这样。然而能够实行吗?我想,它一定是不能实行的。愿望很好却不能实行,这是为什么呢?而且,王安石在鄞县也是行之有效的啊,为什么还怀疑它可能行不通呢?很显然,一个县和全国是没法比的。在这个县里,王安石可以自己说了算,在全国,就不是他一个人能说了算的。所以,当时就有强迫百姓贷款的禁令。而政府部门也把贷款多少作为政绩,虽然想要阻止强迫百姓贷款的行为却做不到。遇到灾年荒年,是有可以延迟还贷的规定,但年景好坏并不能预先确定,而灾年荒年又经常遇到,于是,政府部门的官员正好借机上下其手,即玩弄手法,串通作弊,这样一来,即使想不累年积压也不行了。这两种弊端,只有韩琦、欧阳修的奏议说得最详细,他们可以说与王安石是君子式的诤臣。

同类推荐
  •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座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座

    封面人物为贾樟柯和赵薇,2013年对于他们是难忘的一年。2013年贾樟柯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3年赵薇以7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并获得29届金鸡奖导演处女奖。100位华语导演,他们是最艺术的,也是最先锋的;他们是最商业的,也是最新锐的。首次聚焦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探究他们的第一次源于什么样的渴望。第一次,也许没有经验,但是有足够的激情。他们寻找,他们探索,他们历险,100位导演,100部处女作,100种不同电影道路的开启,却又殊途同归,他们都是诞生在光影之中的追梦人。以虔诚和谦卑之心,向梦想致敬!
  • 海明威在古巴

    海明威在古巴

    本书系最新引进的海明威传记。作者是海明威侄女和著名女摄影家卡伦娜,书中介绍了海明威在古巴生活和创作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介绍了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过程。书中还首次披露了海明威与卡斯特罗的友谊。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今生今世。雪域高原最纯美、忧伤的爱情。他是世间上最美的情郎,所遇女子都甘心为他倾覆一生。他是雪域上最哀伤的王,苦苦在尘世中挣扎求索,穿越世间三百年的历史,他不爱他的江山,只爱他的美人,一生情意绵绵。他未死也未生,在历史中生与死从来都只是一个谜。他只是带着他最美好的年华,最动人的诗篇……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默多克家族全传

    默多克家族全传

    1952年,默多克继承了父亲的小报《新闻报》,短短的三四十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巨无霸——20世纪福克斯公司。80年代初,默多克的国际新闻集团年营业额达到12亿澳元,他本人也成为新闻界翘楚。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投资极为广泛,除报业出版外,还延伸到电视台、电影公司、唱片公司、图书公司、足球俱乐部、航空公司、石油钻探等非传统领域。着眼于长远、敢于冒风险、善于撬动资本杠杆是默多克扩张的法宝,将为读者展示默多克的传奇经历和经营奇才。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喋血妖妃:王爷别得瑟

    喋血妖妃:王爷别得瑟

    狠毒,冷血,是她的标志。腹黑,邪恶,是他的代名词。她,相府待嫁的痴呆三小姐。他,帝国站在权力巅峰的摄政王。当腹黑撞上冷血,将碰撞出何种火花,且看喋血妖妃,玩转天下!
  • 重生女王大人

    重生女王大人

    她英勇牺牲,从没想到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她的世界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滴个神啊!有没有搞错!她居然会重生,还该死不死的重生在送她去黄泉的男人未婚妻身上。拜托,她暗恋多年的男人居然指着她的头要暴她脑袋,只因为他们势不两立?!拜托,石油大亨,我和你非亲非故的,你有必要送来一卡车一卡车的钞票吗?!天理何在!好吧!既然老天爷不让她痛痛快快的壮烈牺牲,非要让她重生逼她走上一条不归路,姐也不是省油的灯!【此文,男强女强,男主女主干净,一对一。】【此文,偶有小虐,小虐怡情。】【此文,求支持,求收藏。】…
  •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很多朋友,只是成为朋友之前,他们只是一些陌生人。本书想要告诉读者的是,我们的朋友都隐藏在陌生人中,他们不难接近,更谈不上可怕,只要掌握了本书所介绍的结交陌生人的方法,你的朋友就会遍天下。
  • 御龙圣心

    御龙圣心

    草根逆袭,乱世枭雄,闯出一片天!集奇幻修真、浴血奋战、斗智斗勇于一体,在山河破碎的不利形势中勇挑重担,救民于水火,还百姓一片安宁天下。
  • 钱眼

    钱眼

    历史上富人发家的方式有很多,但李家可谓独树一帜!大家族的传奇铸就了“讨债鬼”的不平凡:为求当家,他代替大伯坐牢;为谋发展,他开始了多元经商之路;为求官位,他从商人爬到道尹;他开炉房,开钱庄,办报纸,修铁路。
  • 调皮王妃闹王府

    调皮王妃闹王府

    ,姐姐的选择不只有你,为毛要嫁你?等等,三王府小三各式各样,呼之即来,嫌叶琴歌太过文静是吧,小样。任其玩闹?这条件不错,步雅佳,现代米虫,一朝穿越成丞相之女叶琴歌。什么?叶琴歌年轻貌美,居然是被未婚夫三王爷南宫射和妹妹联手坠崖的?好你个南宫射,考虑考虑,且看她重生之后,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滔滔之势三王爷如何抵挡!一番没有烟火的回合之后,孔雀南宫射,动心了吧,嘿嘿,找小三玩可是她人生的一大乐趣
  • 小数字大学问:写给爱思考的那些人看

    小数字大学问:写给爱思考的那些人看

    阅读本书,话题从这些关系国计民生、贴近百姓生活的经济参 数开始。不仅可以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兴趣、增加经济学知识,本书选择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从经济学中的“数字”入手,比如 GDP、CPI、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比如幸福指数、巨无霸指数、生活成本指数、贴现率、赔率等,而 且可以对读者的生活与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介绍这些数字、指数、常数的渊源、发展、运用、计算、作用、我国目前所处的水平以及和老百姓的关系。本书稿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领 域,语言生动、幽默,既是一本普及读物,又可当成一本工具书
  • 早安之老公大人

    早安之老公大人

    午夜两点,夏小米哼着不成调的歌摇摇晃晃的回到了自己在半山区的别墅,一进门,她就一脚踹掉了脚上十公分的黑色高跟鞋,然后赤着脚往二楼走去。果然是欧洲原装进口的顶级木地板,走在上面一点声音都没有,而且踏在上面还有一种暖暖的感觉。叶耀奇这家伙还算厚道,拿了她两百万的装修费,整出来的东西好歹也能入眼。真要说起来,这还是她第一次来这里呢,去年她二十四岁本命年生日,老爸江郎才尽想不到有什……
  • 殡仪馆客人多

    殡仪馆客人多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殡仪馆的人都很多,白天有人光顾,晚上有曾经为人的鬼光临,出出入入,完全把这里当成了歇脚的地方。想到这里不得不对这里的守夜人肃然起敬,毕竟这个活可不是一般人都敢接的,那么他们都遭遇过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