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共四首,此录其一。前半或用李陵提步卒五千败于匈奴事。从这类边塞诗上,可以看到一点: 战争带给古代妇女的伤痛特别惨重。她总以为,她的梦境迟早会成为现实。
寄 人
张 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①, 小廊回合曲阑斜②。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③。
【作者介绍】
据《全唐诗》,张泌,字子澄,淮南人。在南唐为句容县尉,官至中书舍人。《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均无传,当因他是南唐人之故。陆侃如先生的《中国诗史》,则以为或许即前蜀舍人词人张泌。李良年《词坛纪事》就是作为同一人看待的。
【注释】
① 谢家,对方不一定是姓谢人家,如元稹《遣悲怀》中的“谢公最小偏怜女”,就是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妻韦氏。② 小廊句,指梦中所见景物。回合,回绕。小廊而回合,曲栏而斜出,皆暗示相见在深隐处。③ 多情两句,应是指梦醒后所见。离人,指作者自己。
【说明】
据清李良年《词坛纪事》,张泌早年与邻女浣衣(名)相爱,曾作《江神子》词。后经年不相见,却于梦中相遇,乃作此诗。诗其实是写感情上的干扰。
杂 诗
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①, 著麦苗风柳映隄②。
等是有家归未得③, 杜鹃休向耳边啼④。
【注释】
① 寒食,注见卷八韩翃《寒食》。② 著,吹入。③ 等是,等于。④ 杜鹃,鸟名,即子规。旧说以其声凄厉,如唤“不如归去”,故常动旅人悲思。
【说明】
寒食是清明前一天或两天。寒食将至即是清明将至,自己却有家难归,却还要听着“不如归去”之声,实也为“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意。
乐 府
渭城曲①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②, 客舍青青杨柳春③。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④。
【注释】
① 题一作《送元二使安西》。安西,唐都护府名,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境。② 渭城,本秦咸阳县,汉改名渭城,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浥轻尘,是说雨后使尘土沾湿,不再飞扬。浥,湿。③ 杨柳春,一作“柳色新”。④ 阳关,汉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因在玉门关南,故名阳关。为古代通西域要道。何焯《三体唐诗评》,谓后半从沈约“莫言一杯酒,明日难重持”变来。
【说明】
此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题作《渭城曲》。他书也名《阳关曲》。乐府曾以作者此诗入谱,成为当时流行歌曲,有《阳关三叠》之名。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并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句。苏轼据以考证当时《阳关三叠》的唱法是: 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但也有认为只是三唱末句。
沈德潜云:“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此意须微参。”因为这样,这一杯故人之酒,也更值得喝了。
秋夜曲
王 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①, 轻罗已薄未更衣②。
银筝夜久殷勤弄③, 心怯空房不忍归④。
【注释】
① 桂魄,月的别称,相传月中有桂树,故云。魄,原指月晕。② 轻罗,轻盈的丝织品。未更衣,意谓因心绪不好,任凭它衣薄身寒。③ 筝,拨弦乐器,十三弦。夜久,夜深。殷勤,这里指因为寂寞无聊,故寄深情于乐曲。④ 空房,犹独宿。
【说明】
乐府《杂曲歌辞》。一作王涯诗或张仲素诗。
原诗共二首,第一首的末两句为“秋逼暗虫通夕响,寒衣未寄莫飞霜”,则似是写妇女怀念远出的丈夫。空房,也是心的空虚的反映。
长信怨①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②, 暂将团扇共徘徊③。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④。
【注释】
① 长信怨,乐府《相和歌·楚调曲》。一作《长信秋词》。长信,汉宫殿名,汉成帝的班婕妤,贤而有文才,起先很受宠爱。后成帝偏宠赵飞燕、赵合德姊妹,班婕妤感到她两人终将对自己不利,请求到长信宫去侍奉太后,并作赋自伤冷落。② 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捧着扫帚在打扫。奉,“捧”的本字。平明,天刚亮时。③ 暂将句,姑且拿起团扇一同消磨时光。这是写失宠后的无聊心情。团扇,相传班婕妤曾作《团扇诗》:“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全诗以秋扇见捐比喻自己被弃,这里就用班婕妤自身遭遇的故事。作者另有一首《西宫秋怨》,末两句说:“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也是用的秋扇典故。④ 玉颜两句,指寒鸦从昭阳宫飞来,宫在东方,赵氏姊妹所居,故羽毛尚能带着晓日的影子而显得光彩,自己则因失宠而憔悴,容颜反不如寒鸦润泽。日影,这里也指皇帝的恩意。
【说明】
封建宫廷中的妇女命运,主要不决定于她们本身的品德才能,却决定于能不能受到皇帝的宠爱,而皇帝的宠爱,又只是凭着一时的冲动。赵飞燕和卫子夫,本来都是歌女,都是在一个偶然机会中被皇帝看中的。
作者写了好多首宫怨诗,以这一首最好,好就好在末两句。构思的精巧,想象的奇特,表现出作者高度的智慧。
另一首“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以玉枕无色侧喻被弃,同工。
出 塞①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②。
但使龙城飞将在③, 不教胡马度阴山④。
【注释】
①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唐乐府中之《出塞》及《前出塞》、《后出塞》等皆从此出。② 秦时两句,实为互文对举,意谓明月仍是秦汉时明月,关仍是秦汉时关,战争也自秦汉以来一直在进行,但远戍万里的征人却从未见到回来。③ 但使,只要。龙城、飞将,本是两事。龙城,汉卫青为车骑将军,北伐匈奴,曾至龙城,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匈奴祭天处。飞将,汉右北平太守李广善战,匈奴称飞将军,避而不敢犯。这里也含互文意,合之则统指扬威边疆之古代名将。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中龙城作“卢城”。清阎若璩《潜丘札记》并作考证,谓李广之右北平,唐治卢龙县。《唐书》又有卢龙府、卢龙军。故应作卢城,即飞将上不应冠龙城。但若卢龙城既可称卢城,又何尝不可称龙城?故阎说似是而非。1979年版《唐诗别裁集》卷十九校记云:“此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更隘者。”可备一说,详见重版附记。④ 胡,指匈奴等族。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匈奴常据此侵汉。
【说明】
诗是歌颂汉代的名将,意实深慨唐御边之无人;只要有一两个卫青、李广那样的将军,敌骑还敢来侵犯么?所谓闻鼙鼓而思将帅,老将们正是国之干城。征人之未还,也正因国无良将,边乱未息之故。
清平调①三首
李 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②, 春风拂槛露华浓③。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④。
【注释】
① 题应作《清平调辞》。实是李白创题。② 云想句,意谓云想比作杨贵妃的衣裳,花想比作杨贵妃的容貌。王琦说是从梁元帝萧绎《采莲曲》“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脱出。③ 春风句,以花的最盛时期比杨贵妃。④ 若非两句,意谓杨贵妃那样的美貌,除非在仙界才能遇到。群玉山(也作玉山)、瑶台,传说都是西王母居处。会,应,终当。
一枝红艳露凝香①, 云雨巫山枉断肠②。
借问汉宫谁得似③, 可怜飞燕倚新妆④。
【注释】
① 一枝句,写牡丹花之承雨露,犹杨贵妃之受宠幸。② 云雨句,注见卷六杜甫《咏怀古迹》之二。这句意谓,楚王之与神女,究系虚幻的梦境,徒增惆怅,不如贵妃之得实宠。③ 借问,犹请问。④ 可怜,可爱。飞燕,赵飞燕,初为阳阿公主家宫女,因貌美能歌舞,为汉成帝所爱,立为皇后。后因淫乱,平帝时废为庶人,自杀。按,李白只是借用飞燕新妆比喻名花凝香,并无讽刺杨贵妃意。倚新妆,指娇懒状。
名花倾国两相欢①,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②, 沉香亭北倚栏杆③。
【注释】
① 名花,指当时玄宗与贵妃所赏览的牡丹花。倾国,注见卷三白居易《长恨歌》。这里指杨贵妃。② 解释句,此句不大好解,沈德潜说:“本言释天子之愁恨,托以春风,措词微婉。”似近原旨。意谓只有名花和美人才能消释明皇的怅恨。解释,消释。③ 沉香亭,用沉香木造的亭子,在唐兴庆宫图龙池东面。
【说明】
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沉香亭前木芍药(即牡丹)盛开,唐玄宗和杨贵妃前往赏览,乃命李白别创新词,于是写成这三首诗。
宋乐史《李翰林别集序》,记高力士因衔脱靴之耻,借此向杨贵妃进谗,说是诗中的赵飞燕即指杨贵妃,是故意侮辱她,李白因此遂为贵妃所恨。《新唐书·李白传》也有类似记载。萧士赟还把巫山云雨说成是讥刺杨贵妃曾为寿王妃事。王琦以为二说皆不足信:“巫山云雨,汉宫飞燕,唐人用之正为数见不鲜之典实。”李白当时又是新进,也不至“批龙之逆鳞而履虎尾”。他还举了些很可信服的理由,这里不再转述。虽然就李诗修辞用典看,也难免使后人有此猜疑。
出 塞①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②, 一片孤城万仞山③。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注释】
① 出塞,题一作《凉州词》。《凉州》系唐代乐府曲名。② 黄河,一作“黄沙”。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似唐人自有此用法。唐人选唐诗《国秀集》作“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③ 孤城,指玉门关。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玉门关城迥且孤。”万仞,古代八尺曰仞。这里只是形容极高。④ 羌笛两句,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此用其意。古人常以笛吹《杨柳》,喻别离之凄苦,怨《杨柳》实是怨别。这里意谓春风既不度玉门关,羌笛又何必怨《杨柳》之作哀音呢。羌笛,注见卷二李颀《古意》。玉门关,注见卷一李白《关山月》。
【说明】
诗写凉州之险僻,城在丛山之中,真是春风不到地方。原诗共两首,另一首末两句为“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则似也写当时之征边,故明杨慎《升庵诗话》云:“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故首两句合“河山”言之。
此诗前人有“旗亭画壁”的传说,但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以为不足信。
金缕衣①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②。
花开堪折直须折③, 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① 金缕衣,曲调名。② 劝君两句,意谓金缕衣不足惜,少年时最须珍惜。取,语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少年,古人诗文中的少年,多是青年之意。③ 直须,就须。
【说明】
此诗作者《全唐诗》作无名氏。杜牧《杜秋娘诗序》说是唐金陵人,原为节度使李锜妾,善唱《金缕衣》,曾入宫,有宠于宪宗。后又回乡,穷老无依。故旧时又以杜秋娘泛指年老色衰妇女。大概因她善唱此曲,故题其名。
诗实是劝人爱惜少年时的大好光阴,并非教人及时行乐。
唐人七绝,明清人推为压卷的,有王昌龄“秦时明月”及“奉帚平明”,王翰“蒲萄美酒”,王维“渭城朝雨”,李白“朝辞白帝”,王之涣“黄河远上”,李益“回乐峰前”,刘禹锡“山围故国”,杜牧“烟笼寒水”,郑谷“扬子江头”。见《唐诗别裁集》卷十九《凉州词》注。本书中唯刘、郑二绝未收入。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原诗如下: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