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800000004

第4章 前世 (2)

后续故事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光是这些情节,已足够判断出这场爱情里谁是将军,谁是小兵,谁能予取予求,谁在战战兢兢。她让他走,他怎么敢走?我几乎能听见他的心跳:可是,你知道吗,我想你,我不能没有你。我到天堂,我到地狱,最终我要到你心里,我跑再远最后还是要为你回来,所以我卑微我低三下四,我回到你面前只要求你多爱我一点,甚至只要求你多看我一眼……

不论墀徳祖赞多么希望扭转局面,结果仍是无可挽回:被逐出藏地的佛教僧侣们从西藏一路向西,一直走到了乾陀罗国。乾陀罗国是北印度的一个古国,有人说“乾陀罗”的意思是“芳香遍地”,也有人说“乾陀罗”本是当地一种特殊的香树的名字,汁液常被用作褐色染料,所以“乾陀罗”也被用来称呼褐色。玄奘《大唐西域记》说这里的僧人用乾陀罗来给僧帽染色,僧人们都戴着褐色的帽子。有学者留意到这个细节,认为西藏黄教僧侣最具特色的黄帽子恐怕和乾陀罗国有些渊源,曲折地传承于墀徳祖赞时代里被逐出藏区的那些僧侣。

我们所熟悉的达赖和班禅这两大活佛系统便都属于黄教,仓央嘉措当年所戴的就是这样的一顶黄帽子。

落脚在乾陀罗国的这些佛教僧侣并没有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而一蹶不振,一旦有了新的根据地,也就有了新的斗争。

斗争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主旋律,哪怕最与世无争的信仰也不得不依靠斗争的手段来求得自身的生存。斗争还是灭亡,恐怕很少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太过艰难的选择。

只有岁月是所有人都斗不过的。早已经随金城公主一起笃信佛教的墀徳祖赞在忧郁中离开了人世,而这个时候,乾陀罗国的流亡僧侣们还没有调匀自己的喘息,墀徳祖赞当初派往长安迎取汉僧与佛经的使者也迟迟没有归来……

3.进退失据:墀松德赞的时代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义净《取经诗》

墀徳祖赞去世之后,继任的赞普墀松德赞还只是一个冲龄的孩子。这孩子是金城公主亲生,身上有一半李唐王室的血统。他天性柔弱善良,从小便和他的父母一样有一颗真挚的佛心。墀松德赞的继位本该是佛教卷土重来的时机,但无奈的是,他还太小了,权力完全掌握在辅政大臣的手里,而辅政大臣恰恰是旗帜鲜明的反佛领袖。

趁着墀松德赞还没有成年,辅政大臣不失时机地制定了一系列的禁绝佛教的法律。但是,信仰是人们心中永恒的需求,如果要彻底剪除一种信仰,就必须找到另一种来填补这个空缺。辅政大臣作出了一个聪明的决定:在禁绝佛教的同时大力发展苯教,让本土的宗教赶走外来的宗教。藏地自古传承下来的信仰怎么能向那些外来的和尚们轻易让出自己的领地呢?

但是,有两个问题必须先搞清楚:为什么外来的佛教会夺取了那么多人的心?为什么本乡本土根深蒂固的苯教越来越被人们轻视?这两个问题如果搞不清楚,单靠政治指令来攘佛固苯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问题的答案很快就被找到了:苯教没有文字传统,一代代只靠口传心授,虽然松赞干布时代终于有了藏文,但囿于传统的苯教人士并没有积极地利用这件利器,结果流传越久便越是言人人殊,既没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理论体系,甚至连一个裁定教理真伪优劣的权威标准都找不到。佛教就不一样,不但有梵文、汉文的大量典籍,就连典籍的分类都搞得一清二楚,白纸黑字地有自己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学佛的人就算产生了什么分歧,也很容易在引经据典的辩经过程中分出是非对错。所以,当苯教遇上佛教,就好像传统工匠遇上了现代工程师。

尤其对于那些连字都不识的藏民来说,书籍和文字本身就是有神性和魔力的。如果你需要在两位神职人员中作出选择,一个和你一样不识字的、一本书都没有的本地法师,一个是学问高深、经典如云,甚至还有醒目的统一着装的外来僧侣,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普通人没有能力去辨别专业领域里的高下深浅,所以普通人的心态往往都是只认金装不认佛。吐蕃的辅政大臣是个很聪明的权臣,很快就想通了这些道理,那么他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了:给苯教穿上金装。

给苯教穿上金装,就是说让苯教撰述出自己的经典,归纳出自己的理论体系,让苯教那些千百年来口耳相传的巫术与符咒从此拥有自己鲜明的理论依据。只有这样,苯教才能在不借助政治力量的情况下也能和佛教相抗衡。

辅政大臣们的这种做法,就像当代中国在国际化的浪潮之下加紧培植民族产业一样。我们知道,民族产业为了迅速应对外来商业巨头的冲击,不得不拿起“拿来主义”这件武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商业管理模式,而当时的苯教面临着类似的境况,采取的也是类似的方法:要么拿来佛教理论阐释自我,要么干脆把现成的佛经改头换面变成苯教的经典。

恐怕令当事人谁也不曾预料的是,这个救急的办法却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后来等时间长了,某些教理到底是佛教的还是苯教的,甚至连两教自己的人都分辨不清了。我们现代人都知道,藏区的佛教很有一些神秘的、奇异的、完全不同于中土佛教的内容,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神秘内容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本是属于那个西藏本土的古老苯教的。等到后文,在仓央嘉措的生平里,我们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看到一些苯教的影子。

就这样,佛教在藏地几乎被斩草除根了,苯教则以一种新的姿态重新斩获着藏人的信仰。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当初墀徳祖赞派往长安求取佛经的使者们悄然回到了拉萨。他们不但满载着千卷之多的汉文佛经,还带回了几位有着传法宏愿的汉地僧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出发的时候遍地繁华,归来的时候却只有一片肃杀,盛大的荣归却变作了默默的逃亡。

其中一位使者这样记述过自己当时的心情:“世间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仿佛一朝醒来便天地剧变。变了的不是我们的心,而是我们寄居着、并深爱的那个世界。”

无可奈何之下,使臣们把好容易才请来的汉僧送回了汉地,把带来的佛经埋在一处隐秘的岩洞里。他们把一切来龙去脉秘密地奏报给了善良而向佛的墀松德赞,但这位年幼的赞普除了很小声地叮嘱他们小心保重之外,还能够做些什么呢?

孩子终究是会长大的——对于日后我们将要见到的仓央嘉措,这是一种莫名的悲哀;而对于此时此刻的墀松德赞,这却是一种期待已久的喜悦。就在灭佛大潮如火如荼的岁月里,不经意间,小赞普墀松德赞已经长大成人了,复兴佛教的愿望终于可以付诸实践了。

无论是为了复兴佛教,还是为了夺回赞普的权柄,首当其冲要做的事情就是除掉灭佛态度最激烈的辅政大臣。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但墀松德赞居然做到了。欣喜若狂的墀松德赞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巴赛囊作为使者重走长安取经之路,他日日都在佛前祈祷,希望这一次能够一帆风顺。

从拉萨到长安,从长安到拉萨,当风尘仆仆的巴赛囊回到故土的时候,竟然发现世界再一次变了:墀松德赞虽然剪除了为首的辅政大臣,虽然一心复兴佛教,但吐蕃贵族中反佛力量之大,使这位善良的赞普终于不能放手施政,年复一年。

于是,巴赛囊兴冲冲地回来,却被冷冰冰地赶走,被反佛的大臣们排挤出了政治中心,到边远的地方去做个小官。巴赛囊倒也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把这次外放当做了一次寻佛朝圣的契机,去印度朝拜了心仪已久的那烂陀寺和大菩提寺,听印度的高僧大德们讲述佛法的奥义。

或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吧,巴赛囊在归途之中要经过尼泊尔,机缘巧合,在这里遇到了当时印度佛教界极富盛名的寂护大师。巴赛囊很希望寂护大师能随自己回西藏传法,而寂护本人早就从乾陀罗国的僧人那里听说了藏地的情况,也曾萌生过赴藏弘法的愿望。

一拍即合之下,巴赛囊向墀松德赞作了秘密的汇报。墀松德赞大喜过望,毕竟延请寂护这种身份的高僧,那些反佛的贵族们总该给一些面子吧。但没想到的是,消息一经公布,反而引来了很大的恐慌,就连一些态度中立,甚至同情佛教的大臣们也提议说要谨慎从事。

问题并不是出在寂护本人身上,而在于他的尼泊尔背景。就像西藏自古以来就有苯教传统,尼泊尔也有自己的一套巫觋传统,尤其是尼泊尔的咒师在当时享有国际性的声誉,传说他们精通一种神奇的咒术,既可以祛病解危,也可以杀人于无形,甚至可以恣意地操纵一个人的身体与灵魂,就像永远藏在幕后的傀儡师一样。吐蕃人忧心的是,如果寂护就是这样的一位咒师,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反受其害呢?

大家商议的结果,是先派遣使者去调查寂护的情况。结果很快就确认了寂护并没有学过什么尼泊尔咒术,而是一位佛学渊博的大师。但吐蕃的反佛势力还是不肯让寂护进入拉萨,只准许巴赛囊把他迎入自己管辖的那片边地。

无论如何,寂护大师总算成功进藏了。墀松德赞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以赞普之尊亲赴边地,亲聆寂护大师的讲授。多少年来的佛法之渴,此刻总算迎来了自己的一片水源。

风云际会之际,寂护大师向墀松德赞讲述了一段神奇的故事,说寂护自己、墀松德赞和巴赛囊的前世是迦叶佛时代看守同一座佛寺的三个孩子,当时他们用沙土堆起了一座佛塔,祈祷在将来分别转生为僧侣、国王和使者,前世的因缘终于在今生变成了现实。

但是,历史的闹剧居然再一次上演了。寂护进入藏地才不过三四个月,吐蕃境内又像墀徳祖赞和金城公主时代所发生过的一样,瘟疫发生,饥馑流行。当年的苯教正是以此为借口逐出了佛教僧侣,这一次,反佛的人们再兴谣言,说是寂护的到来招惹了苯教神祇的不满,所以才降下瘟疫和饥馑来惩罚藏人。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墀松德赞只好派人把寂护送回了尼泊尔。临行之前,无可奈何的寂护提出了一个不甚甘心的建议:在自己走后,可以延请一位法号叫做莲花生的高僧进藏,因为只有他才有能力应对这样的乱象。

寂护大师或许没有想到,他临行之前的这一句建议,将会奠定藏地佛教偌大的一派格局。

4.莲花生的斗法之旅

佛不染世法,如莲花处水。

——《涅槃经·寿命品》

莲花生出身于印度的一个小国,和寂护都曾在那烂陀寺学过佛法,甚至还有人说莲花生娶了寂护的妹妹。即便有这样亲近的关系,两个人的佛学风格却很不一样:寂护长在精纯,莲花生长在广博。

莲花生为了学习佛法,长期周游印度各地,遍访名师,尤其是密宗大师,还到过中原,在五台山学过天文历数。他还有一项很出名的本领,就是咒术,而这正是当初吐蕃贵族们在商议是否准许寂护大师入藏的时候最担心的东西。寂护在临行之前向墀松德赞推荐了莲花生,不知道是否也有一点点的“以恶制恶”的用意呢?

莲花生的咒术大约有两个来源,一是他的家乡就是一个以咒术知名的地方,二是他曾在印度的密教中心修学,等他进入那烂陀寺的时候,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密教学者了。

所谓密教,是佛教的众多宗派之一。这一派的修行者认为自家对教理的诠释既尊且密,其他教派都是浅显之谈,所以称呼自家为密教,别家为显教。当然,其他宗派也用同样的思路,都说自家法门最高最透。作为修行者而言,只能进哪家门说哪家话了。

密教当中有很多咒术的成分,靠符咒可以防身护体、消灾解难、凌虚飞升、降妖伏魔,甚至包括生子、美容……研究者一般认为,密教这些咒术成分并不是佛教原有的,而是佛教所吸收的一部分印度原始宗教的内容,这就像藏地的佛教吸收了苯教的内容一样。

同类推荐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热门推荐
  • 红楼之情满潇湘

    红楼之情满潇湘

    初秋时分,暑热并没有褪去。枝上的鸣蝉正不厌其烦的宣泄着自己的烦躁。潇湘馆显得静悄悄的,炕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些婆子以及粗使的小丫头。雪雁和春纤在东屋里休息,而林黛玉正在里屋午睡。紫鹃正坐在回廊上做着针线。院中上百竿的翠竹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苍翠欲滴,窗格子上印出些斑驳的影子。紫鹃看了看挂在月洞上的鹦鹉,也半闭着眼睛正昏昏欲睡呢。她低头做了一回针线,无奈困意实在厉害,……
  •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条人生经验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条人生经验

    本书精心为青少年总结了100条经久实用、深刻睿智的人生经验,每一条人生经验都以精彩独到的哲理点拨,挖掘人生深层的内涵,揭示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青少年在更有信心和勇气去追求梦想;在遭遇挫折和感到无望时,能从中汲取力量;在迷惘和失落时,能从中获取慰藉……
  • 著名建筑(生命百科)

    著名建筑(生命百科)

    在埃及早期的历史上,皇室的宫殿都有设防的塔楼及胸墙。而这些建构物纵使在往后失去军事价值时,仍出现于领导阶层的庄院上。在第十二王朝时,埃及已扩充疆土至整个尼罗河流域,为了保卫他们新获的南方边境。
  • 中国式创业:中国著名CEO的生存哲学与经营智慧

    中国式创业:中国著名CEO的生存哲学与经营智慧

    中国有中国特色,中国人要讲中国式商道,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所有创业人手头必备的“中国式创业圣经”。本书以经典的中国式管理理论为依据,对各种创业成功案例进行详尽分析,帮你排除创业中的各种困难,手把手教给你中国式创业的成功之道。
  • 星际少女寻爱记

    星际少女寻爱记

    北堂不点一脚踩中违章时空隧道穿越而来,机缘巧合和叶千帆签订血之契约,然后叶千帆就莫名其妙一直出现在她周围。第一次在游乐园看书就算了,第二次出现在她的精神空间吃饭也没关系,第三次在星座塔换衣服也算情有可原,第四次......叶千帆忍无可忍的喊道“你半夜没事跑荒山野林干嘛。”
  • 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简简单单,在食物里寻找通畅的秘密;轻轻松松,在吃喝里享受健康的生活。便秘这道难题,只有食物可以解答:最利便的食物;最润肠的佳肴;香醇通便茶;美味果蔬汁……通畅的秘密就在食物里,这样吃,便秘不再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带着宝贝嫁豪门

    带着宝贝嫁豪门

    “嘀铃铃……嘀铃铃……”午夜电话再一起的响起。程晨立马接起,就怕吵醒了在熟睡中的女儿。午夜凶铃也不过如此,只要是丈夫不在家的夜晚,家里的座机总会准点响起。好像就是从一个月前开始的。接起,“啊……啊!”又是如此劲爆的又销魂的声音,还夹杂着男人粗重的喘息声。这样的电话,快要将程晨给折磨疯了。不是没有想过不去接这个电话,甚至她将电话……
  • 无人区

    无人区

    以后的岁月里,来寻找丈夫和亲友的男女们在傍晚的寂静中站在峡内聆听了片刻。就发现原来神经的承受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发生在地球之上、中国西部的一种万众一心走向灾变的悲惨举动。数万淘金汉分别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四川、宁夏五省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此覆灭,尸骨无存,只留下眼望雪峰摇摇欲坠时的惊叫,只留下雪石冰岩掩埋人的一刹那,生命的*后一声哀鸣。这惊叫和哀鸣变作浆汁,渗入冰岩,浸入时间,在不朽的大峡中日复一日地显现着,石破天惊
  • 康熙四妃

    康熙四妃

    他,爱新觉罗.玄烨,是大清朝的皇帝,在经过多年的勤于政务,操心国事后,天下四海清平,一片繁荣,大清统治的根基稳固下来。世人都道他,勤于政事,没有真正的对任何一个女人动过感情,在他眼里心里,江山比什么都重要,这话也对也不对,的确,天下太平,大清的江山才稳固,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也有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他登基之初,就陪伴他的,荣妃——马佳.云荣荣妃,温柔秀美,恬淡平和明府相识,文采超群的,惠妃——那拉.惠如惠妃,清丽多姿,雍容典雅在幼年见面,就心有好感的,德妃——乌雅.蓉德德妃,端丽贤淑,温润恭和街头偶遇,爱抱打不平的,宜妃——郭络罗.谨宜宜妃,明艳无双,率性爽朗她们四个都是早年就开始陪伴康熙的妃子,她们都全心全意的爱着他,可以为了他付出生命,值得庆幸的是,她们都陪他走过了,一生的岁月,她们四个都为他生了两个以上的儿女,共同操持后宫事物三十余年,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使他安心在前朝处理政务,真正的劳苦功高,是他一生的灵魂伴侣。时间越长,他对长久岁月的陪伴他的几人感情越深。谨宜,在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是四人中最后一个离世的,自此,几十年的康熙后宫生活,多少的故事就都沉没于历史浩瀚的烟海中了。本文以康熙和荣惠德宜四妃的感情为主线,以康熙60多年的执政春秋为辅线,故事层层推进展现在那个充满爱与火的年代,展现发生在康熙后宫那一段段感人动魄,可能早被历史遗忘的后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