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不傻,谁都明白“家里的事儿”必然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既然如此,与其自欺欺人地对员工进行无用的“说教”,不如通过主动且有分寸地“介入”员工的“家里事儿”来达到提升他们的“工作状态”之目的。“这里是公司,不是你们家。别把家里的事儿带到单位来!”这句话你是否熟悉?相信你不会摇头的—这可是我们许多管理者的一句经典“口头禅”。其实,也不怪我们的管理者。本来嘛!作为一个“公职人员”,每个员工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和自觉性,主动地把八小时以外的“私生活”与工作时间区分开。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事儿而已。在现实生活中,尽管“道理”谁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包括我们的管理者自身)实在是“凤毛麟角”。道理也很简单,甭管“职业素养”多高的人,只要他不是“机器人”,就必然会有“七情六欲”与“喜怒哀乐”,而作为人生重要组成部分的“私生活”带给我们员工的种种身体与情绪上的波动,甚至是极为剧烈的波动,都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果。这一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这个角度上讲,“别把家里的事儿带到单位来”这句话本身就是一句“此地无银三百两”、“自欺欺人”的话 —之所以你会说这样的话,摆明了就是因为你的员工已经把“家里的事儿”“带来了”,因此你再说也没用,只能是“自个儿骗自个儿”。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扔掉那些“自欺欺人”的“场面话”,正视“员工必然会把家里的事儿带到单位来”(“员工的私生活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这一“铁的”事实呢?只要我们能正视这一点,我们就会意识到其实管理工作也包括对员工“私生活”的介入,当然是“适度”的介入。
只有管理好员工的“私生活”,才能管理好员工的“心情”,而一个好的“心情”也必然会带来一个好的“工作状态”。其实,真正聪明的领导,不但不会说什么“别把家里的事儿带到单位来”之类的话,恰恰相反,他们会经常关心、询问员工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不如意”,并积极地站在员工的立场上为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或者,即便帮助员工解决问题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至少他们也会做到对员工表示理解、同情,最大限度地对他们进行安慰,协助他们走出心灵的困境。
而对比那些天天讲“大道理”的领导,那些善于关怀员工“私人生活”的领导更容易受到员工的推崇和尊敬,也更容易带出一支忠诚度高,富有激情和战斗力的“团队”。其实,“关心员工”并不是一件多难做到的事情,也并不一定需要我们的管理者投入多大的精力。只要我们的管理者善于注意一些生活上的“小细节”,就足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说,天冷的时候,主动地“嘘寒问暖”;员工休息的时候,帮员工盖上衣服;员工身体不舒服,主动地劝他们休息,并亲手为他们送上药物;员工的家人生病,主动地到医院去探望一下;通过聊天或开玩笑的方式,善意地询问一下他们的“感情生活”等等,只要你注意了员工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他们就会把你的好处深深地记在心间。
他们会变得更加爱公司,更通“人性”,更愿意以一颗善良的心去面对他们的同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会更加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去。归根结底一句话,关心员工的“家里事”,其实是做好管理工作的一条“捷径”。因为这样做,可以收到“得人心”的奇效,往往还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别忘了一句“古训”—得人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