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900000001

第1章 “岂有此理文丛”序

“岂有此理文丛”序

王春瑜

岂有此理!我相信,从鲁迅到当代的杂文家,他们的绝大多数杂文,都是怀着“岂有此理”的愤懑,伏案疾书,掷出杂文的匕首或投枪的。说来有趣,“古月照今尘”,三百多年、二百多年前的文坛前辈们,早已举起“岂有此理”的武器。

说来更有趣的是,八十多年前,吴稚晖老先生在小书摊上看见了一部小书,从中得到了写文章的诀窍,喜不自胜,跟朋友说,这小书名叫《岂有此理》,开场两句便是“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这话传到钱玄同先生的耳朵里,大感兴趣,连忙到书摊上买部《岂有此理》来看,开场并没有那两句,又买来《更岂有此理》来看,更没有那两句,他废然浩叹曰:“此吴老丈造谣言也!”(刘半农:《重印<何典>序》。)其实,吴老先生并未造谣,只是记错了书名,应当是《何典》。这部康熙年间上海作家张南庄写的鬼小说第一回《五脏庙活鬼求儿;三家村死人出世》,开头有《如梦令》,词曰:“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康熙年间,钦定的主导思想是程朱理学,倡导毫无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儒生们满口天理、堪舆之学,也就是“谈天说地”;皓首穷经,考证草木虫鱼的考据学风行学界,堪称“咬文嚼字”之学。张南庄把这些视为狗屎不如,全是放屁,以鬼世界的阴间喻现实世界的人间,对“岂有此理”之事,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成了文坛奇书。这对文字狱横行的康熙王朝,无疑是严重的挑战。

再说《岂有此理》这本书,虽然没有《何典》开头那两句惊世骇俗的话,但也是一部奇书。书分“天下岂有此理”“正义岂有此理”“历史岂有此理”“人生岂有此理”“金钱岂有此理”“文人岂有此理”“美味岂有此理”“夫妻岂有此理”“女人岂有此理”“官吏岂有此理”“文化岂有此理”十一章。从逻辑上说,我们今天完全可以批评它“岂有此理”,未免杂乱无章。但全书有不少离经叛道之论,作者空空主人,在文字狱空前、知识分子头上罩着弥天恐怖黑网的乾隆时代,竟写出这部充满杂文气息的书来,不能不让人佩服他的胆识。虽然他的书一直被清王朝列为禁书,但生前他并未被捕,让吃饭的家伙搬家,够侥幸的了。

列入本文丛的杂文家邵燕祥、柳萌、鄢烈山、朱铁志诸先生,是读者熟知的杂文大家。虽然各人的风格并不相同,燕祥先生更以思想深刻名世,他的这本杂文集《南磨房行走》,书名就俨然是一篇杂文。如果要指出他们的杂文共同点,起码有这四个大字:“岂有此理!”笔伐政界、学界、文化界……岂有此理之人、岂有此理之事,不管是多么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让其显示出本来面目:或狰,或伪,或脏,或丑。

我不敢说这些杂文篇篇都是传世之作,字字都掷地作金石声,像余某人自我标榜的那样,“我等不及了”,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北方文艺出版社精心出版的这套文丛,都是杂文家们呕心沥血之作,如果读者竟不屑一顾,那肯定也是“岂有此理”!

2010年8月24日上午于牛屋南窗下

更要提倡听真话

陆续读了多篇文章,都是提倡讲真话的,篇篇都说得很在理。其实,这只是说了问题的一面,说话是为了给别人听,倘若没有人听或者不真听,那么,真话讲得再多又如何呢?还不是镜中月水中花,只是给人觉得好看而已,实际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以为现在问题的关键,并非是讲不讲真话,而是要不要听真话。谁都知道历史上的魏征,是唐代最敢讲真话的大臣,假如没有肯听真话的唐太宗,恐怕也不会成就魏征的美名,所以说,讲真话得有听真话的氛围,单纯地提倡讲真话无济于事,更要提倡听真话。

我留意了一下,如今提倡讲真话的人,最多的莫过于两种人,一是某些在位官员,一是某些社会名流。其实,这些人都拥有很大话语权,那么,他们又讲了多少真话呢?我没有认真地查对过,不过,单凭他们让别人讲真话,而闭口不谈听真话这一点,我就觉得他们并未全讲真话。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在现实生活中,让别人讲真话,远比让别人听真话,更要难更需要勇气,怕踩着这条红线,于是就只说讲真话。这样做的结果,在客观上就形成,好像如今的问题是,人们都在讲假话,没有讲真话的人。这样的看法,显然不是很准确。

所谓讲不讲真话,首先得弄清楚,是指在公开场合,还是指在私下里,是指平民百姓,还是指在岗的职工,特别是在位有权的官员。没有这样严格的区分,笼统地谈讲不讲真话,这种说法毫无意义,跟没有说一个样。更多的普通人或退休干部,在我看来还是肯讲真话的,因为他们无所求无官职,说出的话大都是肺腑之言。只是私下里说得更坦率,开会时说得会稍委婉。在职的人则完全不同,说话难免会有所顾及,万一说得不对头头心思,穿小鞋给脸色看还在其次,闹不好丢饭碗都有可能。尤其是关乎上司升迁的事,或者关乎上司业绩的事,只能给他言好话自己保平安。例如,现在对于干部提升的考察,大都听取在岗某级干部意见,十有八九都会给说些好的假话,真的实话只能在私下里跟人讲,若问为何“耍两面派”,此人准会说:“唉,我还得在人家手下干啊。”言外之意就是怕打击报复。至于在位的官员,考虑自己的官运,就更难讲真话。

提倡讲真话,实际讲真话,应该说,并不算很难。对于普通百姓尤其不难。如果说我们的社会,这顶天立地的空间,基本上还是真诚的,这天这地的一大半,恐怕都由普通人支撑。听真话的天地空间,普通人就支撑不起了,这就要依靠各级官员,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再好的主意和想法,倘若官员们不听,或者不认真地听,讲真话的人再讲真话,最后还不是成了屁话。久而久之谁还肯讲真话。更不要说像过去那样,讲真话就要遭批判受惩治,把讲真话当做天大罪过,吃过亏的人自然不会再上当。这样的惨痛教训,稍微上点儿年纪的人都有,哪能再受“二遍苦”?可是真诚的天性,还未完全泯灭,因此,在摆脱利害羁绊以后,比如退了休下了岗,比如到了垂暮之年,往往说话会更真实。有的年轻人不理解,为什么退了休才讲真话,其原因就在这里。讲真话难,听真话更难。想破这两种难,关键不在讲真话,首先是听真话。真话讲的也许错,也许语言不动听,听者都能吸纳,这更是难上之难。倘若为了听真话,再刺耳的话也能听,那才叫真心倾听。当然,讲真话时也要注意,讲话的动机和效果,真话掺杂个人情绪,就会使其变味失真。只要讲的与听的真心呼应,这讲真话的氛围何愁没有?

既然现在缺乏的是听真话的环境,那么应该如何营造这种环境呢?恐怕还是得从在职官员和社会名流做起,只要他们完全抛弃个人利害得失,名流实意讲真话,官员真心听真话,说真话听真话的氛围就会形成。讲真话的风气形成了,真话成了照假的镜子,真话成了堵假的铁壁,社会就会有更多真诚。全社会都在讲真话,对于普通百姓并无害,百姓就会拍手称快,跟着更起劲儿地讲真话。如果官员听了这些真话,同样如获至宝地兴奋,在真诚和真话的氛围中,官民共同努力建设国家,想一想那时的社会该是多么美好。就是为了这个美好目标,在提倡讲真话的同时,难道还不需要提倡听真话吗?

2007年10月8日

领导者要善待下属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国家机关供职,无论年龄、资历、职务,当时都是小字辈儿。正、副部长高攀不上。具体领导的司长、处长,有的来自延安,有的是地下党,还有的留过学,就凭这资历、职务,我想就够“威风”啦,对下属摆摆谱儿,做事有点儿武断专行,别人大概都不好说什么。可是我的这些上司,却格外谦和、平易,只要你请示事情,他们总是耐心听完,然后跟你商量,这样办好不好,那样做行不行,跟部下完全是平等地位。既让你感觉舒服,又使你增长才干。如果说当官得讲艺术,我想八成这就算是了,因为,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

如今,这些陈年往事,已经离我远去,再说已经退休,何必重提起呢?原因是不只一次,听朋友们讲起,现在有的头头,在对待下属态度上,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比如有些事情应该下属知道,他不打招呼也倒罢了,谁让他有大权在握呢?更令人难堪的是,动辄不是说“你不懂” ,要不张口就是“到底谁说了算”,或者干脆说“你不想干就走” ,那副狂傲自大的嘴脸,表现得十分充分和鲜明,很有点儿地盘“老大”的味道 。上下级的和睦关系,同事间的平等地位,在他这里全都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分明的级别,以及“我怎么说你怎么听”的要求。至于他说的是对是错,作为下属更不敢质疑,只要你表现一点儿犹豫,他马上就会说“这你不用管,错了我负责”。因为他很清楚,即使真的错了,他也毫毛无损,官照样当,钱照样拿,到了年头照样高升。

听人说起这些事,我有时就在瞎想:同样是当官儿,今昔咋就不同呢?症结究竟在哪里呢?我觉得真正原因,恐怕跟官员自身,底蕴的深浅厚薄有关。俗话说得好:深水无澜,根深难撼。现在有的少数官员,或靠这个,或靠那个,好容易弄得一官半职,其实并无真正能力,又生怕别人瞧不起,就用摆架子唬人,就用气势压人,想借此抬高自己身价。岂不知恰恰相反,不仅没有表现出高水平,而且一览无余地暴露出,这些官员缺乏自信心。就跟穿增高鞋一样,无论垫得多么高,终归不是真实身量,最怕的就是让人看穿。其实与其如此,反不如放下架子,把下属当成朋友,更会赢得下属尊重,还会从下属身上学点儿东西。

应该老老实实地承认,不管多么高明的官员,并非自己什么都很懂。官员的聪明与愚昧,就在于肯不肯会不会采纳下属的好建议,变成为自己的决策。具有工作能力的领导者,具有真才实学的领导者,具有成竹在胸的领导者,具有聪明智慧的领导者,在处理事务解决问题时,往往愿意听取下属意见,因为下属更了解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决策加以补充,甚至于对不足之处修正,在实施过程中更加符合实际,岂不是于事业有益于自己有利?!这才是做官的真聪明。

官高自尊。应该如何理解呢?我以为起码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当了官就自然尊贵,一是说当了官更要自尊。这两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给别人看的,后者是要求自己的,就看你更看重哪一个了。那些个本质不错的人,当了官就会更自尊自重,绝不会让群众觉得,人一阔脸马上就变了,变得连老朋友都不认识,哪还能尊重下属呢?可是对于上级,他则百依百顺,香臭对错都听,连个大气也不敢出。说话的语调,处事的态度,完全是两样,显得很谦卑,像个乖孩子。群众对这种人,有个形象说法:天生没长上眼皮,看上容易看下难。

不过,这种人也自有说道,有时会坦诚地表露:“我对下属如何,有什么关系,他在我手下干,我能决定他的命运,我的升降他却管不了。”你看,应该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在他这里成了功利阀门,而且由他掌握着开关,怎么好希冀对于下属他会有起码的尊重呢?如果给这种人画个脸谱,我想应该是这样:资格不老架子大,职务刚任谱就来;说话开始有拖腔,脸上从此笑难在。对下呵斥如训子,见上弯腰脸悲哀,仰坐沙发两臂分,弥勒一尊好“富态”。

2007年8月8日

为官岂能无情分

偶然读到一则消息:一位领导人在组织会议上说,要靠三个方面留住人,一曰“事业留人” ,二曰“感情留人”,三曰“待遇留人”。这三方面的留人对策,可以说是新的为官思路。尤其是“感情留人”说,我看后颇有感触,接触过的那些官员,有情者与无情者,立刻都依稀呈现眼前。

无论干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人的努力,为官之道说白了,就是个用人之道。当官再有本事,再有想法,倘若没有人跟着干,或者不努力去干,无论官阶多么大,都是个“光杆司令”。会不会当官,官当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就看你会不会团结人,发挥所属部下的才干。一个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的人,一个跟群众有感情隔膜的人,怎么能够指望他做好工作。那么,当官靠什么团结人呢?靠什么把工作做好呢?过去一说就是事业如何,后来一提又是待遇怎样,却很少考虑感情这个因素。因此,读到这“感情留人”的说法,我的心灵不禁为之一震,对此颇有些想法和感慨。

其实在这三种留人方法中,最不需要物质基础的,就要算“感情留人”了,然而只要做好了“感情留人”,却又能发展事业、创造物质,事业和待遇自然也就有了。相反光凭事业和待遇,不考虑感情的投入,只要有另一个地方,事业更好待遇更高,照样不会留住人,到时该跳槽的还是跳槽。如果对单位对领导有感情,即使别的地方再好,工薪价码再高,从对环境的熟悉上考虑,以及从心情舒畅上着想,往往是想走而舍不得走。这“感情留人”就有如此神奇魅力。

跟“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相比,这“感情留人”方法看似难做,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看你待人是否真诚。有些“聪明”的领导者,今天给这个行赏,明天给那个封官,自以为这样就笼络住人了,岂不知这只能留身留不住心。闹不好反而让人觉得不真诚。真诚就要以心相许,真诚就要以情相通。靠说大话哄人,靠说假话骗人,靠说空话诱人,靠说浑话唬人,最后只能失掉人心。哪里还有真正的感情可言。要知道,今天最难找的人,不是聪明人,而是大“傻瓜”,靠施展雕虫小技当官,迟早会败露。

“感情留人”除了真诚相待,还得在小处体察民情,真诚地为群众做实事。一个官员究竟是好是坏,组织部门有自己的衡量标准,群众则有自己的判断尺度,这就是看你玩不玩真格的。说句老百姓的大实话:讲得再好,地里长不出粮食,唱得再美,空气不能变清新,只有踏踏实实地干,首先认为你是个好人,其次想到你是个好官,群众才会打心眼儿里信任和依赖。由衷地拥护你爱戴你,自然也就有了感情,哪能轻易说走就走。

可惜有的官员不懂这个道理,平日里牛气哄哄仰脖走路,谈公事找他先得报告,说私事见他先找秘书,以为群众个个都是贱骨头,其实有的人宁可忍着,绝对不向他靠近一步。像这样的领导谁能跟他有感情?最后等他离开岗位,群众再见形同陌路,恐怕自己都觉无味儿。因此,当官先要把自己当成民,用民的身份体会民情,其次再把自己当成官,用官的身份解决民事,跟群众感情就会贴得实。贴得实有了相互信任,能够听到群众真话了,何愁工作做不好做不成?

“感情留人”作为一种方法,或曰做人之理为官之道,乍一听好像只是个概念,其实是官员情感的自然流露。富有人情味儿的官员,无须别人提醒就会做到,那些冷面冰心待人的官员,你就是手把手教他也不行,因为他没有对群众的真情实感。总之,没有“感情留人”的思想,光靠干事业和高待遇哄人,很难巩固队伍做好工作。你这个官也就难以做出成绩。为官者应该三思。

2007年3月16日

谁来惩治“吹牛”官

如今稍微上点儿年纪的人,大概都会清楚地记得,在所谓的“大跃进”年代,各地很出了些吹“牛”官员,他们像疯了一样胡吹乱侃。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什么“十年超英(国),二十年赶美(国)”,于是亩产千斤稻日产万吨钢的“喜讯”,就像秋天的风处处劲吹,把人心搅得晕晕乎乎。如果给这种浮夸风来个新解,就是官员嘴上的“形象工程” ,跟地上的“形象工程” 一样,本质都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

当年搞嘴上“浮夸风”的官员,不仅未受到任何惩治,而且有的还步步高升。与之相反,有些说真话做实事的人,却被视为思想“右倾”受到批判和处分。最轻者也要作检查。是非不分黑白不明,到了如此可怕地步,哪有不吃苦头的道理。结果使国家经济吃了大亏,老百姓生活跟着受了大罪,其产生的恶劣后果和教训,正直的人只要一想起来,就会痛心疾首和无比愤怒。后来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一开始就提出“实事求是” ,很可能是吸取了那次教训。

不过话再说回来,搞“浮夸风” 嘴上“形象工程” ,毕竟是在那个特殊年代。提倡“实事求是”作风以后,本以为这种官员不会再有,起码在数字上不会再搞浮夸。即使个别的人身上依然存在,总应该有人出来干预或惩治。岂知事实完全相反。前不久从多家报刊上看到,有关“数字腐败”的报道,这才知道这种吹牛风,依然存在于某些官员中,有的把“政绩”数说大报多,有的把“过错”数说小报少,使上级难以得到准确数据,当然也就无法如实指导工作。可是对于那些搞嘴上“形象工程”的人,事情败露后造成的坏影响,不仅没有任何批评处置,而且有的还连连升官重用,以至于这些人脸不红口不吃心不跳,依然扬扬自得地耍嘴上功夫。因为他们知道,再怎么“吹大牛”, 反正不上税不犯法。

官员在政绩上用嘴造假 ,客气点儿说叫吹“牛” ,文雅点儿讲叫“形象工程”,实际上就是在欺骗。用嘴搞“形象工程”的人,目的无非是想继续升官,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现在提倡科学发展观,提倡“求真务实”作风,在百姓中非常得人心顺民意,如果每一个官员都能这样做,我们国家前进的步伐和发展的速度,肯定比现在还要快还要好。遗憾的是有的单位或地区官员,压根儿就不想实实在在地去施行,“求真务实”在他们那里只是口号。

由此看来,若想真正惩治吹“牛”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吹“牛”者深知,吹“牛”不仅丢不了官,若碰到个不肯“求真务实”的上司,吹得巧妙反而还会升官,干吗不吹呢?幸亏这样的吹“牛”官,在今天毕竟少得多了,假如像过去那样吹“牛”成风,你也吹我也吹他也吹,一个比一个吹得大吹得欢,党的威信单位的信誉事业的前途,非让他们给吹得七零八落不可。

在我们现行的体制下,官员贪污有人管,官员违纪有人管,唯独官员吹“牛”无人问。既然有的顶头上司不闻不问,那么,吹“牛”者胡吹的政绩,是不是真的没法惩治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想治理,还是有办法,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我以为,就是加强群众监督。一旦发现数字不实或事情不真,让吹“牛”官接受群众质询,如果他还有羞耻心的话,说不定就会戒掉吹“牛”邀功恶习,学会“求真务实”地从政理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求真务实”作风,在今天提出来非常及时,关键是必须用“求真务实”方法,检查“求真务实”作风落实情况。真的求真了,真的务实了,吹“牛”官就会少。

官员吹“牛”看来是小事,而且不是在所有的问题上,但是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却绝对不能低估和姑息。就说这“数字腐败”吧,在讲究信息的今天,如果信息数字失真,势必会造成决策的失误。最后带来的危害就会波及全局。因此在官员中提倡讲真话报实数,杜绝好大喜功的吹“牛”风,跟倡导遵纪守法一样重要。官员不再吹“牛”了,踏实认真做事了,何愁社会的平安和稳定?

2007年12月18日

人民的任命

从现在的行政管理制度来说,大凡够得上级别的干部,都要经过上级提名考察,然后由组织部门正式任命。由于这样的人事任命程序,可以决定个人的官运,因此,许多人都比较看重组织部门。在这些关心仕途的人看来,只要组织部门在运作过程中“作劲”,个人的升迁就不会有问题。至于别的什么,诸如群众意见、工作政绩、思想作风,等等,那都是有一搭无一搭的事。

最近在电视新闻里看到,山东有一位基层干部,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对我思想的触动很大。这位干部说:“组织的任命在纸上,人民的任命在心上。”话说得很浅显易懂,其思想内涵却很深刻,如果没有对国家的忠诚,如果没有对人民的热爱,如果没有心口相符的业绩,我相信不会有这样的认识。其实这道理也非常简单,从我们事业的宗旨来说,就是要为人民的利益奋斗,我们任命的每一个官员,理所当然要为人民服务,因此才有“公仆”“勤务员”之称,这大概就是印在“心上”的任命书。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并不看重“心上”的任命,他们做的每件事情,总是力求博得上级欢心,却很少考虑群众是否满意,就连写工作总结写会议简报,都要挖空心思地删除群众意见,顺着有利自己的官路行事。向上瞒,向下骗。还自以为得意,感觉良好,认为只要上不知下不明,自己就是个高智商的官。遇到类似干部考评的事情,个别人还在跟上下玩弯弯绕,待群众的匿名投票评议出来,连弃权票算上都不过三分之二,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感觉错了,群众在“心上”并不任命。对于个别领导干部来说,这既是一次群众威信的测试,更是如何树立群众观点的教育,倘若能够从中吸取一定的教训,为时还不算是太晚,就怕撞到南墙自己还意识不到。

关于干部任命过程中,最为精彩的一招儿,也是最易见效的方法,我以为,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群众的不具名评议。这不具名的评议,别看只是个画不画×的区别,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事情本身,起码说明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说明,群众背对背评议干部,要比当面提意见真实,对于干部群众基础的考核,可以给有关部门提供直接情况;二是说明,干部在群众中的实际威信,绝不能靠自己感觉判断,只有经过完全可靠的考察,才更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难怪有些品德作风欠佳的干部,对上级的批评和群众的告状,过去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回事,遇到群众匿名投票评议丢了分、栽了面子,觉得没有威信不好工作了,这才不得不反省自己的过失。   群众匿名投票评议,说白了,就是对于每个领导干部,在组织“纸上”任命以后,一次群众的“心上”重新任命。倘若我们把评议经常化、群众化、制度化、规范化,既可以提高群众对干部的监督意识,又可以培养个别干部的群众观念,对于不折不扣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于改善干群关系都会有裨益。一个真正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干部,就应该像山东那位干部一样,接受组织的“纸上”任命,更要接受人民的“心上”任命,而人民“心上”的任命,在我看来,比“纸上”的任命更珍贵。

1999年7月22日

同类推荐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的主要内容包括:布谷声里的大舅、露宿地平线、弦月挂在年关上、醋·乡情、大雪桃园、到秋的高处去、以零分的名义起誓、异乡的月亮、梦见沥泉、不要说我一无所有等。
  • 警察情怀

    警察情怀

    再看《长街风景》。“阳光,刀子一样刺眼”,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写得很有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平日里看到太阳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接下来作者写长街,写长街的所见与所闻。快乐的,喧闹的,开店的,闲逛的,耍猴的,很有商业的气息。在我感觉作者将要把一首诗歌写俗的时候,却看到这样的语言:“没有掌声/只有越敲越响的耍猴锣声/笼罩长街尽头/忧郁凝重狐疑的心情/化作长街沉重的叹息”。原来,前面的所有表述,都是为了这个升华做的铺垫。作者这样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这一首诗歌,写出了一种深度,同样,作者也表达出一种内在的、深入的、探索性的诗意。
  •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本书,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 中国女明星在国外

    中国女明星在国外

    经商定,拟在大陆出版发行。文采音像公司将购买香港有关人士最近拍摄的《刘晓庆特辑》专题纪录片的版权,本书将为你介绍张瑜、苏小明、刘晓庆等明星在国外的生活。文采阁多功能厅经理出面邀请骁庆参观了“文采宴会厅”,并特邀她抽时间来赴“三国宴”和“作家宴”
热门推荐
  • 每天一个健康箴言

    每天一个健康箴言

    均衡的饮食、充分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心理的健康、良好的居家环境、健康的职场生活、科学的防病治病、有效的排毒、开心的旅游等都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每天学点健康知识,既能打开视野,又能帮助您获得健康生活的经验。对于珍视健康的您来说,每天读一个健康箴言能受益一生。
  • 废妾大小姐

    废妾大小姐

    她,来自现代享誉国际的暗杀组织“夜煞”的掌权大小姐,擅长催眠,媚术,制毒,暗杀,行事阴狠毒辣,八面玲珑!(本书已入半价书库)★★☆☆☆她,大成王朝秦王北宫傲的侍妾,胆小懦弱,败在妻妾勾心斗角的牺牲品,于大雪天被痴恋的男人休弃,不惜苦苦哀求,可怜被冻死在王府门前!★★☆☆☆一场穿越,她成了她,于是一个又一个的优秀美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西门影,红叶山庄的冰块少主,风华绝代,医毒无双,一次又一次的针锋相对,她的独特个性一点点的征服了他!他,束岚初,天下首富,自诩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当他再次见到她,为什么他的眼里,心里满满的都是她?他,北宫傲,冷情王爷,外表绝色倾城,实则毒辣冷残,本以为她成了废妾会自生自灭,然再一次相遇,她的与众不同,让他很是着迷,为了得到她,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他,耶律皓,一代枭雄,意在天下,在如画江山与心爱美人之间,他又该做出怎样的抉择?他……且看重生后的废妾大小姐沈若纭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如何玩死陷害她的小人,如何找到属于她的那一份真爱!
  • 管理学知识全知道

    管理学知识全知道

    社会在交流中不断融合,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管理学也逐渐与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等各种学科不断融合,管理研究的层次在不断深入,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更多的时候,人们需要的只是能够实际操作的、简便的、高效的组织管理原则。企业的管理涉及人力资源、财务、组织、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管理学知识全知道》介绍了企业管理的常识、战略决策、制度执行、成本利润、识人用人、市场营销、权利使用、团队精神、企业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管理学知识全知道》具体阐述了企业管理人如何更好地管理企业,为读者展现了全新的管理知识大全。本书由静涛主编。
  • 擒妃记

    擒妃记

    她是地位低贱的姨娘的女儿,却不是任人宰割的怯弱的庶女。为了自保而示弱,为了生存而爆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屠之。对敌人毫不手软,对朋友忠肝义胆。如花的笑靥掩饰着凌厉的杀伐之气,玲珑的娇躯包裹着无法忽视的耀眼光芒。妖孽的女人身边必有妖孽的男人,温柔的背后,是蚀骨沉沦还是甜蜜天堂?凰飞于天,凤必随之!&quot;
  • 符箓少女种田记

    符箓少女种田记

    林幼娘的优势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好活命。画笔在手,符箓我有。前面帅哥你慢走,养在乡下别院,本姑娘见你骨骼清奇,姑奶奶要收了。且看美术系小妞变身超级符箓少女,一朝穿成大户人家不受宠的大小姐,炮灰嫡女大翻身。神马?你是我哥?那啥……亲哥哥,种种灵田修修仙,见到亲妹子先赏个红包玩玩吧,太少你都不好意思拿出手吧
  • 全能灵师之废柴三小姐

    全能灵师之废柴三小姐

    金牌杀手逆天重生!混沌之初,“我要的是一生一代一双人,神魔大战,未婚夫当众悔婚,一朵红莲妖娆降世……一纸休书,红衣倾城,请接招!》正式发布~面对皇室,你,她淡笑以对,给不起!”紫家废物嫡女,一朝觉醒,新书《第一药膳师:冥帝,一双凤眸祸世,她不再是她……
  • 带着女神闯星河

    带着女神闯星河

    多年努力一事无成的小人物,惨遭女友抛弃,却在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来自浩宇的星际两大美女,从此跟着她们闯荡宇宙,解开宇宙之中的一个个不解之谜的同时,漫漫星空的各个星球,有了他们的主宰者,那个人就叫古宇!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将门嫡女

    将门嫡女

    诸葛夕颜,诸葛后人,神门门主一场恶斗之后,她穿越到了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成为将军府不受宠的嫡女,废物三小姐宋珩。一朝醒来,她不再怯懦,走上强者之路。面对阴险的二娘,恶毒的姐妹,冷漠的父亲,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保护哪些爱她的人,打压哪些居心叵测的贼人,告诉这个世界,谁说女子不如男!十四岁名动天下,绝世倾城,白衣蹁跹,宋家阿珩,倾世无双。本文结合女强,宅斗,宫斗,结构复杂,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