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900000022

第22章 英俄谍战,魔高道高未有穷期

第二十一章 英俄谍战,魔高道高未有穷期

英俄谍战源远流长,早有“柏林隧道”让“黄金计划”成为笑柄,后有“剑桥五杰”大煞风景;冷战结束,谍战未有穷期,俄罗斯安全部长称4年抓了300多名西方间谍并不是夸大其词;时至2010年美苏间谍大交换,又让英国情报机构凑上了一份热闹——英国的“儿媳妇”回不了英国,美女间谍不知何去何从……

关于英俄谍战的“口水战”

英国同前苏联之间的谍报战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直到今天,英国情报机构和俄罗斯之间的这种情报战仍然是愈演愈烈。

2007年10月14日,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尼古拉·帕特鲁舍夫愤怒指责美英两国对俄进行间谍渗透,称4年之中一共抓获了300多名西方间谍。“间谍头头说西方想肢解俄罗斯”、“美英间谍被控在俄搞分裂”——10月11日,西方媒体纷纷打出上述醒目的标题,报道罗列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10月10日给西方间谍机构扣的一大堆帽子:对俄罗斯搞间谍活动,干涉俄罗斯内政,并正试图削弱和分裂俄罗斯。虽然美英官方暂时还没来得及“回骂”,但此前美英也一直指责俄罗斯的间谍活动达到了冷战时的水平。俄罗斯这一次抖出一长串数据,看样子要和美英间谍机构“老账新账一起算”。

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尼古拉·帕特鲁舍夫10日对俄《论据与事实》周报宣布:“自2003年起,外国情报部门有270多名间谍和70多名情报人员的身份曝光,其中包括35名俄罗斯公民。俄仅在今年就制止了外国14名职业间谍和33名情报人员的活动。”他说,还有6名俄罗斯人欲向外国特工机关转交国家机密情报被侦破。

帕特鲁舍夫称,目前对俄罗斯间谍活动最活跃的是美国和英国。他还说,外国对俄罗斯的间谍活动过去一直规模很大,现在仍没有减少,某些大国的情报开支年增长率达到了15%~20%。他们主要搜集俄罗斯局势、国家领导人的行动等情报,他们对俄军队的战备和改组最感兴趣,特别是核导弹部队的编成、国防工业的发展、先进武器的研制,以及北高加索、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局势、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输等。

帕特鲁舍夫还特别点了英国军情六处的名,并称美国中情局和英国军情六处对波兰、格鲁吉亚、波罗的海三国及其他国家情报部门具有很大影响力。许多外国间谍都是利用在俄的非政府组织从事情报搜集活动,而且他们的行动已经影响到了俄政局。他举例称,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前南联盟及其他国家的“颜色革命”中,外国间谍就是用这些组织作掩护,并为他们提供资金。目前在俄的一些组织还向北高加索地区的匪帮提供资金援助。

帕特鲁舍夫说,行贿勒索是潜伏在俄的西方间谍一直从事的工作,而眼下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破坏12月即将举行的俄罗斯议会选举。他说,如今英国的间谍机构几乎把“007”电影中的做法搬到了俄罗斯。英国的情报特工配备了极为先进的通信工具,比如将对讲系统装载到手提电脑的电池里,让俄方难以破解和跟踪。

帕特鲁舍夫还特别提到了不久前破获的“扎尔科间谍案”。

2007年6月底,俄前税务警察少校维亚切斯拉夫·扎尔科到安全局自首,主动供认自己被英国军情六处招募当间谍的细节以及自己接触的4名英国间谍的姓名、绰号、接头暗号。扎尔科供认,自己是通过俄流亡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和已故叛逃间谍利特维年科被英国军情六处招募的。

1998年,他与别列佐夫斯基首次接触,此后开始为别列佐夫斯基提供“磋商服务”。利特维年科建议他为英国人做事,当时他只负责搜集有关俄社会局势的材料和来自互联网的公开信息,并作出分析报告,每月能拿到2000欧元现金报酬。后来,英国军情六处要求他招募俄联邦安全局反间谍局特工,他感到害怕,于是自首。

帕特鲁舍夫说,这些不能不说明英国特工无处不在。不过他也强调,俄罗斯情报机构对英国的了解程度也是英国人难以想象的,否则就不会有英国外交人员不断被驱逐出俄罗斯了。“我们了解他们的强项和弱点。”

帕特鲁舍夫的讲话自然引起了美英等国的注意。英美此前也一直指责俄搞间谍活动。有英媒体曾称,俄罗斯驻英国大使馆内约有30多名已被证实身份的情报人员,其目标包括军事硬件、科学技术及英国政府的政治情报等。

美英媒体在报道帕特鲁舍夫此次讲话时,几乎都强调了此人与普京的关系,并再次强调他掌管的俄联邦安全局的前身就是苏联间谍情报机构克格勃。他们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就是因为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当年曾在克格勃任职16年,并在1998年出任联邦安全局局长。他们希望这种说法对普京能起到“点穴”的作用。

美国《华盛顿邮报》分析说,帕特鲁舍夫的话反映出,在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跌入“春寒期”时,俄英关系近几年大幅下滑,俄罗斯特工案又使双方关系进一步紧张。克里姆林宫对俄国内的外来影响力感到担忧,特别是在西方指责俄罗斯民主进程倒退之时更是如此。这种担心可能促使政府收紧对非政府组织的控制。

帕特鲁舍夫表示,固守冷战思维的政治家在一些西方国家仍然具有影响力。他们认为前苏联解体主要是由于间谍机构的影响造成的,前苏联解体为他们赢得了声望,如今他们正在策划瓦解俄罗斯。他们认为,间谍机构是执行这一计划的利器。

曾担任驻阿塞拜疆情报机构负责人的朱尔斯诺夫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毫无疑问就是一些受到英美情报机构资助的非政府组织策动参与的,而如今美国正在力劝俄罗斯将导弹防御体系迁移到阿塞拜疆,西方情报机构的力量也一定会流向这个国家,进一步监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英俄谍战源远流长

当年“英美协定”成员国对应该监听谁的电话、传真一直胸有成竹,而移动电话的出现又为这种监控增加了新的机会。

其中最好的一个例子莫过于1996年4月21日那枚击中车臣叛军领导人杜达耶夫的导弹。当时他正站在一个村子旁边的田地上使用卫星电话。俄国一家新闻机构报道说,导弹是根据电话的无线电讯号击中目标的。但俄国驻扎车臣的军队领导人却否认俄国炮兵或空军参与了该地区的行动。

塔斯社声称,在过去3个月中,这已是俄军第5次锁定杜达耶夫将军的电话信号,但前几次在导弹击中目标前他就结束了谈话。

过去人们经常能看见杜达耶夫出现在电视上,通过移动电话指挥军队并接受采访。在他被炸成碎片前不久,他还在电话中和叶利钦的部下讨论和平谈判问题。这次袭击最让人费解的地方,就是俄军为何不愿承认自己在此事中所扮演的角色。难道是因为提供杜达耶夫电话位置的不是他们,而是美国人通过曼威斯山提供的?

在一个月后召开的关于信息战争的会议上,世界一流的通讯卫星和计算机安全专家就此事展开了讨论,并且得出结论:从政治和技术上讲,很可能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帮助俄国人从肉体上消灭了杜达耶夫。人们还记得,首先通过窃听无线电通信、确定玻利维亚革命领导人位置的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局。

当时叶利钦的地位岌岌可危,而贯穿车臣的输油管道也必须得到保护,这些足以促使美国国家安全局向俄军提供杜达耶夫的位置。车臣叛军对这一点也不是不知道,这也是他们后来将所有进入车臣的非本国人都视为可疑分子的原因之一。被派往该地区的西方救援人员和通讯人员都面临着被绑架和谋杀的危险。美国情报部门非常惧怕杜达耶夫之死可能引起的反应,因此竭力想压制对这件事的报道,因为“我们还有人在那里”。这些人很快就被召回国,但曼威斯山、英国通讯指挥部和德国的情报站仍对整个车臣地区进行监控。

回顾英国的情报史,可以说自二战开始到后来冷战时代,英国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有许许多多间谍同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发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还发生了多起“双重间谍”的故事。其中炒得最热闹的有两件事,第一件就是被英国当局判了42年徒刑的“间谍王子”乔治·布莱克和他的“柏林隧道”事件;第二件是金·菲尔比和他的所谓“剑桥间谍网”。

乔治·布莱克的故事前文已有介绍,不再赘述。

至于“剑桥间谍网”,那可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故事。由于牵涉的人员太多,还有多种“版本”流传于世。这里就选择一种最流行的介绍一下。

对国际情报组织有所了解的人,恐怕无人不识金·菲尔比的大名。菲尔比作为苏联克格勃的高级间谍,卧底英国情报部门时间长达20余年,又是英国派驻美国CIA(中央情报局)的高级联络官,负责协调英美两国情报系统的反苏联间谍行动,其位置之关键,潜伏时间之长,对英美间谍网络破坏力之大,堪称冷战之最。

菲尔比并非孤军奋战在英美情报系统内部,他有一个闻名于世的核心团队——“剑桥五杰”。其中成员都是剑桥大学毕业,后来成为苏联克格勃打入英美情报圈的中坚力量。

在他们当中最早暴露身份的是麦克莱恩。麦克莱恩曾在英国军情五处(反间谍)和六处(对外情报)担任重要职务,后来转到英国驻美国大使馆负责情报工作。大量有关原子弹的研发以及丘吉尔与罗斯福、杜鲁门总统之间的政策制定、进展等关键信息,源源不断地通过麦克莱恩之手传给苏联克格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麦克莱恩最早向苏联透露了“马歇尔计划”的真正企图。

正是麦克莱恩的准确情报使苏联方面从一开始就看透了“马歇尔计划”的底牌,因此不仅拒绝加入该计划,同时还强力阻止其他东欧国家加入,并且加速从德国撤除各种重工业装备。

1951年5月25日38岁生日那天,已经被英国情报部门怀疑的麦克莱恩与“剑桥五杰”中的伯吉斯一起叛逃到苏联,被授予苏联克格勃上校军衔。

伯吉斯在英国外交办公室工作期间与安东尼·布兰特爵士一起将大量盟军战略计划和外交政策转给了克格勃。伯吉斯后来也被派到华盛顿的英国大使馆工作,并与菲尔比住在一处。他叛逃苏联之后,因大量酗酒死亡。

“剑桥五杰”中第四位暴露的是安东尼·布兰特爵士。他曾在英国军情五处从事反间谍工作,将大量德国军事情报泄露给苏联。战争结束前,他被英国王室秘密委派前往德国寻找英国温莎公爵与希特勒之间的密信,还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她的德国亲戚之间的通信。维多利亚女王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外祖母。1956年安东尼被英国王室晋封为爵士,后来担任剑桥大学艺术史教授。他的苏联间谍身份暴露后,其爵士封号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撤销,随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公开宣布布朗特爵士是苏联间谍。英国舆论哗然。1983年,安东尼·布兰特死于伦敦的家中。

“剑桥五杰”中第五个人的身份一直没有暴露,国际著名的情报学家罗兰德·培瑞以大量的事实推断,维克多·罗斯柴尔德可能是那个神秘的“第五个人”。

维克多在英国国防科技实验室波登当的关键研究部门工作。波登当实验室所进行的实验主要是生化武器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最终将会被应用于细菌战武器的制造。波登当实验室的工作是整个战争过程中最绝密的项目之一。维克多来到波登当实验室4个月内,苏联克格勃就收到了大量实验数据,苏联生化武器研究的步伐紧紧跟了上来。

在二战初期,维克多就发现了原子弹在未来战争中的战略价值。当时他强烈建议丘吉尔加强对原子弹方面的研究,于是丘吉尔将当时英国科研的优先顺序定为:首先发展雷达,以解德国空袭预警的燃眉之急,其次就是原子弹的研制。

在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维克多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参与者。

1941年10月,维克多进入了核心委员会监控原子弹研发的所有步骤,又广泛施展他在英国的影响力帮助威廉·阿克斯爵士争取政府的各项研究资助。可以说,维克多是英美情报系统中对原子弹最熟悉、知识最渊博、对情况最了解的专家。

维克多不仅对研究细节了如指掌,而且对英美两国原子弹整体项目的进展和涵盖的环节有着全面系统的掌握,这使他处在整个原子弹研究领域中非常有利的位置上。维克多此时手中掌握的“情报资产”,已经足以对整个战争的进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1933年,英国核物理学家鲁道夫·皮尔斯认为兴建反应堆来制造原子弹的燃料是可行的。紧接着,皮尔斯和伯明翰大学的马克·奥里芬爵士共同验证了其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一整套设计方案。这个方案被维克多掌握,并很快将它们转到了苏联的手中。

后来苏联物理学家们反映,维克多的情报帮助他们大大缩短了研究时间。苏联多年之后承认1949年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只是美国人设计的一个翻版,这种设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路,帮助苏联的核物理学家理解了原子能反应堆的最基本原理。当时在整个英国和美国,甚至包括丘吉尔在内的政府高层和诸位首席科学家们,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像维克多一样对原子弹的方方面面知道得这么全面和细致。

和维克多一样,一个叫福克斯的科学家也在不断把绝密的分子式、方程式和炸弹模型,秘密交给苏联情报员,把美国的原子机密毫无保留地透露给了冷战对手,帮助苏联节省了许多年的研制时间和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不过,就在福克斯等人把情报传递给苏联的同时,美国军队的情报机构也在实施一项代号为“维诺纳”的绝密计划,通过这个计划,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情报人员破译了苏联的一封函电,里面提到了苏联一名最重要的原子间谍成员。经证实,福克斯就是那个替苏联搜集情报的人。

1950年1月,福克斯被捕了。福克斯对自己的间谍行为供认不讳。

在这位科学家看来,这不是对国家是否忠贞的问题,而是对世界和平是否负责的原则问题。他坚持认为,原子技术正因为具有可怕的威力,才更应该属于全人类,而不是美国和英国的专利。否则,原子弹一旦研制成功,就会沦为超级大国的杀人武器,美英就会以此为要挟称霸并控制全世界。

1952年4月,福克斯被判14年监禁。服刑9年后,福克斯被释放,随后便加入了民主德国国籍。在德国,他继续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直到离开这个并不太平的世界。

福克斯的被捕以及“维诺纳”计划提供的情报,让美国政府开始注意一个代号叫“卡里伯尔”的人。

“卡里伯尔”其实是大卫·格林·格拉斯。20世纪40年代,他是驻扎在洛斯阿拉莫斯的一名军官,他能很容易借工作之便搞到原子试验室和研究项目的有关机密。经不住姐夫罗森伯格的再三劝说,他终于走上了窃取情报的道路,成为苏联原子间谍网的成员之一。

罗森伯格夫妇是邻居们眼中一对和善可亲的夫妇,有两个可爱的儿子。罗森伯格借生日聚会和野餐的机会,轻描淡写地把美国的原子机密泄露给了苏联人。

罗森伯格夫妇提供给苏联的机密,其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简直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他们不仅搞到了航空技术、电子技术和引爆技术,并且从曼哈顿工程中为苏联提供了引爆透镜技术。就是利用了这项技术,苏联准确地击落了U-2飞机。

罗森伯格夫妇于1951年夏天被捕,并被控犯有间谍罪。这一消息立刻在全国引发了一场争论,善良的人们高举标语牌自发地走上街头,用游行的方式抗议政府冤枉无辜。标语牌上有的写着“不要让两个孩子沦为孤儿”,有的写着“罗森伯格夫妇重获自由”,他们不相信,这对性情温和、彬彬有礼的夫妇会是什么苏联间谍。

对于公众的质疑,美国政府感到左右为难。学者诺曼·波尔马认为这源于两个因素:“第一,公众认为,如果他们真的是间谍,他们也是在为我们的盟国从事间谍活动,因为苏联在二战中是我们的盟友。第二,他们的被捕是因为‘维诺纳’计划,而这项计划是美国情报机构的秘密行动。美国不希望俄国人知道,更不想让本国公众知道被捕的人正在秘密窃取苏联的情报。因此,许多情况无法公开,进而也就导致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都觉得罗森伯格夫妇是无辜的。”

罗森伯格夫妇被捕后,始终保持沉默,坚决否认自己是间谍集团的成员,而且拒绝供出同伙,拒绝与政府之间一切形式的合作。

1951年3月,罗森伯格夫妇被判有罪,并被双双送上了电椅。这个判决结果震动了全世界,因为罗森伯格夫妇是仅有的两个在和平时期因间谍罪被处死的美国人。

直到1995年,美国政府才将“维诺纳”计划公之于众。这时候,人们才彻底了解了罗森伯格夫妇所从事的间谍活动。这对夫妇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苏联的原子弹研制计划,如果没有他们,苏联的核计划根本无从谈起。因此,他们毫无疑问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间谍之一。

一直以来,英国军情六处俄裔间谍维克多·波戈莫雷斯都被视作“英国最优秀的间谍”之一,然而俄罗斯对外情报局2007年4月2日首次对外披露称,他竟是一名曾经长期将英国情报窃取后提供给苏联的双料间谍。波戈莫雷斯身份的曝光,令英国情报机构再度颜面尽失。

维克多·波戈莫雷斯出生于一个俄罗斯贵族家庭。1920年,流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维克多邂逅英国军情六处的头目哈洛德·吉本森上校,从此被招募为间谍。按照后者的指示,维克多开始在欧洲各地广招俄罗斯裔移民,以便构筑一个可以打入苏联内部的间谍网。

20世纪30年代初,早已移居伦敦的维克多自鸣得意地将一位俄罗斯裔同胞鲍利斯·拉哥发展为下线。让维克多蒙在鼓里的是,鲍利斯此时的真实身份竟是一名被派往海外的克格勃间谍。

原来,苏联情报机构早就制订了一项周密的反间谍行动——“塔兰泰拉行动”,此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维克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向其英国主子吉本森上校提供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虚假情报。

由于这些情报大大虚夸了苏联当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得二战初期一度摇摆不定的丘吉尔政府最终决定联合斯大林政府,共同抗击德国**。

据悉,维克多在流亡伦敦期间长年过着奢华生活。克格勃在摸清这些情况后,不惜重金投其所好,并频频发出信号,引诱他重返莫斯科定居。

1934年,维克多由于种种原因被剥夺了英国国籍,他因此中断了为军情六处效力,并且逐步放弃了继续对抗祖国的念头。

1944年,维克多开始为苏联效力,并且从克格勃那里获得一个“布利特”的代号。

随着冷战拉开序幕,维克多将大量有关英国的重要军事情报,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最高领导层。让军情六处头目吉本森浑然不知的是,苏联对于他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直到他于1960年去世。而出卖吉本森的不是别人,正是由他一手栽培的“忠实部下”——维克多·波戈莫雷斯。

在为克格勃效力了15年之后,维克多突然偕妻子从人间蒸发。据信,他后来逃亡到了巴黎,过着隐居生活,直到去世。

英、美、俄三方谍战演“小品”

2010年是英、美、俄三方谍战热闹非凡的一年——

7月,美国和俄罗斯完成了冷战后最大规模的落网特工交换。这次特工风波发生时正值美俄致力于重启双边关系的关键时刻,最终以交换间谍方式画上句号。不过其中一位俄罗斯“美女特工”安娜·查普曼的身世和美貌,却引起了美国、英国和俄罗斯三方的关注。

安娜·查普曼原名安娜·库先科,2002年,安娜在莫斯科与英国人亚历克斯·查普曼相识并结婚,从而取得英国国籍,后跟随丈夫移居英国伦敦。但这段婚姻只维持了4年,两人2006年离婚。安娜离婚后搬到美国纽约,开了一家网上房地产中介公司。

29岁的维亚切斯拉夫·谢尔科夫是安娜的初恋情人,与当时年仅15岁的安娜有一年的恋情,二人分手后仍保持着联系。

安娜离婚后曾给谢尔科夫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她在邮件中说:“我们同居一年,结婚后搬到伦敦。后来我把他甩了,一个人拿着护照继续住在伦敦。”英国军情五处后来调查这个前克格勃高官的女儿是不是为了英国护照才与亚历克斯结婚的,以及她获得护照的真实意图。

谢尔科夫也承认,有一次他问安娜为什么不继续住在伦敦,安娜反问道:“我为什么要一直待在哪儿?我现在已经是英国公民了。”

谢尔科夫和安娜曾就读于伏尔加格勒市的同一所高中。2010年6月29日,谢尔科夫的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他的初恋情人和另外9名嫌疑人因间谍罪被美国政府逮捕,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谢尔科夫回忆说,安娜从小聪明伶俐,成绩优异,且乐于助人,虽然有时行踪神秘,但身边并不缺乏朋友。他不相信安娜是媒体渲染的那种邦德女郎式的超级间谍。

据谢尔科夫所知,安娜出生于乌克兰,在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长大。她的父亲是一名外交官,常驻肯尼亚和津巴布韦。安娜从小跟着祖父母长大,对政治一点也不感兴趣,她仅喜欢经济和英语。高中期间,安娜门门功课成绩优秀,后来考上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经济学系,最终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此外,安娜的妈妈伊琳娜·库谢诺夫也出面坚称女儿是清白的,还说自己和丈夫想给女儿雇一个好律师,但负担不起高额的律师费。

美国法院7月8日在判决中将查普曼和另外9名为俄罗斯工作的特工驱赶出境。查普曼一行9日乘俄罗斯政府飞机抵达莫斯科。俄罗斯方面许诺,将为她在俄罗斯提供免费住房;终生提供每月2000美元生活费(约合人民币1.35万元);如果她的孩子去俄罗斯,将发放签证。

安娜被捕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板,个人资产价值200万美元。她的律师罗伯特·鲍姆在法庭外说,这次事件可能毁了安娜的事业,而且她必须回莫斯科。这令她不快。安娜已经把英国当成自己的家。“她想在英国和俄罗斯生活。她在英国生活了差不多7年,认为那里是自己的家,希望能够回去。”

不过,英国政府并不欢迎这位“儿媳”,打算剥夺她的英国国籍。英国内政部正展开调查,希望证实安娜仅仅是为取得英国国籍而结婚。内政大臣特雷莎·梅认为,一个英国人如果拥有双重国籍,而剥夺其英国国籍又符合公众利益,她毫无疑问会那样做。

工党“影子内阁”内政大臣艾伦·约翰逊呼吁政府“迅速行动,收回查普曼的护照”,假如她进入英国,“立刻驱赶出境”。

就在这时,英国一家媒体又火上浇油,爆出一条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桃色新闻——报道说,疑为俄罗斯间谍的28岁女子查普曼被指用“美人计”搭上多名权贵,最新传出的主角是英国上议院一名议员,媒体没有公开其名字,仅透露该议员是一名御用大律师。

消息传出后,英国律政界纷纷揣测主角是谁。御用大律师莱斯特说:“我很想知道是谁,不论是谁,都很幸运,因她的确是一名惹火尤物。”

此前媒体报道称,查普曼从2002年起曾定居英国5年,并曾在对冲基金公司任职。英国军情五处正调查查普曼的友人及其合作伙伴,了解她有否招揽他们作为“第二梯队”间谍。

当局又调查她与在俄罗斯驻伦敦大使馆工作的特工的关系。据报道,使馆内有35名特工,当中一半为外交人员。军情五处前主管斯特拉透露,俄罗斯间谍在英国的活动目前仍然非常活跃。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白宫官员6月9日爆料,美国情报部门10年前已盯上10名俄罗斯“间谍”,今年6月动手抓人前已有与俄方交换间谍的“如意算盘”。

这名官员称,美方多年秘密监视这几人。今年早些时候,美方获悉10人中有人打算今年夏天离开美国,于是决定采取行动。

情报部门和司法部6月初决定动手抓人,6月11日向总统奥巴马通报详细行动方案。就在这时,美方着手酝酿与俄方交换人员。

13天后,即6月24日,奥巴马与来访的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白宫谈笑风生,随后在汉堡店共进午餐。向美联社记者介绍情况的白宫官员说,奥巴马当时没有向梅德韦杰夫提起特工案。

6月27日,美方在多个地点实施抓捕,缉拿10名俄罗斯特工。

此后不久,美方向俄方摊牌,提议用10名特工交换俄方逮捕的4名曾向美方提供情报的间谍。

美国责成中情局局长利昂·帕内塔与俄罗斯情报部门谈判。谈判过程中,美方向俄方提供希望对方释放的间谍名单。白宫官员说,俄方最终交换的4名间谍与美国拟定的名单“一致”。两国商定,完成交换后,双方不得采取任何报复行动。

美国副总统约瑟夫·拜登9日说,美国用10名俄罗斯“特工”换回4人,实际“没吃亏”。拜登当晚参加美国全国播送公司夜间谈话节目《今夜秀》。主持人质疑当天的交换行动说:“这从人数上看好像不公平。”

拜登回应:“我们换回的4个人很不错。至于换出的10人,他们来美国已经有段时间,但没得到什么。”

作为交换,4名在俄罗斯为西方工作的特工获释。他们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机场搭乘美国政府包机前往美国。美联社援引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美国官员的话报道,这架飞机在英国牛津郡布里兹·诺顿空军基地短暂停留,留下两名特工。

英国《卫报》报道,至少一名特工将留在英国。这名特工是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前俄军上校,2006年被判入狱13年,罪名是充当英国间谍。俄罗斯检察机关指控他从英国秘密情报局收取大约10万美元。

按《金融时报》说法,另一人是军控专家伊戈尔·苏佳金,他的罪名包括向一家英国公司泄露机密。报道说,两人将与秘密情报局官员见面,“几乎可以肯定”他们将留在英国,并得到保护和良好待遇,开始新生活。中心情报局还将给他们新身份,提供住房和资金,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

本来是一场美国和俄罗斯交换间谍的“对口相声”,结果英国人也凑了一把热闹,成了一台“三人小品”,又让这个世界多了许多话题。

由此看来,英国情报机构在世界情报界永远是一个不甘寂寞的角色。

同类推荐
  •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思无邪

    思无邪

    《思无邪》是畅销书作家安意如对《诗经》的赏析作品,此次出版,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修订,并增加了部分篇章,此版为增订版。“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在书中,安意如挑选了《诗经》中部分篇章,加以现代解读,用今人眼光领略其中的诗歌之美,多有时尚化的思考、语言间杂其中,并融入现代女性的独特视角,文章清新可人,让古典诗词面目一新,使习惯了刻板教育的年轻读者真正走近了诗词的意境。这也是安意如系列图书受到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追捧的根本原因。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热门推荐
  • 代理人

    代理人

    七岁,我以为我会和普通的孩子一样长大,工作,成家,但是因为误碰了一个葫芦,而放出了那个东西,改变了我的一生。
  • 网游之无悔人生

    网游之无悔人生

    一个历经多年游戏的玩家进入到《辉煌的人生》后,凭借着多年的游戏经验和毅力,修炼成一个瞬发法师,从此他的命运开始改变。在游戏中他跟朋友们纵横驰骋,无数国外玩家闻其名而丧胆。在他的率领下,西部和中部联盟的玩家无不惨遭蹂躏。夫大丈夫立于世,快意恩仇,纵横天下,则人生无悔矣。
  •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明末清初,在山西诗坛上有几位诗人,很值得我们关注。其中,程康庄、吴雯、王含光三人便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山西籍诗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现代狂人李敖:当代最能挑战自我的人

    现代狂人李敖:当代最能挑战自我的人

    李敖笑傲台湾五十年,他在大陆及全世界华人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学贯中西,横睨一世,是台湾思想界和文化界最具有争议的人物,曾两度入狱,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李敖无疑是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中值得给予极大重视的一位。他是一位大“狂人”、大才子。他是在鲁迅之后用文字进行斗争最具战斗力的一位学者、作家、战士,在台湾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推进民主和捍卫人权的斗争中,他举起了大刀,冲在前面,所向披靡。他让人们看到文字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他被誉为文化的基督山,社会的罗宾汉。
  • 凤斗凰(大结局)

    凤斗凰(大结局)

    一个现世的女孩机缘巧合的来到了翼王朝,王朝图腾是百鸟之王的凤凰,王是凤的化身,王后是凰的化身,万年之前的上古传说里凤与凰的连理之接只是存在于上古的神话而已。她来到了他的世界里是上帝的惩罚他的杀戮太重而让他经历的她对他的磨难,还是,他本就是上帝的宠儿,上帝心疼于他的孤苦无依灵魂的空虚,而为了他特地的送来她呢?群号码:224759862狼狼自己的文文:《黑天使的御守》http://m.pgsk.com/a/305782/《凤斗凰:千年乱世劫》http://m.pgsk.com/a/381210/《魅惑君心:双龙囚凰》http://m.pgsk.com/a/441217/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