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飞快、盛行“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要想在职场中求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日常工作中,许多环节都需要我们运用新知识、新信息,才能更有实效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保证时刻走在时代前列,博闻强记,耳聪目明,不断充实自己。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来获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尤其是职场上,当更好的位置有空缺时,我们将有更大的机会,自信地坐上那梦寐以求的“头把交椅”。我们想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与素养,就首先必须要有充电的意识。如果我们不学习,不充电,那么我们很快就会落伍。只有随时充实自己,奠定雄厚的实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该忘记给自己充充电。当然,我们所说的充电不是追求时尚的服饰、流行的品牌,不是华而不实的表面装饰,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的充实和丰富,一种思想的前卫与丰满。原惠普CEO女强人卡莉在谈到学习的时候就强调:“不断学习是一个CEO成功的最基本要素。
这里说的不断学习,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变化,不断体会更好的工作方法和效率。我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做过一些不起眼的工作,但我还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找最合适的岗位。因为,只有我的工作与我的兴趣相吻合,我才能最大限度地在工作中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在惠普,不只是我需要不断学习,整个公司都有鼓励员工学习的机制,每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坐在一起,相互交流,了解对方和整个公司的动态,了解业界新的动向。这些小事情,是能保证大家步伐紧跟时代,在工作中不断自我更新的好办法。”这也许就是CEO成功的秘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大教育家孔子强调干劲及学习的境界。但是,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并非每一位都勤奋好学,充满干劲。例如宰予,虽然有一副绝好的口才,但却怠于学习。对于这样的人,就连孔子也不禁摇头叹道:“朽木不可雕也。”而这种人,再多的责骂,他们也是难改其性,可以说这种人是不可救药之徒,终将被社会所淘汰。然而书本的知识只是基础,还必须汲取除书本以外多方面的“营养”,才能铸就博学多才。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就是一本大书,需要经常不断地翻阅,学习,潜移默化。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不充电就会很快没电。只有不放松自己,不断进取的人,才有资格与人一较高下。不管时代怎么进步,这一点都是一成不变的,不劳而获只能是美丽的梦想。想想那些明星们,他们都是很有天赋的人,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们也不会原地静止。仍会分秒必争地认真习艺,不断地下工夫,提高自己的演技。如果报纸上的影评、剧评指责他的缺点的话,他会一夜不眠地思考自己的缺点。这就是我们能鉴赏到优秀演出的原因。同理,对我们来说,平时认真地磨炼和努力是同样重要的。没有不断的努力和磨炼,是绝对不能适应竞争冲击的。那么,你的前程必然黯淡无光。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每天要不断努力,其实不那么简单。所以你要时常自我激励,重新认识自己,不断保持创新的意念。同样是在一个团队,有人能立刻得到要领并灵活地掌握,这实在是很难得。但这种人往往在中途就干不下去,甚至被淘汰出局。
与此相反,起先摸不清情况而不顺畅的人通过多方请教前辈或上司,同时自己也努力用功并继续保持这种态度,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尽管“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句老生常谈。但是做起来比说起来不知要难上多少倍,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人的一生都必须学习”的时候,大概就是生命临近终结的时候了,虽然悟出了真理,但能够用于自己实践的时间却所剩无几了。也许,很多女性朋友从踏入社会起就失去了上进心,这一类人以后是不会再有什么进步的。反之,即使曾经不突出,但走向社会后仍然好学上进,他们往往都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工作,每天都有新情况、新事物、新挑战,所以,我们就得不断学习,把学习融入到工作中,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现代社会到处充满机会,你只要天天学习,就会天天有进步,就会有机会赢得更大的收获。也许,我们多年来的辛勤工作,终于赢得了上司的赞赏,而且被公认为是整个部门最勤奋的员工,然而,我们仍没有晋升机会。或者,事实上,我们服务的部门在短时期内,根本就没有任何升迁机会。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使自己有升职的实力。
我们可以向人事部或员工训练部查询一下,公司方面有什么课程适合我们攻读的,尤其是那些与我们工作有关的课程。如果有,就可以找机会向上司申请。即使要花些空余时间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样的投资,肯定会有用武之地,对日后的工作或多或少会有帮助。如现任Adobe(奥多比)公司大中华区经理的皮卓丁,他没有任何海外留学和工作经验,却能做到IT跨国公司大中华区的经理。究其原因,就是皮卓丁善于学习,及时给自己充电的结果。在去Adobe之前,皮卓丁曾经在莲花、联想软件公司工作过。皮卓丁在莲花任职时,他深知自己的短处:英语能力差。于是就很自觉地报班学习英语。几个月后,等来了一次升职机会。但有人就提出异议:“他连英语都不会说,以后怎么与人交流!”而皮卓丁却毫不含糊:“3个月后你再来,我一定让你们刮目相看!”果然,几个月后,皮卓丁就可以讲着一口流利的英文,众人都惊讶得哑口无言。而皮卓丁则笑着说:“幸好我提早有所准备,否则我再聪明,也来不及‘临时抱佛脚’了。”时刻给自己充电,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危机意识。
如果我们既想“往上爬”又不去主动学习新知识,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那么就会有原本条件不如我们,但因后天的努力充电而实力超过我们的人走在我们前面,先声夺人于我们,而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人家抢走那把“交椅”或被上司捧在掌心,一定会后悔得一塌糊涂。讲述了这么多,现代女性究竟该如何给自己充电?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充电?工作中缺乏专业知识时需要充电在现在的职场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人学的是工科到头来却选择了做文秘,有的人学的是计算机却从事了医药营销工作……面对自己并不熟悉,甚至是极其陌生的领域,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充电。为什么我们要说充电而不说学习呢,因为充电是快速的,而学习的时间是长期的。快节奏的工作氛围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达到工作要求,所以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最多的本领,只有及时充电。知识结构需要更新时需要充电很多女人幸运地找到了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以为这样会如鱼得水,就不用再充电了。劝你一句,不可松懈。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飞快,那些曾经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经过几年的更新换代,早已经被淘汰得差不多了。再加上职场生涯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如果不及时充电,接受一些新知识和新事物,用最新的知识和力量武装自己,就会被激烈的人才竞争所淘汰。感觉职业发展慢时需要充电聪明的职场丽人不会永远停留在自己平庸的岗位上,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职场竞争不进则退,不想在工作中取得成绩、获得升迁的职场女性往往会被淘汰。因此,要想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理性的职场女性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作出明确的计划。如果自己的事业发展停滞不前或进步微小,她就会产生危机感,及时为自己充电。对自己的职位缺乏安全感时需要充电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人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尤其在一些大的公司,企业裁员或招聘都是常有的事情。因为职场中总是会需要融入新鲜血液才行。不过更多时候,经验会比“新鲜”更重要,所以聪明的职场白领们就不会总是忧心忡忡。但是,逆流行舟,不进则退。所以要想排除这种不安全感,充电就会是最佳的选择。
试想,经验十足、工作成绩突出,同时,还能不断地创新、吸纳并运用最新知识的职员,怎么会遭到淘汰呢?这样的人才甚至会得到提升。聪明的你与其为现有的职位忧心,何不向更高的职位冲刺呢!其次,我们要明白应该如何给自己充电?充电的范围很广,现在女性充电,不仅仅需要读书考试,而且只要是对自己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应该汲取,并与自己的个人情况相结合,变为独一无二的资本。充电之前应先作好职业定位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也有差异,因此想拥有什么样的才能和何种等级的资格证书,是在充电之前需要好好斟酌的大事。找准充电的切入点初涉职场的职业女性与久经沙场的职业女性充电的切入点是不同的。初涉职场的女性虽拥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但是却缺乏经验,因此应在人际关系、职场社交、职场技能等方面充电;而久经沙场的职业女性虽有经验,但是往往缺乏热忱,知识结构老旧,思想保守,因此应该及时补充实用的、先进的知识,培养前卫的思想意识和灵活的处世技巧。职场女性只有找准自己的切入点,才能使充电有的放矢,切实见效。
别忽视身边的充电内容充电不是要你脱离现在的工作而找个地方,用大部分的时间、全部的精力去学校或专业的地点学习,这样会适得其反。现实是最好的课堂,细细留意,充电的内容往往就在你身边。成功的职场女性应该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用心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发现工作中的技巧,并注意总结别人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同事身上的经验、优点,把它变为自己的经验、优势,会得到无师自通、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会得到上司的格外赏识。但是需要提醒职业女性一点,那就是不要把充电当作跳槽的资本。
一些职场女性动不动就想跳槽,总是对现状不满,这山望着那山高,以充电作为理由,而不能立足于本职工作,工作却毫无成绩。这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落入万丈深渊,一事无成。职场生涯没有一通到底的passport(通行证),充电是必需的。曾有人说,21世纪就业的三大基本技能是外语、计算机和开车。也许说得“邪乎”了点儿,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这三样技能你样样精通,那就是好工作找你多一些而不是你忙着去找好工作。你看,大街小巷的计算机、外语学习班个个都火,驾校报名都困难。同时,要记住不要盲目充电,不要看着别人报班就跟着起哄,最好选择有实用价值、有针对性的去学习。 充电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的,读一本书、与同事探讨问题都是充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