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趁现在随时随地将心上的累赘剔掉,这样无论你是在阳世还是在阴间,都能过上天堂般的生活。谁羁绊了我们的脚步很多时候,我们踌躇不前,并非因为外界的阻挡,而是因为受到了内心的羁绊。有一位老猎手,非常喜欢在冬天打猎。这年冬天的一天,天气异常寒冷,猎手取出他的猎枪,穿戴得严严实实,准备到几十里外的乡下去打猎。如果足够幸运,能够猎捕到一只鹿的话,那么整个冬天就不用为吃喝发愁了。在他到达乡间野地不久,他就惊喜地发现了鹿留下的痕迹。老猎手压抑不住内心强烈的追捕欲望,没有做片刻停留,就立即跟踪着痕迹,向鹿逃离的方向追去。很快,老猎手在鹿痕的引导下,来到了一条结冰的河流跟前。这是一条相当宽阔的河流,河面已经完全被冻冰覆盖了。老猎手无法判定这河流的冻冰能否承受得住他的体重,虽然冰面上明显地留下了鹿走过的痕迹,但老猎手不知道这只鹿是大鹿还是小鹿。尽管冰面能够承受得住一只鹿,但能否承受得了一个人,老猎手一点儿把握也没有。最终捕鹿的强烈愿望,还是让老猎手决定涉险跨过河流。老猎手小心翼翼地下到河面,然后伏下他的双手和膝盖,缓缓地在冰面上爬行起来。
当他爬行到将近一半的时候,他的想象力突然开始空前地活跃起来。他似乎听到了冰面裂开的声音,他觉得自己随时都可能跌落下去。在这样一个寒风凛冽的冰封日子里,在这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一旦掉到冰下面去,除了死亡,绝不会再有第二种可能了。瞬间,巨大的恐惧向老猎手袭来,追鹿的兴趣已经不再吸引他,现在他只想马上返回去,回到安全的岸边。但他已经爬行得太远了,无论是爬到对岸还是返回去,都危险重重。老猎手的心在惊恐紧张中怦怦地跳个不停,他只能趴在冰面上瑟瑟发抖,进退两难。就在此时,老猎手听到了一阵可怕的嘈杂声。他心惊肉跳地向后望过去时,他看到了一个农夫正驾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悠然地在冰面上行驶。当农夫看到匍匐在冰面上、满脸惊恐不安的老猎手时,农夫一脸的莫名其妙,认为自己一定是遇到了一个受到了惊吓的疯子。在苦闷中寻找快乐谁不曾为平庸而心烦气躁?然而,人生除死无大事,凡事心存希望,一切都会出现转机!她是个安静的女孩子,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大房子,可以在里面呼呼大睡,再也不用担心被妈妈揪着耳朵叫自己上学。
她总是幻想自己的人生能平平稳稳,过着衣食无忧、平淡快乐的生活。然而,现实不会这样轻易让我们美好的愿望实现的。上了大学之后,她希望过上的生活不仅没有实现,她反而还陷入了抑郁的情绪中。难学的课程,迷茫的未来,枯燥的社交活动,都让她感到压抑。性格内向的她也渐渐明白了,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在生活中努力奋斗,出人头地。于是,她开始拼命地学习功课,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业上。同时还努力参加校园内外的各种活动,很用心地想融入到别人的圈子里。可渐渐地,她发现自己无论怎样努力,功课永远都不是最好的,而内向的自己在社交活动中也显得过于木讷,不善表达。她失望地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不是那么出色,平凡的自己似乎毫无成功的资本。平庸的生活也为她带来了无穷的苦闷,没有关注、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心甘情愿地随波逐流,觉得自己这样的人很难与成功沾上边儿,也渐渐死了心。既然没办法在人群中崭露头角,她反倒不再那么焦躁了。那段日子里,她默默无闻地体验着焦虑、压抑、苦闷,也学会了与这些负面情绪和平共处。
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要经历这些苦闷的压力,想到这些,她反而变得淡然许多。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就努力改变心情好了,努力在苦闷中学会快乐,在平庸中寻找惊喜。渐渐地,她发现其实身边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尤其是很多人的搞怪表情和乐观心态,深深触动了她。她也开始尝试着将这些人的表情和有趣的生活状态糅合到一起,创作出自己娱乐的卡通图片。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些卡通图片竟引起了身边人的注意,并且大受欢迎。朋友们纷纷转载她的图片。在极短的时间里,她设计的那只可爱搞怪、表情丰富的小兔子——“兔斯基”,迅速在网络上蹿红了,成为网虫们最喜欢的表情人物,下载量连创纪录。这个创造了“兔斯基”系列图片的女孩叫王卯卯,现在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这个平凡女孩的成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段不被认可、不被重视、找不到未来发展方向的生活,每个人也都会体会到平凡带来的苦闷和压抑。
面对这种心灵的煎熬,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是沉沦消极,还是淡然接受?用王卯卯的话说:“那种苦闷压抑的生活让我喘不过气来,如果我不是在苦闷中学会了让自己愉快起来,我早就被自己的压抑压垮了,根本谈不上成功!”世界可以无奈,但你却不能对生活撒娇耍赖。只有破罐才会破摔。天地无情,不会因为你的弱小而加以青睐。要想让世界知道你的存在,就必须在苦闷中学会寻找快乐。每个人都是磁场,放弃招来堕落,坚持引来希望。谁不曾为未来迷茫?谁不曾为平凡焦虑?谁不曾为平庸而心烦气躁?然而,人生除死无大事,凡事心存希望,一切都有转机!从一个痛点重新开始追溯成功者成功的源头,往往都会有一桩蠢事恒陈于岁月的深处。那粒叫做“愚蠢”的种子落在心灵的土壤上,让要强的心感到了羞耻和悔恨。而这羞耻和悔恨也被光阴沤成了肥料,催生出了智慧的根芽。有一位商人,在他六岁那年的冬天,得到了亲戚送的一辆漂亮的小冰车,这可是人人都羡慕的东西。他得意地坐在冰车上飞驰,神气得不得了。
几天后,一个小伙伴拿来了一只木陀螺。那个木陀螺被小鞭子一抽,在冰面上旋转半天儿都不停歇。很快,他看着眼馋了,主动把冰车拉到那个小伙伴面前说:“咱俩换,行不行?”那个小伙伴问:“你肯?”他毅然地伸出小手指,与小伙伴拉了钩。可是晚上回到家,他就后悔了,央求父亲拿着陀螺去找那个小伙伴,把冰车换回来。没想到父亲竟然说:“我可不管!那钩是白拉的吗?再说了,谁让你那么憨?人家拿个土坷垃就能换走你一亩地!长记性去吧你!”世事沧桑,父亲早已去世了,而六岁那年发生的事却被他不断地重温着。如今,他已成为拥资数亿的商界名流,还常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再犯用一辆冰车换回一只陀螺的错误。假若不慎又懵懂地换了,那也不要埋怨,因为世上的“钩”没有白拉的。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积累智慧,不断成长,重新开始。杨澜也曾讲过她的一段往事:在第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时,杨澜正在美国留学,不曾积累多少做访谈类节目的经验。因此,她所问的问题都十分幼稚可笑。
比如,她张口就问基辛格博士:“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问题一出口,在场的人全都笑了起来。这件事给了杨澜很深的刺激。后来,在中美建交三十周年的时候,杨澜获得了再次采访基辛格博士的机会。她牢记着“烤鸭”的教训,将所有有关基辛格博士的资料都搜集了,甚至连他在哈佛做教授时的论文、演讲都认真研读了。这次杨澜的采访时间仅有二十七分钟,但因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杨澜准确地把握住了问题的走向,用非常“有效”的谈话填充了每一分、每一秒,使采访获得了成功。杨澜没有谈到首次采访基辛格博士后那个“烤鸭”问题在她的脑海中千回百转的情形,但我们可以想象,那种痛楚一定撕扯得她寝食难安。从那一个痛点开始,她就奋力驱遣着自己,走出了一条不乏掌声和鲜花的道路。如果给我们经历的一个个人生故事估价,那么让我们扮演了愚蠢角色故事的价值是绝不能低估的。一次错误的举动,一个幼稚的问题,都可能成为磨砺生命的砥石。
所以,请珍爱那些让人沮丧和痛楚的人生故事吧,它就如同排版工人排出的铅字一样,乍看上去是反的,但岁月会殷勤地带我们慢慢参透它的内涵与真谛。贫穷同样也能快乐我们可以贫穷得一无所有,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一颗快乐的心。无论如何,只要我们保持愉快的心态,在困境之中仍能心存喜悦,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摆脱困境,让人生变得更加丰富与充实。日本喜剧大师、著名作家昭广的成长故事,一直都是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样本。在日本战后那段物质极度匮乏的日子里,昭广的外婆用信念和智慧精心地料理着他的生活,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用满腔的热情去搜寻快乐,用真心去展露笑容。那个年迈的老太太不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将他们贫苦的生活打理得温暖而光亮,还教会了外孙如何在困境中发现幸福和快乐,如何在挫折中保持坚强。二战结束后,因为生活的变故,年仅八岁的昭广被寄养在乡下外婆家里。外婆家十分贫穷。昭广喜欢运动,但外婆没有能力为他购买体育用品,所以就建议昭广去练习跑步,因为跑步是不用花钱的。这让昭广后来竟然成了运动会的赛跑冠军。
为了维持生活,外婆就在家门外的小河里横放了一根木头,用来拦截上游漂浮过来的各种物品,比如穿破的衣物、不够新鲜的蔬菜、畸形的水果、树枝等,外婆称这条小河是他们家的超市。每当上游漂下来东西的时候,看到这些“战利品”,昭广和外婆都会为这些意外的收获而欢呼雀跃。树枝晾干可以生火,长得不规则的萝卜煮熟后味道和好萝卜一样,畸形的黄瓜切成丝后味道与好黄瓜也没啥两样。有时候可能什么也拦不到,外婆就会自言自语地说:“今天超市休息吗?”有一件事情让昭广一直感到奇怪,那就是外婆每天从外面回来时,腰里都会系着一根长长的绳子,绳子后面拴着一块什么东西,老太太每走一步都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他奇怪地问外婆,为什么故意拴一个东西影响自己走路呢?外婆笑着告诉他,那是一块磁铁:“光是走路什么事也不做,多可惜啊!带着这块磁铁,你看,我可以带回很多东西的,可以卖不少钱的。不捡起这些废弃的东西,老天是要惩罚的。”他看到外婆拿起的磁铁,上面沾满了螺丝、钉子、铁条等。外婆将这些东西弄下来放进一个铁桶里——那里面已经有不少类似的东西了。
昭广小学时的成绩一直不好,每门功课总是考1分、2分、3分。每当昭广把成绩单拿回家时,外婆看着成绩单就会说:“孩子,不错,加在一起不就是5分多了吗?人生就是合力。”昭广与外婆一起生活了八年之久。在外婆那里,昭广从她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中,从她朴素而真挚的生活故事里,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艰苦与挫折,也学会了如何微笑地面对人生的困境。康德曾说过,有两件事物使人感到敬畏,一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一是我们内在的心灵。头上的星空,浩瀚而神秘,但我们可以在对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照样生活。然而,人的心灵,它同样过于巨大和难以捉摸,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它是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居所,它可能是宁静而幸福的,也可能是混乱而痛苦的。快乐在心中,烦恼在心中,恐惧在心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心灵的痛苦和悲伤,矛盾和争斗,但有几人真正去理解过自己的心灵呢?心灵的容量也是有限的,郁结于心中的失意、绝望到达顶点,就需要一个出口。这就需要我们不时地对心灵进行清理打扫,为心灵的尘埃找到一个恰当的出路——即使那是一条不常走的路,我们也要努力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