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500000001

第1章

阴阳五行与历法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阴阳”和“五行”是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如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科学,从微观到宏观都概括为“阴”、“阳”两性,“阴阳”成为人们认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本观点。金、木、水、火、土“五行”在古人看来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它充盈天地,无所不在。

尽管人们对这些概念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我们从彝族的原始宇宙观中发现,古老的彝族原始先民有很发达的“阴阳”“五行”思想。十月太阳历的发现为我们寻找“阴阳”“五行”的起源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古人的认识常常带有自然朴素的性质,各种理论的产生大都与各种具体事物相联系。因此,“阴阳”、“五行”这些概念并不神秘,神秘的倒是与“阴阳”、“五行”有关的具体事物。

在十月太阳历中,大小两个新年正好将一年划分为两季,第一季从最冷变到最热,第二季又从最热变到最冷,这正符合“阴”“阳”消长的思想。具体地说,十月太阳历用雌雄(阴阳)把五种元素(五行)各“一分为二”,以分别表达一年10个“时段”(即一个月)及5个季节;每个季节包括同一元素中的雌雄两个月,其单月为雄,双月为雌。用“五行”划分的五个季节,代表了太阳一年在东、西、南、北、中的5个运动方位。所以,“阴阳”、“五行”思想的产生与十月太阳历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宇宙观,反映了我们祖先洞察天地、认识事物的水平。

史书中的太岁纪年

中国古代史书,通常使用帝王年号和干支纪年。也有少数史书如《资治通鉴》,除了使用这两种纪年外,还使用了太岁纪年。如公元714年至717年,皇帝年号为玄宗开元二年至五年,干支纪年是甲寅至丁巳,太岁纪年则是阏逢摄提格至强圉大荒落。

太岁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与岁星相应。岁星即木星,古代认为12年行一周天(实际为11.86年),因此将黄道12等分,以岁星所在部分作为岁名。岁星运行方向为自西向东,与黄道划分的12支方向相反。为避免这种不便,遂假设太岁与岁星实际运行方向相反,以每年太岁所在的部分来纪年。按十二地支次序,太岁纪年名称分别是: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后来更配以十天干,按次序其名称为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二者相配,成为六十干支。例如1988年,按干支纪年为戊辰,太岁纪年则为著雍执徐。

古代物候纪年法

据古书记载,自魏晋到宋代,许多少数民族就曾使用过以观察物候来记载岁时的物候历。《魏书》卷100记载宕昌羌族历法“俗无文字,但候草木荣枯以记岁时”;《隋书·流求传》记载当时台湾习俗“俗无文字,望月亏盈以纪时节,候草药枯以为年岁”;《新唐书·党项传》说西藏在文成公主入藏前仍实行“候草木记岁”法:宋赵珙《蒙鞑备录》说鞑靼和女真人“其俗每以草一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宋彭大雅、徐霆《黑鞑事略》也说蒙古在成吉思汗以前仍以“草青则为一年”的历法。

同样,我们的祖先也曾以草木初生作为一年之始——孟春正月,这就是我国的夏历,亦即农历。夏历正月是以草木初生的孟春为起始的。从“春”字的本义可见夏正月与孟春相配,正反映了正月与草木初生是同步的。

甲骨文中“屯”就像草木刚刚发芽初生的形状,这刚好与《说文解字》“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的说解相合。甲骨文除以屯为春外,还有以“屯”为声符,或加一“木”,或加二“木”,或加三“木”,或加四“木”,或用二“中”,或用四“中”为意符,正表示了草木萌发、初生的含义;有时加“日”为意符,表示了草木萌发与日照的关系,正如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所写的“春”字所说的“得时草生也”之义。“春”字本义既然是草木萌发初生,而把初春——孟春与正月相配,正是夏历的特点。春夏秋冬相互交替,与大自然万物生长规律相合。“夫物以春生夏长,秋而熟老,适自枯死”(《论衡·偶会篇》)。所以,古人高兴地说:“夏数得天”(《左传·昭公十七年》);“夏之正月得四时之正”(《周礼·小宰》郑司农注)。更重要的是,以草木萌发初生为正月,便于人们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来安排岁首。《逸周书·周祝解》说:“地出物而圣人是时,鸡鸣而人为时”——“圣人”以大地的草木初生作为一个时间标志:一年之始;人们以鸡鸣作为一个时间标志:一日之始。

古人认为草木初生可标志岁首这一发现十分伟大,而尊始倡者为“圣人”。其实,这正如我国中古羌人、蒙古人、女真人、台湾岛人的纪年法一样,是“候草木荣枯以记岁时”,“以草一青为一岁”的物候历。而上古我们的祖先以假借为“才”的“载”来纪年,称几年为几载,意即几个草木初生期,相当于古代女真人与鞑靼人所说的“草青几度矣”,“几草矣”,是以“草一青为一岁”的纪年法。

到春秋战国之时,夏历中确定岁首的标准已增加了许多内容(特别是天象),但草木初生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察条件,因此《月令》等篇说在“草木萌动”的孟春,太史谒见天子说“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干支的传统含义

干支次序

“十干”“十二支”二者都可以说明季节的变动。

“甲”就是“铠甲”,指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的意思。

“乙”就是“轧”,指万物伸长的意思。

“丙”为“炳”字,指万物茂盛的意思。

“丁”为“壮”,指到达“壮丁”的时候。

“戊”为“茂”字,也是万物繁茂的意思。

“己”为“起”字,指万物奋然而起。

“庚”为“更”字,万物更新的意思。

“辛”为“新”字,为万物一新的意思。

“壬”为“任”或“妊”字,为万物被养育的意思。

“癸”为“揆”字,万物萌芽的意思。

“子”就是“孽”,表示万物繁茂的意思。

“丑”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

“寅”就是“演”或“螾”,指万物开始伸长的意思。

“卯”就是“茂”,为万物茂盛的意思。

“辰”就是“伸”或“震”或“蜄”,也就是万物震动伸长的意思。

“巳”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

“午”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

“未”就是“味”,是万物已成有滋味。

“申”就是“身”,是万物粗具形体的意思。

“酉”就是“老”或“鲍”字,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

“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的意思。

“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何时始用干支纪年、月、日

我国古代用干支纪日较早,用干支纪年、月则是稍后的事。夏朝诸王中已有用天干作为名字的,如孔甲、履癸(夏桀),夏朝应该有用干支纪日的可能,但目前尚无明证。商代诸王都以十干为名,如大乙(商汤)、盘庚、祖甲、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商纣王)。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较为完整的卜辞,多数都有干支纪日,可见商代已普遍通行干支纪日的方法。

干支纪月也是用六十甲子来记录月序。由于农历通常一年为十二个月,而地支恰好是十二个,所以各月的纪月地支是固定的。即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戌,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各月固定的纪月地支,再配上天干,就构成了干支纪月法。干支纪月法是以五年为一周,周而复始。对于闰月的月份,没有独立的纪月干支。相传古代早已用十二地支纪月,只是不同朝代年的开始月份所对应的地支不同。据说夏朝以寅的月份为正月,商朝以丑的月份为正月,周朝以子的月份为正月,秦、西汉以亥的月份为新年的开始。西汉中期改用《太初历》,又开始用夏朝规定的寅月作为正月。干支纪月正式运用见于《史记·历书》中,但此法未被普遍推广,通常仍是沿用一至十二的数字纪月。

干支纪年的使用则广泛而持久。黄巾起义前,张角传播预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那个甲子年经推算是指汉灵帝中平元年,相当公元184年。还有近代的辛酉政变、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都是以干支纪年来命名的。那么用干支纪年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弄清楚。我国古代纪年方法一般是以君主在位的年次累计纪年。汉武帝首先正式创立年号,此后凡是新君即位,都以更换的新年号重新以年次纪年。如一帝多次更改年号,则又重以新年号开始纪年。至于干支纪年,有人认为黄巾起义提出的“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见于史书以干支纪年的最早记载,于是提出了干支纪年首创于东汉末年的说法。清代史学家赵翼考证干支纪年始自王莽。因为《隋书·律历志》记载“王莽铜权铭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又曰:龙在己巳,岁在实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编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已有用干支纪年的端倪。比较通常的看法是:以干支纪年法萌芽于西汉,开始应用于王莽时候,通行于东汉后期,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与此有关,据安徽省颍上县农民李式先计算,公元前2517年是我国干支纪历的第一个甲子年。这为研究中国古代史提供了年代的坐标。经我国天文学史有关专家、教授鉴定,这一计算是正确的。

黄帝纪年

辛亥革命期间,一些报刊和革命党人为反对清王朝,不使用清朝皇帝的年号纪年,而以传说中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为年号来纪年,史称“黄帝纪年”。由于计算的起始时间不同,当时各报刊采用的黄帝纪年的年代也不统一。对1911年,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推断为黄帝4609年,中国留日学生江苏同乡会编印的《江苏》推断为黄帝4402年,由黄藻编辑初刊的《黄帝魂》推断为黄帝4622年。其中,《民报》所用年代为多数革命党人接受,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颁发的文告即以此为据,各省响应起义的文告也多采用此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定黄帝纪年4609年11月13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从这一天起,不再使用黄帝纪年了。

最古的日历

安阳殷墟小屯发现的“甲子年表”,大约是中国最古最早的日历。“甲子年表”是天津甲骨文专家王襄发现的(现藏于天津历史博物馆),著录在《簠室殷墟徵文》第六编,考释云:“此殷契记六十干支为表,无他文字。其旁或背间刻卜文,疑备卜时检校日辰之用。”即日历之用明矣。《簠室题跋·题甲子表》记:“此兽骨拓本三,由甲子至癸亥,合为全文。甲子表与占卜文同出。此表可以书契视之,较占卜文为可贵。早即古‘巳’字。有宋以来,金文中遇早字均释‘子’,纷纷聚讼,迄无定论。得此表,足解纠纷矣。”1983年《天津社会科学》上刊有陈邦怀《记商玉版甲子表》也是殷墟出土(现藏于天津历史博物馆)。这块古玉版,上刻双勾“庚寅辛”——“庚”上半缺,字体较甲体所刻的字大些。据陈邦怀考据,或系“六十甲子,当分别列于六版。每版二行,每行十字。此版‘辛’字下缺‘卯’字、‘庚寅,辛卯’属第三版之第二行”。这样,传世的商殷日历——甲子表有二:一为甲骨,一为玉版,都是十分珍贵的。

年号之最

第一个年号,公元前841年,西周镐京“共和行政”(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政),改年号为“共和”,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之后,秦惠文王于十四年(公元前324年)改元为“更元”元年,开创了在位之君改元的先例。可惜更元十四年秦惠文王薨,又恢复了按帝号或庙号纪年的旧规。再过了184年,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40年定年号为“建元”元年,这才为后世仿而行之,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

最后一个年号“康德”,是1934—1945年伪满洲帝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康德”。

改换年号最多的帝王是唐代武则天。她在位21年,改年号多达18次。

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为1662—1722年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康熙”,使用时间达61年。

使用时间最短的年号,为1234年金末帝完颜承麟的年号“盛昌”,完颜承麟在位不到一天。

使用年号最多的朝代为唐代,共用70多个年号。

使用次数最多的年号为“建兴”,有11位帝王使用。

明朝开始,除个别皇帝外,一般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农历不能称阴历

所谓“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月相)的周期来制定的,也就是以月亮的朔(新月)、望(满月)的周期性交替作为历月的长度。这种历法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基本上反映月相变化的周期,如人们整夜看不到月亮(朔),就会知道当天在这月的初一、初二;见到夜空形似白玉盘的满月(望),也会知道当天在这月的十五、十六日;傍晚月牙儿(上弦月凸面向西方)出现在南方天空,表明到了这月的初七、初八;下半夜月牙儿(下弦月凸面朝东)升上东方地平线,也就到这月的二十二、二十三日。尽管这种历法有其特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地区在遥远的古代曾一度使用过,但是由于它不能反映一年的寒暑变化,不适应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早就将它废弃不用了。如今,只有少数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出于宗教的原因仍使用这种“阴历”。

我国农村广泛使用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兼顾到太阳和月亮运动规律的历法,也就是把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朔望月)作为一个历月,将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回归年)作为一个年度。这种历法,既体现出“阴历”月相规律变化的优点,又克服了“阴历”一年难分寒暑的弊端。不仅如此,“农历”还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黄道)所在的位置,确定了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和小满等等。这些节气表示出寒来暑往的更替,季节中的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变化以及农事活动。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根据这“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活和农业生产。

正因为“农历”有以上所说的特点,所以至今我国不同形式的日历上,大多印着公历(阳历)的年、月、日,还印上农历的年、月、日。这种历法,据说我国先民们在公元前17世纪的夏代就开始使用它,所以又称它为“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报刊不再称它“夏历”,基于它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于是改称“农历”,使之成为规范性的名称。总之,“农历”是阴阳合历,有些人把它叫“阴历”,是对这种古老而至今具有生命力的历法的误解。

农历“正月”的来历

农历年的第一个月,传统的叫法是“正月”,为什么得这么叫呢?这要从古人给月份命名的方式习惯说起。我们的祖先除了用序数词标明月次之外,还为各个月份取了别名。月的别称往往显示其季节时令的自然特征。如:一月份时,太阳和月亮的视位置同在陬訾这组星宿的空城内,因此有别名为陬月。三月份是开始采桑养蚕的时节,便又称蚕月。九月份秋霜肃杀,万物渐渐凋敝,阴气侵寒,大地呈现一片灰蒙蒙的昏暗景象,故称玄月。十一月份是冬至这个节气所在的月份,故名冬月。

古人也有注重强调某一月份中特定的社会活动内容而为月份取名的。比如,十二月是一年最后一个月,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上自王室,下至民间,在这个月里都要除旧布新,迎接新生活的到来,故此月又称涂月,涂即除,以新易旧的意思。再则,每年都在十二月份腊祭百神,这个月就又叫腊月。

在我国古代,一月份是天子召集文武朝臣商定一年政治事务的日子,因此,这个月也称“政月”,即“议政之月”。物换星移,春秋迭代,七雄纷争的战国之后,“六王毕,四海一”,出了一个叱咤风云威震宇内的秦始皇。他姓嬴,单名一个“政”字,因此,政月这个称法就犯了忌讳。于是,朝廷敕令改字为“正月”。但是,“政”、“正”二字读音仍然相同,便又强行变更了字音,读作征(zhēng)月。不过有人对此表示怀疑。清代黄生在《字诂》一书中说:“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盖正月之正本平声,后人不解其意,故驾言于祖龙(指秦始皇)耳!”黄生说的“正”字本有“征”音,倒是确有根据,据有些文字学家考证,在钟鼎文中,就有把“正月”写成“征月”的例子,只是较为少见罢了。

另有一种说法,春秋时期,《春王正月》载:“正月为一月,人君即位,欲其常居道,故月称正也。”再者,在我国古代的历法中,每年的第一个月,各个朝代不尽相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每个朝代改正一次月份次序,就将改后的第一个月叫“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到汉武帝时才正式确定农历一月为正月,一直沿用至今。

农历月份别称的含义

农历月份别称很多,就常见者简释如下:

一月

正月:一年之始,新春为正。

陬月:陬即陬訾,是天上的两颗星星,正月里日月相会于陬訾,因而取名陬。

端月:取一年端始之意。

二月

如月:如即随从之义,二月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所以称如。

杏月:二月杏花开,故称杏月。

三月

炳月:光明、显著之意。

桃月:三月桃花盛开,故称桃月。

四月

余月:余即舒展之意。四月万物舒展,皆生枝叶。

清和月:风和日丽,天地清和。

槐月:四月槐花满枝,故称槐月。

五月

皋月:皋即高,向上之意。五月阴气生,自下而上,使作物结实,垂于苗顶,故称皋月。

榴月:五月榴花红似火,故称榴月。

蒲月:五月蒲草萋萋,故称蒲月。

六月

且月:且即次且,犹豫不进之意。六月阴气渐起,阴气畏阳,尚犹豫次且,不敢前行,所以称且月。

荷月:六月荷花满池,故称荷月。

伏月:一年最热的日子。

七月

相月:相,引导之意。此时三阴之气形势渐盛,遂导引而上。

巧月:牛郎织女每年七夕在鹊桥相会。织女是智巧的象征,所以每当七七之夜,人间的妇女们就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七月由此称巧月。

霜月:自此以后,天气渐寒,露将成霜。

八月

壮月:壮者大也。八月阴气大盛,因此得名。

桂月:八月桂花飘香,故称桂月。

九月

玄月:玄即黑色。九月万物毕尽,阴气侵寒,其色皆黑,故称玄月。

菊月:九月菊花傲霜,故称菊月。

十月

阳月:此月全是阴气用事,于是嫌其无阳,故以“阳”名之,加以匡正,又叫“小阳春”。

十一月

辜月:辜与故旧之“故”同义,十一月阳气复生,正欲革除故旧以更新。

葭月:十一月葭草开始萌生,故称葭月。

十二月

涂月,涂同除,即去也,意思是一年将要终结,离尘世而去了。

嘉平月:秦始皇改腊月为嘉平月。据说,有个叫茅蒙的,在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并传出一支歌谣:“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歌谣传进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便有寻仙之志,并下令将腊月改为嘉平月。

彝族十月太阳历

古往今来,中外历史上所用的历法主要有三类:太阳历、太阴历和阴阳历。

几千年来,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历法主要是阴阳历,俗称农历。至于太阳历,除了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出而没有用过的十二月天历,以及太平天国时期在江南行用了一个短时期的天历外,是否还有其他太阳历,均不见史载。本世纪30年代以来,学者们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又发现了一种太阳历的线索。通过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天文学家的艰苦探索,惊人地发现了我国上古时期使用的、世界上罕见而独特的历法——十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所蕴藏的哲学、科学与文学的丰富内涵,令人为之惊叹,借它可解开不少历史之谜。

十月太阳历的基本特征是:1年10个月,各月均为36天,每月时间计量不按1、2、3、4等序数纪日,而是用虎、兔、龙……鼠、牛等12属相轮回纪日,3个属相为一个“时段”(月),30个属相周为1年,即一个月360天。10个月终了,另加5至6日为“过年日”。新旧两年的“过年日”,通常是5日,每间隔3年即到第4年,增1闰日,这样平均1年为365.25日,近于回归年。十月太阳历1年分为5季,分别以土、铜、水、木、火(五行)代表;一季两月,分为雌雄(阴阳)。十月太阳历的显著特点是每年每月的日数整齐,便于记忆,优于现行公历。此外它是根据天文点来确定季节。这部历法残存于滇、川、黔3省偏僻的彝族地区,故又可称彝族十月历。

有关学者认为:传统认定的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历法产生的时期顺序应该改写,彝族十月太阳历肇始于公元前万年以上,比埃及太阳历(约起于前4000多年)、巴比伦太阴历(约起于前4000年中期)、墨西哥玛雅太阳历(据其编年史的起点在前3100多年,民间约有6000多年的历法史——18月历)、印度太阴历(约起于前2500多年)、中国阴阳历(约起于前2100年)都早。

彝族十八月太阳历

继发现彝族十月太阳历之后,又一种鲜为人知的太阳历——古老的十八月太阳历,1989年5月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被发现。

以前,世界上只知道印第安部落的玛雅人唯一保存了行用6000多年的十八月太阳历。1989年5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朱琚元、实习研究员杨凤江等人到武定县万德乡自乌村进行民族调查时,从彝族世传星占师雍子明处调查到,他已故的父亲、老星占师雍光河曾遗传下十八月太阳历,过去这里的历代星占师都使用这种历法进行占星活动。

武定县彝族十八月太阳历,与印第安部落玛雅人所行用的太阳历一样,一年为18个月,一个月为20天,共360天,所不同的仅仅是余下的5天,玛雅人称为“禁忌日”,而武定彝族则称为“过年日”。

众所周知,玛雅文化主要以十八月历法见称于世,墨西哥也因其居民中有印第安玛雅人的十八月历而成为世界著名的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据考证,素有“星外来客”、“地球上的外来户”的玛雅人,不仅其十八月太阳历与中华彝族的十八月太阳历基本构架一致,而且其图画文字的“金字塔”字是画成一座三台金字塔形,颇与彝族三圆台堆垒金字塔形向天坟和三台金字塔形石冠向天坟(为观测星象以定历法季节的)相似。玛雅文的读写方式,行由上到下直书,读自左至右,此与彝文相同。不仅如此,玛雅人的前身奥尔梅克人崇拜虎神、墨西哥城里有“老虎神庙”,与彝族原始先民以虎为图腾和南涧彝族县虎街乡有虎神庙及彝族尚有近一半人(250多万)自称虎人“罗罗”,亦颇为相似。

彝族十八月太阳历的发现,据有关科学部门论证,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它不仅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找到了新论据,而且为研究中华彝族文化与玛雅文化的渊源关系提供了线索。

十二生肖代表的时辰

十二生肖

我国古代根据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牛: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虎: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

兔: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唯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

龙:早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蛇: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羊: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猴: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鸡: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冈,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狗: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

猪: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开花鲜。

惊蛰闻雷百虫醒,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满天飞,谷雨嫩草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簪开庭前,夏至棉花如白练。

小暑风吹早豆熟,大暑池塘赏红莲。

立秋知了要绝命,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一到三友会,小雪鹅毛飞蹁跹。

大雪路上行人稀,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归乡,大寒岁底庆团圆。

立冬报喜献三瑞三瑞:俗称梅、竹、松为福、禄、寿三瑞。,小雪鹅毛飞蹁跹。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大雪寒梅迎风开,冬至瑞雪兆丰年。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七十二候小话

据传,我国最早“周公作时训,定二十四气,辨七十二候”。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著名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里,已有了明确记载,并作了比以前较为系统的概括:“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气,共“七十二候”;每候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叫“候应”,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气候的一般变化情况。到了宋元时期,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把“七十二候”的“候应”,基本分为三类:一类是动物候的“候应”,如鸿雁来宾、寒蝉鸣、蚯蚓出等;一类是植物候的“候应”,如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等;一类是非生物候的“候应”,如水始冰、雷乃发声、虹藏不见等。

四季怎样划分

四季划分

中国在地球的北半球上,大部分地区属于北温带,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也称“四时”。据学者考证: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庄子》上有“蟪蛄不知春秋”的话,意思是说蟪蛄生命短促不到一年。此外上古史书也称为“春秋”,因为记载史事必先标明年份。后来历法日趋详密,由春秋二时再分出冬夏二时,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古书上所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就是这个缘故。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春秋”二字是“春夏秋冬”的节略,用来代表“四时”的,其实并非如此。

关于一年四季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意见。我国古代是以每三个月为一季,即以阴历正月至三月为春季,四月至六月为夏季,七月至九月为秋季,十月至十二月为冬季,但也有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的。这和国外的情况有些不同。在北半球的欧美各国,通常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开始;由于阳历一月在一年中最冷,七月在一年中最热,所以将一月作为冬季的中心月份,将七月作为夏季的中心月份,即以阳历三月至五月为春季,六月至八月为夏季,九月至十一月为秋季,十二月至次年二月为冬季。当然,由于各地地理位置不同,冷热时节长短不一,上述各种办法有时并不切合实际,因此现今气象学界多主张用“候温”(5天为一候,“候温”就是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划来分四季——候温大于22℃的为夏季,小于10℃的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的分别为春季和秋季。

我国古代以每三个月为一季,也就是说,春夏秋冬四季都是一样长短,为此给阴历一年十二个月排定了一个次序,即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古书上常见“三春”字样,其含义有三,须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是指春季三个月,即孟春、仲春、季春的合称;二是单指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季春;三是指三个春天,即三年。“三夏”、“三秋”、“三冬”同此。另外还有把春季称为“九春”的,因为春季三个月共有90天;“九夏”、“九秋”、“九冬”也是这样。

春天何时开始

从什么时间起算是进入春天呢?古今各说不一。

一说从“立春”开始。其理由是“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一般在阳历的二月四日至五日,也正好处在春节前后的十天之内。

二是传统说法。我国农历的春天,指正月、二月、三月。把正月叫着“初春”或“元春”;二月称“早春”或“仲春”;三月为“阳春”或“暮春”。这颇近乎实际。因为单以“立春”为春天的开始,并不符合天气的实际情况。“立春”之日不是“五九”尾,便是“六九”头。

三是现代气象学上的规定:春天的标准温度,是平均温度在10℃~20℃。

我国幅员广大,南北由热带到寒带,较为合乎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还是以气温为标准,确定春天到来的迟早较为科学。

立春为何又叫“打春”

立春是农历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我国民间一般称之为“打春”。为什么立春又叫“打春”呢?

据史书记载,“打春”一说源于宋代。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这里说的是,立春那一天,宫廷和府县都举行用鞭子象征性地抽打耕牛的仪式,以表示大地解冻,春耕即将开始的意思。南宋庄绰在《鸡肋编》中也记叙了立春那天“打春”的活动,但打的不是真牛,而是人们用泥巴雕塑的土牛、土笼头、土缰索和土驾牛的人,州县官吏“执鞭击之,以示劝农之意”。后来虽然“鞭牛”之习渐渐被废除,但“打春”之说却留传至今。

夏至九九歌

用“九九”计算来反映我国夏季气候的变化,知道的人不多。据查,在湖北老河口市(即老化)原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发现了一首用松墨草书的《夏至九九歌》,其内文是“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儿。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另外,还有一首《夏日数九歌》,它在我国北方大部分适用。原文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大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莫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小戏

    山西民间小戏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几千年来。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活宝娘子古灵精【全本】

    活宝娘子古灵精【全本】

    童小小,死里逃生穿越到华隆国,好不容易捡回来的这条命,她只想踏踏实实地低调生活,怎奈天生的光芒难以掩去,被一干人等扰的不得清净。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为了图省事就随便找个人嫁了啊。赵蓝少,原本只是想为不成器的妹妹请个“家教”,结果却找回来这么个活宝,古灵精怪。既然这样,那就直接绑回家当娘子好好调教。想逃?没门儿。天涯海角也要定你。————————————————————正文《活宝娘子古灵精》1-315番外Ⅰ:抢个郡主来压寨【赵蓝娘VS成嗣】316-322番外Ⅱ:水漫君心思无痕【元沧水VS然景】323-329番外Ⅲ:天涯海角追定你【云珠VS赵蓝昭】330-335番外Ⅳ:杨柳依依慕冷秋【柳艳VS穆冷秋】336-344番外Ⅴ:巨星的活宝娘子【童小小VS蓝少】345-347————————————————————蒙蒙的新文《华丽前妻:撞上首席下堂夫》http://m.pgsk.com/a/211107/希望大家继续捧场——本文从去年12月中开始,一直到今年的4月末,终于到了完结的时刻,看着刷刷上涨的字数,看到越来越多人的收藏支持,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在这里谢谢同学们的支持鼓励!蒙蒙会继续用更好的新文来回报大家。感动&激动————————————已开新文穿越《契约太子妃》http://m.pgsk.com/a/217542/简介玄骆:丫头,你想要如意珠?默语:那又如何?难道你送给我?玄骆:并不是不可能,不过我有个条件。默语:虾米?玄骆:从了我,做我的太子妃……
  •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本书分为励志篇和哲理篇,内容系统,包括爱的内涵、为人处世、智慧人生、走向成功、挑战命运、教育哲理、财富智慧等内容,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将许多人生哲理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计读者能抛开理论的迷雾,直入心灵,获得人生感悟。
  • 选对行业跟对人

    选对行业跟对人

    《选对行业跟对人》是由哈尔滨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本职场类图书,是为职场新人量身定做的职业规划书。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总会感到些许的迷茫,不知道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不知道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如何,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复杂的职场环境,不知道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哈尔滨出版社重磅推出的《选对行业跟对人》能够帮助初面职场的你化解心中的疑虑,摆脱这些问题带给你的种种困扰。
  • 千年约:璎珞坠

    千年约:璎珞坠

    【穿越】【萌】【欢脱】【江湖武林朝廷】【傲娇男二货女】【打滚求收藏!戳我咩!2241520703记得敲门砖!】三个好朋友相继以诡异的方式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朝代,这个世界存在着美好而又危机重重的江湖武林,也有电视剧中的书院赶考、朝廷纷争。少女的小小梦想、情窦初开的懵懂爱恋在这里悄悄绽放……江湖人士、青离山庄、玉峰书院……处处都有惊喜,处处危机四伏,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她们的感情又将如何归属?而成长,就在这一天天惊喜又美妙的生活中慢慢绽放出最靓丽的色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痞子闯仙界

    痞子闯仙界

    如果得到一件能够穿越到十天以前的法宝,你会选择穿越呢,还是选择穿越呢!天生难以修炼的混沌之体,却也阻止不了叶峰走上强者之路。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关门,放妖王

    关门,放妖王

    自从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同居表哥,韩以璇的生活渐渐开始不可预测!竟然可以穿梭到远古神话世界?帮后羿射日,随神农尝百草,和妖王谈谈恋爱,和神仙斗斗法术!韩以璇的小日子渐渐过得风生水起。只是……喂喂喂,她家什么时候成了妖窝窝!韩以璇怒吼了一声:“关门,放妖王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