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怕输,又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在挫折中发现并修正自己的缺陷,那么,你终将获得成大事的能力,并干出一番不平常的事业。
不喜不悲,得失随缘
佛家讲因果,认为眼前的一切都是过去种因所结下的果。得到了是你该得到的,用不着得意;失去了是你该失去的,用不着懊恼。得失都是缘,不妨淡然处之。
从人的正常心理来说,得到了自然高兴,失去了自然懊恼,哪能做到心如止水呢?达摩大师认为,应该考虑前因后果。他说:“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意思是说:如果得到了成功、名利等等,都是我过去所种的因,现在才结出果来。等到缘尽了,迟早会失去,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无论得失,都从缘中生,看空得失,心不动摇,自可暗合于道。
所谓“随缘”,我们不妨理解为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是道家的名词,但它与佛家精神相通。如何随缘?我们不妨看一个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小和尚向师父建议说:“快撒点草籽吧!这样好难看啊!”
师父说:“随时!”
到了秋天,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一阵秋风起,草籽被吹跑了不少。小和尚急忙把这事报告师父。师父告诉他,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又说:“随性!”
撒完种子后,几只小鸟来啄食。小和尚急得跳脚。
师父告诉他,种子多,吃不完!然后一笑说:“随遇!”
半夜下起暴雨,小和尚担心草籽被冲走,急忙报告师父。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春天来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长出嫩黄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一笑:“随喜!”
这个故事,表达了随缘的全部含意:一切结果因时机、努力、品性、机运、环境等等而成,当乐此结果,而不必强求结果。
有的人将随缘理解为什么也不干,被动地看着事情发生。这是错误的。随缘只是看淡结果,而不是放弃个人努力。所谓种因而得果,你必须播种才行。种下大豆而望西瓜,不是随缘。什么也不种而望收成,更不是随缘。所谓随缘,有三大要点:
不要为过去哭泣
无论过去的结果多么糟糕,也只是一个因果循环的过程,而不是人生全部,用不着看得太重。好比种庄稼,或因懒惰,或因天灾,或因人祸,收成不好。眼前最要紧的事是渡过饥荒,然后安排来年的生产,用不着为过去烦恼痛苦。
做该做的事
一个人有能力做好很多件事,但只有精力做极少一些事。那么,理当集中精力做好眼前能做又最要紧的事,暂时舍弃其余。既不要懈怠,也不要为没有做好每件事而焦急难受。
勿急功近利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有其因,或者说,都需要充足的条件。条件不足,就只能创造条件。这需要时间,急不得。好比走路,有一百米就得走一百米,少一米都不行,哪能指望一步即达?有一个发生在日本的故事:柳生又寿郎拜剑道大家宫本武藏为师。行完拜师礼,柳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以我的根基,何时能练成一流剑客?”
宫本想了想,郑重地说:“大概要十年。”
“啊!十年,太久了!”急于成名的柳生失望地说:“师父,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如果我加倍努力地苦练呢?”
“那么,需要二十年。”
柳生大惑不解,继续追问:“假如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刻不停地用功呢?”
“那么,你三十年也不会成功。”
宫本越发不解,又问:“为什么越努力反而成功越缓慢呢?请您告诉我,这是什么道理?”
宫本说:“如果你的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成功’二字,哪里还能看清自己呢?所谓一流剑客,要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柳生惊得满头大汗,恍然大悟。后来,他以平常心努力练剑,终成绝顶剑客。
世事常常如此,欲速则不达。例如,要成为一流人物,不仅能力要上去,心态、境界、人脉等等都要与之俱进。这都是无法速成的。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该做的事,不求名而名自至,不求利而利自来,又何必苦心以求呢?
安心活在真实的今天
有一天,一个人来到佛祖面前,问道:“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茅屋里,每天仅仅吃一顿饭,为什么还这样快乐?”
佛祖回答:“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佛祖寥寥数语,便道出了人生幸福的真谛:活在当下。
人们不快乐的原因,不仅仅因为身上的生活压力,还源于对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担忧。这好比一肩挑了三副担子,如何能不活得累?把过去、未来这两副担子抛开,就会倍感轻松。
如何把过去、未来抛开呢?方法有四:
对自己的现在感到满意。
有人会想:我的最大烦恼就是对现在不满意——不是一般的不满意,而是非常非常不满意。除非给我一百万,除非找到一份高薪工作,除非女朋友跟我言归于好……否则我没有办法对现在满意。
这些想法似乎有道理,可惜过于偏执:一定要在此时此刻得到某种东西,那怎么可能呢?想马上得到一百万,除非去打劫;想马上找到一份高薪工作,除非是做梦;想马上……总之,我们要抛弃一定实现某个想法的念头,以平常心看待眼前的一切。不管自己现在处于什么境况,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造成的真实结果,这就是说,是我们应该得到的结果。
既然是应该得到的,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好比花一元钱买到了价值一元钱的东西,公平得很。如果因为花一元钱没有买到一百元钱的东西而懊恼,那是贪心在作怪。如果以为花了一元钱只买到一角钱的东西,那是高估了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也是自找烦恼。
比方说,那个人为什么发财?他受过的苦,他受过的累,他受过的惊吓,他受过的羞辱,讲出来都让人直吐舌头。他花了一百元钱,买到一百元钱的东西,不是很合理吗?如果你希望像他一样富有,可以从现在开始像他一样付出。不过在付出之前,应该对眼前的结果感到满意。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有一则寓言故事:地狱的人口锐减,阎罗王着急了,赶紧召集群鬼,商讨诱人下地狱的办法。
群鬼各抒己见。
牛头说:“我去告诉人类:‘丢弃良心吧!根本没有天堂!’”
阎王考虑一会儿,摇摇头。他认为,即使没有天堂,很多人还是不会丢弃良心。
马面说:“我去告诉人类,‘为所欲为吧!根本没有地狱!’”
阎王还是摇头。即使没有地狱,很多人还是不会为所欲为。
这时,一个小鬼提议说:“我去对人类说:‘还有明天!’”
阎王大声叫好,当即决定采纳小鬼的妙法。
这个故事的寓意显而易见,导致一个人堕落的根源可能不是良心沦丧和为所欲为,而是拖延的恶习。而这一恶习会使自己的状况变得越来越糟,在绝望的情况下,极可能自暴自弃而丢掉良心、道德。
所以,要想抓住幸福,就要好好把握当下。今天该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眼前该做的事不要拖到后面。这样,你就能从容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好好享受生活给你的一切。
有人可能会说:我要什么没有什么,拿什么享受?
其实,只要你会享受,永远不乏可以享受的东西。现在是一个物质相对比较丰富的时代,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一般都能满足。即使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没什么可玩的,捉个迷藏,爬个树,也是娱乐,怎么会缺少享受的东西呢?
总之,快乐就在身边,根本不必去费心寻找,关键要有一颗平静快乐的心。
有人曾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用功吗?”
禅师回答说:“用功。”
问:“如何用功?”
禅师回答:“饥来吃饭、困来睡觉。”
那人继续问:“所有人都是如此吃饭睡觉,与和尚用功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禅师回答:“不同。”
“有什么不同?”
禅师回答:“世间人吃饭时不肯好好吃,百种索取;睡觉时不肯好好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
慧海禅师可谓一言中的。绝大多数人并非真的没有条件享受快乐,而是自找烦恼。不是没有饭吃,而是杂念纷呈,吃得没滋没味。不是没有睡觉时间,而是心神不宁,睡不着觉。如果把杂念抛开,该吃饭时好好吃,该睡觉时好好睡,不是一样能享受到吃饭睡觉之乐吗?
安心做好眼前的事情。
有人会想:我很讨厌眼前这件事情,如何能安心做好?
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是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将来有更好的事情等自己去做,做眼前的事,只是过渡,只是无奈,所以越干越没意思,越干越心烦。
其实,对任何人来说,眼前的事才是真实的,在未来的事情没有到来之前,眼前的事情是自己唯一应该做好的。而且,未来的事情往往以眼前的事情为基础、为条件,只有安心把眼前的事干好,自己希望的好事才会到来。
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前半生际遇坎坷,怀才不遇。30岁时,他投奔到米兰一位公爵门下,几年过去了,事业仍无起色。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公爵总算开恩,让他去给玛丽亚修道院的一个饭厅画一幅装饰画。这是一件非常辛苦又无足轻重没人爱干的活计,以达·芬奇的绘画才能来说,他早就有资格举办个人画展了,让他干这件苦活、脏活,似乎大材小用。但达·芬奇不这么想。他非常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乐此不疲。结果,他画出了一幅惊世绝作:《最后的晚餐》。
世上只有低贱的人,没有低贱的工作。人的价值在于他本身,而不在于他从事的工作。无论什么工作,都能把一个人的心态、个性、气质、修养、才能透露无遗。是金子还是石头,都能通过工作体现出来。只要安心工作,展示出让人珍视的价值,自然会受到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