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600000002

第2章 出师未捷

1937年8月13日,在南京中国空军总部,陈纳德熬夜干到凌晨,制定了空军的第一份作战计划。

目标:轰炸日舰。

空军就是要配合陆军作战,黄浦江江面上停泊的日舰对中国陆军的威胁委实不小,“虎将”黄梅兴就是中了日舰打出的炮弹而阵亡的。

显然,目标定得很准,就看效果如何了。

效果很糟,糟透了!

那天上海的天气条件不好,下面看不太清楚,难以进行高空轰炸,这一点是陈纳德起先没有想到的。

不能炸,那就返航呗。

没有一个人愿意返航,都憋着劲儿要炸它一艘,立一大功。

轰炸方式一共两种,高空行不通,便只有降低高度俯冲了,可问题是,所有轰炸机飞行员只接受过7500英尺高度的训练,低了根本就没怎么练过。

飞行高度很快降到1500英尺,这下可坏了事。

在下降的过程中,他们不知道要控制航速,不知不觉竟然开到公共租界上空来了,而避开租界曾是陈纳德在命令中再三强调过的。

更严重的是,飞机上的轰炸瞄准器也没有进行重新调整,大家都以为自己罩住了日本军舰,谁知瞄准的却是公共租界的中心!

毫无疑问,炸弹下去,死伤惨重,不过损失的不是日军或日舰,而是中外平民。

陈纳德使足力气一个大脚,结果射出去的却是地地道道的乌龙球——除了误炸公共租界外,真正的目标日本军舰安然无恙。

我的上帝,这怎么可能?

陈纳德马上开起一架飞机亲自到前线察看,本来想去出事地点上海,但在长江上空他停住了。

眼前正有三架中国轰炸机在进行俯冲轰炸,并且炸弹已经击中了一艘军舰。

太棒了,不管怎么说,总有那么一脚射进对方球门了吧。

陈纳德的飞机上贴着中立国标志,没有任何作战设备,但他艺高人胆大,冒着弹雨从军舰旁边一穿而过。

一看,人差点没一个倒栽葱从飞机上摔下去。

军舰甲板上的标志又大又明显,原来竟是英国巡洋舰。

陈纳德气得扭头就走。

回到南京机场一看,自己的机翼上全是弹孔,原来也中了招。

英国舰你们炸,我这架“中立国”飞机你们也打,长眼睛都是干什么用的!

美国人怒吼一声,给我飞机上装机枪,马上装。

他瞪着刚刚返回的轰炸机飞行员:还等我给你们发勋章吗,下一次再让我看到你们中有人朝我开枪,我立刻把他给打下来!

首轮就没能成功,这让陈纳德颇受打击。

事到如今,也不可能再手把手地教飞行员们如何俯冲轰炸了,还是得靠战术才能制胜。

这个战术就是:用战斗机来对付轰炸机。

陈纳德是个有心人,在应邀来华之前,他曾秘密潜入日本,搜集了关于日本航空队的第一手情报。

这些情报让他心跳不已,原来日本人也研究过美国“正宗空军理论”,而且对其中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是“轰炸至上论”的绝对拥趸。

你们学什么不好,要学这个,看来不倒霉都不可能了。

陈纳德据此作出判断,日本轰炸机前来进攻时肯定不会使用战斗机护航。

早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之前,陈纳德便集中挑选了一批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使用最好的飞机机型,进行突击训练,而训练的内容只有一项,那就是对付轰炸机。

中国空军一共有三个战斗机大队,所谓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大部分都集中于四大队。

四大队从中队长、分队长到普通飞行员,都毕业于中央航校。这个航空学校是美国顾问的大本营,接受的是美式教育,而且训练和考核都很严格,绝不是意大利教官闭着眼睛点个头,就能顺利拿到文凭的那种,因此他们就顺理成章成为中国飞行员中的佼佼者。

至于最好的飞机机型,当数美国鹰式飞机(霍克式飞机)。它们属于那91架可用飞机中的王牌,绝非意大利烂飞机可比,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一机型确实是中国空军最犀利的作战武器。

正所谓好马配好鞍,两个“最”加一块,那矛就不是一般的亮了。

在聪明的学生面前,洋老师倾其所有。这就是陈纳德在庐山上向蒋氏夫妇所承诺的“部分改造”。

他没有白下工夫,很快就在第二轮收到报偿:“八一四”空战大获全胜。

“八一四”空战的胜利,除了陈纳德战术运用得当外,还与另一位传奇人物有关。

在飞行员中,最优秀里面还有最优秀,宝塔尖上站着一位——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此后被誉为中国空军“天神”。

高志航的人生经历很坎坷,他曾经是东北空军中的一员。

跟19路军中的翁照垣一样,高志航的飞行技术也是在法国学的,只不过老翁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他的陆军起点,而高志航却因缘际会,成了不世出的空中骄子。

高志航19岁就成为少校飞行员(陆军衔),看到这里,陈纳德可能要狂郁闷了,他都快混到50岁了,在美国空军中的牌牌竟然还是尉官。

不过五年之后,现实就给了包括高志航在内的整个东北军狠狠一击。“九一八”那个晚上,东北飞机场上停靠着300多架飞机,可是一弹未发,全都原封不动地送给了日本人。

面对这残酷的一幕,这个叫高志航的东北人心碎了,他不再年轻,尽管从生理年龄上来说,他那年才刚刚24岁。

在高志航背后,是一支军队被命运无情拨弄的身影。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曾到过沈阳,并在那里看到了如今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北大营营房,那应该是一所马厩。

当时还要拍一个视频,为此,人一直静不下来,但当我置身真实现场,仍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感伤。

遥想当年,这里一定会有很多东北军的官兵出出进进,那时候的东北,茅草很高,骑兵们骑着马,飞奔在草原上,于是草地就像波浪一样,从中间划开一道道流线,并往前不断延伸。

只是这一动人的情景突然就被无情地打断了。从那个晚上之后,骏马失去了主人,马厩失去了骏马,东北的上空一片阴郁,直到彻底归于沉寂。

斗转星移,这个叫做东北军的军队也曾经勇冠三军,也曾经入主中原,也曾经是这片黑土地的主人。

昔日的主人们,你们到哪里去了?

高志航告别家人,只身进入了山海关。

从此,他将度过每一个寒冷的夜晚,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如刀割肤,从此,他的心会被一次次唤醒,然而也只有在梦里,才能看到自己走在归乡路上。

我会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的!

在南京,高志航经人介绍,准备加入中央航校。

可是按照当时的规定,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结婚,而高志航的妻子是白俄流亡贵族,这成为他加盟中央空军的最大障碍。

也不知道制定这条规则的人是怎么想的,娶外国美女是爱国举动嘛,难道让老外把我们的美女都给拐了去,你才高兴?

高志航夫妻感情非常深,他为此困惑得整晚整晚都睡不着觉,最终还是咬咬牙,硬起心肠,写下了一篇史上最奇怪也最动人的“休书”:东北一别竟成永别,请你不要怨恨我,因为国难当头,又何以为家,要报国,就只能如此。

我记得,上学时读到林觉民的《与妻书》,一句“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就几乎让我也跟着“泪珠和笔墨齐下”。

而和《与妻书》那样的“死别”相比,高志航的“休书”无疑就意味着生离。

一样的伤心欲绝,一样的痛彻心扉。

自此以后,高志航永失所爱,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而他的俄国妻子最后也在战乱中不知所终。

没有谁知道,这位未来的空军“天神”是否也经常在梦中见到那熟悉的脸庞,当清晨醒来,是否还会泪流满面。

这是属于个人的悲剧,却是国家的幸运,因为高志航终于能够再干回老本行了。

只是,他不再是那个人人称羡的少校飞行员,一下子连降三级,成了空军少尉,后面备注:见习。

同类推荐
  •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想要表达的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测,但能否一语中的,决定权其实在解读者的手中。《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超值金版)》为你一一解释。
  •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是耻辱的巨柱,国土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敏感的神经。放眼望去,大好河山满目疮痍。19世纪中叶,铭刻历史惨痛的一页;《大国的疤痕》是世纪的警钟,振聋发聩,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讹诈、抢掠、赔款、割地纷至沓来,发人深省。蜿蜒曲折的国界犹如华夏民族的血脉,雄奇壮美的山川撑起炎黄子孙的脊梁
  • 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中国历代帝王的育子心法,现代家庭教育的皇室培养秘笈。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开了皇室教育的神秘面纱,也为世人揭示了皇帝的另一面:他们不仅仅是不可一世的帝王,也是谆谆善诱的慈父。同时,也将古人的教育经验现代化,使其更具有指导性,使原来只在深宫大院的教育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
  • 三国十讲

    三国十讲

    在大众文化的讨论范围里面,“三国”不过是一群杰出人才汇集的场所,没有那些人才,他们眼中就没有三国。而真实的三国,是一段时间,是一种历史,是一类共同命运。本书既有人们惯性思维下的“三国”,也客观阐述了真实的三国时代,让历史的原果实和演绎后的榨汁儿饮品共同留存于我们的记忆!
  • 大汉王朝3

    大汉王朝3

    七国之乱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帝国又如何转危为安?“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是什么让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的刘氏家族构建起的汉帝国轰然崩塌?……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生死梦中

    生死梦中

    北黎顾是娱乐圈的巅峰人物,人气独一无二;周继轩曾经因为失忆忘记了自己以前的事情;美丽青春的夏子清是娱乐圈的新晋歌手,不久前才获得了年度最佳歌手的荣誉,人气一路高涨,为何5年之前那个他,会选择冷静的和她做出分开的选择!
  • 总裁的小秘书

    总裁的小秘书

    不就是向他借点东西吗?不用霸道的霸占了我的小床吧?什么!!连人家穿什么都要管.对男人笑就说我犯花痴.连人家本来就瘦瘦的荷包也不放过!呜呜...这什么世界呀!平常土里土气的小秘书看不出来那么大胆,竟然吃完了就想偷溜.想跑没那么容易,我是那么容易给人设计的吗.---------------------------------------------------------------------------------------------------本位文的更新时间一般是晚上八点,请其它时间不要催文,如果今天等不到,那明天八点再来,保证俩天三更.如果喜欢我文文的话,请留下你们的足迹.努力的收藏.推荐吧因为有你们的肯定,就是作者最大的写作动力.*--!&*^_^*
  • 陛下——本宫来自现代

    陛下——本宫来自现代

    成为公主并不是她所愿。处处凶险不说,稍不慎就被人利用。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他——琅琊国的主宰,女人对他来说,只是开阔疆土的垫脚石他——大殷国的六王爷,曾经叱咤风云,杀人无数,成为江湖上人人得而诛之的魔头,生命在他眼里只是个数字.他——番邦储君,亦正亦邪,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心思缜密。他——碧水宫主人,手握天下无数死士,翻云覆雨只凭喜爱。在这个乱世之秋,没有谁对谁错,爱情显然已是过眼云烟的无用之物.然而,一位崛起的柔弱女人却让这几个手段狠辣,心机深沉的男人而深深着迷。难道她有什么特别?。。。。。。。。。。。。。。。。。。。。。。。。。。。。。。。。【片段一】“你以为自己干净?,你勾引琅邪王在先还被人扔出来,有什么资格说我?”大公主趾高气昂的叫嚣。某人掏掏耳朵竟嘿嘿一笑:“其实呢,这是个误会,我不记得了,按照我的逻辑,不记得事统统不是i我做的,这么说应该明白吧?”。。。。。。。。。。。。。。。。。。。。。。。。。。。。。。。。【片段二】“妈咪,我到底从哪里来的?”书桌后头一个长相邪魅的小正太仰着脸好奇问。“你是我肚子里来的啊!”女人一边数钱一边漫不经心的回答。“那我爹地呢?为什么我没有爹地?”女人歪头想了会,咬牙切齿。“你爹地死了!”砰——门开了。小男孩一脸怒气。“听见没有,我妈咪说我爹地死了!”砰,门紧紧关上。门外几个高大英俊的男人怒火冲天。。。。。。。。。。。。。。。。。。。。。。。。。。。。。。。。。【片段三】“妈咪我们怎么办?我得到情报说,那几个坏男人要攻打我们啊!”小男孩一脸惊恐。"他们精兵无数,怎么办才好?”众人也跟着惊慌。兵临城下,一场恶战近在眼前。女子不慌不忙道:“我现在不能紧张,也不能激动,要不然动了胎气,随时会流产的!”此消息一传出,城下精锐立即退兵五十里。【片段四】“妈咪啊,他们脸色好像不好哎。”“不好?有多不好?”某女跳起来紧张问。少年抓抓头:“妈咪,我刚才给你使眼色你都没看到么。。。今晚跑路吧!”友情链接:【shit别叫爷娘娘】十分好看哦,男穿女。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像猫一样生活,像狗一样工作

    像猫一样生活,像狗一样工作

    与人类接触最多的,能够帮助您成为人际关系达人,恐怕就是随处可见的猫猫狗狗了。有的人喜欢它们,最终实现职场上的成功。能让身处职场的你学到精妙的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实用的工作哲学,但是万物之中还有其他许多可爱的生灵。 本书将向您呈现猫咪身上特有的处世哲学和狗狗身上独有的工作哲学。有的人讨厌它们,人是万物之灵,不管怎样,它们身上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地方
  • 画骨香

    画骨香

    长夜未央,妙笔生香。前世他是上古魔剑长离,她是大魔女姝妤,今生他是贵公子云初末,她是小婢女云皎;传说长离剑灵逆天而行,遍寻冥海万年只为拯救一缕堕落的魂灵,传闻明月居主人以禁忌之术替人画骨重生,交换灵魂维持一人性命;这是一个关于前世今生的故事,在没到结局之前,或许你可以左右它的走向……
  •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普通书信第一节概述书信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写给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写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写信,因为书信是感情联络的纽带、信息传递的桥梁。打开本书,让您的个人文书更加完美吧。
  • 直截了当的独白

    直截了当的独白

    大家都愿意侃历史,而且抡圆了侃,但真正乐意坐下来琢磨琢磨的却不多。历史看来真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回头率很高!)是个人都想去打扮打扮她,不仅打扮,现在的架势几乎是要给她整容而且换心换肺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来侃历史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历史还是有市场的,因为有人乐意听才激发出一拨又一拨人的侃兴。可惜我们那些历史学家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会坐在家里抱怨历史已经被“侃家”们糟蹋完了,却依然一门心思只顾写他们一本正经,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才看得懂的学术论文。其实,学历史或者说研究历史的人也同样可以侃,只要能侃得深入浅出,侃出学问侃出思想,也许同样会有人特别是普通人乐意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