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企业会把一切都做得很完美,这种态度意味着对待小事和对待大事一样谨慎。许多小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位名人说过:“每一天我们都被召唤带着挚爱去做一些小事情。”如果你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甚至可以完全不顾的话,那么这只会导致你的工作将永远留下遗憾,甚至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Serious: 养成认真的做事风格
高级工程师徐群自1989年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以来,20年时间里,只有当双脚踏上工地,两眼不停地搜索着工程中还有什么遗漏的,脑子飞速运转着下一步施工应该注意啥时,徐群的心里才是踏实的。
徐群不事张扬,但对于建筑事业的热爱与执著,是发自肺腑、与生俱来的。他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惊人之举,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在工作中无私忘我地奉献着,体现在对每一项工程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上。
在徐群的车上,有几样物品是常备的:安全帽、卷尺、手电筒。这是为了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都能随时进入工地。
在建设大厦工程期间,在800多天时间里,徐群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天天都在工地上。浇地下室混凝土时是在寒冬的一个晚上。那天下午7时徐群才下班回家,晚饭后他怎么也不放心,随即披着外套匆匆赶到工地。戴上安全帽,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徐群手脚并用爬上了脚手架。第二天清晨,徐群脸也没洗,又赶到工地查看。施工单位的负责人不止一次地感慨:“徐群,你比我们施工单位都认真。我们认真施工是因为有利益关系,你图啥呢?”对此,徐群笑而不答,其实他对工作的这份认真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了。
徐群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参与项目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单位进行协调,统筹管理整个工程。在这过程中,一不留神,就要返工,返工就会增加投资,给政府带来损失。在大型建筑项目中,返工是正常的现象。然而,对工作认真的徐群从不这么想。用最省的投资来做好项目,这一直是他的追求。
徐群不仅工作非常认真、细致,他的工作作风还影响了一批年轻人。建筑工务处的樊平在几年前是怀着无比敬畏之心在徐群手下工作的,因为在业内人人都知道,徐群太认真了,对工作要求太高了。自从成为了徐群这个“工作狂”的手下,樊平也变成了“小工作狂”,一年到头都待在工地上。事实上,不仅仅是樊平,徐群的严谨、认真,带动了很多人。只要是徐群负责的项目,行内人从不敢马虎。毕竟面对一个如此认真、对工作如此负责的人,敬佩之余大家都很自觉地认真工作。
一个人认真做几件事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地认真细心做事,而徐群20年如一日地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地追求着完美,这份认真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要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把自己经手的每一份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承担一份工作,就应该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这样才能赢得机遇的青睐,获得发展的机会。
当自己被赋予工作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个内容,千万不要满足于得过且过的表现。面对工作中的每一个内容,都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自己能够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之余不妨试着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认真处理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是否真正将工作做到既周到又完美,是否比别人更认真负责……如果自己的回答是否定的,不妨将更多的认真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上,也许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来就是最优秀的劳模。
田军是张家界电力局输变电管理所输电线路一班班长,他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也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级劳模”等荣誉称号。
“一根杆子三根线,围着杆塔转三圈”,很多人用来形容外线工作的简单,其实不然,外线工作是一项综合知识要求较高的特殊工种,没有基本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现场经验,根本无法适应工作需要。但就是这样一份工作,田军一干就干了20多年。
为准确掌握各项作业技术,田军每次都争着上塔作业,遇到一些专业难题,田军总是想方设法弄懂弄通,他要求自己对任何设备、线路的运行情况,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正因为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田军成了著名的“电力线路活字典”,有什么搞不定的难事,找田军就没错。
田军的认真体现在工作态度上。2008年初,胡武线报警,田军第一时间爬上海拔900多米的高山,守在此处看导线是否结冰,然后申请融冰,因为附近没有监察哨,中午12点就上山的田军硬是在天寒地冻的山里待到第二天下午4点完成观察任务才下山,整整28个小时滴水未进。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没吃没喝,同事扛不住了想拉着他一起下山,田军不埋怨,只说了一句,你先下山吧,我留下来守着,没接到命令绝不下山。这关系着整个张家界大片区域的居民用电啊,丝毫怠慢不得。
从凤滩水电站到张家界,196个杆塔,60.33公里,夏天巡一次需要8天时间,冬天巡一次需要10天时间,这些数字已经被田军深深印刻在心里。来来回回地在山里走,田军一个月要走180公里山路。有时候在山里巡线,只能用“挪”、“爬”这些词来形容行进方式。夏天,山林里闷热不透风,人在里面喘不过气来,汗水湿透衣服一遍又一遍,衣裤剐破,手上、脸上也常常被荆棘剐得鲜血淋漓;冬天,特别是遇到雨雪天气,脚一停裤腿就被冻得僵硬,还常常跌得遍体鳞伤,每次田军巡线回家,身上处处是伤痕。
田军,这位普普通通的电力线路工,为了万家灯火,二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用自己勤奋的脚步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认认真真做一件事也比马马虎虎做十件事要强,田军20余年认真做好自己的外线工作,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在自己的岗位上比别人收获得更多。
很多人意识不到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差一步,这一步就是两个字:认真。拥有了认真这个法宝,就能走向成功;反之,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成功。认真其实也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有则故事广为流传: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重复做好每一件工作,美好的生活自然就在眼前。但是现实中,很多人缺少这种认真的态度,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能力提升缓慢,工作结果自然也不理想。
Standards:标准是最低的要求
一个人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把问题留给老板,在他心目中必须有一个很高的标准,不能是一般的标准。在决定事情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以尽可能避免出现1%的漏洞,一直到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在激烈的竞争中,万事皆需要高标准、严要求。土豆条炸煳了,牛肉饼变质或不够分量,店堂不够清洁,音乐不够优美,桌椅板凳不够舒适,等等,都是麦当劳公司绝对不能容忍的。它有一个“QSCV战略”,即:讲究营养、味美的质量(Quality)、令人满意的服务(Service)、清洁卫生的环境(Cleanness)、合理的价格(Value)。凡不符合这四项要求的,经理要被开除,分店要被吊销经营许可权。
在现代社会,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早已成为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不二法则,要知道,任何一家企业的久盛不衰,以及它的成功都是与它对自身各个环节的“高标准、严要求”分不开的。
美国一家公司在韩国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派了一位官员来监督生产。来到韩国以后,这位官员发现,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生产的产品几乎完美无缺,他很满意,就没有刻意去挑剔什么,因为韩方自己的要求比美方还要严格。
一天,他无意当中来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人们正从生产线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边,他上去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两种杯子有什么差别,就奇怪地问:“挑出来的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可是我并没有发现它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啊?”美方官员不解地问。
“你仔细看,这里多了一个小的气泡,这说明杯子在吹制的过程中漏进了空气。”
“可是那并不影响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既然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的缺点,哪怕是客户看不出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那么这些次品一般能卖多少钱?”
“10美分左右吧。”
当天晚上,这位美国官员给总部写信汇报:“一个完全合乎我们的检验和使用标准,价值5美元的杯子,在这里却被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的员工用几乎苛刻的标准挑选出来,只卖10美分,这样的员工堪称典范,这样的企业又有什么可以不信任的?我建议公司马上与该企业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我也没有必要再待在这里了。”
的确,高品质的产品和高度的信誉从根本上都源于企业对于各个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当我们了解到了上例韩国公司对于生产杯子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后,便不难理解例中美国官员“没有必要留在这里”的感慨了。
永远不要退而求其次。只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个企业,要在管理中抓细节;作为普通员工更应从细节做起,一丝一毫不可忽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员工才会进步。
在沃尔玛的店面里,员工都以最高的工作标准警醒自己。员工的微笑服务、耐心、诚实是最基本的准则。他们追求的是完美。拥有这样的员工的沃尔玛当然不可阻挡地成为零售业的巨头,甚至超过了很多实业公司,成为世界企业500强的第一名。而沃尔玛的员工也为自己是沃尔玛的一员而骄傲,因为这意味着优秀、完美与卓越。这便是沃尔玛员工用高标准、严要求给企业和自己带来的巨大效益。
一个直径1.2米的高精度齿轮,价格相当于一辆宝马汽车。
这就是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工人徐强创造的价值。他所创造的精确到微米的高精度纪录,被世界的同行们称为“徐强精度”。
“齿轮加工分为12个等级,1级为最高。齿数越多,级数越难上去。二三百齿的齿轮,国内企业目前的加工技术一般只能达到5级。四五百齿的齿轮,我们徐强能做到4级。”徐强的车间主任吴连学说。
让徐强创造奇迹的是2004年的一个加工项目。客户要求生产一个大型齿轮,设计精度为5级。加工难度相当大,车间把这个加工任务交给了徐强。
凭着多年的加工经验和高超的技能,徐强沉着应战,最终他加工的齿轮不但满足了客户的精度要求,而且达到了4级的水平!
齿轮的加工精度共分为12级,越是体积和重量大的齿轮精度越难以控制,在实际操作中,大型齿轮加工精度达到5级实属不易,而徐强则创造了国内大型齿轮加工的最高精度!回访的德国专家钦佩地说:“徐的技术令人惊讶!”
同行们将徐强创下的高精度纪录称为“徐强精度”。
徐强在工作中使用的主要设备是沈鼓集团从德国引进的一台数控立式成型磨齿机床,由于其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保证了压缩机组中精密齿轮的质量稳定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此后,国内又有多家企业相继引进同类设备数十台。每次其他企业到德国订购这种设备,德国专家都要把客户领到沈阳鼓风机集团来,请徐强为他们演示操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