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降价是唯一的出路吗
【经济学释义】
各商品品牌之间为了打压竞争对手、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消化库存等采用的降低产品价格的竞争方式。
【与读者侃经济】
降价竞争对有的企业是战略决策的需要,对有的企业则是市场环境下的无奈的行动。启动消费,抢夺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生产的产品难以售出则意味着危机,利润一时没了,来日还可以挣回,市场没了,则等于丢了江山,这才是生命攸关的大事。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几年的价格战中,无论是哪个行业,挑起价格战的企业都得到了不小的好处,有的市场份额大幅上升,确立或稳固了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有的知名度迅速提高,赢得了消费者倾心,这正是降价策略的魅力所在。
实际上,每个行业在发展之初,由于其技术上的不成熟和资源配置、利用的不合理会导致成本偏高,致使价格居高不下,而一些垄断行业更是在国家的保护之下垄断价格。随着垄断的打破,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会逐渐降低,也给降价提供了空间。随着价格逐渐逼近成本,企业无利润可赚时,其他的竞争形式,包括品牌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产品品种竞争以及技术竞争等就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主体,企业的品牌、服务、质量、技术的提高同时就会促进整个行业的提高和进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价格战”既可以促进行业自身进步,也可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有人认为:降价,降低了厂家的利润空间,使厂家再投入能力不足,而影响了产品质量,是对消费者、对企业不负责任的表现。诚然,一分钱,一分货,价格同质量在消费者心中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在价格战中,一些不堪重负的企业也可能以低质量作代价,但如果以价格战中有质量下降的现象出现而否定价格战,显然有失偏颇。我们看到,在彩电、汽车、电脑、影碟机等行业,价格在一年一年下调,而产品质量却一年一年提高,而且,哪个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哪个行业产品质量提升迅速。这种现象与我们价格战的具体形式和特定竞争环境是不可分的。
各行业的价格战中,挑战者几乎都是本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它们拥有良好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它们的降价借助的是有声望的产品和企业声誉,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低质量心理,而且,若以低质量为代价显然与其企业战略是背道而驰的。技术推动型的价格竞争是伴随产品的升级换代而产生的,旧款产品降价的同时,必然有功能更全、质量更高的新产品上市。在价格战中,一些规模不大、经营不善、资金缺乏、无竞争实力的企业为了暂时的还击,会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但在市场竞争中,质量的降低无疑意味着自取灭亡,这又正是价格战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面临市场的严峻挑战和各行业内部结构上的矛盾,价格战是时势所致,不可阻挡,它是国内市场转轨时期的必然,也是企业在市场转型期逐步适应市场,从幼小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它所带来的利是长远的、根本的,带来的弊是暂时的、必要的。
长尾理论——抓住美丽的“长尾”
【经济学释义】
2004年10月,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了“长尾”的概念。他将集中了人们需求的流行市场一般被称为“头部”,而有些需求是小量的、零散的、个性化的,这部分需求所形成的非流行市场就是“尾巴”。长尾效应的意义在于“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这就是“长尾理论”。
【与读者侃经济】
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例如,在销售产品时,厂商关注的是少数几个所谓“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安德森认为,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长尾理论”描述了这样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小数乘以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等于一个大数,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大市场。“长尾理论”终结了被公认无比正确的“二八定律”时代。“长尾理论”诞生后,人们不再只关心20%的拥有80%的财富的那一群人了,因为80%的那群人占有的市场份额与20%的人占有的市场份额是相同的。
要使长尾理论更有效,应该尽量增大尾巴。也就是降低门槛,制造小额消费者。不同于传统商业的拿大单、传统互联网企业的会员费,互联网营销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把蛋糕做大。通过鼓励用户尝试,将众多可以忽略不计的零散流量,汇集成巨大的商业价值。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常有一些颇有趣味的商业现象可以用“长尾理论”来解释。如在网上书店亚马逊的销量中,畅销书的销量并没有占据所谓的80%,而非畅销书却由于数量上的积少成多,而占据了销量的一半以上。
再如彩铃等数字音乐的出现,让深受盗版之苦的中国唱片业,找到了一个陡然增长的、心甘情愿地进行多次小额支付的庞大用户群。此前,有意愿进行金额可观的正版音乐消费的客户群,其数量少得可怜。
如果说“长尾理论”是一种理论观点的探讨,甚至是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经济业态,无可厚非,但如果以它引导企业行为,其效果未必是乐观的。“长尾理论”是把双刃剑,只有对它正确认识且能正确运用它的人,才能运用它来为自己创造财富。否则就会一败涂地。
二八法则——抓住最关键的少数
【经济学释义】
二八法则可引申为,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常占多数。因此,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数,即能控制全局。
【与读者侃经济】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他们所享有的总收入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二八现象: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也就是说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反映在数量比例上,大体就是2∶8。这就是这则应用很广的二八法则。
商家往往会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而“二八法则”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市场上80%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20%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的利润。
二八法则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环节:
1.“二八管理法则”。企业主要抓好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员工,以提高企业效率。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二八法则实际侧重的是“榜样的力量”。企业80%的效益是由20%的核心员工来完成的,这20%的骨干员工在企业中是顶梁柱,通过他们积极主动的工作与活动,来带动整个团队的活力,从而为为整个企业创造价值。
2.“二八决策法则”。抓住企业普遍问题中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应。
从企业决策的角度来讲,二八法则主要侧重与抓典型、抓关键问题进行有效、正确的决策,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几乎每天都有很多问题需要决策,但是能够左右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成败关键问题只有关键的几个,能够善于认清“关键问题”,进行正确的“关键决策”无疑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
3.“二八融资法则”。管理者要将有限的金投入到经营的重点项目,以此不断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八法则在企业资金运作中主要体现在: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投放到关键的项目,也就是优化投资结构、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利用率。现代化企业拼的是速度,“以速度冲击规模”是现代企业所倡导的全新理念。当你在一味地抱怨自己企业资金不足的时候,早已经有很多企业家把眼光放在了提高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利用率上了。可见,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速度冲击规模”,是企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关键。
4.“二八营销法则”。经营者要抓住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