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9日零时7分,北京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在鸟巢上空,经过3分钟的祥云迈步绕场一周后,李宁到了引燃棒前,略微停顿之后,点燃了巨大的祥云火炬,李宁不仅仅点亮了中国百年奥运梦,还点燃了“李宁”品牌的国际化道路。
1990年,广东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同鼎鼎大名的耐克相比,李宁公司的诞生显得有点微不足道。而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李宁牌系列产品逐渐赢得了众多荣誉,李宁牌服装和运动鞋系列不仅被推选为中国明星产品,而且被评为全国服装行业十大名牌之一。
李宁虽然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同耐克相比,“李宁”还是显得势单力薄。但“李宁”借着谦虚学习的态度,在与耐克的竞争中采取跟随战略,亦步亦趋,步步为营。
在品牌推广上,“李宁”跟耐克非常相似。耐克公司从1980年开始赞助中国国家篮球队,已经与中国28个奥运项目中的22个项目的运动协会或运动队建立了合作关系。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及2000年悉尼奥运会,李宁的运动装一直是中国运动员的标准装备。李宁公司还常年赞助了中国乒乓球队、体操队、射击队、跳水队,甚至一些省体育队。为走向世界做准备,2004年8月,李宁品牌伴随着西班牙篮球队扬威雅典奥运会,借势推出专业篮球鞋Free Jumper系列,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军专业篮球市场的品牌。李宁公司不断加大其体育营销的力度,进一步加快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面对百年的奥运梦想,李宁对于家门口的奥运会更是暗下决心,打算一展拳脚。但是,李宁的梦还是无情地被击碎了。2007年1月3日,在北京2008奥运合作伙伴的体育用品竞标大战上,李宁根据自身实力确定的竞标出价上限为10亿元,而阿迪达斯最后的出价是13亿元,李宁还是被财大气粗的阿迪达斯击败了。
这就意味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以及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及运动员上台领奖时都必须穿着印有“Adidas”标志的体育服饰。
此后,李宁公司调整国际化战略为“先打国际品牌,再做国际市场”,并从2005年开始设计了一系列富有中国元素的产品。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中国更重视奥运,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奥运营销必须放在战略制高点。
其实,李宁公司还有两手准备,在失败后的两天内就迅速签约了中央电视台,赞助所有北京奥运比赛期间的出镜主持人、记者,这个令人拍案叫绝的传播创意甚至成为众多商学院的MBA课堂上必讲的教程。李宁公司CEO张志勇表示:“投入1块钱拿回10块钱,才是我们这家小公司的战术。”他认为李宁品牌需要颠覆性的思维来开拓体育营销。
奥运会开幕后,很多观众发现,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披金夺银的体育健儿,比赛装备多为李宁牌,其实,这正是李宁公司赞助中国射击、体操、跳水、乒乓球四支夺金“梦之队”的又一妙招。据调查显示,在中国运动服饰业里,高达37%民众“误认”李宁是北京奥运赞助商,只有22%的民众知道真正的赞助者是阿迪达斯。
按照李宁公司一贯的作风以及考虑可能引起的商业利益冲突,万众瞩目的点火之后,李宁和李宁公司拒绝了短期内所有媒体的采访,李宁公司政府公关与对外事务总监张小岩表示:“李宁点燃火炬并不代表李宁公司,而是代表个人,甚至只能说是代表13亿中国人。” 尽管如此,李宁公司还是没有放过这次机会。其实,除了李宁公司官方网站的大幅宣传外,李宁还在全国各地推出了各种奥运促销活动。而在一些终端专卖店里,尽管现场没有宣传画,但销售人员无不把李宁“飞天点火”一事挂在嘴边。
对此,北京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江明华教授说:“不用讳言李宁点火对公司品牌的宣传效应,这是客观存在的。李宁点火使得李宁品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Logo,不再是无数的中国品牌之一,而是变得生动立体,成为中国品牌的代表。”
全球第二大广告行销集团WPP总裁苏铭天爵士评论称:“不论是对个人或品牌而言,都令人难以置信!”未花一毛钱,李宁即可在数十亿观众前露面,这对砸下重金取得奥运全球赞助商的阿迪达斯来说,有苦难言。因此,广告业内人士形容李宁点火为:奥运“突袭行销”历史上的最伟大经典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