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资历重业绩,不重苦劳重功劳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那些能力不够的、对待工作没有尽力的人,常常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推卸责任。他们认为,一项工作,只要做了,不管有没有结果,就应该算成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没有功劳的苦劳不但耗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浪费了公共的资源。
“不重资历重业绩,不重苦劳重功劳”,也许还有很多人对这个理念难以认同。这主要是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常常用是否“任劳任怨”、“刻苦努力”作为标准,而很少去过问这个人为企业创造了怎样的价值,能否把一个好的结果带给企业。源于这些思想,各行各业中才出现了形式多样的表面工程——表面是在努力工作,最终却并不能创造好的结果和价值。
1.资历不代表业绩,苦劳不代表功劳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的一位将军,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情。“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说,“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指着拴在周围的战驴说:“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才华的标准。有些人10年的经验,只不过是一年的经验重复10次而已。这种重复实际上阻碍了心灵的成长,扼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闲人。企业中员工不管多么辛苦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结果、没有创造价值,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
在没有功劳的时候,强调苦劳是毫无意义的。苦劳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功劳才是业绩的具体表现。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主要是看结果,以结果论成败,以结果论英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凭再高,工作再努力,如果没有业绩,一切都将是空谈。
因此,作为老板,不要以资历、苦劳选人用人;作为员工,不要以资历、苦劳作为自身资本。
2.价值是一个变数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自我完善的程度而改变。只有抱着永争一流的心态,不断努力完善自己,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成为职场中的常胜者。
李洋工作非常卖命,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老板非常赏识他,才几年时间就被提拔为首席财务官。
坐上首席财务官职位后,他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他的工作热情一落千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享乐上面。
当朋友问他还有什么追求时,他说:“在这家公司里,我已经到达自己能够到达的顶点了。”他在首席财务官的位置上坐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却没有干出一点值得一提的业绩。朋友善意地提醒他:“应该上进一点了,没有业绩是危险的。”
没想到,李洋竟然说:“我是公司的功臣,而且这家公司离不了我,老板不会把我怎么样的!”
的确,公司很多工作都离不开李洋。然而,他的糟糕表现,还是让老板动了换人的念头。终于,在一个清晨,李洋和往常一样踱进办公室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份辞退通知书。
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作出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自以为可以不干活的人。
永远不要有满足的感觉,满足现状意味着退步。我们要随时准备从零开始,忘掉之前所取得的成绩,一切朝着队伍的最前方看。价值是一个变数,一个人如果只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进步,他就失去了企业雇佣他的价值。
3.重过程更重结果
一流员工关注事业进程,但不是为过程而关注过程,而是为结果而关注过程。他们把过程当做得到结果的一种方法,对过程的作用和效益非常重视。没有结果的过程没有任何意义。
一天,领导安排李强到清华大学送文件,要跑3个地方,结果他仅仅跑了一个地方就回来了。领导问他怎么回事,他解释说:“清华大学很大,我在传达室问了几次,才问到一个地方。”
领导生气了:“这3个单位都是清华大学著名的单位,你跑了一下午,怎么会只找到一个单位呢?”
他急着辩解:“我真的去找了,不信你去问传达室的人!”
领导更生气了:“我去问什么?你自己没有找到单位,还叫领导去核实,这像什么话?”
其他员工也好心地帮他出主意:“你可以找清华大学的总机问问3个单位的电话,然后分别联系,问好具体怎么走再去;你不是找到了其中一个单位吗?你可以向他们询问其他两家怎么走;你还可以在进去之后,问老师和学生……”
谁知他一点也不理会同事的好心,反而气鼓鼓地说:“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领导因此下了辞退他的决心:“既然这已经是你尽力之后达到的水平,想必你也不会有更高的水平了,那么请你离开公司吧!”
李强的领导让他去完成任务,要的是什么?是完成任务时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当然不是,领导仅仅是要李强给他一个完成任务的结果。
市场重视的是效率,公司重视的是功劳。企业要创造效益,员工要拿出成绩,才有资格在其中继续生存下去。苦劳固然使人感动,但只有具备“结果思维”,不断创造功劳的人,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把问题带走,把成果留下
在战场上,需要能够带来胜利的将军,同样的道理,在职场中,老板也需要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将结果而不是问题留给自己的员工。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当及时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把最好的成果留给老板。
1.问题到此为止
在某企业的季度会议上,营销部经理说:“最近销售不理想,我们得负一定的责任,但主要原因在于对手推出的新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先进。”
研发经理“认真”总结道:“最近推出新产品少是由于研发预算少。大家都知道研发预算本就杯水车薪,近来还被财务部门削减了。”
财务经理马上接着解释:“公司成本在上升,我们必须能节约就节约。”
这时,采购经理跳起来说:“采购成本上升了10%,是由于俄罗斯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急速攀升。”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说:“原来如此!”言外之意便是:大家都没有责任。
最后,人力资源经理终于发言:“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俄罗斯的矿山了?”
这样的情景经常在企业内上演——当工作出现困难时,各部门不寻找自身的问题,而是指责相关部门没有配合好自己的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责任能推就推,事情能躲就躲,最后,问题不了了之。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任后,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了个牌子,上面写着“book of stop here”,翻译成中文是:问题到此为止。可以理解为,让自己负起责任来,不要把问题丢给别人。
要想赢得老板的信任,成为一个不把问题留给老板的人,我们就必须改掉推脱责任的坏习惯。犯了错误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就应该勇敢地承担责任,诚恳地承认错误,并且要改正自己的行为,积极地寻求补救的办法。
不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才是老板心目中值得栽培的人才。
2.越能解决问题,越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美国内战爆发后,从西点军校的一名毕业生,到一名总指挥官,格兰特升迁的速度令人咋舌。
格兰特将军担任联邦军队总指挥官期间,纽约方面派了一个牧师代表团到白宫求见林肯,要求撤换格兰特。林肯耐心地听他们讲了一个小时。然后林肯说:“诸位还有话要说吗?”代表们说:“没有了。”于是林肯问道:“诸位先生,你们讲得很好,我想请你们告诉我,格兰特将军喝的酒是什么牌子的?”大家回答说:“不知道。”林肯说:“这太令人遗憾了。如果你们能告诉我是什么牌子,我将派人购买该牌子的酒10吨,送给那些没有打过胜仗的将军们,好让他们也像格兰特一样打几场胜仗!”
为什么林肯总统这么器重格兰特?因为在当时的局势下,联邦军队大部分的将领一直在打败仗,只有格兰特总是能利用手中有限的军队、有限的武器,创造战场上的最大胜利。
能否“创造良好的结果”,正是检验员工价值优劣的标准,是证明能力大小的尺度。一个员工是否优秀,关键要看他所创造的价值大小,看他是否能够解决好公司交给他的问题。
3.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每一个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寻找那些能够推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创造最佳业绩的员工。对于这类员工,企业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只有积极找方法的员工才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效益,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关键力量。
王光和张颐同时供职于一家音像公司,他们能力相当。有一次,公司从德国进口了一套当时最先进的采编设备,但是说明书是用德文写的,公司里没有人能看得懂。老板把王光叫到办公室,告诉他:“我们公司新引进了一套数字采编系统,希望你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后再带领大家一起吃。”王光连忙摇头说:“我觉得不太合适,一方面我对德语一窍不通,连说明书都看不懂;另一方面,我怕把设备搞出毛病来。”老板眼里流露出失望的神色。他又叫来张颐,张颐爽快地答应了,老板很高兴。
张颐接下任务后就忙碌起来。他对德文一窍不通,于是就去附近一所大学的外语学院,请德语系的教授帮忙,把德文的说明书翻译成中文。在摸索新设备的过程中,他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也在教授的帮助下,通过电子邮件,向德国厂家的技术专家请教。短短一个月下来,张颐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新的采编设备。在他的指导下,同事们也都很快学会了使用方法。张颐因此得到老板的赞赏。
以后,有什么任务,老板总是第一时间找到张颐。因为他知道,张颐不会让他失望。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是自信与勇敢的体现,表明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只有抱着这样心态去做自己的工作,才能解决好工作上的问题,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命。
工作中,企业看重的是业绩,要的是结果。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就应当认清自己的工作使命,把问题留给自己,把成果带给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