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思维:破解习惯性思维
【思维导读】
何为“平面思维”方法?著名思维学家德·波诺的解释是:“平面”针对“纵向”而言。
纵向思维主要依托逻辑,只是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走下去,而平面则偏向多思路地进行思考。为此,他打了一个通俗的比方:在一个地方打井,却老打不出水来。用纵向思考的人,只会嫌自己打得不够努力,而增加努力程度;而用平面思维法思考的人,则考虑很可能是选择的打井的地方不对,或者打井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水,所以与其在这个地方努力,不如另外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用“纵向”思维的人总是放弃别的可能性,所以大大限制了创造力;用“平面”思维的人则不断探索其他可能性,所以更有创造力。
世界上之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碰壁,是因为他们都千篇一律、规范雷同地运作,习惯固定的思维模式,使生活成为机械化的程序。而这种习惯性思维越多,人的个性也就越萎缩。受习惯性思维支配的人,在处理或解决问题时,往往机械呆板。其实在很多时候,更需要“平面思维”,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结构,就会解决许多麻烦的事。
【活学活用】
20世纪50年代中期,松下电器与日本生产电器精品的大孤制造厂合资,设立了大孤电器精品公司,制造电风扇。当时,松下幸之助委任松下电器公司的西田千秋为总经理,自己任顾问。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专做电风扇的,后来开发了民用排风扇。但即使如此,产品还是显得很单一。西田千秋准备开发新的产品,试着探询松下的意见。松下对他说:“只做风的生意就可以了。”
当时松下的想法,是想让松下电器的附属公司尽可能专业化,以图有所突破。可是松下电器的电风扇制造已经做得相当卓越,颇有余力开发新的领域。尽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松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并未因松下这样的回答而灰心丧气。他的思维极其灵活与敏捷,他紧盯住松下问道:“只要是与风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吗?”
松下并未细想西田此话的真正意思,从表面上感觉与自己的指示吻合,便回答说:“当然可以。”
5年之后,松下又到这家工厂观察,看到厂里正在生产暖风机,便问西田:“这是电风扇吗?”西田说:“不是,但它和风有关,电风扇是冷风,这个是暖风。你说过要我们做风的生意,这难道不是吗?”
后来,西田千秋一手创建的松下精工的风家族,品种变得越来越多。除了电风扇、排风扇、暖风机、鼓风机之外,还有果园和茶圃防霜用的换气扇、培养香菇用的调温换气扇、家禽养殖业的棚舍调温系统……西田千秋只做风的生意,就为松下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类比思维:训练举一反三的能力
【思维导读】
所谓类比思维方法,是指从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属性事实出发,推出其中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已经具有的其他属性的思维方法。该方法是许多知名人士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很可靠、精确,但富有创造性,往往能将人们带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并给予很多启发。
类比思维法是解决陌生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该方法的重点在于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解决了的熟悉的问题或其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类比思维方法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科学史上的很多重大发现和发明,往往发端于类比思维方法,该方法被誉为科学活动中的“伟大的引路人”。
【活学活用】
世界上诞生的第一辆自行车,轮子是由木头做的,没有轮胎,骑起来颠簸得厉害,一不留神就会摔跤。
大约70年后,苏格兰有一个名叫邓禄普的医生,因为一天儿子骑自行车摔得头破血流,于是萌发了改进自行车的念头,但是却苦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
一天,他握着橡胶水管给花草浇水。水管因为有水通过而鼓胀起来,他握紧又松开,觉得水管很有弹性。突然,他心中一动:把灌了水的橡胶管安在自行车的轱辘上,这样轮子就有了弹性,就不容易颠簸了。果然,由此,邓禄普发明了轮胎。
侧向思维:挖掘次要地方的价值
【思维导读】
侧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不一样,正向思维遇到问题,是从正面去想,但是侧向思维是避开问题的锋芒,从侧面去想,是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也就是次要的地方,多做文章。
塞正通侧,有意不走“正路”,塞住走“正”的可能,却在侧向开辟道路,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这就是从侧向找价值。“侧向突出”的关键在“突出”,即充分挖掘独特的侧向价值,并发扬光大。
当问题出现时,如果别人都是从正面的角度去审视,那么,你不妨去关注与此相关的侧面现象,说不定可以从中挖掘出独特的解决方法。
【活学活用】
日本电影公司要开一家新的电影院,可是新电影院的地址一直迟迟无法确实,几个高级管理者提出的地点都不理想,计划被迫延期。
这时,一位高级管理者带领自己的下属到将要开设电影院的城市的警察局进行调查。调查的目标十分简单:哪个地方平时丢钱包最多,然后就选择丢钱包最多的地方开电影院。理由是,钱包丢失最多的地方,就是人流量最大,消费活动最旺盛的地方。
结果证明,这个选择非常正确,这家电影院成了电影公司开设的众多电影院中最火的一家。
逆向思维:反向角度思考问题
【思维导读】
所谓逆向思维方法,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或是从问题想要得出的结果推导必须具备的条件,从中引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类的思维具有方向性,存在着正向与反向的差异,由此产生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两种形式。很多时候,对问题只从一个角度去想,很可能进入死胡同,因为事实也许存在完全相反的可能;有时,问题实在很棘手,从正面无法解决。这时,假如探寻逆向可能,往往会有出乎意料的结果。
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能将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将缺点变为潜在动力,出其不意地将自身的劣势变为优势。优秀的人应该具备逆向思维能力和突破传统观念的勇气,这样才能在常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中抓住机会,获得发展。
【活学活用】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证实电流存在磁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只要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
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应该也能产生电。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几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反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这一思维方式。
10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生了!随后,他又完成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
法拉第10多年的不懈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理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
质疑思维:怀疑一切,独立思考
【思维导读】
质疑,就是对现有事物持科学的怀疑态度,以促使自己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分析、研究、改进和创新。质疑思维,是一种以审视的目光、科学的态度、求真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的科学思维方法。
古人云:“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为了更快捷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对前人的想法和做法加以怀疑,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前人的不足之处,才能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方哲学家狄德罗曾经说过:“怀疑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当我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质疑时,就说明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找到新的方法,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活学活用】
古代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越重的物体下落速度越快。一个10磅重的铁球与一个1磅重的铁球,从同样的高度落下,10磅的铁球会先着地,而且速度比1磅的铁球快10倍。他还举例说,铁球的落地速度总是比鸟类羽毛快,秋天的落叶总是缓缓飘落,而成熟的苹果却是迅速落地的。
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论断”和生活中的部分事实,此后的两千多年间,几乎没有人怀疑过这个“真理”。
终于有一天,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个人就是伽利略,他想:如果把100磅的球和1磅的球连在一起,让他们从高处落下,情况会怎样呢?
于是,伽利略就在比萨斜塔上做了那个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条件下,会同时落地。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会得到相反结论,这是由于鸟类羽毛体积相对较大,下落过程中其单位面积所受到的空气阻力远远超过了铁球和苹果,因而出现了铁球落地快、鸟类羽毛落地慢,苹果落地快、树叶落地慢的现象。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性。正是因为敢于质疑,伽利略才成为推翻亚里士多德“权威论断”的第一人,同时,也成为物理学中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者。
联想思维:通过联想寻找规律
【思维导读】
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方法,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形象与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联想思维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注意并研究了这种心理活动,提出了“联想律”:第一,接近律;第二,相似律;第三,对比律。除上述三种“联想律”外,后人还提出了一些联想规律,如“因果律”等。
联想思维需要对事物进行广泛了解,只有对外部事物有足够的了解,在遇到某一难题时,才会从大脑储存的信息中发掘出联想的事物。
许多人成功的事实表明,他们往往能抓住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产生丰富的联想,构筑艺术作品或进行科学技术发明,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源于一件女子卧轨的新闻事件。魏格纳从看到世界地图联想到大陆漂移说,贝尔从听到吉他声想到改装电话机……由此可见,联想的力量是何等惊人。
【活学活用】
非洲岛国毛里求斯大颅榄树绝处逢生,就得益于科学家丰富的联想。在这个国家有两种特有的生物——渡渡鸟和大颅榄树。在16、17世纪的时候,由于欧洲人的入侵和射杀,渡渡鸟被杀绝了,而大颅榄树也开始逐渐减少,到了20世纪50年代,只剩下13棵。1981年,美国生态学家堪布尔来到毛里求斯研究这种树木,他在测定大颅榄树的年轮时发现,它的树龄是300年,而这一年,正好是渡渡鸟灭绝300周年。这也就是说,渡渡鸟灭绝之时,也就是大颅榄树不再增加之时。这个发现引起了堪布尔的兴趣,他找到了一只渡渡鸟的骨骸,发现其胃里有几颗大颅榄树的果实,这说明了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果实。
一个大胆的想法浮上了堪布尔的脑海,他认为渡渡鸟与大颅榄树种子发芽有莫大的关系,可惜渡渡鸟已经在世界上灭绝了。但堪布尔转而想到,像渡渡鸟那样不会飞的大鸟还有一种仍然没有灭绝,吐缓鸡就是其中一种。于是他让吐缓鸡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几天后,被消化了外边一层硬壳的种子被排出体外,堪布尔将这些种子小心翼翼地种在苗圃里,不久之后,种子长出了绿油油的嫩芽,这种濒临灭绝的宝贵树木最终绝处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