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没有任何借口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工作,以求获得成功,而不是浪费时间为失败寻找借口以博取别人的同情。
常找借口的人很难获得成功,成功的人永远在寻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寻找借口。
1.借口是失败的温床
人们往往习惯于为没有完成的事想方设法地寻找借口,并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为任务未能按计划完成而辩解。
找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积极、主动地想方法加以解决,工作就会变得拖沓且毫无效率。找借口只是为了把自己的失败或过失掩盖,人为地制造一个暂时安全的角落。但长此以往,借口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人就会疏于努力,争取成功,最终走向失败。
再天衣无缝的借口对事情的发展都没有任何作用,不如仔细想想下一步该怎样做。在实际的工作中,每一个人都应当贯彻“没有任何借口”的思想。遇到问题时,多花时间去寻找解决方案,以平和的心态,多做实事,总会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把“没有任何借口”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人,拥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坚韧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及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分每秒完成任务的信念。
借口是失败的温床,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2.抛弃借口,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很多令人沮丧和不幸的记忆,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消极,充满了那些让人悲伤、痛苦和感到耻辱的事,以至于得不到一刻的平静和快乐。“如果我那样做的话,事情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发生了。”一些生意人想着昨天的生意而叹息道。而当他以过去不好经历为前进的借口时,他可能错过了今天生意上更大的机会。
许多人要是没有遇到失败,就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才干。他们若不遇到极大的挫折和打击,就不知道怎样发掘自己内部贮藏的能量。
一天夜里,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万木庄园”,庄园的主人迈克陷入了绝望中。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他痛苦万分,闭门不出,茶饭不思。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见他还陷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就对他说:“孩子,庄园变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呢?”
在外祖母的劝说下,迈克决定出去走走。他一个人走出庄园,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让迈克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急忙兴冲冲地向家中走去。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迈克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的木炭,然后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里出售。
很快,木炭就被抢购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并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
几年以后,“万木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失败是对人内心的考验。在遭受失败和挫折时,没有勇气继续奋斗、自认失败的人,将会使之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而毫无畏惧,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人,则会让自己的人生灿烂和辉煌。
爱默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改变,而终至克服障碍,以达到所企望的目的。”卡耐基说:“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利。”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勇敢地去面对,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才会使自己取得良好的成绩。
3.告别借口,向工作中的“恶习”宣战
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不会为自己找借口,因为他知道借口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告别借口,向工作中的“恶习”宣战,积极寻找问题的关键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一个被下属的“借口”搞得不胜其烦的经理在办公室门上贴了这样的标语:“这里是‘无借口区’。”他宣布,本月是“无借口月”,并告诉所有人:“在本月,任何人在复命时只解决问题,坚决不找借口。”
这时,一个顾客打来电话抱怨该送的货迟到了,物流经理说:“的确如此,货迟了,下次再也不会发生了。”随后他安抚顾客,并承诺补偿。挂断电话后,他说自己本来准备向顾客解释迟到的原因,但想到9月是“无借口月”,也就没有找借口。
后来这位顾客向公司总裁写了一封信,评价了在解决问题时他得到的出色服务。他说,没有听到千篇一律的托词令他感到意外,他赞赏公司的“无借口”运动是一项伟大的运动。
找借口塑造了平庸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像故事中的经理一样,为自己设立“无借口区”,彻底摒弃借口。不找借口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人。
把“没有任何借口”作为一种宣言,帮助我们强化对“绝不找借口”的理解。每天早上醒来后,对着镜子大声朗读“没有任何借口”或“不找任何借口”的宣言,用以纠正生活上的恶习,提高工作效率。
找到方法,变问题为机会
工作中很多棘手的,困难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那么难以解决,只是由于人们畏惧困难而不愿积极想办法解决。
事实上,只要找到方法,许多难题将有可能变成成功的有利条件,创造更多可以脱颖而出的机会。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主动寻找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1.把“NO”变为“ON”
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工作存在许多禁区,这不能做,那不能想,许多事情都被贴上了“NO”的标签。但思路灵活的人则会向这一思维挑战,挑战工作的“不可能”,把“NO”变成“ON”。
当一件人人都觉得“不可能做到”的艰难工作摆在你面前时,不要抱着“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不要花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也不要不断重复“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念头——这等于在预演失败。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香港的经济命脉是由英资企业所控制。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码头,一直由香港四大财团之一的怡和洋行(英资)所控制。
包玉刚经营船运20余载,深知码头的价值,所以他减船登陆的第一步就选择了九龙仓。包玉刚仅用80多天时间就控制了30%九龙仓股权,怡和洋行的股权却只有20%。怡和大惊失色立即组织反扑,在一个周五股市收盘之后,突然宣布将以空前优惠的价格收购九龙仓股份至49%。而此时,包玉刚正在巴黎出差。如果包玉刚准备反收购,就必须在周六、周日银行休假日内,筹集20多亿港元现金。这在当时的情形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周一上午开盘,被称为香港最大的一次收购战打响,但不到一小时战斗便结束了。证券商报价23亿港元,包玉刚当即开出一张23亿港元的巨额支票。怡和面对包玉刚排山倒海般的收购攻势毫无还手之力。至此,包玉刚持九龙仓49%的股权,稳获控股地位,一跃成为九龙仓首任华人主席。
包玉刚是如何创造奇迹,在周末两日内筹到20多亿港元的现金呢?原来,包玉刚先后联系了9家金融机构,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全力支持他的行动,特别是中国香港华美银行,就在周一上午展开收购时,还给包玉刚送来信函,允诺可为他提供1亿美金的贷款,并且无须担保。
如果你认为某项任务不可能完成,大脑就会为你找出种种完不成的理由;如果你相信这项任务可以完成,大脑就会帮你找出能做到的种种方法。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你无所畏惧,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就可能把“NO”变成“ON”。
2.找到正确方法,避免一味蛮干
很多人认为只要有执著的态度就可以获得成功,但是只有执著没有正确的方法,那只能是蛮干,并不能保证成功,有时甚至还会导致失败。因此,找到正确的方法才是关键。
一个女孩最近在减肥,她一直认为自己发胖是因为吃的食物太多,所以,从决定减肥时起便开始节食。她每天的主食绝不超过二两,其余皆用水果、蔬菜来代替。然而,两个月之后,她的脂肪就像舍不得离开她一样,牢牢地附在她的身上,可由于营养不良,她已变得比较虚弱,爬三层的楼梯都会气喘吁吁。
尽管这样,她仍认为是自己坚持的时间太短,又过了一个月,情况还是那样。没有办法,家人把她拉到了医院,征求医生的意见。医生告诉她,减肥是要讲科学、讲方法的,不能只靠节食,还要结合运动,并保持心情舒畅。
女孩听了医生的话,意识到曾经的“坚持”都是不科学的。按照医生教的方法,她每天坚持锻炼,适当节食,并通过听音乐等方式愉悦心情。现在,她减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不止减肥要讲方法,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销售经理经常对业务受挫的推销员说:“再多跑几家客户!”父母常对拼命读书的孩子说:“再努力一些!”建议虽然很好,却有一个漏洞,那就是忽视了正确方法的重要性。就像有人曾经问一位高尔夫球高手:“我是不是要多做练习?”高尔夫球高手却回答道:“不,如果你不先把挥杆的要领掌握好,再多的练习也没用。”
在工作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绝对不应该一味蛮干,而要多开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3.一切皆有可能
工作中许多事情我们都能做到,但是我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其实,如果能够坚持不懈地前进,就一切皆有可能。
被誉为“打工皇后”的吴士宏,在1985年时还是一名小护士,后来她学了一年半的英语,就壮着胆子到IBM去应聘。那时的她,站在长城饭店的玻璃转门外,足足用了5分钟的时间来观察别人怎么从容地步入这扇神奇的大门。
两轮的笔试和一次口试,吴士宏都顺利通过了。面试进行得也很顺利。最后,主考官问她:“你会不会打字?”
“会!”吴士宏条件反射般地说。
“你一分钟能打多少字?”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说了一个数字,吴士宏马上承诺说可以。她环顾四周,发现考场并没有打字机,果然考官说下次再考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从未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飞也似的跑了出去,找亲友借了170元钱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练习了一个星期。双手累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但她竟奇迹般达到了考官说的要求。
在困难面前必须要树立“我相信自己能行”的信念。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尽可能用“可能”来代替“不可能”。
只要善于寻找新思路,能用正确的方法,一切就皆有可能。
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现代人的竞争环境:“每一条跑道上都挤满了参赛选手,每一个行业都挤满了竞争对手。”在拥挤的行业竞争通道中,怎样才能成为令人羡慕的领跑者呢?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甘于平庸的人并不能称得上对自己负责。把“早干”和“巧干”当成自己的工作标准,不断告诉自己“我能够做得更好”,并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将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1.马上行动
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知识水平、性格等有天壤之别,但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富裕起来。
每天,教授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虔诚地听着,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行动。
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做事不能只停留在言语上,优秀员工的最佳表现总是在行动上,而不是在嘴上。因此,在职场中,不要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工作中,一旦确定任务和目标,就要马上付诸行动。否则,机遇就会在你的犹豫不决中溜走。高效的执行力是通往成功的途径。
“马上行动”则是高效执行的保障,应该成为做事的正确态度。现在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稍有迟疑,就可能使原来非常杰出的构想,变得一文不值。因此,想到就立即付诸行动。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审时度势之后能立即付诸行动,“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
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芬兰有句谚语:“宁可花一天好好思考,也不要用一周时间徒劳蛮干。”做事不能一味蛮干,而应学会巧干。
巧干说明能够摸清形势,巧用策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能成大事者,大多是处变不惊,有策略、有计划地达到自己目标的人。这些人通常能够把握规律,抓住关键,集中力量去突破关键点,使事情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