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学生懂得改变自己适应教授,最后成了领域内的佼佼者,他无疑是有智慧的。如果把行事看成打井,在一个地方总打不出水来,是一味地坚持在原地打下去,还是考虑可能是打井的位置不对,从而及时调整方案,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答案不言而喻。但很多人往往无法把这个思路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因为自己长久的坚持没有什么成效,有的人常常抱怨自己从事的职业太平凡,有的人对自己的前途满怀忧虑……如果想要改变结果,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成败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特别是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维。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又能找到更多的生存机遇,为发展扫除障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事业的成功增添更多的砝码。
3.积极适应环境
改变不了环境,就一味地抱怨环境,等待环境改变,是不可取的。世界永远不会像你期待的那样发展,社会也不会创造总是让你舒适的环境。“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无法改变环境时,我们应积极地适应环境。
人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之中,只能是生活在对环境的适应之中。保洁公司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福礼的经历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雷富礼在宝洁公司工作几年后,他决定去康涅狄格州找一家小咨询公司工作,甚至在那儿买了一套房子。雷富礼之所以要离开宝洁,是因为他认为宝洁的组织架构令人窒息,变化过于缓慢。当他的上司史蒂夫·多诺万了解到他辞职的原因时,说:“你在逃避,你没有勇气留下来改变现实,换了下一份工作,你还会逃避。”这句话让雷富礼感到恼火,他留了下来,最终成为了宝洁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实际上,当一个人进入新环境时,往往都有些不适应。但是有的人能够很快调整自己,让自己融入新环境,所以他们能够活得很精彩。那些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甚至拒绝调整自己的人,只能在新环境中屡屡碰壁,并由此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适应环境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改变自己,以最快速度适应环境,你才能成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的强者。
美国著名人士罗兹说:“生活的最大成就是不断地改造自己,以使自己悟出生活之道。”做一切事、解决一切问题,我们都必须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地寻找适应环境的方法,才能做到以“己”变应万变。
善于利用资源,小舞台也能唱大戏
我们周围总是存在着各种资源,能否整合好这些资源,对其加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往往对成功起十分关键的作用。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整合资源。在激烈的竞争中,善于整合资源,是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的有效手段。
1.资源稀缺,创意无限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创新就是创造了一种资源。”一流的创新者根本不看资源的多少,而是凡事讲创造。只要有创造,即使资源稀缺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支探险队来到南极,为了进行科学考察,他们准备在南极过冬。
队员们冒着严寒建立了一个基地。为了把运输船上的汽油运到基地,他们开始铺设管道,把一根一根的铁管子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输油管。由于事先考虑不周,带去的管子都用完了,可还没有接到运输船上。他们在船上翻箱倒柜也没找到可以替代管子的东西。如果发电报,请求国内运来,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不接通输油管,那么基地就没有取暖的燃料,大家都都会面临生命危险。怎么办?大家绞尽脑汁,也毫无办法。这时候,队长想出了一个奇特的好办法,很快解决了这一难题。
队长建议用冰来做管子。他们先把绷带缠在已有的铁管上,再在上面淋上水,在南极的低温下,水很快就结成冰。然后再拔出铁管,就制成了冰管子。
在工作中,总是有人抱怨手中的资源太少,无法做成大事。很多时候,资源匮乏并不是最关键的,只要我们肯动脑、善创新,激发自己的潜能,就一定能够找出新的资源,从而完满地解决问题。
作为企业,每一个项目的实现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作为员工,不要指望企业将所需资源全部准备妥当,只等你来“拼装”。企业需要你运用自己的智慧,积极地去寻找资源,没有资源也要努力通过创新来创造资源,这也是员工的价值所在。
2.整合资源,事半功倍
很多时候,资源的多少并不是最关键的,检验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否整合当前资源,变拙为巧,把短处整合为长处,把劣势整合为优势。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的员工在职场中有极强竞争力。
2009年,祁宏应聘进入一家公司担任营销部经理,刚入职,公司就要举行年度营销大会。而这一次的营销大会遇到了一个难题。
原来,公司每年的营销大会都搞得很隆重,先是在五星级饭店订场地,然后采用一些高档的商务服务。但新上任的总裁在看过往年的情况后,决定将今年的会费从往年的十几万缩减到五万。
如何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让大会保持原有的规格,让大家都满意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祁宏突然想到今年刚好是建国六十周年,很多媒体都在宣传艰苦奋斗的作风,于是,一个极妙的点子出炉了。
营销大会召开的那天,所有参会的人员被邀请到一所技校的礼堂。礼堂正门上方悬挂着“重温红军长征,发扬艰苦朴素精神,再展营销新雄风”的营销会主题横幅,会场里贴满了经典的毛主席语录。等参会人员都到达之后,先观看了电影《长征》。电影看完之后,每个人都要过刀阵,就像电视里看到的那样:两排穿着军装手持长刀的人笔直地站在那里,有人过来,白花花的刀对着,只等走过,刀阵再合上。经理入场,会场播放着气势磅礴的古琴曲《将军令》。经理就座后,几个穿着军装的“士兵”在身后站岗。
这场会开下来,从经理到员工,个个满意。而所有的花费就来自租礼堂、服装、道具的钱,总共不到三万块。
虽然资源有限,但是如果善于挖掘有限资源的优势,运用得当,那么也能化腐朽为神奇。祁宏开办的营销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利用有限的资金,打造别具新意的会议,达到了最终的目的,这才算是真正地整合资源。
在善于整合资源的高手眼中,永远没有不利的资源,只有能否发挥出最大价值的资源。只要具备了这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整合资源的能力,我们就能用有限的资源做出无限的成绩。
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赋予其无限的创意,即使只具备一两点与众不同之处,也是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的。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中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柳絮飘浮无根、无所依附,但是它能利用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个人要想成事,就要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利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人即使聪慧过人,也不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完成所有的任务,战胜所有的困难,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些懂得团结、协作,将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在团队中汲取智慧和经验的人,才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
二战时期,在德国柏林东南一座战俘营里,为了逃脱**的魔爪,250多名战俘准备越狱。要在**的严密控制之下实施越狱计划,战俘们需要进行最大限度的合作,才能确保成功。
越狱计划非常复杂。首先要挖地道,而挖地道和隐藏地道则极为困难。战俘们一起设计地道,动工挖土,拆下床板木条支撑地道。他们用自制的风箱给地道通风吹干泥土,制作了在坑道运土的轨道和手推车,在狭窄的坑道里铺上了照明电线。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之多令人难以置信,3000张床板、1250根木条、2100个篮子、71张长桌子、3180把刀、60把铁锹、700英尺绳子、2000英尺电线,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为了弄到这些东西,他们绞尽脑汁。此外,每个人还需要普通的衣服、**通行证和身份证以及地图、指南针及干粮等一切可以用得上的东西。担任此项任务的战俘不断弄来任何可能有用的东西,其他人则有步骤、坚持不懈地贿赂甚至讹诈看守。
这里分工明确。做裁缝,做铁匠,当扒手,伪造证件,他们日复一日地秘密工作,甚至组织了一些掩护队,吸引德国哨兵的注意力。
此外,他们还要考虑“安全问题”,德国人雇佣了许多秘密看守,混入战俘营,专门防止越狱,“安全队”监视每个秘密看守,一有看守接近,就悄悄地发信号给其他战俘、岗哨和工程队员。
由于众人的密切协作,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他们竟然躲过了德国人的严密监视,成功越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