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课上课下都要认真对待功课。我们必须养成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当这些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时,我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升。
吴荣利:预习是听好一堂课的“入场券”
“淘淘,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啊?”
“今天我们班组织了一场学习经验交流会,老师看大家都很积极,就把时间延长了一些。”
“是吗?主题内容是什么呀?”
“就是随便谈谈自己在平时都是怎样学习的,都有哪些习惯和方法之类的。”
“你有什么收获吗?”
“收获倒说不上,不过老师讲的汕头市中考状元吴荣利的经历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吴荣利同学个子矮小,平时总是戴一副近视眼镜,他的家庭也不富裕。但他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数一数二。据老师介绍,吴荣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绩,与他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他上课十分注意听讲,碰到什么疑难问题,就问同学或请教老师,直到弄懂为止。除此之外,吴荣利最重视的就是预习。从初一开始,他就很注重课前预习。上新课之前,他都要预习一遍,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他就做上记号,等老师讲课讲到这个地方时,他就特别注意听讲,他的疑问也就得到了解决。”
“可见预习对于取得好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注重平时的预习,就能保证听课的质量。很多老师都将预习称作听好一堂课的入场券,不是没有道理的。”木木总结道。
课前预习的重点是通过阅读教材,达到对新知识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的目的。课前不做好预习准备,课上就很难提高听课质量。课前预习对于保障听课效率,提高自学能力、记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最好做到先预习、后听课。
可是,有的同学也有预习的习惯,有的甚至还在假期的时候就提前预习,却不见成绩提高。李欢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欢在一次全市初中生学习经验交流大会上,谈到了她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有一位上了人民大学的姐姐跟她说:“暑假里预习一下下学期的课程,开学后那门功课肯定能学好。”于是,她利用暑假仔细看了看下学期要上的数学课,果然,那学期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上遥遥领先。
又一个学期开始了,李欢拿出暑假预习时的老办法,集中一切课余时间来预习新开的物理课,结果打乱了以往的学习计划,不仅物理课没学好,还影响了其他功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后,帮助她分析原因,指出:利用假期预习数学取得好成绩,是因为预习方法和预习时间搭配得当。而开学之后,正常的教学活动已经开展,每天都要上课,各门功课都要留作业,仍然采取集中时间的方法预习物理,势必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
李欢的课前预习的习惯没有给她带来理想成绩,就是因为她没能正确处理好课前预习和假期预习的关系和方法。学期预习一般情况下是针对某一科的,在时间安排上也比较宽裕,能够比较自由地学习,这对于补习弱势科目和强化优势科目比较有利。但这样的预习在开学后并不适用,因为开学后所有的课程都要学习、复习,时间相对紧张,如果还停留在假期预习的方式和习惯上,就很难保证本学期正常的课堂学习。
我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因此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一科都能在老师讲课之前有目的地做好预习,这样才能在让我们的成绩稳中求进。
【木木小语】
许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或者是预习方法不当,造成成绩不理想。那么想要成为优等生的你,应该怎样做好课前预习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因“科”制宜,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预习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抓住预习的重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比如,语文课首先要排除生字、生词障碍,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风格、手法,而数学课则要把重点放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握上。
2.课前对于即将学习的教材迅速浏览一遍。这时要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读懂的。
3.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进行第二遍预习。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阅读的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克难关、解决问题,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可以先记下来,留待听课时去解决,没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去钻研。
4.不要忘记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画为主。圈点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联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跟着老师走,“听”出好成绩
最近一段时间淘淘很苦恼,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在每节课上都讲好多东西,认真听吧,老师讲的很多内容都和本节课的知识点没有关系,整节课下来感到很疲劳;不听吧,似乎老师讲的很多东西又是重点,如果不听,课下还要费很大的工夫去学习。听还是不听,这让他非常困惑。
一天,淘淘把他的心事告诉木木。木木说:“其实你这样的困惑很多同学都有,这主要是因为你没有适应老师的节拍。实际上老师就是导演,他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安排,他所导演的内容是要跟学生一起完成的。也许现在你还没有找到你的角色,如果找到了,跟着老师走,你就会受益匪浅。”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入自己的角色,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呢?河北高阳县的中考状元韩茜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韩茜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外柔内刚的性格让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总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争第一的学生永远不会是第一。”谈到自己中考状元的身份,她说:“良好平和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自信加努力铸就成功。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第一名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漂亮的逗号,不懈努力才会让人生圆满。”
关于学习方法,韩茜最重视的就是听课。她说:“以前,我听课遇到不懂之处,总是急于马上弄懂,但是,当我还在思索这个没弄懂的问题时,老师却按教学进度继续往下讲了,因此下面的内容我就没有听进去,只得下课后自己去啃。这样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后来,我改变做法,听课遇到疑难时,就在书上做个记号,继续听课。有时候会在听课中茅塞顿开;如果仍未弄懂,就课后思考;课后钻研仍无法解决,再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直到弄懂为止。总之,上课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能只顾自己思考问题而不听课,要避免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
可见,上课不跟老师的思路走,是得不偿失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不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只偏重于记录老师讲课中的总结和公式,是不利于学习的。这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习惯,不利于知识的牢固记忆。养成课堂上紧跟老师思路的习惯,能让我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木木小语】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就像一场演出一样,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学习这场戏演好。演出需要导演,课堂上老师就是导演,我们只要能抓住导演的思路,配合导演的行动,就能保证上课的质量,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循序渐进地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提高学习成绩,成为优等生呢?
1.根据所要讲的课程逻辑来抓住老师的思路
老师讲课大多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因此同学们在预习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整理出逻辑结构。这样在听课时,就能很容易抓住老师的思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抓住老师的语言提示,跟上老师的思路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要么是强调课堂重点,要么是剖析问题的关键,要么是提醒学生注意自己接下来的讲解。同学们要重视这些地方。
3.根据老师的提问,了解老师所讲的重点
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么是上堂课的重点知识,要么是一些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要么是对基本方法、技巧的综合运用。如果能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4.沿着老师的推导过程寻找老师的讲课思路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一个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一篇文章的情节发展等。感悟和理解老师推导的过程,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上课多举手,实现自我检测的最佳途径
“木木,我们班这学期转来一个‘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可不是一个好词啊,这绰号不是谁都可以给起的啊!”
“这个‘问题学生’不是什么贬义词,主要是因为他爱问问题、爱回答问题而得名。”
淘淘说的就是李伟。
李伟是一个十分注重课堂时间的学生。他的班主任王老师说:“他上课的时候手总是举着,老是爱提问题。有的老师都有点儿‘怕’这个孩子,生怕被他问住。”
李伟的妈妈有一次甚至要求自己的儿子不要老是举手,多把机会让给其他的同学,就连学校的副校长对他也印象深刻。有一次校长在大礼堂讲解中考政策,会议结束以后,一个学生追了他两三百米,一直追到校门口,这个学生就是李伟。他一口气向校长提了很多问题。这个有问题就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李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实际上,课堂上多提问题,就能够将自己的疑问在课堂上都解决掉,课后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的内容。这种学习习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不管是课堂上提问还是回答,其实都是一种自我检验,能够考察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思维的缜密程度,对于我们提高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锻炼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的勇气和自信。这些品质对于以后的人生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