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外表、家庭;也有的是后天自寻烦恼的不够自信——没学历、不聪明……一句话,自卑人人都有,但原因各有不同。
自卑的人总是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结果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形成自卑心理。内心的自卑,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不利的,因而,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自卑心理,就要用理性的态度坚决把它铲除掉。也许你可以从下面这个寓言中得到启发。
上帝想和人类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他想把一种叫做“自卑”的东西藏在人身上,于是他和天使们商量:“你们给我出个主意,我该把它放在人的哪个部位最为隐秘。”有的天使回答说,藏在人们的眼睛里;有的说,藏在人们的牙缝里;有的说就藏在人们的腋窝里。但一个聪明的天使笑着说:“上面这些地方,人们都很容易找到,他们马上会把自卑还给上帝。您最好把它藏在人们的心里,那里是他们最后才能想到的地方。”“邪恶之神”就这样住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动不动在关键时刻和我们作对。
自卑的人随处可见,有的被“邪恶之神”所打倒,但也有许多人从自卑中超越自己走向成功。
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是一位从自卑走向成功的人。格林尼亚出生于一个百万富翁之家,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养成了游手好闲、摆阔逞强、盛气凌人的浪荡公子恶习。仗着自己长相英俊,他挥金如土,任意玩弄女人。但有一次,一直春风得意的格林尼亚遭到了重大打击。一次午宴上,他对一位从巴黎来的美貌女伯爵一见倾心,像见了其他漂亮女人一样,追上前去,但只听到一句冷冰冰的话:“……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女伯爵的冷漠和讥讽,第一次使他在众人面前羞愧难当。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那样被人厌弃,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卑感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他满含耻辱地离开了家,只身一人来到里昂。在那里,他隐姓埋名,发愤求学,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他断绝一切社交活动,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这样的钻研精神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教授的器重。在名师的指点和他自己的长期努力下,格林尼亚发明了“格式试剂”,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流落街头而自卑。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两岁丧父,一眼斜视,一眼失明,失去亲情与身体的残疾使他产生了极重的自卑感。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年轻时曾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贫困而自卑。美国总统林肯出身农庄,9岁丧母,只受一年学校教育就下田劳动,他也曾深深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他也一度陷于自卑中。
但凡自卑者,总是一味轻视自己,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这种情绪一旦占据心头,结果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忧虑、烦恼、焦虑纷至沓来。倘若遇到一点困难或者挫折,更是长吁短叹、消沉绝望,那些光明、美丽的希望似乎都与自己断绝了关系。这与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自信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引起人们的警觉。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他面临的成功机遇是相同的,只要能够不懈地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成功。而这一切皆与自卑无关。所以,拒绝自卑就是坚定地向未来前行,向成功迈进。
恐惧是一扇虚掩的门
恐惧是信心的敌人,不安、忧虑、妒忌、愤怒、胆怯都是恐惧的变种。它剥夺人的幸福与能力,它使人变为懦夫,使人失败,使人流于卑贱。
恐惧能败坏人的胃口,减少人的生理与精神的活力,从而破坏人的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磨掉人的潜能,使人的心力柔弱,以至于不能创造出任何事业。
许多人对于一切事情都怀着恐惧之心。他们怕风,怕受寒;他们吃东西时怕有毒,经营商业时怕蚀本;他们怕舆论;他们怕贫穷,怕失败,怕收获不佳;他们怕雷电,怕暴风。他们的生命充满了怕,怕,怕!
恐惧足以摧残人的创造力、大无畏的精神;它足以磨灭人的个性,而使人的精神机能衰退。事业不是在恐惧的心情下做成的。一旦有恐惧的心理、不祥的预感,则做什么事都不能有效率。恐惧代表着、指示着人的无能与胆怯。
最坏的一种恐惧,就是常常预感到某种不祥之事的来临。这种不祥的预感会笼罩着一个人的生命,像云雾笼罩着爆发以前的火山一样。
许多人都有这类恐惧。他们常常想到不幸的来临,如要丧财失位,要遭遇不测。假使他们的儿女离家,他们就会想到儿女遭遇种种的灾祸——火车出轨、轮船沉没——他们总是想到最坏的一面。
有一个人,从小就害怕自己会患上疾病。他整日处于对疾病的恐慌之中,他时常为一种绝不会在他身上发生的疾病而苦恼。如果他受了些风寒,他便断定自己就要患风寒症了;如果他的喉咙有些痛,他就认为是扁桃体发炎了,就担心会无法咽下食物;如果他在畅饮后心头有些悸动,他就惶惶然以为将患严重的心脏病了。
世界上像这种神经过敏的可笑之人,不知道有多少。
恐惧是最有害于人的东西,它对人没有一点益处,所以,我们要如同抛弃不良行为一样把恐惧这个恶魔从我们的生活中赶走。
对于消除恐惧来说,人们精神上的天然解毒药是最有效的,那解毒药是什么呢?就是勇敢的精神、正确的思想、自信的观念和乐观的态度。不要等恐惧的思想深深地侵入你的脑髓后,才去用那解毒药。一旦你先用勇敢的精神、正确的思想、自信的观念和乐观的态度填充了你的头脑,恐惧的思想就无法侵入。
当不祥的预感、忧虑的思想在你心中发作的时候,你切不可纵容它们,使之滋长蔓延。你应当立即转换你的思想,向着与恐惧忧虑相反的方向去想。如果正为自己的软弱、自己的准备不周、自己可能的事业失败而恐惧,那么你就得立刻改变你的思想,你要确信你是多么坚强、多么有能力、多么有把握,并且有充分的准备来应付更大的事情。唯有抱着这种思想的人,才能步步向前,出人头地。
在《亮剑》里,楚云飞给李云龙带信,说要见面聊聊。约会地点选择得极有挑战性——河源县,离大同只有几十公里,是日军重兵防守的县城,在中心大街的茶馆里见面,这对双方的勇气都是极大的考验。
李云龙带着和尚就赴约了,腰间鼓鼓囊囊,一点也不加掩饰,明眼人一看便知,那是20响驳壳枪。楚云飞暗想,此人确实胆识过人,敢打扮成日伪便衣队的模样,腰里明目张胆插着枪大摇大摆地闯进日本人的老窝里来赴约,胆小点的人想想都打哆嗦。
毛主席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只有胆大的人才能到达。胆大自从容,李云龙毫无恐惧就大摇大摆进了敌人的老窝,这让楚云飞十分钦佩。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造就了李云龙的频频成功。
军人从来都是正面中枪,绝不把后背留给敌人。温斯顿·丘吉尔认为,一个人绝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绝不要逃避任何事物,绝不!作为职场人士,我们也只有像李云龙那样直面恐惧,才能笑傲职场。
约翰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上班族,却在40岁那年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放弃薪水优厚的办公室工作,并把身上仅有的3美元捐给街角的乞丐,只带了换洗的衣裤,从自己的老家——阳光灿烂的加州出发,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好心,穿越美国,到达东岸一处叫做“恐怖角”的地方。
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完全是因为自己精神即将崩溃,虽然他有好工作、温柔美丽的妻子、善良可敬的亲友,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他觉得自己的前半生在懦弱中虚度了。
他选择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为了检讨自己的懦弱,他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开出一张清单:从小时候开始算起,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唯一“英勇”的一次是他当众向妻子表白求婚。
这个懦弱的40岁男人上路前竟还接到母亲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杀掉。”但他成功了,4000多里路,78顿餐,仰赖82个陌生人的好心。身无分文的他从没接受过别人的金钱上的帮助,在暴风骤雨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风餐露宿只是小事,他还曾经碰到精神病患者的骚扰,遇到几个怪异诡秘的家庭,甚至还会时不时觉得有人像杀人狂魔和银行抢劫犯。经历这无数的“恐惧”之后,他终于来到恐怖角,接到妻子寄给他的提款卡(他看见那个包裹时恨不得跳上柜台拥抱邮局职员)。他不是为了证明金钱无用,只是用这种正常人会觉得“无聊”的艰辛旅程来使自己面对所有恐惧。
恐怖角到了,但令人意外的是,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由一位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Faire”,被讹写为“CaePeFear”,只是一个失误。约翰终于明白:“这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错事,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地位、声望、财富、鲜花……这些美好的东西都是给勇敢的人准备的。一个被恐惧控制的人是无法成功的,因为他不敢尝试新事物,不敢争取自己渴望的东西,自然也就与成功无缘。胆怯、逃避是毫无用处的,只有直面恐惧,才能战胜恐惧。鲁迅先生曾说:“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只有直面恐惧,不怕冒险,才能战胜恐惧,走向成功。
恐惧有时候就像是一扇虚掩着的门,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可怕。如果你拿出李云龙那种天不怕、地不怕,敢于直面恐惧的勇气来,那么再强大的“恐怖之神”也会在你的强势面前自然消退,再遥不可及的成功也会成为你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