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共同点
找出“我们两人都愿意”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把协调视为“寻找交集点”、“扩展思维”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给自己“制造敌人”。
甚至,要认清双方的不同不是敌对,只是不同而已。因此,切勿心存“打倒”对方的偏激想法,只求赢得个人主观的世界。
此外,协调时应积极地视分歧为拓展人际影响范围的关键时刻,也就是培育个人气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时候。
对于一个成熟的领导者而言,分歧就是人际关系需要“重组”的信号,甚至是调整关系、培养关系的契机。
发现问题所在
表面上下属是为个人休假时间愤愤不平,在表达中却又同时夹杂着个人一箩筐的家庭困扰、同事纷争及情绪问题,深令上司摸不着头绪。
在遇到分歧的时候,上司必须先明确对方真正寻求的主题。到底是单纯寻求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或单纯地抒发个人对公司的不满、牢骚、愤怒;或是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无理取闹;或是借此引起领导的注意;或是对方的自我困惑与矛盾。
分歧,就是了解的时候,”是领导探索对方需求的时候,而不是自我表达的时候;是领导帮助对方理清困扰原因及指出方向的时候。
身为领导切勿落入对方情绪的漩涡里,跟着团团转。
实现良性互动
“执拗的人自以为拥有看法,其实是看法拥有他!”这句话值得深思。
遇观点差异或人事困扰时,要强调良性互动,而不是权威的屈服或强悍的抗拒。因为,赢得一时的争论,却换得每日上班见面时的痛苦,又有何益?在协调的过程中,不能为所欲为,一吐为快,必须依规则来进行。
良性互动,至少包括五项内容:
在互动过程中表达诚意
不玩游戏或耍手段。有的人只要不合乎其意,就颠倒是非,与分歧的对方进行长期冷战,或制造小团体,丧失应有的诚恳,使得办公室成为战场。
要拿出诚意来与人沟通,这绝不是说说而已。双赢是强调把个人解决问题的诚意,让对方了解,要确实使对方接受你的诚意。
自始至终保持礼貌
说服时,仍需保持应有的礼貌风范,或体制中应遵循的规则,切忌依仗权势而咄咄逼人,藐视或刻意挖苦他人。
“进退得宜”不只解除他人的防卫,而且给予对方思考的空间,如此反而强化其说服力。
努力维护对方的尊严
有尊严,才能有真正的沟通。没有尊严的维护,就谈不上沟通,而尊严必须包括双方的尊严。
如果在开会的时候,上司总是口无遮拦、冷嘲热讽,或以高傲的语气贬损他人,借以突显其观点,结果只会产生更大纷争与愤恨。
在协调过程中,每个人的尊严都必须被维护,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论是冷嘲热讽的字眼,还是轻蔑鄙视的挑衅式肢体语言,咆哮怒吼的争吵方式,都必须禁止。
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互动
当别人尚未说完,上司不仅频频打断话题,抢先发言,以不屑的语气,用食指数落别人,这种“家长制”的作风,只会令下属们深感不是滋味。
在协调双言分歧时发言,不可有强势与弱势之分,或威迫、恫吓等不平等待遇。如果恰恰相反,便可运用暂停法,中止协调进行。
营造轻松友好的气氛
有分歧,就是需要“放轻松”的时候。观点不同并不需要带有肃杀之气,反而可以拥有愉快的气氛。协调不过是在于解决问题而已,在协调过程中,还需懂得运用幽默来营造气氛。
过分严肃的协调,只会造成下次分歧时更大的敌意表现。在气氛的营造过程中,应非常重视以柔性化的自我,表达出诚挚、礼貌的态度;在语气及肢体上,充分的传送善意给对方,这样会使双方减少不必要的防卫,而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充分发挥协调的艺术。
在协调中,如果有人受到心理伤害,或事后仍有人感到不舒服,就是需要重新检讨的时候。
透彻了解说服对象的情况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老话,是很有道理的。战争如此,说服人也必须如此,在说服对方之前,必须透彻地了解被说服对象的有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了解的内容主要有:
了解对方的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对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是性格急躁的人,还是性格稳重的人;是自负又胸无点墨的人,还是有真才实学又很谦虚的人。掌握了对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工作。
了解对方的长处
一个人的长处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领域。在说服人的时候,从对方的长处入手。第一,能和他谈到一起去;第二,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谈论起来他容易理解,容易说服他;第三,能将他的长处作为说服他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一个伶牙利齿、善于交际的人,在分配他作供销工作时可以说:“你在这方面比别人具有难得的才能,这是发挥你潜在能力的一个最好机会。”这样谈既有理有据,又能表明领导者对他的信任,还能引起他对新工作的兴趣
了解对方的兴趣。
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音乐,还有人喜欢下棋、养鸟、集邮、书法、写作等,人们都喜欢从事和谈论其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这里入手,打开他的“话匣子”,再对他进行说服,便较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了解对方的其他想法
一个人坚持一种想法,绝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讲的道理一般都符合国家政策、集体的利益或人之常情。但这常常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他的真实想法怕拿出来被人瞧不起,难于启齿。如果领导者能真正了解他的“苦衷”,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了解对方当时的情绪
一般来讲,影响对方情绪的因素有:一是谈话前对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心情仍在起作用;二是谈话当时对方的注意力正集中在他处;三是对说服者的看法和态度。所以,说服者在开始说服之前,要设法了解他当时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这对说服的成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凡此种种,你都要悉心研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说服。
许多人不能说服别人,是因为他不仔细研究对方,不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急忙于说服,还以为“一眼看穿了别人”。这就像那些粗心的医生,对病人病情不了解就开了药方,当然没有不碰钉子的。
有一位作者曾经与某出版社的主编多次进行出书条件的交涉。虽然试着想找到双方都满意的条件,但是总觉得还是差了那么一步。
大概在交涉了七八次后的某一天,由于长时间的商谈下来,双方都感到疲倦,于是换了场所,到附近的一家酒馆内。
主编是一个爱好打保龄球的人,而作者也喜欢这个运动,所以坐下来时,作者先开口提到:
“上个周日,我到保龄球馆打球,可是手风很不顺,没什么战绩。”
话一说完,观察对方的反应,果然不出所料,主编便兴致勃勃地问:
“什么?你也喜欢打保龄球吗?”
“我常常去打,虽然不擅长,不过却很热爱这种休闲运动。”
“其实我也蛮喜欢这玩艺,几天不摸球就手痒痒。”
“战绩如何?”
“最高分是248。”
“哗!这可是专业水准了。”
一谈到感兴趣的话题,情绪就越来越高涨,不知不觉中互相约定下次一同去打球。几天后,双方便订了合同,而且是大致按照作者所希望的条件订立的。
在交涉的最初阶段,应该是以已方的条件为先行考虑的原则,但是事实上,往往无法就此达成协议。无论如何都务必要互相试探彼此的底牌;这时候,彼此如果有共通点的话,就能够突破窘境,往前跨一步。
发现说服对象的弱点
假设你想改变一个人做某一件事的方法,当你将新方法推荐给他时,他不一定愿意采用你的新方法,他会感觉还是老方法好。如果你是他的上司,你可以下命令让他改变工作方法,也可以下命令让他做别的事情。但是,如果你那样做了,除了会挫伤他工作的积极性之外,什么好处也得不到。说服总比强迫好,即使你是上司,也不例外。用说服的方法会使你得到更大的好处,更长远的好处。
你的目的不外是让他抛弃他的旧思想,接受你的新思想,但是除非他完全相信你的新方法好于他的旧方法,而且还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好处,他才可能放弃他的旧思想,接受你的新思想。为了使别人更顺畅地接受你的思想,要引导他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检查他自己的情况,以便于你指出并暴露他的弱点。
当你发现了对方弱点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个弱点说服他接受你的观点。当他明白那确实是他的弱点的时候,他就会敞开胸怀接受你的建议。当你想说服某人接受你的观点时,最好是先让他开口说话,让他替他自己的情况辩护。但你心里清楚你占有优势,这样,他说着说着就不可避免地要暴露出自己的弱点,你可以用这些弱点攻破他的防线,但最好还是让他自己发现自身的弱点。
你怎么才能让他透露他的观点呢?不妨向他提出一些主要的问题。为了帮助你尽快掌握这种方法。让我们听听一家大公司的企业关系部主任谢利·贝内特女士是怎么说的。
“如果我的一个新计划或者一种新思想遭遇到一个雇员的阻力,我总会想方设法听听他的意见。”贝内特太太说,“他的意见总能给我一些提示,让我找到向他发问的门路。因为他在谈话中,会多多少少暴露出一些弱点,实际上,他也知道这些弱点,但这些弱点对我都是大有帮助的。我请他把反对理由的要点再考虑几次,然后通过询问他还有什么其他想补充的以发掘更多的情况。通过询问一系列的问题,我能够得到他认为是重要的各种情况。在宣布我的主张之前,我要告诉他我对他的观点很感兴趣。一开始我让他多讲话,但绝不能让他操纵这次对话。我要通过提问来控制形势,我越问,他的话就会越少,到后来就会张口结舌。这样,我就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如果你想确保你的思想方法战胜他的思想方法,你就让他设身处地发现他自己的弱点,那样他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观点了。”
你也可以像她那样做,如果你让说服对象先发表他们的看法,他们就会暴露他们的思想,从而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弱点。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谈话中有漏洞的时候,就会更愿意接受你的观点。
也可能有个别的情况,你会发现他的旧方法比你的新方法更好,如果那样,你就保留旧方法而丢弃你的新方法,其结果还是对你有利。
变批评为说服
说服与批评之间,既有相似相通之处,又有相异之处。这是两个有部分外延交叉重叠的概念。
说服与批评,都有对人施加思想影响,从心理上征服人的意图。批评常辅以说服,批评离不开说服;说服有时也带有批评,但说服不一定都带批评。如推销产品时,一般都是向对方大讲好话,极少有批评顾客、买方的。被批评者,一般都有缺点、错误。批评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对方改正。说服他人接受你的主张,总要或多或少能给对方带来一定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好处。说服的过程,就是宣传这种好处,令对方信服。被说服者不一定有什么缺点、错误,他放弃的主张与接受你宣传的主张,不一定有正误之分,可能只有全面、完美的程度之别。
批评的态度较严肃或严厉,说话的语气也较重、较强硬;说服的态度较温和,说服的语气也较轻、较委婉。批评的话语,贬义词多于褒义词、否定词多于肯定词。说服的话语,褒贬皆可;根据说服的对象与内容的不同,有时褒多于贬,有时贬多于褒。如果进一步仔细分类,说服还可以再分为批评性说服与赞美性说服两类。接受批评,可能会属于自觉自愿,也可能多少带点勉强。接受说服,完全是自觉自愿,不带任何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