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你可能觉得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比起来差不多,以为那样就足够了,但你的上司、你的老板心中有数,你的客户心中也有数,你一定会因为你的勤奋或懒惰而赢得或失去晋升的机会。同样,你也会因为你态度的好坏而赢得或失去客户。
“差不多”就是恶果的温床。在职场中这样“差不多”的心理是坚决要不得的,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去。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客户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当然,消灭“差不多”心理,完善自己的责任意识系统,并不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有时,我们所缺少的不是技术、设备、流程和理念,而是决心,消灭这种“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心理的决心。
任何工作都要精益求精
在春兰,企业与员工之间有一种独特的合同书,那就是《质量承诺书》。每一个员工对此都要认真填写,才能上岗。上岗后必须按合同操作,一丝不苟,对质量马虎不得,否则都要自认罚款500至10000元。一分厂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位装配工给空调管道整形时,没有严格执行工艺,自认罚款5000元。
对此,春兰员工说:“我们搞生产的在质量上可以说是细而又细,不敢有丝毫疏忽,这不仅仅因为有严格的制度,更因为春兰是高品质的象征。我们精心一点,用户就少一分忧虑。为了企业的声誉和消费者的愿望,我们必须在自己手上把好质量关。”
春兰集团的《质量承诺书》强化了员工的质量意识,进而提升了产品质量。被称为“零缺陷之父”的菲利浦·克劳士比认为,对质量的描述并不能是形容词,而只能是动词和名词,比如需要、要求等。确定需要和要求,并把这种精益求精的意识逐渐灌输到员工的脑子里里,才能坚决地执行到位,保证产品质量,为公司赢得未来。
美国一家公司在韩国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派了一位官员来监督生产。来到韩国以后,他发现,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都是世界一流的,生产的产品几乎完美无缺。他很满意,就没有刻意去挑剔什么,因为韩方自己的要求比美方还要严格。
一天,他无意中来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人们正从生产线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边。他上去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两种杯子有什么差别,就奇怪地问:“挑出来的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可是我并没有发现它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啊?”美方官员不解地问。
“你自己看,这里多了一个小的气泡,这说明杯子在吹制的过程中漏进了空气。”
“可是那并不影响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既然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缺点,哪怕客户看不出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那么这些次品一般能卖多少钱?”
“10美分左右吧。”
当天晚上,这位美国官员给总部写信汇报:“一个完全合乎我们的检验和使用标准,价值5美元的杯子,在这里却被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用几乎苛刻的标准挑选出来,只卖10美分。这样的员工堪称典范,这样的企业又有什么可以不信任的?我建议公司马上与该企业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我也没有必要在这里了。”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气泡,连挑剔的客户都没有察觉,但这家韩国企业的员工对产品质量的检验严格把关,不打任何折扣。工作到位,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也在客户的心目中获得了高度认可,为公司签订了长期的购销合同,创造了良好的业绩。
精益求精,不打折扣地把工作做到位,产品才会升值而不是贬值,并可提升公司业绩,为企业创造价值,让公司大幅增值。
3.做得多,但更要做得对
“做得多”与“做得对”,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前者只是走过场甚至是糊弄人,后者却意味着对工作的质量负责。做工作,绝对不能满足于“做了”这一点。满足于“做得多”,而不管对与错,不仅会浪费资源,更可怕的是自欺欺人,既有可能将自己麻痹,也有可能使单位疏忽乃至麻痹。
在职场中,要想成为一个优秀员工,就不能满足于“做得多”,而应该把“做得对”作为执行的关键,才能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有功劳,苦劳就是“白劳”
一位企业领导让李浩去买书,李浩先到了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李浩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
快到中午了,李浩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李浩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李浩,欲言又止……
李浩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因为他没有为公司提供结果。要知道公司是靠结果生存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满足于苦劳,满足于“我尽力了,结果做不到我也没办法”,那么公司靠什么生存?
其实,去买书是任务,买到书才是结果。李浩的确跑了三家书店都没有书,这就意味着李浩已经付出了劳动,却没有结果。
竞争残酷无情,不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只要你拿不出业绩,那么老板和上司就会觉得付给你薪水纯属浪费金钱。
在当今的企业中,有不少员工存有这样的想法。当上司交给的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的时候就会产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观念,觉得上司会谅解自己的难处,会考虑自己忙碌的因素。但事实并非如此。
小王和小张差不多同时受雇于天恒物贸公司,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小王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小张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小张忍无可忍,向总经理递交了辞呈,并痛斥总经理不会选人,辛勤忙碌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拔那些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小张,”总经理说,“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张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小张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总经理问
小张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小张说:“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看小王是怎么做的。”说完总经理叫来小王,并对他说:“小王,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王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算公道,可以进一些货。他想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概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看脸红的小张,诚恳地说:“职位的升迁要靠能力。不过眼下,你还得学一段时间,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
忙本身没有错,但是不能被表面的忙碌所迷惑,公司靠的是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来生存和发展,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明智、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式。在市场经济面前,没有结果,没有效益,一切都免谈。只有凭业绩和效益说话,才能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工作和人才环境,才能使企业不断前进,并日益壮大。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都是伴随着工作的业绩才得以体现,人生的境界也靠非凡的奋斗结果来升华。在行动中赢得令人瞩目的业绩,才能向大家证明自己能的力,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戴尔公司的核心经营原则就是靠业绩说话。戴尔对业绩优秀的员工一向给予奖励。同时,给业绩平平者执行的是“严厉的走人政策”。
戴尔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考核更看重最后的结果,主要包括:业绩方面的成果考核;消减成本的考核。戴尔的成果考核指标很多,有客户忠诚度的指标考核,有投资回报率的考核等。戴尔以业绩指标考核作为标准,牵引或者引导员工为结果而忙。
商业时代以效率为上,凭业绩说话;企业中的员工无论多辛苦、多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
以对取胜是职场赢道
“做对了,才叫做了”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人在工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只是满足于“做”却不重视是否把事情做好了。所以表面看起来,整天在付出、在努力、在忙,但是这种忙却是穷忙、瞎忙。
老板对小张越来越不满意了。可究竟为什么,连老板自己也说不太清楚。他只知道,小张每次都能把他交代的事情做对,却不能让他完全满意。
有一次,老板让小张帮忙查一下北京主要宾馆的情况,有个重要的客户从新疆过来,老板自然要好好地招待一番。
小张接到任务就忙开了。半天之后,小张给老板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二十多家宾馆的众多信息,包括宾馆等级、地理位置、服务质量,等等。
老板看到这封邮件就皱起了眉头,显然,他不是很满意。他希望看到的是简洁明了的说明,最好有一些小张的建议,比如,哪家宾馆的新疆菜做得好,或哪家的服务会比较适合这位客户。但这些信息老板都没有看到。
但老板又不好指责小张,因为小张确实将老板交代的工作做了,而且已经做了。那么,恐怕问题就出在,小张并没有把工作做对。
职场中有许多小张这样的人,他们会对老板交代的任务不打折扣地完成,并且不会发生方向的偏差,也就是能把老板布置的工作完成。然而,他们还欠缺一点主动性和一点变通能力,还不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事情做好。
“做了”与“做对”,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前面只是走过场甚至是糊弄人,后者却意味着对工作的质量负责。做工作,绝对不能满足于“做了”这一点。满足于“做了”,不仅会浪费资源,更可怕的是自欺欺人,既有可能将自己麻痹,也有可能使单位疏忽乃至麻痹,于是,该有的效率出不来,没有想到的陷阱和危机却可能不期而至。
沃尔玛的创始人沃尔顿年轻时收到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却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的危机。于是他决定趁假期去打工,像父亲一样做名油漆工。
沃尔顿接到了为一大栋房子做油漆的业务,尽管房子的主人迈克尔很挑剔,但给的报酬很高。沃尔顿很高兴地接下了这桩生意。在工作中,沃尔顿自然是一丝不苟,他认真和负责的态度让几次来查验的迈克尔感到满意。这天,是即将完工的日子。沃尔顿为拆下来的一扇门板刷完最后一遍漆,刚刚把它支起来晾晒。做完这一切,沃尔顿长出一口气,想出去歇息一下,不想却被脚下的砖头绊了一下。这下坏了,沃尔顿碰倒了支起来的门板,门板倒在刚粉刷好的雪白的墙壁上,墙上出现了一道清晰的痕迹,还带着红色的漆印。沃尔顿立即用切刀把漆印切掉,又调了些涂料补上。可是做好这些后,他怎么看怎么觉得补上去的涂料色调和原来的不一样,那新的一块和周围的也显得不协调。怎么办?沃尔顿决定把那面墙重新刷一遍。
大约用了半天时间,沃尔顿把那面墙刷完了。可是,第二天沃尔顿又沮丧地发现新刷的那面墙又显得色调不一致,而且越看越明显。沃尔顿叹了口气,决定再去买些材料,将所有的墙重刷,尽管他知道这样做,他要花比原来多一倍的本钱,他就赚不了多少钱了,可是,沃尔顿还是决定要重新刷一遍。
他刚把所需的材料买回来,迈克尔就来验工了。沃尔顿向他道歉,并如实地将事情和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迈克尔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沃尔顿竖起了大拇指。作为对沃尔顿工作的负责态度的奖励,迈克尔愿意赞助他读完大学。最终,沃尔顿接受了帮助。后来,他不仅顺利读完大学,毕业后还娶了迈克尔的女儿为妻,进入了迈克尔的公司。十年后,他成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现在提起世界上最大的沃尔玛零售公司无人不知,可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其创始人曾是当年刷墙的穷小子。一面墙改变了沃尔顿的命运,更确切地说,是他这种“做对了,才叫做了”的精神改变了他的命运。
“做了”并不意味着工作,做了不等于做好了,只有做好了才叫做了。把问题解决好,才称得上是合格地完成了本职工作。我们只有把“做对”作为执行的关键,才能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树立“结果心态”,用结果来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