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人力资源专家指出:“现在的年轻人在职场中普遍表现出来的自负,使他们在融入工作环境方面显得缓慢和困难,他们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项目都是自己做,不愿和同事一起想办法,每个人都会做出不同的结果,最后对公司一点用也没有。”
一个人是否具有对团队负责的精神,直接关系到他的工作业绩。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相携共进,才能实现双赢。毕竟,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可以说,当一个人能够为整个团队负责的时候,其实就是对自己负责。
因为他的生存离不开团队,他的利益是和团队密切相关的。这好像鱼儿永远也不能离开水一样。只要我们在这个团队中一天,我们就应对这个团队负一天的责任。你的团队需要你,而你自己更需要立足于你的本职工作,不懈地努力。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接受任务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果每个人都将自己的职责抛在一边,而只想从团队中攫取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整个团队不就成一盘散沙了吗?在一个团队中,也许很多人都厌倦了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支持者,希望像核心人物那样出尽风头。但是无论怎样,个人总要服从团队,孤掌难鸣,再大的水滴离开大海都会消失殆尽。现代企业的老板重视的是整体效应,即“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你如果像一只发现了远处有一片鲜花的蜜蜂那样,不肯将花源告诉你的同伴,只顾自己采花,那么,你酿的蜜再多,也多不过一群蜜蜂酿的蜜!
一个人的表现再突出,如果忽略了和团队的整体合作,或者根本就不能或不屑与团队合作,从长远角度来讲,你既不会为团队带来持久效益,你个人价值的实现也必将遥遥无期,你的人生坐标自此也将消失不见。
任何一个人要成功,就一定要有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来达到目标。
前世界首富保罗·盖蒂说:“我宁可用100个人每人1%的努力来获得成功,也不要用我一个人100%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善于与有才能的人合作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里,社会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我们只是网上十分渺小的一个结点。这张网太大了,大得难以想像,而我们又是那么渺小。用“沧海一粟”来形容也都是在夸大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的网里面,我们这些孤立的点要活起来,就必须与其他的“点”联合起来,与他们接触。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一个“死点”。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要想获取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有一首歌这样唱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条好汉三个帮。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如网一般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不与人合作,就不会成就什么大事业。有一种筷子理论简单而生动的说明了这一道理:一双筷子很容易就会被折断,但是十双筷子,就不容易被折断了。只有和谐的团结起来,才会更加有力量。
李嘉诚是整个华商甚至华人界的骄傲,他的名字在海内外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就他传奇一生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合作,善于和各类有才能的人团结协作。在他的麾下,聚集着这样一群人:
霍建宁,毕业于香港大学,后去美国留学。1979年学成归来被李嘉诚收归长江实业集团,出任会计主任。1985年被委任为长江实业董事。他有着非凡的金融头脑和杰出的数字处理能力。
周千和,50年代初期就追随李嘉诚,是与李嘉诚先生南征北战多年的创业者。他勤劳肯干,真诚待人,为人处世严谨精明。
周年茂,周千和的儿子,曾在英国攻读法律,对各项法律条文了如指掌,是经营房地产的老手,属书生型人才,被李嘉诚指定为长江实业发言人。
洪小莲,60年代末期起就是李嘉诚的秘书,跟随李嘉诚20余年,为李嘉诚立下了汗马功劳。她精明强干、雷厉风行,颇有“女强人”之风。
上述四员大将都是创业奇才,他们在李嘉诚的事业成功中,起了不可轻视的作用。他深深明白,成功离不开团结协作,今日这种划时代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更是一种人才的竞争。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
李嘉诚还采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把团结协作运用得淋漓尽致。在60年代他就开始大胆启用洋人。ErwinLeissner是他高薪聘请的第一位洋人,这一举措,曾经遭到大家的强烈反对。但是,李嘉诚却不为所动,而是任用ErwinLeissner做了总经理,负责日常行政事务。接着,他又聘请了一位美国人PaulLyons做经理,由他配合原来的200位基层管理人员实行企业的国际化管理。80年代,他又大胆启用了英国人马世民。马世民聪明好学,积累了大量融合东西方企业管理精华的管理经验,是个难得的人才。
正是由于李嘉诚“不拘一格降人才”,得到许多能人的帮助,才能铸就他今日之辉煌。
正如一家评论杂志所称道的:“李嘉诚这个内阁,既结合了老、中、青的优点,又兼备了中西方色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现代的李氏王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它的业务包括房地产、通讯、能源、货柜码头、零售、财务投资及电力等,十分广泛。试想,如果李嘉诚先生不懂得集结有才能的人为己所用,仅靠一个人的力量,纵使他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创造如此宏大的事业。
不管是在今天还是在明天,每天都有不同的事等待着我们一同去做。一个好汉三个帮,怀有这种共赢的合作理念,我们能充满信心地去面对这世间的一切,因为共赢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智慧!
3.开放才能拥有,突破才有收获
没有人不渴望拥有成功,但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大量涌现、人才辈出的时代,成功似乎显得那么遥不可及。要想成为21世纪的成功人士,我们除了多学习专业知识、专心做好本行业的职务时,还要牢牢把握时代的特质——开放。开放的时代呼唤有开放意识的弄潮儿,开放的人生渴求有开放胸怀的灵魂。
“开放”是一针催化剂,是一记棒喝,它敲醒我们身上的潜能巨人,突破想象,在开放中尝试改变,人生才能有拥有新收获。
现在开放自己,以后赢得世界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
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了起来。每天,这条鱼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困难了,女孩便为它换了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暗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
女孩看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
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闷闷不乐啊!”
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我们是不是就像那条鱼呢?在鱼缸中待久了,心也变得像鱼缸一样小了,不敢有所突破,有一天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已变得狭小的心反倒无所适从了。
其实,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你的翅膀就舒展不开,即使给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打开自己,需要开放自己的胸怀。开放,是一种心态、一种个性、一种气度、一种修养;是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周围的一切;是对自己的专业和周围的世界都怀有强烈的兴趣,喜欢钻研和探索;是热爱创新,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不固执僵化;是乐于和别人分享快乐,并能抚慰别人的痛苦与哀伤;是谦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能乐观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而且非常喜欢和别人交流;是乐于承担责任和接受挑战;是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乐意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经验,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是坚强,敢于面对任何的否定和挫折,不畏惧失败。
不打开自己,一个人就不可能学会新东西,更不可能进步和成长。开放的胸怀,是学习的前提,是沟通的基础,是提升自我的起点。在一个组织里,最成功的人就是拥有开放胸怀的人,他们进步最快,人缘最好,也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
具有开阔胸怀的人,会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比尔·盖茨经常对微软的员工说:“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比尔·盖茨本人就是一个心态非常开放的人,他鼓励公司里每个人畅所欲言,当别人和他有不同意见时,他会很虚心地去听。每次公开讲演之后,他都会问同事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不好,下次应该怎样改进。这就是世界巨富的作风,也是他之所以能成为巨富的潜质。
开放的心自由自在,可以飞得又高又远;而封闭的心像一池死水,永远没有机会进步。如果你的心过于封闭,不能接纳别人的建议,就等于锁上一扇门,禁锢了你的心灵。要知道褊狭就像一把利刃,会切断许多机会及沟通的渠道。
花草因为有土壤和养分,才会茁壮成长、美丽绽放,人的心灵也必须不断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和浇灌,否则智慧就会因为缺乏营养而枯萎死亡。
拥有开放的心,你才能充分利用成功的第一原则: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打开你的心,让想象力自由翱翔,让你成功的希望越飞越高。
破除旧格局,创造大空间
相信很多人会遇到这种情况,准备接受一种新潮的观点时,脑海中忽然跑出旧观念,接着新观点就被否定了;准备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比如独自一人去旅游,身边的朋友纷纷质疑,“你从来没单独出过远门,会不会迷路呢”、“没有人照应会不会出事啊”,等等,结果旅游的计划就搁浅了……这种情况很多,往往是在你想进行一个与往常不同的计划时,被人质疑,继而自我否定,结果被局限在以往的格局里,因循守旧,无所作为。
旧格局是成功的大敌,如果一个人被拘囿在旧格局里,他就会思维保守,盲目排外,缺乏创新意识、危机意识,对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的接受变慢,对新事物缺乏应有的热情和主动的态度。
试想,一个作茧自缚,对周围发展变化着的事物充耳不闻的人,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