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品牌就要与工作中的小事较真
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马虎的习惯,处理事情往往是得过且过,认为一个人没有必要事事都较真。但是,我们要想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就必须做好现在的工作,就必须对工作中的小事给予百分之百的关注,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养成注重工作小事的习惯,不仅可以让我们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还能够培养我们在工作中的认真精神和责任感,进而成就自己的个人品牌。
那些整日抱怨上司有眼无珠,不满现在所从事的简单工作的人,总是在工作中竭尽全力寻找机会证明自己的不平凡。他们对同事的失败冷嘲热讽,对手边的事情不屑一顾,希望以此能够证明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但这样做,最终的结果是一败涂地。
实际上,每天的工作就是你展现自己不平凡的最好机会。商店的售货员将每一件商品擦得干干净净,公交车司机让自己的车保持整洁,书店的营业员把书架上的书摆得整整齐齐,这样的小事,如果能够天天坚持,就会变成习惯。当你习惯在工作中把每一件小事做得尽善尽美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目标很容易就能达到,而你的个人品牌也随之树立,因为你已经为之储存了雄厚的资本。
林洋,青岛啤酒集团的质检员。他勤奋踏实,刻苦钻研,在检测中结合实际增添了新的检测项目,严把质量关,被评为“全国热爱企业优秀员工”。
2004年5月18日,对青岛啤酒的林洋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他和其他68位来自全国各地生产企业一线的员工,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民营企业实现双赢表彰命名大会”,林洋被授予“全国热爱企业优秀员工”称号。
刚过而立之年的林洋,1998年进入青岛啤酒公司。一开始,他被安排在生产部。由于他为人诚恳、工作踏实、好学上进,2001年春天,他被调入公司总检室。之后,林洋自学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并对照国际生产标准严格制定检验规程。在工作中,他结合实际,在啤酒酸碱性检验、二氧化碳溶解度等方面的检测上,增添了新的检测项目和技术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
林洋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原则。2002年的一天,林洋像往常一样进行产品抽检工作。当他抽检到第120箱时,发现有一瓶啤酒的酸碱度超过了国际标准。虽然只是一瓶啤酒出现了问题,但林洋毅然决定将这批准备发出的货全部返回生产车间。在他看来,一点点的误差也许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和麻烦,更可能会为企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尽管同事劝说他:“120箱才有一瓶有一点误差,没有关系的。而且,代理商催得紧呢。”但是林洋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用户对企业的信赖是建立在产品质量基础上的,如果大家对此都不够重视,势必会损害用户利益,最终受害的是青啤和我们自己。”林洋的一番话说得大家连连点头。结果,这批产品全部返工,经检测合格后才发货出厂。
这几年来,林洋的工作岗位虽然多次变动,但是他视质量如生命的追求始终不变。凡熟悉他的人,都十分敬佩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近几年来,他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员工,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成了名副其实的“质量卫士”。
职场中,那些拥有个人品牌的人,即使在细微之处也尽心尽力,正是有这些毫不起眼的小事的完成,才保证了以后大事的成功。
工作中的小事看上去毫不引人注意,却恰恰是一个人工作态度的最好证明。那些百分之百关注工作的员工,总是能够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将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也正是这样的工作态度,才使他们获得了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树立品牌就要与工作中的小事较真,在每一个人的工作中都有各种各样的小事、琐事,具备认真精神的人对待这些小事从来都不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也正是因为如此,成功的总是青睐那些对待小事仍然认认真真的人。所以,要想在工作中树立个人品牌,细化工作、把每件小事都做到完美是必需的前提。
细节不做,大事为零:
“差不多”,结果就是“差很多”
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马虎的习惯,处理事情往往是得过且过,认为一个人没有必要事事较真,抱持这种态度工作的人,只会在执行的过程中大打折扣,令自己的身价贬值。
现代职场中,很多企业的员工凡事都得过且过,复命不到位,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必生非=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没有为公司作出贡献=在做,但是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有一位成功的培训大师曾在培训中说过这样一件事:
“前不久,因为搬新家,我订购了几套新家具,因为工作繁忙,为了节省时间,我和几个厂家约好在同一天送货。谁知道,本来一天可以做完的事情,却花了整整两个星期。
“到了约定送家具的那天,先是送床的工人给我打来电话,说因为绳子没有绑紧,运送的时候床垫和床架掉到了马路上,结果床垫被人捡走了,床架他们花了100元才赎回来。于是,他们给我送了一张没有床垫的床,说三天后再将床垫送过来。
“接着,送影视墙的厂家又给我打来电话,说工人在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将影视墙的底座弄坏了,他们只能重新再做,至少得花两个星期,两个星期后才能送货。这样一来,我预订的电视和配套的音响就只能放在地上,而且还得等影视墙送到后,再请师傅重新上门安装。于是,我只能对已经在家等待的师傅说,请他下次再来。
“但烦恼并没有到此结束,送书架的工人上门后,却发现其中的一组书架和墙的尺寸对不上,无法安装,只能回去再换。不仅如此,我预订的电动晾衣架,安装后第二天就发现接触不良,既升不上去又降不下来,结果只好又打电话约定时间,请工人再次上门检查安装。”
其实,这些本来都是可以一次做到位的事,却要反复做好几次,客户的时间耽误了不说,对自己来说,损失也很大。可见,“差不多”的工作态度,于公于私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想想看,你是否就是一个“差不多”先生呢?或者你曾经也当过“差不多”先生?在你的身边,一定还有许许多多的“差不多”先生。在职场上,每一个人都会面对很多的不如意,有很多人在做着简单的工作,有些人怀才不遇,苦于得不到赏识。但如果你总是抱怨“我的职业不好,我的职位不好,我的环境不好……”你就会为没有取得好成绩而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这就会对你造成心理暗示,使你敷衍工作,以为凡事只做到差不多、说得过去、上司挑不出毛病来就行了。
殊不知,这种“并不多”导致的最后结果却是“差很多”。比如,建设用料“差不多”,导致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医生用药“差不多”,导致病人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会计记账“差不多”,导致企业金额的大面积漏洞……
1987年11月初,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的机械加工队承接了广东省大亚湾核电站部分塔吊安装工程,由武某负责具体安装指挥。
1988年1月13日上午,10号塔吊的前后臂和配重块以及主要部件已基本安装完毕。塔吊回转以上部分未与塔身连接,只靠塔身套架支撑,塔吊处于顶升准备状态。
为安装平台围栏接板,武某违反塔吊不准斜吊的规定。叫起重工王某指挥用配合安装的9号塔吊牵引10号塔吊前臂转动,致使10号塔吊套架处弯折,向南倒塌。
拴在前臂上的9号塔吊钢丝绳被拉断。站在前臂端的起重工王某随前臂倒塌而被砸死,平台上的电气技术员索某被摔死,塔基南面的起重工杜某被配重块压死,路过现场的职工方某被砸断腿,正在塔上安装的工人胡某等四人随塔吊倒下受轻伤,9号塔吊司机田某因钢丝绳被拉断而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6万余元。
事故发生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立案进行侦查,并请有关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鉴定。鉴定意见归纳起来,塔吊倒塌的原因是:
1安装塔吊上部时,旋转台只安放在塔身标准节上端,没有把上下两端的销钉孔用销钉锁住固定,塔吊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2塔吊前臂长29米,只伸出179米,臂重98吨;塔吊后臂长75米,管重6吨,加上配重225吨,共285吨。前后臂不平衡,产生了后倾力。
3塔吊处于准备顶升状态,上下部分没有用销钉连接紧,在这种情况下,塔吊只能承受压力,不能承受拉力,用9号塔吊(在上)拉10号塔吊前臂(在下),必然产生3个力:向上的拉力使之增加后倾、作用于塔身的推力、旋转力使后臂往外套架危险的开口处扭转。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塔吊迅速向南弯折倒塌。这是由于安装的程序不对,改变了塔吊的受力状态而发生的倒塌,而不是塔吊本身的质量不好而引起的倒塌。
这些小小的细节也许在有些人眼中根本就无足轻重,但正是这些小小的失误导致这场大灾难。有时这些小小的“差不多”正是导致“差很多”的悲剧的根源。
在工作中,你可能觉得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差不多,以为那样就足够了,但你的上司、你的老板心中有数,你的客户心中也有数,你一定会因为你的勤奋或懒惰而赢得或失去晋升的机会。同样,你也会因为你态度的好坏而赢得或失去客户。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虽小,但它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说:“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掉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对于每一位职场中人来说,树立品牌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小事。因此,做事不可以被大小限制、被时间限制、被空间限制。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因而,人需要具有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观念,跳出大大小小的圈子,成就最普通而又最特殊,最平凡而又最高尚,最渺小而又最伟大的事业。不因小而失大,不因少而失多,抛弃大与小的竞争,抛弃高与下的念头,抛弃一夜暴富的欲望,一心一意从小事做起。
不要看轻任何一次细小的历练,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你会发现自己所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成功的机遇也会接踵而来。
树立品牌的过程就是积累平凡的过程
平庸和卓越本是一种态度,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积累,超越自己,就能成就卓越,实现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目标,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平凡中崛起,在淡泊中丰富智慧,孕育卓越。
卡耐基认为,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辈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注重积累,注意利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锻炼自己,将生活中一个个平凡的目标当成自己实现卓越的阶梯。而平庸之辈只会好高骛远,轻率冒进,或者因为目标过难实现而放弃了奋斗的勇气。
维斯卡亚公司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之一。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并代表着当今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遭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爆满,不再需要各种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吸引着那些有志的求职者。
史蒂芬是哈佛大学机械制造业的高才生。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他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是徒有虚名。但史蒂芬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
一年来,史蒂芬勤勤恳恳地做着这种简单但是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公司的许多订单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问题,为此公司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对策,当会议进行了一大半却未见眉目时,史蒂芬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
在会上,史蒂芬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做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