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毛病,莫过于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处处都不肯为别人着想,一举一动都招致别人的反感。这样的人,成功肯定不会降临到他身上,他的人际关系也会非常的糟糕,没有一个人会对他满意。
然而许多人总是关怀自己的时候多,关怀他人的时候少。尤其是在得意忘形的时候,只知道海阔天空地吹嘘自己,而忘记他人。就算心目中还有他人存在,但一心想抬高自己,面孔上总不免有些傲态,别人看见了,以为你在向他示威,心里就要产生一种反感。更坏的是别人感觉不如你,从而妒忌你,那你就要大大地吃亏了。
一个人不应该只顾自己,必须处处都为他人着想,最好把别人也当作你自己一样看待。这样,别人一定都乐于和你亲近。
与别人相处最忌讳的就是私心太重,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只关心自己,对他人的事情不闻不问,那么这个人肯定不会受大家欢迎的。例如,单位里发物品、领奖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经领了,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像没事似的,不向大家通报一下,有些东西可以代领的,也从不帮人领一下。这样几次下来,别人自然会有想法,觉得你不太合群,缺乏共同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后他们有事先知道了,或有东西先领了,也就有可能不告诉你。如此下去,彼此的关系就不会和谐了。因此,你一定记住,把自己融入到大家中,把别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
如果你已经走完了人生的一大半,却没有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话,你不要认为一切都不可改变。你应该采取明确的步骤去解决这一问题。只要你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你完全可以改变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喜爱、受人尊敬的人。或许可以用下面这句话来让我们共同警醒:一个人的最大悲剧是用一生的时间来为自己的过错掩饰和开脱。我们本来是做错了,却为它辩护,文过饰非,死不认账,死不改悔。就像一台电唱机上放置了一张有缺陷的唱片,当电唱机的指针陷入唱片的凹槽时,它会反复播放同一音调。你必须把指针从唱片的凹槽中拿出,这样,你就不会再听到不和谐的音调,而会听到旋律优美的歌曲。不要再浪费时间去为你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失误作辩解,而要把这些时间用于多为别人着想,去赢得同事的友谊上。
以别人的利益为先
安东尼·罗宾谈起华人首富李嘉诚时说:“他的很多哲学我非常喜欢。有一次,有人问李泽楷,他父亲教了他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做人处世的道理。李嘉诚这样跟李泽楷说,如果他和别人合作,如果他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说:“企业养活职工已经是过时的经营理念,现在新的经营理念应该是职工养活公司,养活企业。企业就像家庭,员工就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这就是李嘉诚的一贯观点。
名誉是一个人最珍视的东西,名誉可以让人舍身忘利,可以让人视死如归。这一点是处理人情关系最重要的关键之一,掌握了它可以无往而不胜。因此善待自己多年的挚友和多年的下属,让人觉得你非常“念旧”,就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果。真正实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李嘉诚拥有的第一幢工业大厦、地产大业的基石,他赢得“塑胶花大王”盛誉的老根据地是北角的长江大厦。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个著名记者为了他的广告公司租借场地,跑到长江大厦看楼,发现在当时早已过时的塑胶花还在生产。当时长江地产已创出自己的名号,盈利丰厚,就算已过时的塑胶花小有薄利,但相对于长江地产的利润实在是九牛一毛,为什么还要维持生产?李嘉诚说是为了给以前的老员工留一些生计,为了让他们衣食富足。
有人看到李嘉诚如此善待老员工,感叹道:“终于明白了老员工对你感恩戴德的原因。”
李嘉诚说老员工是企业的功臣,他们为企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果说企业是一个家庭,那么老员工就是家庭中的长辈,我们作为晚辈,看到他们老了,理应承担照顾他们的义务。
有人说李嘉诚的精神难能可贵,因为不少企业将老员工一脚踢开,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可是在李嘉诚的企业中,员工过去靠企业养活,虽然企业没有了,但仍然照顾着他们。
古人云“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筹建汕头大学之时,有人建议将其命名为李嘉诚大学。然而,当李嘉诚为汕大投入了无数的金钱、心血和感情的时候,汕头大学里却没有留下李嘉诚的名字。提及于此,李嘉诚的回答是,“如果你建起一个大学,太多的股东的名字,这边一个,那边一个。有的人希望最好自己的名字更大一点,更醒目一点。但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人生观,我的人生观就是我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对这个国家民族有利的,只要能这样做下去的话,那么没有我的名字是不要紧的。只要做好这个事业。我利都没有了,名都不写,那么我为教育、医疗做什么事的时候,假如有一个部门,或者有一个人,专门要刁难,什么原因我不知道,那么他心里要想一想:我这人来到国内,来到这个地方做事,为了什么?如果有难为我的地方,他午夜梦回的时候,也应该感到有惭愧的地方了。”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骆驼很高,羊很矮。骆驼说:“长的矮不好。”羊说:“不对,长的高才不好呢。”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不好。”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不好。”
他们俩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周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不好。”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园子去吃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不好。”骆驼摇了摇头,也不肯认输。
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高有高的长处,矮有矮的长处;高有高的短处,矮有矮的短处。你们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是不对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会有自己的缺点。相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才能真正地从心里喜欢这个人,从而赢得友谊。
王响大学毕业初入社会,在某家三资公司外贸部就职,不幸碰上一个爱拍马屁,什么本事也没有的顶头上司,此人每天下班后没什么事儿也要跟着外方课长拼命“加班”,无事生非,把白天理好的文件弄得一团糟,转眼出了错,又把责任推给王响。
王响不是一个会“争”的人,只好忍气吞声地等日本课长长出“火眼金睛”看出此中曲直来,结果等了3个月,还是等不来一句公道话。
一气之下,王响辞职去了另一家公司。在那里,他出色的工作博得了许多同事的称赞,但无论怎样也没法使苛刻、暴躁的经理满意。心灰意冷间,他又萌动了跳槽之念,于是向总经理递交了辞呈。总裁没有竭力挽留王响,只是告诉他自己处世多年得出的一条经验: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要试着去爱他。总裁说,他就曾鸡蛋里挑骨头一般在一位上司身上找优点,结果,他发现了上司的两大优点,而上司也逐渐喜欢上了他。
王响依旧讨厌他的经理,但已悄悄收回了辞呈。他说:“现在想开了,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放开心胸去包容一切,爱一切,我现在正在努力寻找经理的优点。”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要避免下面几种情况:
1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惟一标准
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形成的印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
2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
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说,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即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斑而窥全貌”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行为。
3切莫先入为主
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比如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各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
4不以自己的好恶评价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如果投你所好,你就全面肯定,不合你的胃口就一棒打死,让个人好恶蒙蔽了眼睛,你当然很难发现别人真正的优点。
把别人当别人
不要谈论别人的隐私
某公司一个叫洁的女同事辞职,便新招了一个叫琳的女孩来代替她。洁的电脑自然也归琳使用。上班没多久,琳便在一天午饭时眉飞色舞地说:“前面那个人蛮有趣的嘛,在电脑里留了很多小说,好感人哦,不晓得她哪里下载的……你们要看吗?”午休时间几个同事的邮箱里都躺了一篇“日记体小说”,开篇第一句就是:“爱上我的上司王峰,已经两年。”不幸的是,部门经理也叫王峰。更不幸的是,这绝不是小说,琳看不出,同事们一眼就发觉了。但不幸中的万幸,是琳没有“邮件群发”,王峰不会收到。
大家看完了面面相觑,有人拍拍琳的肩,“删掉这篇文章吧,以后不要提……”说是不提,可私下里,同事怎么忍得住:“洁怎么那么粗心?走的时候都不‘格式化’硬盘?”“她暗恋了那么久,王峰说不定是知道的,但是不理她。她这不明摆着是让这些东西漏出来让王峰难堪嘛!”“也不一定,说不定她在等着有一天可以传到王峰耳朵里,反正他太太也不在上海……”不知道这篇在公司里传来传去的“暗恋日记”最终有没有传到王峰那里,总之,琳在王峰手下干得很不开心,半年不到就辞职了。临走前,琳没有忘记把硬盘格式化。
每个人都有不想让大家知道的事情,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与人相处中,要极力避免谈论别人的隐私,否则就会显得你人格低下,缺乏修养,甚至破坏你与他人的和睦关系。
避免谈论别人的隐私,一是不可在谈话中拐弯抹角地刺探别人的隐私,二是不可知道了别人的一点点隐私就到处宣扬。宇宙之大,谈资无所不有,何必非要以他人的隐私当作谈资而后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