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节目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批判,对于没有新意或生命力已不长久的节目,我们要大胆的放弃,寻求新的出路。只有深刻的认识加上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作出批判。
批判性是指严格的评估以及精细地验证原有的假设和方案以及过程。这是准确掌握真理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极为重要的品质。所谓批判性是自我意识对思维活动参与作用的结果。思维批判性的品质主要表现在对问题、方案或假设的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等方面。不为情境的暗示所左右,不人云亦云、盲从附和。这点对于电视节目主持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主持人只有在认识节目深刻的基础之上进行自我批判,才能最大限度的自我提高。
3节目构思
1)受众为前提
我们提到的受众一般是指:接受信息传播的群众。原指演讲的观众,引入传播学后,泛指报刊、书籍的读者,电视的观众,电影电视的观众。也就是说,受众又被称作受传者、接受者、传播对象等。
受众勿庸置疑的是电视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唯一的也是终极的目标。因此,在节目构思时,绝对不能忽略受众这一重要因素。要想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就必须了解受众,关心受众;检验传播效果如何也必须从受众方面来衡量。
受众在大众传播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不仅是“新闻产品的消费者”、“新闻符号的译码者”,同时还是“新闻作品的参与者”、“传播效果的反馈者”,难怪受众也被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上帝”。谁又能忽略并怠慢上帝呢?为“上帝”服务当是义不容辞的。
受众对于节目选择的自在、自主性固然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是传播者对产品的加工在产品出手以后也就完结了的想法并不确切。也许形式的加工是停止了,但是对于它的思考不会终止。传播者必然要去关注、了解节目的传播效果,为下一次构思提供借鉴,受众对于节目选择的自在、自主性,决定了节目创作者应该在把握栏目宗旨的前提下,投其所好,制作精良的节目,吸引受众。电视电视节目的空中大战,说到底就是受众争夺战,是节目质量的优劣较量。
电视的出现、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闲暇时间的使用,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所以施拉姆提出的“所有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的观点很有道理。人们普遍认为电视是各种媒介中对社会化最有影响的,虽然它并非像父母和学校老师那样,有意使我们社会化。虽然所有的儿童看电视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娱乐,但我们不能低估伴随着娱乐无意中学习的数量。儿童从大众媒介学到了大量的事物——特别是耗费了他们许多时间的电视。他们掌握了事实、处世的态度、人们如何行事以及在许多社会环境中别人会期待他们做些什么等情况。他们的行为有不小的一部分是以他们在显像管上看到的事物为范本的。他们既通过直接的也通过间接的方式学习。
意识到电视电视节目所具有的教育特征,主持人在节目构思时对选题、主旨、内容的确定,必须要仔细考虑、严格筛选,以求达到节目最大的受众。
受众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由无数个体汇集而成,生存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空间。因而也存在着各种差异,诸如性别年龄、文化修养、性格爱好、阅历职业等等。由此形成审美趣味、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有人比喻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根据个人的口味及当天的食欲来挑选食物,而自助餐厅供应名目繁多的饭菜就相当于媒介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讯息、节目。如此说来我们的节目主持人,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个大厨师。节目构思的过程就像厨师的选料、配料的过程,要考虑顾客的口味。主持人的受众意识正是表现在对受众群体的研究、了解,并且要及时对传播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总之,主持人心中有了受众意识,就能在构思中,既注意节目的一定针对性又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多层次性,提高节目的引导性、适应性和传播效果。
2)有栏目意识
在构思节目时,首先就要有非常强烈、鲜明的栏目意识。对栏目风格要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也就是说,要了解其它栏目的特点,分析它们与自己的异与同,从而扬长避短,张扬自我的栏目个性。
随着近年来电视电视节目发展迅速,栏目繁多,令人眼花耳乱,空中大战此起彼伏。每一次升级都以栏目的滚动更新为先导。节目构思,本身就是智力的角逐。你对他人节目的了解如果能同对自己节目的把握一样不相上下,那么就有可能智高一筹。因为栏目现象是复杂的。不同类型的节目之间存在着差异,这自然是一目了然的事,但是,其中还有共同的地方,你也许就看不清了;反之同类型的节目,共同点清楚了,差异或许又忽略了。清晰的栏目意识,就是不仅明了自我,同时还能辨析他人,能在同中析异,异中寻同。
比较难以辨析清楚的是专题节目与其它节目间出现的交叉现象。比如:纪实性专题节目与新闻性专题报道,它们都强调节目内容要真实,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不容许虚构和杜撰,在形式上跟纪录片比较接近等等。然而,不能因此而混淆两者。需要注意它们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同。首先,制作专题节目与新闻节目的出发点不同。新闻专题报道着眼于最新信息的传播,比较注重时效,强调用事实说话。而专题节目着眼于教育人、感化人,因而注重内容的生动有趣与思想观点的鲜明、深刻。至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则无关紧要。其次,两者对真实的要求内涵不同。
新闻节目不仅要求基本事实要全部真实,而且要求具体细节也要真实,因此,新闻节目是不允许组织拍摄的。而专题节目以传播知识为主,故对科学知识、历史事实要求真实、准确,至于画面可以灵活处理,可以组织拍摄。由于栏目宗旨的不同,在表现形式上也就有明显不同。新闻报道往往是靠抓拍、抢拍拍下来的,一般不作补拍,因此在用光、构图等等上都有局限性,为了赶时间,也不可能像专题节目那样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都有较充裕的时间,可以精雕细刻,然而专题节目的表现方法比新闻节目丰富得多,自由得多。因此一般说来,专题节目与新闻节目相比,具有更强的形式感,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更加完整,也就更具艺术欣赏价值。
除了以上提到的以外,专题节目与文艺节目,专题节目与教学节目,也是同中有异的。
对于栏目的认识,首先需要把握住它的根本大纲——栏目宗旨,而后逐一细细分析比较,比较应侧重对其内容与形式的构成,展示作整体上的分析、研究。清晰的栏目意识,是主持人节目构思的方向盘、导向轮。
主持和内容是一个整体,但内容和主持任何一方都非决定因素,有时主持可使节目生辉添彩,有时也可使节目流于一般。好的主持可以带出一台好的节目,而好的节目有时可以让人忽略主持的存在,所以二者同样重要。
是《实话实说》造就了崔永元?还是崔永元造就了《实话实说》?这个问题就象是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无解,可以说主持人与栏目是密不可分的。
创新、创优的实质就是共同提高。
3目光敏锐、敢于开拓
敏锐的目光和开拓的精神是主持人发现和识别新闻价值、传播价值的能力,也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缺乏新闻敏感的新闻从业者,无法识别新闻、采拍新闻,并确定有意义、有价值的选题,也就无法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
主持人在节目构思时思维的敏感性,主要表现在确立选题和内容定位时,能在繁多的事件中迅速确定并判断某一事物的典型意义和指导意义;能够判断某一事物是否为群众所普遍关心和感兴趣;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和一般的新闻线索中挖掘出独到的见解,做出有价值的节目;善于敏锐地鉴别、筛取许多事实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实。
台湾、香港两地的电视人有着较强的开拓意识,他们特别注重节目上的联合。这种联合形式多样、新颖独到。
异地联播、声报联合、声屏联合、声屏报联合、声企联合,联合方式多种多样,使电视节目真正以一种超前的、全新的样式介入社会,走进市场,“借助他人力量,扬我电视优势”已经在台湾和香港的电视节目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例如前几年由香港电台和香港民政事务署联合举办的近万人参加的大型马拉松音乐会——“太阳计划1998香港是我家健康生活音乐会”是一次宣传健康生活讯息,增强市民对香港的归属感的一次开拓性活动。演出阵容十分强大,出席的歌手超过40个单位,音乐会长达6小时。这些节目,不但在节目形式上、活动样式上全新,在技术手段上也较为先进。为了让更多乐迷有机会分享这次音乐盛会,香港电台除了作电台现场直播外,并通过互联网科技作声音及影像直播,使世界各地乐迷能在港台网站上同步欣赏。
台湾、香港的电视人,不但在节目的横向联合上具有开拓性,在电视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较为超前。随着电视节目形式上的改变,随着全球上网人口的急剧增加,网络电视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仅香港电台上网人数已经达到66万人,其中70%是海外的观众,这说明香港的网上电视已经是全球性的、国际性的。
台湾正声电视公司认为媒体的服务应该跨越国界,发挥完整服务性和深远的影响力。因此,他们与家悦国际文化公司合作,以卫星宽频直播网站,结合调频、调幅台的电视节目,建立越洋网络站台,服务海内外华人。 “正声国际网”目前在台湾、美国共设有4个站台,每个站台依节目类型及当地使用者需要,分别有不同的节目内容,并且彼此连接,使节目更充实。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以体会到,主持人有了理性思考和跳跃思维就会注重“新闻”前瞻,体现“得先”意识,就会抓住事物发展的簇新意向,实现创新。只有摆脱习惯的思维定势,冲破一般格局和固定模式,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采访、编辑、主持的节目才能产生新意,独具特色。
主持人要想让自己的节目富有新意,就要用敏锐的眼光多去关注和发现,做到既关注科技又关注全局。
1关注科技
科技进步能直接影响到电视传播方式和节目形态的变化。
正是由于科技进步,广播电视传播信息的优势才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场直播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报道的时间缩小到“零秒差”,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另外,虚拟演播室的启用,肯定也会对节目主持人提出高度发挥想象力的特殊要求。面对一块幕布,要设想自己处身于车水马龙的闹市,或者荒无人烟的沙漠,以至冰天雪地的南极、北极。这需要多么丰富的想象力!
卫星电视已经把各位节目主持人主持的节目传播到全国以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电视电视节目进入“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加,所有节目主持人,都将在完全相同的传播范围内一展风采,平等竞赛,而且还会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节目主持人一较高下,甚至还要同类似“安娜诺娃”那样的虚拟节目主持人较量一番。
随着电视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它将对节目主持人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主持人只有适应了科技的新发展才能谈得上创新。
2关注全局
全局是指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90年代国际电视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中之一就是频道专业化。与这个发展趋势不谋而合的是我们提出了有线电视台和无线电视台合并,实行频道化管理。这就预示着频道专业化在我国势在必行。频道专业化必然要求开办一批高度专业化的节目,就像美国“探索”频道的科教节目。开办高度专业化的节目,就需要高度专业化的节目主持人。也就是说,今后节目主持人会面临两个发展前途:一个是成为通才,也就是全能型节目主持人;另一个就是专攻一行的专业节目主持人。对这两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当然会有所不同。
再有,制播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电视电视节目制作社会化、多元化。过去,没有播出渠道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只是制作电视剧,现在,有的公司或者节目制作中心开始制作电视专题片了。专题片大都需要设立节目主持人。这就是说,节目主持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另一类是社会上制作公司所属的节目主持人。一方面,节目主持人的活动范围、选择余地扩大了;另一方面,节目主持人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