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说,主持人与节目互相依赖的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节目。主持人一旦离开了他所主持的节目,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名存实亡了,反之亦然。
就个性而言,主持人的个性与主持人节目的个性是有机的统一体。节目个性要通过主持人的个性来实现,主持人的个性也离不开节目的个性。
2主持人节目个性形象对主持人的个性形成起着规定和制约的作用。
主持人不能超越节目的宗旨、特点,否则会游离于节目。因此,在挑选主持人时就要考虑到他(她)是适合主持哪一类节目的,不能搞“万能式”。作为主持人也要以节目的个性来要求自己,制约自己。
3主持人是主持人节目的支撑者和主心骨。
节目又是主持人生存、发展、成名的土壤,节目也是主持人施展个性的条件。如果主持人能深刻理解和把握节目的个性,那么主持人就可能在不违背节目总体形象的总前提下,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展示自我个性,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反之,如果主持人对节目个性特点理解不深,把握不准,那么主持人就无从发挥自身优势。偏离节目个性的任何盲目做法,只会导致主持人个性形象的失败。
总之,名牌节目离不开明星主持人,明星主持人创造了名牌节目。不论是明星主持人还是名牌节目都离不开鲜明的个性形象,两者互为影响,互为效果。
有人认为:“主持人才是节目无所不在的灵魂”。这种观点如果从强调主持人素质的高低会对节目产生影响而论,尚可理解,如果是强调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核心作用,当不敢苛同。因为过分强调主持人的作用,就可能出现主持人角色的错位和偏离,就可能角色角度把握不准,就可能出现行为、语言不合身份的现象。
由于语言的表述力是有限的,而受众的感受力是无穷的,因而一档节目的成功定位要使主持人和节目策划者对节目策划的意图、想法与听众获得的综合感受基本相吻合。节目定位的意图是以文字和音响两种形式表现的,它们共同对主持人及节目操作者的思维和采、编、播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最终使节目留给听众稳定、和谐、持久的收听印象。
在我国广播事业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少电台的主持人节目都存着没有定位或定位不准的问题,客观上造成了主持人节目质量不高、稳定性差、后劲不足等现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1新频道或新节目匆忙上马,节目准备不充分,没有机会对节目进行细致、系统的定位。
2节目决策者不懂或不重视节目定位,缺少对节目整体的宏观的策划和把握能力,不可能对节目进行系统的明确的定位。
3节目战线过长,主持人和节目的操作者穷于应付,有了较好的定位也难以在节目中始终如一地落实、实施。
4主持人节目过分依赖主持人,出现了“微观形态很具体、宏观特征不鲜明”的问题。同时,没有明确的节目评价系统也难以调动主持人的积极性,造成节目的散漫、无序和一批低质量的节目。
5一些电台或节目受利益驱使不顾听众利益和节目形象,一切由广告客户说了算,尤其是很多咨询节目,客户给了钱想要说什么就说什么,主持人也无可奈何地成了客户的代言人。甚至有些新闻类、经济类的节目也出现了主持人言不由衷、“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这种状况从短期看可以给电台或节目主持人带来一定的利益,但从长远看,是损害广播电视前途的竭泽而渔的掠夺性手段,是绝对不可取的。
针对以上客观存在的问题,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尺度
角色定位必须把握分寸和尺度。前面讲过什么是角色以及角色定位,作为节目主持人进入角色还要做到心中有数,弄明白这个问题,才可以有感而发,一发中的,发而不紊。
主持人往往因为拥有掌声和特别关注而迷失了自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节目的统帅,是广大民众的灯塔。常常出现的包打天下、不懂装懂、自我陶醉等现象,就是没搞清自己到底是谁的结果。其实,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那只是应具备的工作能力,决不是什么特别权力,更不可以把它做为凌驾于受众和节目本身之上,去指手画脚、去指点迷津的资本。在主持人节目中,主持人该做的事是多头复杂的,他(她)除了具备协调一个群体的综合智能和才干外,主持人往往要进行自叙、引荐、引导、提问、倾听、议论、调控等行为,在这些行为过程中,全靠自己娴熟地自然调节,把握分寸,推动进程。成熟的主持人,往往从节目的内容、宗旨、对象等不同角度出发,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使自己在多维空间中驾驭自如,游刃有余,尽情发挥。杨澜总结自己的节目主持时,深有体会地说;“主持是一门“分寸艺术”她认为主持分寸把握是否得体,是节目主持人走向成熟的关键,“是主持人与观众,观众与节目,节目与主持人之间建立的一种情感交往”。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了节目的整体分寸,与搭档配合默契,与嘉宾相濡以沫,与观众交谈风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节目也因此会大红大紫的。
2量体裁衣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和思维意识,所以性格特点、志趣爱好、表达方法不尽相同。作为一名成功的节目主持人,在角色的定位时,应首先从实际出发,针对自己的基本能力做一个科学的评估,然后再选择一个更适合的节目去主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量体裁衣。如果明明擅长综艺性节目的主持,而偏偏走进政策性较强的评论性节目;或者本来更适合主持小型服务类节目,却愿意主持有轰动效应的大型晚会,这样即便是能应付得了,只怕也是不完美、不成功的。在日常的电视屏幕上,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主持人,因不适应所主持的节目而出现的力不从心、言不由衷、不知所措等现象。碰到如此状况,主持人只有努力学习,虚心研究,求教专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人的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才干是在实践中得以充分锻炼的,所以随着事业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节目会更新换代,主持人应不断适应新形式,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的多方面特长,敢于变换角色角度这样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全面地、更完美地展示。
2栏目的内容定位
主持和内容是相辅相成、同样重要的。主持人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整体把握认识和提高节目内容,采用多种方法力求创新节目内容。
1观众的需求
电视节目的最终消费对象是观众,因此,观众的好评率决定了电视的市场前景,观众的需求决定了电视的发展空间。不同的节目时间里观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早间是电视的黄金时间,大多数受众的需求是获得新闻信息,了解国家、城市里的要闻新事;上午下午的时间,人们比较乐于接受一些信息密度较小的,知识性较强的内容;夜晚,人们倾向于内心的自省,一些娱乐性、思想性、交流性的节目比较适合晚间的这种心态。这些是观众自然形成的心态。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在跨入信息时代,受众对于大众传媒的选择性在大大加强,同时对于媒介选择的个性化、专业化倾向日趋鲜明,电视也在适应这一变化,日趋走向“窄播”。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了解观众一般的习惯已经远远不够了,要搞好节目的定位必须依据一定的受众调查,系统量化地了解受众的具体情况:节目播出时段的自然受众有哪些?可开发的观众有哪些?哪些可以形成稳定的观众群?他们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文化层次如何?他们关心哪方面的社会问题?而且这种具体化的调查容易形成节目定位的准确性,在宏观定位稳定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调整节目微观定位的一些具体内容。
任何一档节目,只有明确地了解了受众的需求,才可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观众欢迎的节目内容,从而调动观众的收听热情,扩大主持人节目的“消费市场”。
2节目特点
1)独创
一个人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独立见解的程度。一个栏目在构思时,不能满足现成的答案和固有的模式,要敢于创新,突破自我。当然,独特的思维,并不是单纯为标新立异而去刻意求新,而是要求节目构思者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想他人所未想,做他人所未做,提出独到的见解,推出新颖的形式,形成独特的风格。
独创要求要有敏锐的眼光。一台节目对观众的吸引程度,往往表现在节目内容反映现实的敏锐程度上,而敏捷性是建立在思维的流畅性之上的,即对问题的反应敏锐、快捷,它的主要指标是速度。它对于思路宽窄和决策有重要意义。一台节目要想真正抓住观众,就必须在节目反映问题的敏锐性上下工夫。
很多重大的决策与思维发现问题的敏捷性有直接关系。例如,有人曾就德、苏、美三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原子弹研究的认识作了比较:
德国拥有著名的物理学家,有研制原子弹的最佳条件。但由于希特勒的骄横狂妄,使他对新事物失去了敏感,他曾决定,研制任何新式武器,必须立竿见影,凡是在六星期内不能在战场上使用并取得战果的武器,一律不要研制,故而德国未能研制原子弹。
苏联一位军官给斯大林写信说,这一时期,在西方科学杂志上,讨论原子核裂变的文章已经销声匿迹了,说明他们已进人实干阶段。斯大林见信后,立刻召见几位德高望重的物理学家,征询意见,尽管当时条件差,但他们全力以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美国一些有远见的物理学家上书未成,而后委派罗斯福的顾问萨克斯博士,用委婉的语言讲拿破仑如果当时接受科学家的建议,将蒸汽机装上战舰,定能制服美国的帆船舰队,那么,19世纪的欧洲历史就得重写了。聪明的罗斯福神速地领会了,终于批准了研制原子弹工程——曼哈顿计划,使美国最先研制成原子弹,并把它投在日本的长崎和广岛,迫使日本迅速投降。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思维的敏锐性是创造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使一个领导者在关键时刻对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能当机立断,赢得成功的机遇。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变通性和独特性,即处理问题要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灵活性,且不被常规思维定势束缚,从而表现出非凡的应变能力,不仅要考虑一个东西“是什么”,还要考虑一个东西“还可能是什么”。
记得有这样一件事,一名刚工作的记者,奉命采访某著名演员的首场演出,到了剧场,才知道该演出取消了。于是他就回家睡觉了,半夜后主编怒气冲冲地打电话说,其它各报头版头条都在报导该演员自杀的消息。主编训斥他说: “像这样一位名演员演出取消,这本身就是新闻。记住,以后你的鼻子不要再感冒堵塞了!”这位年轻记者只想到采访首场演出,而没有随机应变地采访“演出取消”的前因后果,这正是缺乏敏捷性和变通性的表现。
一台节目也一样,用敏锐的眼光发现了问题,就能让自己的节目在竞争激烈的广播电视事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2)深刻
节目在构思时,对素材的捕捉、选用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能够深入到客观事物的内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揭示事物的根本原因,并且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结果。
优秀的节目不仅能组织材料,挖掘材料,更能由小见大,由表及里,深刻的地构思创造节目。而深刻性表现为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即透过现象看问题的实质,并善于揭露现象产生的原因,善于预见和研究其进程和结果。马克思从商品流通的现象发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抓住狗见了食物流口水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
一档节目,是否深人事物的核心;是否善于区分主次和表里的东西,以及区分本质与枝节的东西;是否善于抓住问题的全面又不忽略主要细节;是否善于揭露事物的近因及远因、理解事物发展的当前意义和长远利益等等,这些都是节目深刻性的差异,反映了一台节目水平的高低。
那些眉毛胡子一把抓、舍本逐末、丢了西瓜抓住芝麻的节目,都是一种浅薄的表现。 如果能在简单的、普通的、已经熟知的事物中,看出别人没看到的大问题,从中揭示出重要的规律性,那么节目的创新就不会成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