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做错,决不懒惰
因为害怕做错而什么都不做,是最大的愚蠢。没有勤奋努力便不可能有完美。世界上无数的成功与辉煌的业绩都是在勤奋中获得的。
在工作中,人们都担心做错事,受到老板的批评,影响自己的职业前程。可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做错事,就放弃努力。因为,解决这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做,如果不做,就永远无法做对。只有敢于去做,敢于尝试,才能不断进步。
25岁的丁龙进已经是中电铁芯班班长了,按理说本可以脱产了,但他就是闲不住。他常说的话就是:人啊,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丁龙进在公司不但做事,而且什么事都做,不管是不是他的分内工作。即使很多同事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做事,他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原则。他不但认真做好手边的工作,还主动要求去做那些没有人愿意做的工作。当他发现硅钢片有毛刺超标时,马上就去剪切组检查纵、横剪设备;在大小修及设备改造中,凡是经他手的剪切设备,从未出过任何问题;叠片组更是离不开他,一旦发现铁芯有不合格之处,他马上就会指出并纠正,直到铁芯合格为止。而且他还想到了许多有助于生产的金点子,为大家的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并节约了时间。
一天,员工们看到他又跑到车间来摆弄工具和工件,就和他开玩笑地说:“怎么,班长,又想重返工人队伍啊?”
丁龙进却笑着说:“我可从来都不敢脱产啊。你看,刚两天没来,新买来的一批机器我又不会用了,这就是落后了。快来,教教我怎么‘玩’。”丁龙进总称呼工作为“玩”。
员工手把手地教他怎么使用新机器,当他完全掌握了方法时,那股高兴劲像孩子一样。
第二天,大家就在车间看到丁龙进在教一名新员工使用那台机器,大伙都笑了,都说丁龙进“现学现卖”还很不错呢。
鲁迅先生说:你一动不动,这恰恰是最大的错误。这句话用在工作上同样适用。因为害怕做错而什么都不做,是最大的愚蠢与错误。没有勤奋努力便不可能有完美。世界上无数的成功与辉煌的业绩都是在勤奋中获得的。
著名的公众意见调查专家盖洛普与一名记者普罗克特在1986年完成了一个有关成功主题的广泛调查。他们用了极长的时间与列入“美国名人录”的名人面谈,这些名人成功的领域是各种各样的,几乎包括了商业、科学、艺术、文学、教育、宗教、军事等的所有领域。最后,他们把面谈结果编成了一本叫《美国伟大的成功故事》的主题丛书。面谈的内容包括不同的问题,比如家庭背景、教育、性格、兴趣、能力、宗教信仰、个人价值,等等。而研究者的目标是要发掘这些高成就者的共通点。事实上他们的回答都不尽相同,然而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长时间不断地辛勤工作。所有接受采访者都同意,成功并不是因为好运气、特殊才能带来的,而是因为他们通过极大的努力与坚定的决心取得的。他们没有去找寻捷径,也没有逃避辛勤的工作,他们反而欢迎辛勤工作,把它视为成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一致认为真正的成功者是那些最配得到成功的人,每一个成功者都必须付出劳动的代价。没有止境的标准只有用没有止境的不断工作才能不断达到!
的确,在职场中,你要想树立个人品牌,提升自己,让自己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就是辛勤工作。如果你缺乏勇气、忍耐力、决断力,那就磨炼自己具备勤奋的能力。应该深信,上帝赋予你唯一神奇的力量就是勤奋。
华人传奇人物王永庆,小学毕业后被迫辍学,在中国台湾南部一家米店当小工。除了完成送米工作外,他悄悄观察老板怎样经营,学习做生意的本领,因为他总想:假如我也能有一家米店……
第二年,王永庆请父亲帮他借了200元台币,以此为本钱,在自己家乡嘉义开了家小米店。开始经营时困难重重,因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应,王永庆只好一家家登门送货,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几家住户同意用他的米。他知道,如果服务质量比不上别人,自己的米店就要关门。于是,他特别在“勤”字上下工夫,甚至趴在地上把米中的杂物一粒粒拣干净。
为了多争取用户,他宁愿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他的服务态度很快赢得了众多用户,业务逐渐开展起来了。
不久,王永庆又开设了一个小碾米厂。由于他处处留心,经营水平日渐高超,再加上他勤快能干,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克勤克俭,业务范围逐渐拓宽。此后,他又开办了一家制砖厂。
王永庆的发迹使他成为中国台湾传奇式的人物。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王永庆本人常常提及的“一勤天下无难事”的道理。王永庆有一次在美国华盛顿企业学院演讲时,谈到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他说:“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为奇,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之努力。”
宁可做错,决不懒惰,人们在年轻时,就要培养“勤勉努力”的习惯,并且在工作中永远不减勤勉且更加努力,那么这种无形的财产和力量将会成为你终生受用的法宝。
勤奋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成功的进取精神。实实在在付出心血,才能换来真正的享受。
在今天崇尚业绩的社会,不管你现在所从事的是怎样一种工作,不管你是一个清洁工人,还是一个IT精英,只要你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你就是成功的,就是令老板满意的、有品牌的优秀员工。
不要坐等指示,请做需要做的事
那些沉浸在工作状态中、能独立自主地把事情做好的员工——无论他们的背景、训练或技能如何——将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人,品牌价值最高的人。
著名企业家奥·丹尼尔在他那篇著名的《员工的终极期望》中这样道:“亲爱的员工,我们之所以聘用你,是因为你能满足我们一些紧迫的需求。如果没有你也能顺利满足要求,我们就不必费这个劲了。但是,我们深信需要有一个拥有你那样的技能和经验的人,并且认为你正是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最佳人选。于是,我们给了你这个职位,而你欣然接受了。谢谢!
“在你任职期间,你会被要求做许多事情:一般性的职责,特别的任务,团队和个人项目。你会有很多机会超越他人,显示你的优秀,并向我们证明当初聘用你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然而,有一项最重要的职责,或许你的上司永远都会对你秘而不宣,但你自己要始终牢牢记在心里。那就是企业对你的终极期望——永远做非常需要做的事,而不必等待别人要求你去做。
这个被奥·丹尼尔称为终极期望的理念蕴涵着这样一个重要的前提:企业中每个人都很重要。作为企业的一分子,你绝对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出色。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的老板是谁,管理阶层都期望你始终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为了公司的成功而主动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尽管这听起来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是,今天每一个老板要找的人,每一个拥有品牌的优秀员工,基本上是同一种类型,即那些能够不坐等老板指示就可以出色主动地完成任务的人。当然,不同老板的需求因人而异,正如他们所招聘的员工的技能各不相同,但是,从根本上说,他们要找的是同一种人。那些沉浸在工作状态中、能独立自主地把事情做好的员工——无论他们的背景、训练或技能如何——将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人,品牌最卓越的人。
李斌的履历并不复杂。初中毕业后李斌在上海电气集团液压泵厂技工学校学习,此后至今,分别在上海液压泵厂二车间、斜轴车间任工人、工段长。再看看他的荣誉,10年来,李斌几乎荣获了国家和上海市所有的最高荣誉称号:1992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4年被评为“机械工业部劳动模范”;1995年被评为“上海首届十大工人发明家”;199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997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一个初中毕业生是怎样成为一名具有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职称的专家型工人的呢?种种荣誉的背后,是李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奋斗经历和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李斌认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按部就班,也不是简单的勤勤恳恳,更不是死板的依样画瓢,而是要主动工作,做企业最需要的事。
1980年,刚从技校毕业到液压泵厂当学徒工的李斌,看到一位工人师傅正在铣床上以较低的转速加工高精度的零件,李斌突然对这位师傅说:“让我试一试,把加工转速提高一挡,是不是也可以保证加工的精度。”恰巧这位师傅要出去开会,李斌代他操作只用慢速加工了一个零件,加工第二个零件时就提高了一挡转速,居然加工出了完全符合精度要求的零件。第一次主动工作使李斌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