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逃避失败,幸运的是,失败并不可怕,它能使你的人生更精彩。因为成功正是在失败的一次次反省中达到的。只有反省,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它使你总结教训,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具备了反省精神,你将不可战胜。
“严以责人,宽以待己”
一对年轻人,因通奸被捉而绑在了广场上,人们万分愤怒,指责与谩骂的声音像海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有人提议用石块将这对狗男女掷死,获得了一致认可。这时恰巧耶稣路过。面对此景,他想了想便对愤怒的群众说:“好吧,那么就让我们当中完全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扔第一块石头。”结果群众皆黯然了。“没有人定你们的罪吗?那么我也不定你们的罪吧!”耶稣又对那对年轻人说。
我们在批评别人之时,往往只看见别人的过失,却看不见自己也犯的错误。
有四个和尚为了修行,参加禅宗的“不说话修炼”。
四个人当中,有三个道行较高,只有一个道行较浅。由于该修炼必须点灯,所以点灯的工作就由道行最浅的和尚负责。
“不说话的修炼”开始后,四个和尚就盘腿打坐,围绕着那盏灯,进行修炼。经过好几个小时,四个人都默不作声。因为这是“不说话修炼”,无人出声说话,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油灯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枯竭了,负责管灯的那个和尚,见状大为着急。此时,突然吹来一阵风,灯火被风吹得左摇右晃,几乎就快熄灭了。
管灯和尚实在忍不住了,他大叫说:“糟糕!火快熄灭了。”
其他三个和尚,原来都闭目打坐,始终没说话。听到管灯和尚的喊叫声,道行在他上面的第二个和尚立刻斥责他说:“你叫什么!我们在做‘不说话修炼’,怎么开口说话。”第三个和尚闻声大怒,他骂第二个和尚说:“你不也说话了吗?太不像样了。”第四个道行最高的和尚,始终沉默静坐。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就睁眼傲视另外三个和尚说:“只有我没说话。”
四个参加“不说话修炼”的和尚,为了一盏灯,先后都开口说话了。最好笑的是,有三个“得道”的和尚在指责别人“说话”之时,都不知道自己也犯下“说话”的错误了。
“严以责人,宽以待己”是很多人的通病,治疗它的良药只有一味:自我反省。
肯反省的人才能超越自我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有迷才有悟,过去的“迷”,正是今日的“悟”的契机。因此经常反省,检视自己,可以避免偏离正道。
人人都可以养成认错的习惯。
亚伯拉罕·林肯随时愿意认错的个性,使他赢得了共事者的尊敬和亲善。当他在南北战争中对葛耸将军的挺进方向判断错误时,立刻写信说:“我现在想私下向你承认,你对了,我错了。”
有一位教授曾经说:“如果我对一件事情的处理方法不奏效,那么我相信我必定还有许多东西尚未学会,可能我需要求助于别人,或是事情的后续发展会告诉我如何解决。不管如何,我首先得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才能找到答案。”
有位作家说过一句话:那个名叫“失败”的妈妈,其实不一定生得出名叫“成功”的孩子——除非她能先找到那位名为“反省”的爸爸。
的确,肯反省的人,才有自我超越的可能。
有个故事说:有两人因偷羊被捕,得到的惩罚是在他们两人的前额烙上两个英文字ST,是“偷羊贼”(Sheep Thief)的缩写,然后放了他们。
其中一人受不了这种羞辱,就躲藏到异邦,可是碰到的陌生人,仍旧不停地问他这两个字母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的心头不得宁静,痛苦不堪,终于抑郁而终。
另一个人说:“我虽然无法逃避偷过羊的事实,但我仍旧要留在这里,赢回邻居对我的尊敬。”
一年一年过去,他又重新建立起正直的名誉。
有一天,有个陌生人看到这位老人头上有两个字母,就问当地人,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那个人说:“我的额上有两个字母,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也忘了这件事的细节。不过我想那两个字母是‘圣徒’(Saint)的缩写。”
正如卡耐基所说:“若能抬起头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错误也能有益于你。因为承认一桩错误,不仅能增加四周人们对你的尊敬,且将增加你自己的自信。”
培养自省意识
培养自省意识,首先得抛弃那种只知责人,不知责己的劣根性。当面对问题时,人们总是说:“这不是我的错。”
“我不是故意的。”
“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
“这不是我干的。”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不是我的错”是一种全盘否认。否认是人们在逃避责任时的常用手段。当人们乞求宽恕时,这种精心编造的借口经常会脱口而出。
“我不是故意的”则是一种请求宽恕的说法。通过表白自己并无恶意而推卸掉部分责任。
“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表明此人想藉装傻蒙混过关。
“这不是我干的。”是最直接的否认。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是凭借扩大责任范围推卸自身责任。
找借口逃避责任的人往往都能侥幸逃脱。他们因逃避或拖延了自身错误的社会后果而自鸣得意,却从来不反省自己在错误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了免受谴责,有些人甚至会选择欺骗手段,尤其是当他们是明知故犯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罪与罚两面性理论”的中心内容,而这个论断又揭示了这一理论的另一方面。当你明知故犯一个错误时,除了编造一个敷衍他人的借口之外,有时你会给自己找出另外一个理由。桑德拉没有按时完成小组工作计划中自己那一部分任务,她给自己的理由是她需要时间进入状态。而当同事们问起她延误的原因时,她却对他们说自己生病了。
培养自省意识,就得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一直到晚上上床睡觉前,不知道要照多少次镜子;这个照镜子,就是一种自我检查,只不过是一种对外表的自我检查。相比之下,对本身内在的思想做自我检查,要比对外表的自我检查重要得多。可是,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你每天能做多少次这样的自我检查呢?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某一天我们没有照镜子,那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也许,脸上的污点没有洗掉;也许,衣服的领子出了毛病……总之,问题没有发现,就出了门。可是,我们如果不对内在的思想做自我检查,那么,我们就可能是出言不逊也不知道,举止不雅也不知道,心术不正也不知道……那是多么的可怕!我们不妨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就是每当夜里躺到床上的时候,想一想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每当出了问题的时候,首先从自我的角度做一下检查,看看有什么不对;而且,还要经常地对自己做深层次、远距离的自我反省。
培养自省意识,就得有自知之明。就像最有可能设计好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一样,最有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但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然,古人怎么会行“人贵有自知之明”、“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之类的古训呢?自知之明,不仅被当作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且被当作是一种高深的智慧。因此,你即便能做到严于责己,即便能养成自省的习惯,但并不等于说能把自己看得清楚。就以对自己的评价来说,如果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就会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把自己估计得过低了,就会自卑,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只有估准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很多人经常处于一种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状态。一方面,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却又在应该展现自己的时候畏缩不前。对自己的评价都如此之难,如果要反省自己的某一个观念、某一种理论,那就更难了。
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承认错误是一种人生智慧,智慧要求人们对错误采取分析态度,这样才能反败为胜。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将极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如果没有错误,成功就在眼前。可是谁敢保证错误离自己十万八千里呢?
创建于19世纪的彭尼公司原来只是一家小杂货店,其创始人彭尼苦心经营,生意日渐兴隆。到了1940年,公司已拥有资金409亿美元,连锁店的数目达到1 586个,即使是在经济大萧条时代,彭尼公司仍在继续发展。
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彭尼公司的生存遭到威胁。公司信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信条,不搞赊销经营,商品种类也很单调。产品缺乏竞争力,很多商品跟不上时代,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要。
1957年,公司总经理巴腾向董事会提出批评,指斥公司领导保守僵化,对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他认为非改革不可了。
董事长乔治·彭尼认识到巴腾建议的正确性,开始意识到自身错误。他决定实行变革。1958年公司开始实行提供信贷服务,这一举动给公司当年带来了利润。到了1973年,彭尼公司已有12万赊销账户,并且也走上商品品种多样化道路。随后,彭尼公司蒸蒸日上,逐渐成为美国几家大商业公司之一。
勇于承认错误而反败为胜的例子举不胜举。那些为自己行为失误付出代价的人能改正错误当然可喜,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正如卡耐基所说:“若能抬头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错误也能有益于你。因为承认一桩错误,不仅能增加四周人们对你的尊敬,且能增加你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
人不应该犯同样的错误
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可怕的并不是犯错误,而是犯同样的错误。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也不该犯同样的错误。
你如果不幸犯了错误的话,必须找出为什么会犯这样的一个错误的原因,如果你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就能够真正改善你目前生活的质量,从而大大提高成功的几率。
你应该常常分析,自己做错的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当你可以明确地分析原因的时候,就应该马上采取改进措施。不管你有多么成功,你一定要不断地问你自己,这一次为什么会成功,成功最大的原因是什么,记取此次经验并加以重复运用。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杰出的外交官之一。当富兰克林还是个毛躁的年轻人时,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对他尖刻地说:“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尖刻了,使得没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
这位教友指出了富兰克林的刻薄、难以容人的个性。而后,富兰克林渐渐地改正了他的这一缺点,变得成熟、明智。他领会到即将面临社交失败的命运,所以一改以前傲慢、粗野的习性。后来,富兰克林说:“我立下条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自主。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觉得’或‘我想像’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这种方式使他渐渐成为事业的强者。
很多人只能集中精神一天、两天,或者是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两年,成功者却能一辈子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这就是成功者与一般人的差别,他的注意力集中、专注于某事的态度同别人不一样,对目标的信心、决心、毅力和坚持到底的精神,和别人不一样。通过对成功者的研究,你会发现,他们都有这样一个特质——他们都能不断地分析自己做对的事情,以及做错的事情,并且不断地改进。
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用“如何”的问句来取代“为何”的问句是非常重要的。“为何”的问句常常会引起找理由、找借口、解释、追究责任的可能,无益于解决问题。有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误解为运气,以为别人的成功都是侥幸而来,可能是靠背景和关系。这种人从没有想过,自己可以更进步。今天的结果,是你过去的努力,如果你不满意目前的结果,表示你过去的努力不够;如果今天只是抱怨,不采取行动,留给明天的还是抱怨。如果你现在就做决定,不要把焦点放在问题上,因为人生的问题实在太多;要把焦点放在解答上,这样你会发现,一切事情都是非常简单的。
如果你在过去曾经犯过错,为何今天还要为它们懊悔呢?是的,你可以为它们感到遗憾,然后决定去做得更好,这就够了。
“如果我那样做的话,事情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发生了。”一些生意人想着昨天的生意而叹息道。而当他担心过去的时候,他可能错过了今天生意上的更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