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老板严——“所有的老板都是‘周扒皮’”
我们也许能在身边发现这样的情形:前一分钟还和老板唯唯诺诺打电话,后一分钟就会和同事咕噜起来,抱怨老板压给他巨大的工作量;有时老板的想法和他不一致时,他也会在同事面前嚷嚷老板不是;如果老板早回家或者休假,他还会用非常嫉妒的口气批评老板总是不在公司……
似乎抱怨老板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我们想过没有,老板是企业的管家,抱怨老板往往对员工本身并不能得到什么好处。
孙华目前在中关村一家计算机公司做高级程序员。她之所以离开以前的公司,主要是因为她在同事跟前抱怨老板的话,传到老板的耳朵里后,以至于不得不辞职走人。
一次,老板交给孙华一个难度很大的任务,并跟她事先声明“这件事难度大,你敢不敢承担,敢不敢接受挑战”。尽管孙华明白自己的实力,她觉得在公司众人中,老板主动找她征求意见,说明老板器重自己,所以孙华一咬牙就接受了。结果,由于老板给的期限较短,孙华的确没能按时完成任务。结果因为此事孙华遭到了老板批评,并受到了经济处罚。
可她感觉非常委屈也很气愤。孙华认为:既然任务这么艰巨,做不完本是预料中的事。自己当时那么努力,没做完也不该算是工作失误。
“老板真过分,这么短的时间里,让我干那么难的活儿,我都说做不了,可他非让我做,没做完还罚我。”事后,孙华跟身边同事都这么抱怨。
由于她的怨气特别大,对老板也没什么好脸色。老板终于生气了,并说,“这里我是老板,下属只有服从,不许抱怨。我不养白吃饭的人,适应不了就走人。如果你完不成任务,就要考虑是否该换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抱怨老板其实并不是员工明智的选择。如果我们设身处地从老板的角度考虑,恐怕就不会有这么多抱怨了。因为很多老板考虑问题以全局为出发点,从公司的利益出发,而公司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着他自己创业的成败,而普通员工习惯了从自身薪酬待遇,工作强度来考虑。
一般说来,员工重视的是事情的过程,而老板更看重结果,不太考虑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付出的“苦劳”,只要“功劳”,一旦员工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收获时,老板与员工之间就会明显表示不同的看法。这时,员工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
张然在一家软件公司公司工作,由于公司想想进军互联网,要做个垂直网站,刚好他有这方面的经验。公司就让张然负责这项工作,由于老板很重视这个项目,经常过问张然的工作。老板长的高瘦,薄嘴唇,戴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那种很精明,苛刻的那种。不过办事情很仔细,张然在抱怨他要求苛刻的同时,对他的细致也很佩服。
项目刚开始进展还得顺利,到后期的美工总是不能让老板满意,返工了好几次,想想就憋气,美工做的界面连差一个像素都看得出来,线条粗了细了,都看个一清二楚。每次他开会的时候,最紧张的时候就是汇报工作,他要一个个问过来,最多的一天张然被老板问了5次,于是很多程序员都想走,感觉不是工作压力大,而是他施加给的额外压力,让人难受,压抑。
后来,张然也受不了,于是就把自己每天的工作写成日报,每天发到他的E-mail,再开会时,老板就不会反复询问他的工作进度了。到了最后整个技术部都要写日报,这个要归功于张然的“创新”。月底发工资时,老板主动给张然加了五百元。
每当其他员工在抱怨老板苛刻时,张然说在这家公司感受最深的就是细致和高效,老板的苛刻,锻炼了他的能力,促进了他的成长。
在如此苛刻的老板手下工作,张然反而得到了历练和成长。所以,当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就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与其满腹的牢骚,不如调整心态坚持下去。老板对我们要求严格了,表面看似是不好说话,故意在与我们“过不去”。事实上,老板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工作做得更完美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苛刻的老板更利于员工的成长。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就是这个道理。
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与能力, 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比老板要求还要高的工作标准去工作。最终一定会让“苛刻”的老板满意。
抱怨机遇少——“为什么我总不被重视”
“我总不被重视”,这是一些职场人士常找的抱怨借口。他们总觉得自己的怀才不遇,不够幸运,缺少成功的机遇,没有伯乐能够慧眼识英雄,好机遇总是让别人捷足先登,才造成自己碌碌无为的现状。
这种现象也许存在,但是职场人士如果不懂得从自身发现问题,不能分析自己在面临机会时的把握和识别能力,就只会导致自己在愤世嫉俗甚至颓废的路上越走越远。
老总要到北京参加某此会议,员工小吴同行。由于老总的名片用完了,但第二天开会需要再准备一些名片,于是老总特地告诉小吴,让他把U盘里的会议邀请函给打印出来,另外做一盒名片。
因为当天晚上有个宴席,回到酒店时就已经晚上九点多了。为了看一下名片的质量,老总让小吴把邀请函和名片给他,谁知小吴居然说他没去做。
老总一听就蒙了,急忙拿上U盘冲出酒店,到外面的街上去找打字复印店去打印邀请函和做名片。由于时间太晚,街上打字复印店基本都关门了。没办法,他只得挨街去找,谢天谢地,找了几条街后有一家打字复印店由于给客户赶一份资料还没有关门。
在邀请函打印了后,老总给店老板说打印名片的事,店老板讲时间太晚了,名片即使做也得明天来拿。由于开会时间不允许,老总百般向店老板请求,让今晚无论如何把名片给做出来,为了节省时间,老总表示可以把名片内容设计得简单一些。经过再三请求,老板终于答应给做名片。
拿到做好的名片已经是三个小时后了,在回酒店的路上老总尽量克制着怒火,但也下定决心,今后类似的或者其他的事情再不让小吴去做了。
这件事情虽然并不大,但是作为职场人士,犯这样的失误却是不应该的。就以上述的这个案例,小吴完全可以有另外的表现:
1.在接到这项安排时,小吴可以问老总这些东西是否急用。
2.老总已经告诉小吴现有的名片已经要用完了,如果对于一个有心的人来讲,这些信息就可以足以判断出我所要的东西是急用的。
3.当老总发现东西没做时,应该赶紧想办法去补救,要么自己赶紧出去做这些东西或者一块去做,而不是老总出去了,而小吴还在宾馆待着。
正是因为这些细节问题,可能会使人不知不觉中丧失一些机会。在这个社会中,有一条很残酷的职场规则,那就是上级更愿意把机会提供给那些能让上级办事放心的下级,如果你经常做一些无法让上级放心的事,那么上级在提供机会时,有时他是不敢把这些机会提供给你的,因为他同样害怕把机会提供给你时,你把事情再一次办砸,而这本身已经超越了做事本身的能力。
机遇永远青睐卓越的员工。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机遇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那么,只有嘴足够大的人能够接住。只有从来都不辱使命的员工,才能让上级很放心地把机遇给他,没有领导会拿企业的输赢给不成器的员工去赌。因此,机遇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抓住的。
很多人都觉得子敏的运气特别好。
她的专业在这个行业里并不占什么优势,长相一般,能力也并不出类拔萃,但她进入公司后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在每一个部门都做得有声有色,每一次调动都令人刮目相看。关于她的崛起,有各色各样的说法,大致上都有这么一点就是,大家觉得是好运气眷顾了她,给了她得天独厚的机遇,否则她凭什么从人事部文员到分公司经理,一路绿灯呢!
只有子敏自己清楚,机遇是怎么得来的。
进这家大公司的时候,专业优势不明显的她先被分到人事部,做一个并不起眼的文员。那个部门,能言善道、八面玲珑的女孩子和深谙权术、势利平庸的男人层出不穷。她不惹是非,只是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有一次营销部经理偶尔经过她的办公室,看到她处理一件小事情时表现出的得体和分寸感,就打报告要求她去顶他们部门的一个空缺。
到了营销部子敏仍然与以前一样,默默地努力。半年后,她的几份扎实的调查分析报告,为公司创造了不小的业绩,得到领导的认可。一年后,她荣升为营销部经理。看到她在会议上气定神闲、无懈可击的发言,原来行政部的同事大跌眼镜。
子敏荣升公司经理后,在同事与朋友看来,子敏的幸运足以让她从此衣食无忧开始优越的生活了。但不久后,她又接受了新的挑战,前去情况并不乐观的北方分公司。
在分公司里,子敏选择了库存积压最厉害的第一销售处,开始了她的第一步工作。寒冷的冬天,她一个人借了一辆自行车,找代理公司产品的代理商,了解产品滞销的原因。几个月后,情况就开始明显改善了。
不知情的人,当然以为她这两年走红运,哪里知道她成功背后的艰辛。
成功者总是非常“吝啬”,他们从不肯放弃任何一个从身边经过的机遇,他们的成功并不是源于一个机遇的“暴发”,而是从一系列的机遇中逐渐成长的。而机遇是靠努力工作换来的。缺少机遇是浮躁之人的借口,踏踏实实的工作,付出自己的努力,最终才能达到成功。
也许你拥有过人的才华,但是发现机遇却从来不垂青自己。当抱怨自己没有发展机遇的时候,你应该反省一下,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你认真分析过你手头的工作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成就和好处吗?你认真思考过怎样把这份普通的工作做到最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