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第一:成功者无须抱怨
在职场中,抱怨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总能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抱怨自己的机会少,抱怨自己的薪水低,抱怨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如此之类,不一而足。但是如何才能杜绝每天的抱怨呢?睿智的人会发现:成功的人很少抱怨,因为他们无须抱怨,因为他们用能力说话,而不是怨言满天飞。
俗话说“全壶摇不响,半壶响叮当。”盛装了半壶灾难的人一直在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公平,而盛装了一壶灾难的人,却默默不语地忍受着、前进着、努力着……在工作中一味地抱怨,只会让自己离优秀越来越远。
年轻的大学生江友华去见一家企业的老板,试图向这位总经理推销“自己”——到该企业工作。
由于这是一家很有名气的大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又见多识广,根本没把这个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放在眼里。
江友华停顿了一会儿,突然向这位经理提出了疑问:“您的意思是,贵公司人才济济,外人纵有天大本事,似乎也无须加以利用,再说像我这种刚毕业的学生是否有成就还是个未知数,与其冒险使用,不如拒之于千里之外,是吗?”
经理沉默了几分钟,终于开口说:“你能将你的经历、想法和计划告诉我吗?”
江友华似乎很不给面子,他又将了总经理一军:“噢!抱歉,抱歉,我方才太冒昧了,请多包涵!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值得一谈吗?”
总经理催促着说:“请不要客气。”
于是,此时的江友华对着人力资源经理侃侃而谈,他的实习经历和职业规划深深打动了人力资源经理。可想而知,江友华获得了工作机会。
其实,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任何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得到真才实学的人。在当今社会,能力就是生存的资本。没有能力的人终将被社会淘汰。大凡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抱怨激烈的竞争压力,实力让他们底气十足。抱怨无法解决问题,只有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让成功离自己越来越近。
高杰标不是什么大人物,不过是安徽淮化集团硝盐化工分厂厂长。在企业里,分厂厂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上不着天,下不及地,属于中层干部,既无人权,也没财权,只有带头干活的份儿。
但高杰标不同,在淮化集团,他吐口唾沫砸个坑,说话占地方。凭啥?他有本事。他领导的分厂是集团效益的增长点,一年能挣好几个亿!他掌控的浓硝酸产量雄居亚洲第一,目前正雄心勃勃地向“世界第一硝”攀登。
高杰标原来是百分之百的蓝领———他曾经是硝酸车间一名优秀的检修工。俗话说:紧车工,慢钳工,技术全面的是检修工。高杰标在这个岗位上摸爬滚打十几年,把硝酸车间密如蛛网的化工管道、水气电线路以及工艺流程掌握得滚瓜烂熟。走进车间,他只要拿眼瞅一瞅,侧耳听一听,用手摸一摸,鼻子嗅一嗅,就知道设备运转正常不正常。要是出了故障,他手到病除,人称“设备大夫”。凭一手绝活,他也从检修工、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一步步登上分厂厂长的“宝座”。含金量是知识的结晶。
1970年高杰标从部队退伍,进厂当了工人。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面对宛若游龙、密密麻麻的化工管道、数不清的各种线路,眼花缭乱,如坠迷宫。化工生产,都是在管道里进行,看不见,摸不着。水、电、气、油、料各行其道,纵横交错,外行看了头都晕。高杰标拜师学艺,从基础知识学起。老师傅修设备,他主动跟着学,用心记,不懂就问;趁着大修的机会,钻进每台设备,摸清每条线路的走向,熟悉每个节点的功能,还画下草图,带回家反复揣摩。他买来大量技术书籍,对照着生产实践,从理论上弄通弄懂每个工艺流程,决不放过任何疑点。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高杰标苦心学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由外行变成了内行。
一旦成了内行,眼睛仿佛成了透视镜,再看那些设备,就能一眼看透它的“五脏六腑”,那些密密麻麻的管线也都变得简洁有序,一目了然了。高杰标成了技术尖子——但是,越学越觉得脑袋里的问号多,眼前总是横着许许多多未知数: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去年的生产工艺,今年就过时了;原来挺先进的技术,现在看来又落后了。
30多年来,高杰标从未停止过探索。对过时落后的工艺流程,他大胆改进;对设计不合理的设备,他敢于改造。人们评价他:年年有建议,岁岁有革新。正是经过高杰标和他的同伴们的不断学习,不断技改,淮化集团的浓硝酸生产节节攀升,成为亚洲第一!
对生活和工作不抱怨,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进取,自己的能力必定能得到不断提升。只有坚韧不屈、努力奋斗,才能提升自己的实力,最终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名优秀的员工,能力是其必备的条件。优秀员工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抱怨不是真功夫,能力才是真本领。在职场上,面对竞争,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用本领取胜,才能获得公司和同事的尊重,也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感恩也是一种工作能力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是你成为优胜者的条件之一。感恩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品质问题,它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攻略,一个获取能量与成功的途径。
懂得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才能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氛围中,才能成就生命和事业的辉煌。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对身边的人和事负起责任;相应的,他在工作中一定会努力不懈,成为一个最佳的雇员或职业伙伴。对公司、对事业抱有感恩之心的人,不会找借口来搪塞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做任何表面的工作来欺骗老板。他们会认为勤奋工作是一种幸福,努力工作是对职务最好的回报。
李教授十年以前曾经访问过中国台湾的资策会。资策会的全称是“台湾资讯产业策进会”,是一家以从事资讯产业发展为目标的研究开发机构。这里的从业人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
李教授的访问被安排在下午6点半,等他进去的时候,发现整个大楼灯火通明,透过每一间办公室的玻璃隔墙,他惊讶地发现,员工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工作,似乎没有谁准备“提前”下班。
李教授问:“你们这里的上下班时间是不是同其他单位不一样?”
接待他的副总说:“不!完全一样,其实早该下班了。也不是因为你们来就故意表现出这样子的,他们已经习惯于把一天的计划彻底完成再离开办公室,而各自制订的计划都是满负荷的。因此,你很难看到他们在晚上9点钟以前离开办公室。”
“那么,是不是早上要来得迟一些呢?”
“不会的,来晚了会没有停车位,反而更麻烦。”
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他们如此奋发呢?通过与那里的员工的简单访谈,李教授了解到那里的员工工资很高,待遇很好,他们每个人都对工作抱有一颗感恩之心。因此每一个人都试图让自己设计的程序更加合理化,试图使自己设计的程序更加有效率。
在工作中,懂得感恩的人会更受欢迎。因为懂得感恩的人会视公司的财富如珍宝,小心呵护,不容别人糟蹋,时时想着维护公司的利益。试想,一个人能把公司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一样去看待,老板将会怎样看待你呢?许多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离开老板就不灵。
有关专家表示,许多知名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并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而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融入企业的速度,换句话说,就是能否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为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工作中。
郭金生是同仁堂的一名普通质检员,他始终抱持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他在1992刚来到同仁堂时,被分配在药材细料库房工作。但他对药品养护、鉴别知识一无所知,光几百种中药名称已经让他眼花缭乱。看着师傅们娴熟的技能,郭金生感到必须学药、懂药、认药,尽快掌握中药知识,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于是,他每天早来晚走,勤学苦练,认真求教。那时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认药上,看书做笔记,对照图谱,死记硬背,逐步掌握了几百种常用饮片、药材的传统鉴别方法。后来,在领导推荐下,郭金生参加了同仁堂主办的北京市第八届工业系统技术工人比赛暨中药技能大赛,取得了第三名,晋升为高级工,并荣获北京市高级技术能手称号。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领导上把郭金生从库房抽调到质量部,负责验收工作。2003年,“非典”疫情在北京蔓延期间,药材公司承担了“非典”用药任务。在防“非典”八味方推出后,京城出现了抢购风潮,药品供不应求。当时,供应价格每天看涨,质量却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不时发生。同仁堂把人民用药安全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严把购进质量关,不让一斤伪劣药品入库。那些天,郭金生放弃了所有休息日,哪里有验收任务,就往哪里去,经常加班连夜工作,逐次逐批验收饮片180000余公斤,拒收伪劣饮片5000余公斤,在有关部门的检查中没有一种不合格饮片从单位发出,维护了同仁堂的信誉。
通过不懈努力,郭金生不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还成为同事们的学习榜样,影响着同仁堂的上上下下。对于企业而言,郭金生这样的员工是企业所需要的员工。由此可见,感恩并不简单,它是一种能力,更是获得能力的途径。
会感恩的人,为人处世是主动积极、乐观进取、爱岗敬业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而这正是任何一家公司招募贤才的首要条件。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经常教导员工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他认为,一个具有感恩文化的组织才会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组织。
千万不要小看了感恩的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一种自立、一种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
不如化怨气为志气
宽容地讲,抱怨实属人之常情。然而,抱怨之所以不可取在于:抱怨等于往自己的鞋里倒水,只会使以后的路更难走。常言道:放下就是快乐。与其抱怨,不如将怨气转化为志气,化抱怨为抱负,用超然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这样迎来的将是另一番新景象。
抱怨对事情没有一点帮助,与其不停地抱怨,不如把力气用在行动上。在职场上,也有许多人虽有远大的理想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满腹的怨言无处倾诉,如果能把怨气化为志气,努力奋斗,就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山德士,6岁丧父后,母亲出外工作,小小年纪的哈兰就要照顾3岁的弟弟及尚在襁褓中的妹妹。他10岁到农场打工,赚取每月2美元的酬劳养家。他什么工作都做过:售卖车票、轮胎、保险,驾驶过蒸汽船。
哈兰经过10年的钻研,调配出一种以11种香草和香料混合的腌料。后来,哈兰迁往加油站附近的餐厅开展他的饮食生意。为了配合旅客短促的逗留时间,率先采用能加快鸡块烹煮时间的压力锅,以最短的时间生产最大量的炸鸡。1935年,他被肯塔基州州长授衔上校,以表彰他对肯塔基州饮食界所作出的贡献。
二战爆发令餐厅关门大吉。大战结束后,餐厅虽然重开,但一条横跨科尔宾的州际公路粉碎了哈兰东山再起的美梦。旅客都使用州际公路了,根本不会经过他的餐厅,他的生意一落千丈,他不得不拍卖所有财产还债。
当时已62岁的哈兰带着仅余的资产:一张炸鸡秘方、一个压力锅,驾着老爷车穿州过省从头干起。他逐间餐厅兜售自己的配方:“尝尝我的炸鸡吧,要是你喜欢,我可以把调味料卖给你,条件只是你每卖出一块鸡,分我4美分。”放下自尊,顶着失败的创痛和年迈的身体,每天重复地说着同一番话,可不是每个人都挨得住的。终于,第一间被授权经营的肯德基餐厅在盐湖城开业了。至1964年,经哈兰游说成功的特许经营店已达600间,并遍及美、加,那年他已经74岁了。
肯德基上校面对着事业的起落,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重新开始,最终让肯德基餐厅名扬全球。
怨气并不能给你的工作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或指导,在工作当中,怨气只能阻碍事业发展,将怨气转化为志气,才能成为助推事业发展的动力。在面对坎坷的时候,要将自己的抱怨化为抱负,以重新来过的志气和勇气,一定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