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管理着办公室的工作。有一次,王伟安排文印员负责标书制作。当业务员拿回招标文件之后,王伟安排她在27号之前完成,因为招标将在30号进行。除了业务员的路上时间之外,王伟预留了一天的应急时间。结果28号上午,王伟没有见到标书,打电话问她,她说:“还没有做好呢!只剩一个产品效果图了,正在处理。”王伟很着急地说:“那你抓紧时间,上午必须完成。”(当时,王伟努力地保持冷静,因为那个时候是不适宜批评人的。她如果受了批评,接受不了,会严重影响工作情绪。)
事后,王伟与她就这一问题进行沟通时问她:“为什么没有在27号之前完成呢?你说时间太紧张,但我们作业规程里的标书的完成时间是你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承诺的。如果说这份标书内容多,比较特殊,那你为什么没有提前向我解释并寻求帮助呢?”刚开始,她找着借口,但到最后,她还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如果当时她向王伟报告的话,如果她遵循四小时复命制的话……
四小时复命制,反映的是一个职业化员工的修养,也是提高落实责任能力的一种有效工具。训练有素的职场人员都能很好地做到高效执行有效落实。如果你过去没有意识到的话,从今天开始,学会利用这把效率的利剑吧,它必将帮你披荆斩棘、顺路开道,必将让你艰难的落实之路变成康庄大道,必将让你的责任变成顺风车,即刻即达,快速复命!
四小时复命制是一种落实责任的有效管理方法,它不仅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四小时复命制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领导的工作,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我们知道,在没有实行四小时复命制管理模式的企业和单位,往往是领导布置了一项工作,其实是布置工作的领导在操心,其完成工作的结果常常有这样几种:领导天天问,天天操着心,则工作的完成情况相对会好些;若领导不及时过问,则实际操作的人可能拖延工作甚至不去做这项工作,当领导什么时候想起这件事时,他有一大堆理由去解释原因。诸如这种事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也致使很多做领导整天忙得晕头转向,不亦乐乎,而四小时复命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四小时复命制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强调的是领导布置工作内容,而接受工作的员工必须提出这项工作完成的具体时间和完成是否有困难,如果没有困难,到时必须完成,并在完成工作的四小时内向领导汇报;若完成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四小时之内向领导汇报,得到领导的明确指示。采用四小时复命制会使工作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落实任务先要落实责任:责任到位,执行才能到位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砖城,这与它所用砖块的质量不无关系。据记载,该城墙所用砖块都是由长江中下游附近的150多个府(州)、县烧制的,砖的侧面刻着铭文,除时间、府县外,还有4个人的名字,分别是监造官、烧窑匠、制砖人、提调官(运输官)。
砖上刻人名的用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参与人员的名字都刻在砖上,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旦出现问题,谁也赖不掉。无论监造官、提调官,还是烧窑匠、制砖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样要被追究责任。这就使得参与人员丝毫不敢懈怠,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最后交砖时,检验更为严格,由检验官指使两名士兵抱砖相击,如铿锵有声、清脆悦耳而不破碎,属于合格;如相击断裂,责令重新烧制。正因为责任如此清楚,才保证了城砖质量上佳,以致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的风雨,仍巍然屹立。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企业一定要有明确的责任体系。权责不明不仅会出现责任真空,而且还容易导致各部门之间或者员工之间互相推诿责任,把自己置于责任之外,这样做使整个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明确的责任体系,是让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把各自的工作做到最好。
企业组织的岗位与岗位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是责任与责任的关系。他们之间就犹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中一个个相互咬合的齿轮,每一个齿轮的责任,都直接面向了与自己咬合的、上下左右的齿轮。如果某一个责任环节缺失了责任,大齿轮责任缺失,将导致整个机器停止运行;一个小螺钉的缺失,将产生机器运营的缓慢和危险。
1994年年底,董明珠出任格力经营部部长。她上任不久,就针对组织内部中“职责不清,工作混乱”的情况,建立了一套循环监督机制:计划受财务监督,财务受开票员监督,开票员受电脑统管监督;电脑统管受计划监督。
层层监管的制度一出台,一个合理的网络很快形成了:财务处有钱才能发货,发货后开票员记账,开票单再输入电脑。这样财务往来多少钱都可以清清楚楚反映在账上,每天都可以从账上看到有多少钱,发了多少货。这样一来,任何业务员、经销商都不能再像以前钻空子了。自1995年5月以后,格力的财务再也没出现过混乱,也再没有应收款收不上来的现象。
最宝贵的精神是落实的精神,最关键的落实是责任的落实。落实任务,先要落实责任,因为责任不清则无人负责,无人负责则无人落实,无人落实则无功而返。落实责任,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要保证。
只有落实责任,才是落实任务、对结果产生作用的真正力量。只有落实责任,我们的单位和企业才能更加欣欣向荣;只有落实责任,战略才能很好地推进,崭新的未来才能扑面而来;只有靠落实责任,个人的潜力才能得到无限的开发,个人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责任心不是“做事”,而是要“做成事”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你做某事,那就把它做好,如果你不会或不愿做它,那最好不要去做。”责任心教我们不只是“做事”,而是“做成事”。那么,“做事”和“做成事”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看中国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教育女儿的故事。
有一天,刘墉和女儿一起浇花。女儿很快就浇完了,准备出去玩,刘墉叫住了她,问:“你看看爸爸浇的花和你浇的花有什么不一样?”
女儿看了看,觉得没有什么不一样。
于是,刘墉将女儿浇的花和自己浇的花都连根拔了起来。女儿一看,脸就红了,原来,爸爸浇的水都浸透到了根上,而自己浇的水只是将表面的土淋湿了。
刘墉语重心长地教育女儿,做事不能做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彻底,做到“根”上。
其实,工作就和浇花一样,如果只是简单地做事,不用心,不细致,不看结果,敷衍了事,那就等于在浪费时间,做了跟没做一样。
只做事,而没有做成事,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很多人看起来一天到晚都很忙,似乎有做不完的事,却忙而无效:事情没有任何结果。
小王和小李同时受雇于一家超市,大家都是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小王便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从售货员到领班,从领班到部门经理,一再被提升。小李却像被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小李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对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那些吹牛拍马屁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李,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儿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小李”,总经理说:“你现在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李很快从集市上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小李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总经理又问。
小李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休息一会儿吧,看看小王怎么做的。”说完,总经理叫来小王:“小王,你现在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王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一会儿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集市卖,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像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来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总经理看了一眼红了脸的小李,说:“请他进来。”
有强烈的责任心去做事,就不只是 “做”,而要“做对”、“做成”、“做好”。许多员工都会说‘这个我已经做过了’,但是从来都不管做的结果怎样,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如果一个企业的销售人员每天忙着推销,却不看对象、不问方法,看起来是在“做事”,但结果可能是一件产品都推销不出去。
责任保证结果,一切以“做成事”为最终目的。一名员工如果懂得了这一点,就会积极想办法,既看过程又看结果——不仅把事“做”了,还把事“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