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0200000022

第22章 菜根谭·识人有术,察人有方(1)

画人画虎,知人知面。人生万难,识人最难。具有识人的本领,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时候用不同的策略。看透人心,你可以在交际中掌握主动权,观其言行而知其本质,作出最佳的应对之举。

识人当观其心术而非相貌

《荀子·非相》有云:“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观察人的外形不如论及人的内心思想,论及人的内心思想又不如看其所采用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内心思想的魅力高于其形象,而处世方式又胜于其内心思想。如果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正当、合理,又与内在思想和谐统一,就算身材相貌不好,也不会妨碍他成为光明正大道、德高尚的君子。相反,身材容貌虽好,但思想行为是邪恶的,也不会妨碍他成为卑鄙无耻的小人。

《菜根谭》讲:“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肝脏感染上疾病,那么眼睛就看不清,肾脏染上疾病,那么耳朵就听不清。病虽然生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但是病的症状必然发作于人们所能看见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做到表面没有过错,必须先从看不到的细微之处着手。所以说不管是看人好是做事,都不要只看表面。

人与人交往,特别是初次交往,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是这第一眼往往从形象开始,因此人们常常习惯以貌取人。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有其偏颇,甚至会因此错过品德高尚之人,或者遇人不淑。对于应该如何取人,荀子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佳答案。

由此可见,识人当观其心术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这才是识人之道。

识人最忌以貌取人。有的人可能外表很美,而内心丑恶,有的人也可能外表丑陋,而内心却聪慧、高洁。

唐玄宗时,裴宽曾在润州地方官员手下做事。当时的润州刺史韦诜的女儿正是待嫁之龄,他一直想挑选一个好女婿,却没有遇到最满意的。一天,他在家里休息,登楼望远,发现花园有个人正在埋东西,他很好奇,于是问家里人那个人是谁。家人出去打听了一下,回来报告说:“那个人是裴宽。他为官清廉,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贿赂,生怕玷污了自己的名声,辱没了家门。有人送给他一大块鹿肉干,没容他回绝,放下东西就走了,他没办法,只好将这块鹿肉干埋了起来。”韦诜听后,对裴宽的人品赞叹不已,决定把女人许配给他。

成亲那天,韦诜让女儿躲到帷帐后面偷偷看一眼裴宽。这一看,让韦家小姐很是难过,因为裴宽又高又瘦,穿着一件碧绿的衣裳,当时人们都取笑他,叫他“碧鹳”。韦诜见女儿如此态度,于是严肃地说:“父母爱惜自己的女儿,一定要让她嫁给贤良的公侯做妻子,怎么能够以貌取人呢?”果然,裴宽不负岳父的重望,后来官至礼部尚书,声明远扬。

韦诜选中了裴宽,着眼点不是放在此时此地,而是放在了彼时彼地。他不以貌取人,不以贫富取人,而关注于一个人的人品,可见其高明的识人之术。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孔子的弟子中有叫澹台灭明的人,字子羽。此人本来“欲事孔子”,但由于其“状貌甚恶”,孔子就以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材,不大喜欢他。于是子羽只好退学了。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却是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离开孔子以后,“南游至江”,竟然“名施乎诸侯”,“从弟子三百人”。对这件事,孔子很后悔,并且总结教训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其实,仔细想想,以貌取人的做法是很可笑的,毕竟容颜是父母给的,谁也改变不了,当然整容就另当别论了。容颜易老,而个人的气质和修养却是后天形成的,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才是属于他自己的本质的东西,以貌取人岂不是舍本逐末吗?

相人三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观察人,“视其所以”,看他的目的是什么;“观其所由”,知道他的来源、动机;“察其所安”,再看看他平常做人是安于什么,能不能安于现实。一个人做学问修养,如果平常无所安顿之处,就大有问题。有些人有工作时,精神很好;没有工作时,就心不能安,可见安其心之难。

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句话出自《菜根谭》,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华应该像珍藏的珠宝一样,绝对不能轻易炫耀,让别人轻易地识破自己。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很难,因此要掌握一些方法。

“视其所以”,是指要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做事的目的和动机。动机决定手段。我们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我们仅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我们对人的认识又有多少呢?齐桓公被易牙所谓的忠诚所感动,结果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

“观其所由”,就是看这个人的一贯的做法。君子也爱财,但君子和小人不同,小人可以偷,可以抢,可以夺,甚至杀人越货;君子却做不来,即使钱财如同身旁的鲜花随意采撷,他也要考虑是不是符合道。有时候不在乎一个人做什么、做多大、做多少,而要看他怎么做,官做得大,却是行贿得来的,钱赚得多,却是靠坑蒙拐骗得来,那也为人所不齿。

“察其所安”,就是说看他安于什么,也就是平常的涵养。比如心浮气躁,比如急功近利,比如眼红心跳,比如一有成绩就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比如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等等,都是没有涵养的。这样的人,做事有可能半途而废,交友有可能背信弃义。只有踏实安静的人才能有所成就,而不被身外之物所包裹。越王勾践如果没有静心,怎么能卧薪尝胆?司马迁如果沉不下心,宫刑的痛苦还不缠绕终生,哪还有什么心思写《史记》?韩信如果没有静心,早成为流氓的手下败将,还能帮助刘邦成就霸业?静心是在寂寞中的坚韧,在困苦中的达观,在迷离中的坚定,在庸常中的高贵,在失败中的自信,在成功中的沉稳。有如此品质的人,谁又能怀疑他呢?

用这三点去识人,自然能够把人看明白。孔子连说了两遍,似在肯定,又似乎在提醒人们做到这点又是多么不容易。

历来人们都认为,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人海茫茫,世事无常。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很难,正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在这里,孔子为我们知人识人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除了孔子之外,孟子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相人”故事。

魏国的新王襄王即位了,第一次召见孟子,两人见面谈话的情形和内容,没有作客观的直接记述,只说孟子见过襄王以后,出来对别人说:这位新王,一眼看上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像个皇帝。孟子又补充一句说:等到接近他时,再仔细地看看,他一点谦虚之德都没有,一点恐惧戒慎的心情也没有。

“望之不似人君”这句话,后来便成了千古名言。直到今天,人们还常会借用这句话去批评别人,每个人都可以体会一下,当借用这一句话去批评别人时,自己的心理、情绪上,是什么状况,那种心理状态是颇为复杂、微妙而难以形容的。

一个越是有德的人,当他的地位越高,临事时就越是恐惧,越加小心谨慎。当时的魏国,强邻环伺,四面受敌,败仗连连,国势不振,襄王应该知道国君之难当。然而,他没有丝毫的诚惶诚恐,反而志得意满,这是一种“器小易盈”的表现。

人有各种的品质。人之所以成功,自有他器度,有优良的品质。而看人的器度好坏,也如同鉴定东西品质好坏,从外形上即可看出一样,从人的言谈举止之间,即可看出此人气质如何。所谓“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对帝王人物的评语,就是对器度的描写。

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不细观则不能明识,不明识则不能善用。只有知人才能善任,因为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刻,用起来就越得当,相处起来才能减少摩擦。

同类推荐
  •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精心选取了 100个精彩的智慧故事,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谓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这些小故事同样折射出人类智慧的灵光。浓厚的文学气息、寓意深远的人生哲理、精美典雅的插图,有助 于开启青少年朋友们的心灵和智慧大门,为读者朋友 营造了一个清新隽永的阅读氛围
  • 态度改变一切

    态度改变一切

    《态度改变一切》是奥里森·马登的作品之一。他发现年轻人一般都有对成功的热望,也渴望了解成功人士前行的足迹,希望详细地了解成功者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所以,马登在本书中讲述了许多成功者的故事,然后用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从平庸甚至失败中奋起,就必须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人生。
  •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其实就是人性的特点,曾仕强教授集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深厚学养于一身,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看法。对于人性的弱点,我们了解得越透彻,越容易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从而越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个人都有弱点,但弱点不等于缺点,如何让弱点变成优点,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找到正确的认识自己、读懂他人的好方法,从而发现为人处世其实不难。
  • 最神奇的气场效应

    最神奇的气场效应

    也许你没有钱,没有地位,也没有富爸爸;也许你正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这都没关系,你还有追求幸福未来的权利,有奋斗不息的意志。最重要的是,你有与生俱来的气场,也有后天的进取心。掌握了气场定律,不怕找不到你的气场。
  • “秀”出正能量

    “秀”出正能量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或爱情上的成功,就要敢于秀自己,善于秀自己,不能等待,不要沉默,否则就永远不会得到机会的眷顾。《“秀”出正能量》是一本讲述如何秀自己的自我表现书。本书不仅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上秀自己,还告诉你如何在口才上秀自己,如何在情感上秀自己,如何在外在气质上秀自己……它会让你认识自己的能力,正确秀出自己的才华。
热门推荐
  •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在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存在很多奇怪的人和事,如果你看不懂,那么很有可能糊里糊涂地被利用。本书便结合社会现实,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少了些小清新,多了些重口味,给大家新鲜刺激的阅读感受的同时,让你轻松掌握心理掌控术、读心术和攻心术。
  • 我在爱情里落了单

    我在爱情里落了单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爱情也如此。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著,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
  • 重生之嫡亲贵女

    重生之嫡亲贵女

    前世的丁紫,是文武双全的嫡亲大公主,惊才绝艳不输男儿,和亲路上被刺而亡。今世的丁紫,身为侍郎府嫡长女,被姨娘设计气死。于是她在一群吵闹谩骂指责中重生而来,她,誓要改变现状!!!姨娘各个心肠狠毒想谋害,她见招拆招,手段更为狠毒高超。庶妹虚荣,挑拨离间中想害她清白,她淡手一扬,反击开始。父亲优柔寡断色心不减,她暗中送人,一个个眼线无声置入府内。祖母心思深沉,她小心经营,植下掩人耳目温顺的种子。本以为今生护好嫡亲的弟弟,让他茁壮成长,便知足了,可谁知他们的出现,改变了她的计划与命运……
  • 终是有情人

    终是有情人

    他是个医生,她是个医学院的学生。她对他一见钟情,他却茫然不知所爱。为了她,他和不爱的女人结了婚。新婚之夜他却发现自己不能同房,受尽凌辱之后,他消失了。两年后的归来,他摇身一变成了归国富商,更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复仇者......
  • 清代地方城市景观的重建与变迁

    清代地方城市景观的重建与变迁

    本文的研究以反映清代地方城市景观在明末清初动乱后的重建与发展为主题。本文将围绕着清代成都景观的重建展开研究,以城市景观建设为轴线构建一个...
  • 间谍先生:复仇者

    间谍先生:复仇者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1995年,一名美国青年在塞尔维亚惨遭杀害,凶手神秘消失,却仍让人谈虎色变。6年后,凶手出现。死者家属重金寻找“复仇者”,必须活捉凶手。“复仇者”为别人复仇,也为自己复仇。然而,复仇计划在一开始就被泄露。身份神秘的凶手,不仅早已获得政治庇护,就连美国情报机构,也全都是他的人。“复仇者”单枪匹马,一步步逼近目标,却发现自己正被卷入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中……
  • 领导素质的培养(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领导素质的培养(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蛹之生

    蛹之生

    听小野讲故事,台湾青春的美好时光!有些人,随着青春沉睡历史。有些人,随着岁月刻骨铭心。二十二的小野,凭借《蛹之生》拿下台湾联合报小说奖,这本在他大三时期完成的作品,一举将他推向畅销书作家行列。这本小野的早期作品,以当时大学生的角度,来观察并表达校园、社会里的种种现象。《蛹之生》充满热情与理想,用作者的话来:“这是一本描写那个很蠢却很纯的时代大学生寻找自我和爱情的小说集。如果用更现代的语汇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纯爱、热血、励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隐世

    隐世

    物理学家罗亚在寻找平行世界的时候,被失控的强子对撞机乱流击碎身体。可是罗亚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出现在了战国末年。强悍的大秦帝国。试图复国的周朝后裔,隐世家族的诛神计划,诸子百家对这个世界的掌控,还有来自遥远大西国的后代……这些拥有庞大势力的国家和组织,无不围绕罗亚展开了行动。这个世界,因为罗亚的到来,产生什么样的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