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浮气躁,成事不是败事有余
人要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能浮躁。一个人如果有轻浮急躁的缺点,是干不成大事的。
《菜根谭》里讲:“机动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气;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有心机的人容易产生猜忌心,会把杯中映出的弓影怀疑成为蛇蝎,甚至看见石头都会看成卧虎,结果内心充满着杀气;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即使遇见像石虎这样凶狠的人也能把他们感化得像海鸥那样温顺,把蛙声当做悦耳的乐曲来欣赏,结果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气,从中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有则寓言,说的是宋国有个种田人,为了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下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拔完回到家,他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田里的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后,忙到田里去看,只见田里的禾苗全都枯萎了。
今天用来比喻强求速成反而坏事的成语“揠苗助长”,就源于这个故事。急于求成是永远不会获得想要的效果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浮躁心理是造成人们做事目的与结果不一致的常见的原因。具有浮躁心理的人,一味地追求效率和速度,他们通常是手脚比脑袋快,想到什么做什么,却往往不会考虑结果,最后常常犯拔苗助长的错误,让自己所做的工作事倍功半,结果只能与成功背道而驰。
有人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小付走过去管闲事,想要帮那个人一把。小付对那人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锯子,但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
于是小付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
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小付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了。
后来人们发现,小付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
为什么小付付出那么多,终究一事无成呢?答案很简单,小付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急于追求更高的目标,而不是在一个既定的目标上下工夫。小付浮躁的心态导致他最后落个两手空空。
宋朝的朱熹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到了中年之时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于是他坚信“欲速成则不达”这句话,之后狠下苦功,最后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有一句十六字真言:“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为什么当今的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呢?因为当前更多人信奉的是:“随主流而不求本质”,在追求的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目的性,不追求人生最根本的目的,转而追求一些形式上的成功。正如一句话中所说的,瞬间的成就可以使人获得短暂的名利,但如果谈起永恒,无非只是皮毛之举。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垒成泰华岑。”这一出自宋代陆九渊《鹅湖教授兄韵》的诗句劝喻人们:涓涓细流汇聚起来,就能形成苍茫大海;拳头大的石头垒积起来,就能形成泰山和华山那样的巍巍高山。只要我们勤勉努力,持之以恒,那么不论自身条件与客观条件如何,都能走上成才建业之路。
所以,生活中,如果我们想取得永恒的成功,就必须静下心来,摆脱速成心理,看清人生最根本的目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走上成功的道路。
沉下心来,剔除心中的杂草
一般人谈到平常心的问题,很喜欢引用一句话:“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但要深刻地理解这句话,并不容易。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都鱼跃鸢飞。这是《菜根谭》中的一句话,是说心海中没有大风大浪,那么到处所见都是一片青山绿水;本性中保存着爱心善意,那么随处都能看到自由自在的游鱼和飞鸟。告诫我们要沉下心来做事。
老子说:“轻率就会丧失根基,浮躁妄动就会丧失主宰。”稳重是轻率的根基,沉静是浮躁的主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持重守静乃是抑制轻率躁动的根本。故而简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浮躁就是种种炽情惑乱了我们的心,蒙蔽了我们对事物整体的理智识见,从而忽视或排斥了理性而任由感情发泄。言轻则招扰,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轻忽浮躁乃为人之大忌。庄子说:“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古代有个叫养由基的人精于射箭,具有百步穿杨的本领。
有一个人仰慕养由基的射术,决心拜养由基为师,经过几次三番的请求,养由基终于同意了。收为徒后,养由基交给他一根很细的针,要它放在离眼睛几尺远的地方,整天盯着看,看了两三天。这个学生有点疑惑,问老师:“我是来学射箭的,老师为什么要我干这莫名其妙的事,什么时候教我学射术呀?”养由基说:“这就是在学射术,你继续看吧。”于是这个学生继续看。
过了几天,他便有些烦了。他心想我是来学射术的,看针眼能出神射吗?养由基教他练臂力的办法,让他一天到晚在掌上平端一个石头,伸直手臂,将石子平端在手掌上。刚开始倒不觉得累,可一会儿之后,手臂就开始发酸发胀,实在很累。那个徒弟又想不通了,他想,我只学他的射术,他让我端这石头做什么?尽跟我耍花招,诚意也没有。养由基看他不行,就由他去了。
这个人最终没有学到射术,空走了很多地方。如果他能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从一点一滴做起,他的射术也许就会精湛起来。
作家秦牧在《画蛋·练功》文中讲道:“必须打好基础,才能建造房子,这道理很浅显。但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人一浮躁起来心里就像长了草,而且是没有根基的草,被急功近利的风一吹,就跑掉了,结局只能是无果而终。
因此,做人切忌浮躁、虚荣、好高骛远。要沉下心来,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地对待名利得失。
纵有千军万马,按住心兵不动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理性和情绪上的斗争,自己随时随地在和自己争讼。这种“心、意、识”自讼的状态就叫做“心兵”。普通人心中随时都在打内战,如果妄念不生,止水澄波,心兵永息,自然天下太平。
《菜根谭》中讲,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其气,气平则外横不侵。阐述的道理是,要想制伏邪恶必须制伏自己内心的邪念,自己内心的邪念降服了,其他一切邪恶自然都不起作用了;要想控制不合力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住自己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住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躁,到那时所有外来的横逆事物自然不能侵入
心兵慌乱之时需要“快刀斩乱麻”,就像最终成为亚细亚王的亚历山大在面对戈迪亚斯的神秘绳结时一样,一剑落下,绳结自开。如果在纷扰之中心兵慌乱,乱作一团,最终只会溃不成军。然而,许多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时,通常会兵荒马乱,自乱阵脚。
一个人经过两山对峙间的木桥,突然,桥断了。奇怪的是,他没有跌下,而是悬在半空中。脚下是深渊,他抬起头,一架天梯荡在云端,望上去,天梯遥不可及。倘若落在悬崖边,他绝对会乱抓一气,哪怕抓到一根救命小草。可是这种境地,他彻底绝望了,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渐渐的,天梯缩回云中,不见了影踪。云中有个声音告诉他,其实这是障眼法,只要轻轻踮起脚尖儿就可以够到天梯,但他手足无措,自乱阵脚,结果陷入绝境。
人生就是如此,从容淡定中,就是另一种活法,另一番境界。有句禅语叫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亮太高,凡尘的力量难以企及,但是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美丽的脸就会笑在掌心。
有一则有趣的笑话,下雨了,大家都匆匆忙忙往前跑,唯有一人不急不慢,在雨中踱步。旁边大步流星跑过的人十分不解:“你怎么不快跑?”此人缓缓答道:“急什么,前面不也在下雨吗?”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人们在面临风雨匆忙奔跑之时,那个淡然安定欣赏雨景的人,其实深谙从容的生活智慧。从容淡定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大境界,别人都在杞人忧天、慌不择路,只有他镇定从容。
中国古代的一位君王,在接见新来的臣子时,总是故意叫他们在外面等待,迟迟不予理睬,再偷偷看这些人的表现,对那些悠然自得、毫无焦躁之容的臣子委以重任。无独有偶,古罗马也有位皇帝,常常派人观察那些第二天就要被送上竞技场与猛兽空手搏斗的死刑犯,仔细观察他们都有什么样的表现。对于那些在惶恐众人中安枕沉睡且面不改色的人,通常在第二天早上悄悄释放,并将其训练成带兵打仗的猛将。
一个人的胸怀、气度、风范可以从细微之处表现出来。或许,古罗马的那位皇帝以及中国的那位君王之所以对死囚或新臣另眼相看,便是从他们细微的动作情态中看到了那种处变不惊、遇事不乱的从容。
从容让人在车马喧嚣之中多一分理性,在名利劳形之中多一分清醒,在奔波挣扎中多一分尊严,在困顿坎坷中多一分主动。从容是一种处世泰然,是一种宠辱不惊;从容是以一颗平常心接受着现实的凝重、琐碎、磨难甚至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