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600000002

第2章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1)

安全关乎社稷,责任重于泰山

当今社会,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人们不仅关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更关注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企业而言,生产的安全事关员工的生命安全,面对企业的产品而言,产品质量的安全事关广大的消费者。所谓“人命关天”,安全事关人命,容不得半点疏忽。江泽民同志曾强调:“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是的,安全之重,重于泰山。

2008年4月,一起近10年来全国铁路行业罕见的列车相撞事故在瞬间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举国震惊。

4月28日凌晨4时41分,由北京开往青岛的下行T195次列车,运行至山东胶济铁路周村站至王村站间,发生列车脱线事故。机车后第9节至17节车厢脱轨,其中尾部车厢侵入上行线,与上行线由烟台开往徐州的5034次列车发生碰撞,造成5034次列车机车及机车后第1节至5节车厢脱轨。经调查,有70余人在本次火车相撞事故中遇难,416人受伤。

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对原因的追踪,人们发现,这是一次本来可以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故。这次事故的发生令人痛心、教训深刻。

“通过调阅T195次列车运行记录监控装置数据,该列车实际运行速度每小时超速51公里。”2008年4月29日,刚刚被任命为济南铁路局局长的耿志修说。

现场负责调查指挥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安监总局局长王君说,这充分暴露了一些铁路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到位、领导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的严重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基层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淡薄,现场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安全生产责任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调查表明,思想意识上的轻视、疏忽,没有在心中树立起“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是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每次灾难发生以后,都会有一批人被处理,一些企业被处罚,可是即使这样,我们能换回那些逝去的生命吗?我们能分担那些伤残者的痛苦吗?都不能。管理者只有重视起来,从安全生产的每个细节抓起,才能把人身伤亡数字降下来。“责任追究要有切肤之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针对一次又一次发生的恶性生产事故提出的这一要求,十分值得我们重视。

美国从1975年到1996年,发生了208起硫化氢泄漏事故,却没有一个人因此丧生。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之一,近年来每年煤矿死亡人数只有40名左右。1976年以来,美国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矿难仅13起,平均两年发生一起。

再看看我们,仅贵州一个省,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2003年1~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1~5月煤矿发生死亡事故205起,死亡398人。我们的管理者应该深刻地反省,看看我们缺了些什么?

我们的企业一定也有很多的规章制度,然而,仍然无法避免恶性生产事故的发生,其关键原因就在于企业领导安全生产意识不到位,没有在心中树立起“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另外,有些人在责任面前还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没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自己也没有必要去承担责任,这种错误心理的滋生主要源自我们的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者“以结果论责任”,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责任追究机制。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

某市化工厂发生了一起危险化学品厂区内大量泄漏的事故,当时没有造成爆炸事故。政府部门的处理结果在一番“讨价还价”下,只是处罚了2万元人民币。而他们砍价的理由竟然是“仅仅是泄漏,并没有造成重大事故”。稍有一点安全意识的人都知道,未遂事故和某些重大事故相比,发生、发展的机理都是一样的,所差的仅仅是一点点的偶然因素。而对于这次事故,其实只是一点火花的差距而已。如果有了这点火花,整个厂区和周围的居民,甚至半个城市将惨不忍睹。

在一个企业组织中,责任应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这样才能避免疏忽和懈怠责任的现象。责任重于泰山,意味着责任既要“各就各位”,又要互相衔接,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的风险责任链。这种链条式的责任体系涵盖了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等法律范畴。一旦发生责任事故,就应及时追究地方政府的责任、企业管理者的责任、企业承包者的责任,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撤销、开除或罢免有关领导的官职,追究有关涉嫌严重渎职犯罪人员的刑事责任,履行赔付有关伤亡人员的医疗、生活、抚恤、丧葬等费用。换言之,各种责任一个也不能遗漏,各类责任人员一个也不能放过。责任落实到人,才能够避免责任在集体中悄然“分解”的现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健全安全生产制度。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综合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操作制度,对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

安全生产责任制也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是所有劳动保护规章制度的核心。有了这项制度,就能把安全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从制度上固定下来。这样,劳动保护工作才能做到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专责,使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分工协作,共同努力,认真负责地做好劳动保护工作,保证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其他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

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奖惩制度的结合,也是加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提高干部员工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自觉性的作用是很大的。同时,有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出了工伤事故之后,就能比较清楚地分析事故,弄清从管理到操作各方面的责任,对吸取教训、搞好整改、避免事故重复发生,是一项制度保证。

当然,制度固然重要,然而责任的落实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行为问题。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60%~75%的安全生产事件都归因于人的行为失效(简称“人因失效”),只有当每一个员工都能自觉主动地负起自己的安全责任,使自己成为一道安全屏障时,安全生产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不绷紧安全的弦,就弹不出生产的调

安全生产工作中一直不断强调的“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真的有人做到吗?

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左右,浙江杭州萧山湘湖段发生地铁施工塌方事故,导致萧山湘湖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下陷15米,一些行进中的汽车坠入塌陷处。截止到24日,事故死亡人数确认为17人,另有4人失踪。有10名伤员住院治疗,伤情基本稳定,继续接受医疗救治。

基本可以确定,土质太软造成的土地滑移是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土质流失性强、来往车流量大、雨水浸泡等原因造成了基坑内外压差较大,当内外压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土体移动就不可避免。一位地质专家也分析说:“杭州浅部地层主要以软土、沙性土为主,对工程而言,地质性能本身比较差。”这位专家还表示:“地下工程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土和水,萧山的条件不是特别好。”

令人费解的是,2008年7月14日,杭州地铁一处工地已发生过一次路面坍塌事故,导致出租车滑落,死亡1人。但遗憾的是,这次坍塌事故付出的生命代价并未阻止事故的再次发生。这充分说明了安全生产中人们的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安全管理不善。鉴于地铁施工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风险性,从前期勘探、规划,到建设施工、维护运行无不需要强烈的安全意识、科学周密的安全管理、严格的安全监管。在生产工作中尤其是高危、高技术性的工作,需要将安全责任融入每个人的血液里,否则,安全无法保障,生产是无法正常进行的。

只顾着忙生产,却忽略安全,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得不偿失。优秀的企业都懂得要想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首先要确保安全,而安全靠责任来护航。

河北省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小屯矿的门口大牌子上写着“安全第一、生产第二”,2007年该矿党委书记、矿长高武当选为“中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一个煤矿一年实现安全生产,靠的是运气;二至三年连续安全生产,靠的是管理;实现五年以上安全生产,就得靠企业的文化建设。”这是高武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小屯矿通过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安全管理理念。

“确认机组附近的顶板支护完好、两帮无片帮煤,确认完毕,亚克西!确认机组开关已停电、闭锁、挂,确认完毕,亚克西!确认机组滚筒离合器已打开,滚筒已摘下,确认完毕,亚克西!确认机组工作地点的支柱已拴牢,确认完毕,亚克西……”开始工作前,一名普通的采煤机司机一边用手指着,嘴里一边大声确认着。在这里,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进行“风险预控手指口述”,干部、员工人人会背、会用。一名叫郭雷的工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一次管理人员下井检查完要离开时,他对管理人员说:“你们先别走,等我确认完了再走。”自觉地要求管理人员遵守安全规定。

“员工为天,生产为地,我要让矿工挣‘安全钱’。”高武告诉员工,“如果在不安全的前提下,领导要求干你可以不干,并来找我。”

我们的社会靠生产活动维持运行,生产非常重要,但失去安全保障的生产危如累卵,一旦出事就可能付出百倍千倍的代价,甚至无法弥补。“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应时刻铭记在心,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上至管理者,下到每一位员工,都应将安全责任化为安全行为。忽视安全,必遭惩罚。

2006年11月5日上午9点左右,山西同煤集团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煤矿51108工作面突然发生断电事故。按照规定,如果遇到停电,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立刻撤出,可当时并没有撤出。大约30分钟后,电又通了,工人们又开始生产。到11点左右,断电事故再次发生,工人们仍然没有撤离。11点45分,爆炸发生了。事故发生时,当班393人中有346人成功升井,另外47人被困井下,最后被困矿工被证实全部遇难。

据焦家寨煤矿统计,2006年1~10月份,该矿共生产煤炭107万吨,已经超过了2006年全年的生产计划,是建矿以来最好的一年,同时,这次矿难死亡的人数也是建矿以来的又一个第一。

企业要持续发展,不可能靠带血的黑金来运转,依靠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充分体现企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只有绷紧安全的弦,才能弹奏出和谐的生产曲调。

同类推荐
  •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科技进步、经济振兴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船用柴油机、齿轮箱和传动轴系是船舶的主要动力……
  • 电力知识

    电力知识

    本书对电力技术、生产建设和技术经济等知识,以及当代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和电力科技的新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知识面宽、通俗易懂,可作为技术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了解电力科技知识和高新技术知识的“入门”读物。供学习参考。,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职工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更好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特编写出版《电力知识》一书
  •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披露了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解读中国水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剖析了世界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中国解决水问题、水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密码之谜

    密码之谜

    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干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热门推荐
  • 偷个天才宝宝惹来爹
  • 短信:幽默·智慧·人生

    短信:幽默·智慧·人生

    全书收录短信千余条,根据内容大致分成吴蕾:一、亲情、友情型。二、节目祝福型。三、幽默轻松型。四、针砭时弊型。五、哲理醒世型。
  •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秋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秋

    生活也许不能每天都是艳阳高照,人生也许不是每天都能如意顺畅,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每天给生活一缕清风,每天给心灵一次放假,每天给生命一帖处方,每天给人生一个惊喜,每天给自己一片阳光……
  • 渔夫传奇

    渔夫传奇

    大学毕业后的卫航在海洋局跑腿近一年,最后还是因为几句口角被上级领导开除。回到家乡,在海边偶遇一颗神秘珠子,融入体内。经过了解,那珠子能让卫航在海底畅游,不受氧气、水压、光线等影响。神秘的海洋一直是人类向往的,少有人涉足,下面是无尽的宝藏,都静等人类开发:大龙虾、大海蟹、海参、海胆、鲍鱼,罕见的红珊瑚、甚至海底遗宝等等。有了神秘海珠,渔夫也是一个传奇!
  • 网游之天地

    网游之天地

    惨淡的人生,必须从彪悍开始!新书《万古第一强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培养青少年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

    培养青少年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

    《培养青少年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讲述了历史上的名人如何发散思维,创造发明的小故事,从而启发读者的思想。
  • 哈佛幸福课

    哈佛幸福课

    在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不是大宗的经济学课程,也不是实用的法律课程,而是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课。泰勒博士被誉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讲师”和“人生导师”,他的幸福课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美国、西欧及中国很多家新闻媒体都曾多次进行了报道。泰勒博士的幸福课程被全世界各大企业领袖们誉为“摸得着幸福”的心理课程。
  • 倾城魅妃之泪染殇城

    倾城魅妃之泪染殇城

    岚雪殇一朝穿越成为了洛黎国的虚名皇后,和冷情君皇夜舜羽交换离宫条件,巩固了后宫。心地善良,却为了身边的人,狠下心肠坏事做绝。成了万民口中的妖后。最终换来的却是一句杀无赦。夜舜羽,无情无义君皇,为了地位,为了权势也为了国家,美人与江山如何抉择?冥也,一位猜不透的温柔男子,甘心为了岚雪殇付出所有,他说,若有来生,你做妻我做夫,一世相随。真假贵妃,铲除异己,叛乱之战,身世之谜,爱的选择,惊心动魄的演变。美女如云的后宫上演的是腥风血雨,荣华富贵的背后是血的代价。我,不再回顾曾经的天下,不在呢喃曾经的流连。你,如指尖滑过的风月般,在暮里到来,在晨里离去,我们再也相互看不见。
  • 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移民,从来只是手段,或者生活方式的一种。如何移民,如何在移民之后生存,并且是尽可能舒适地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 上海地王

    上海地王

    小说通过主人公崔浩用尽兄弟、耗尽男女,终成地产之王的奋斗搏击历程,记录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房地产业的起伏兴衰。这是一部探究大都市人情世情性情的小说,一部揭秘中国房地产真相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深度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对当下社会状况具有真切观察和批判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