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罗文为榜样,自动自发去工作
美西战争爆发之时,美国总统必须马上与古巴的起义军将领加西亚取得联络。加西亚在古巴的大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位置,可美国总统麦金莱必须尽快得到他的合作。
有什么办法呢?
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罗文。”
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将军的信。至于罗文中尉如何拿了信,用油纸袋包装好,上了封,放在胸口藏好;如何坐了4天的船到达古巴,再经过3个星期,徒步穿过这个危机四伏的岛国,终于把那封信送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的。
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麦金莱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罗文中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给他立塑像,放在所有的大学里,以表彰他的精神。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从书本上学习来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他人的一些教诲,而是要铸就一种精神:忠于上级,迅速地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以上的文字出自阿尔伯特·哈伯德所写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这本书首次发表是在1899年,随后就风靡了整个世界。这本书阐释的理念,到今天仍然散发出理性的光辉。
这本书之所以能畅销不衰,正是它倡导了这种理念:对工作积极主动、自动自发。作为员工,也需要加强这种自动自发的精神,对上级的命令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现代企业,迫切需要罗文,需要具有责任心和自动自发精神的好员工!
在一次项目完工的剪彩仪式上,有一家建材公司邀请了总部五位高层领导前来剪彩,当五位领导被请上台后,项目经理发现台下还有一位相当级别的老领导也来了,于是硬把这位领导拉上台,让他也一道剪彩。下面的员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眼看就要出洋相了。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业务员小陈迅速地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一把剪子递了上去,一字排开,六位领导喜气洋洋地剪完了彩。所有的人皆大欢喜。一位老员工在吃惊之余,顿生敬佩之情,随即问小陈:“你怎么知道还会叫一个人上去?”
“如果老总再叫一个,我这边口袋还装着一把呢。”
“你小子,还真行。”
事后,小陈因为做事细致稳妥很快就提拔为总经理办公室助理,事业发展上也有了更多的机遇。
在小陈看来,身为公司的职员,无论职位高低,都有为公司的声誉尽责的义务。
可见,懂得自动自发的员工不会“独善其身”,而会心存大局观,以企业的发展为标杆,来考量自己的行为。他们会在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自动自发做一些“分外”之事,使工作流程顺畅。这与足球队员有些类似,看足球比赛我们会发现,最优秀的射手就是最善于捕捉战机的人,他们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上。优秀的射手都是会跑位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不用人吩咐,他们总能出现在最需要的位置上。
尝试着“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是一种工作态度的改变,这种改变会让你重新发现生活的乐趣、工作的美妙。
拒绝做“按钮”式员工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像机器一样,需要“按钮”的员工。他们只做上司明确要求他们做的事,像电脑键盘一样去执行,具有很强的“服从性”。
下文中的何欢就是这样一位“按钮”式员工。
何欢是一家公司的前台,负责接待来公司的客户与回答客户的来电咨询。工作很轻松,她只要给来电咨询的人们介绍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就行了。何欢暗自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份稳定而又轻松的工作。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公司决定开除她。她很不服气,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于是找到部门经理质问。
部门经理说:“客户们都反映,我们公司接电话的那个小姐态度冷淡,对业务知识不熟悉,工作态度不认真。你知道吗?因为你的原因,公司丢了多少客户?”
何欢觉得十分委曲,反驳道:“我怎么态度不认真了?我是按照公司规定的去做的啊。”
部门经理回答说:“没错,你背熟了产品介绍,可你并不理解它,遇到客户提问,你总是把他们推给销售部门。你与客户交谈时,确实使用了公司规定的礼貌用语,可你的口气中没有一点儿对客户的亲切和热心。”
像何欢这样的“按钮员工”往往看起来很勤奋、很辛苦,也很守纪律,但他们不能给公司带来任何利益。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误事,因为面对“上级没有布置”的未知环节,他们总要等待上司发出新的指示。一旦出现问题,他们要么停步不前,要么绕开问题做无用功——总是,对问题视而不见。
挨了部门经理一顿批评,何欢很不满。回到办公室,何欢抱怨道:“公司领导的指令总是变来变去,让人无所适从。前几天只要求我接待来电人员,可今天又要求我争取每一个客户。‘争取每个客户’不是我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凭什么要我做?”
只做老板吩咐的事,只完成上司交代好的工作。然而,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如果公司的员工都像何欢这样的话,公司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老板从来不会雇用“按钮员工”,他们所需要的,是能够真正地进入工作状态、独立自主地把事情做好的员工。
在何欢发牢骚的同时,跟她在同一个办公室的老聂听了何欢的一番牢骚后,微笑着说:“何欢,依我看,这可能就是你的问题了。你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里吗?”
老聂是公司的老员工了,很受老板的器重,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人缘也好,何欢也很敬重他。于是她问老聂:“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我这么‘听话’,仍然得不到公司的认可呢?难道我必须做分外的工作,替别人干活,才算有责任心吗?”
老聂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她一个问题:“何欢,你想过没有,工作中我们应该做什么?”
何欢说:“做上司交给我们的任务呗!”
老聂摇摇头,说:“一个员工的职责,并不仅仅是做好上司安排的各种事。那样的‘工作’,仅仅是‘做了’,仅仅是完成了上司吩咐的任务,并不是真正的工作。”
为了真正进入工作状态,我们要经常问自己以下几下问题:
第一,我现在做的事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影响?
第二,当工作出了毛病时,要改变的是我自己,还是别人?
第三,我是否充分认识和发挥了我的能力?
第四,面对问题,我是否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行动?
第五,为了团队,我还能做些什么?
当弄清楚这些问题后,你就能明白老聂的意思了:老聂的意思是说,何欢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公司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情,而不是替别人做事。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个体的员工,她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公司的事情;而公司的事情,也是她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能将工作分成“我的”或者“别人的”,而是要做个有心人,从团队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工作。面对问题,不要把它推给同事、上司或老板,而是努力解决它。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工作能力。
培养主人翁精神,主动填补企业的“责任空白”
“责任空白”在企业组织中屡见不鲜。当企业内部成员合作时,会产生共同责任;当需要各部门协作时,就会产生交叉责任;而当组织遭遇紧急情况时,就会产生应急责任;在这些责任中,因为企业无法采用面面俱到的制度规章去规定这些责任由谁去具体承担,于是产生了“责任空白”。
当产生“责任空白”的时候,我们就应当主动发挥主人翁精神,用自己的行动来填补责任上的空白。
有一次,一家公司的业务部经理带领他的团队去参加一个产品展示会。
在开展之前有许多事情需要加班加点地做,诸如,展位设计和布置、产品组装、资料整理和分装等。可业务部经理率领的团队中的大多数人,却和往常在公司时一样,不肯多干1分钟,一到下班时间,就跑回宾馆去了。
在开展的前一天晚上,公司老板亲自来到会场,检查会场的进展情况。
到达会场,已经是凌晨1点。让老板感动的是,业务部经理和一个安装工人正趴在地上,认真地擦着装修时粘在地板上的涂料,两个人都浑身是汗。让老板惊讶的是,他没有看见其他的人。
业务部经理见老板来了,就简单地把情况介绍了一遍,并说这名叫张岳的工人是主动留下来工作的。
老板听完叙述,没有作出任何表示,只是招呼他的秘书和其他几名随行人员一同参加工作。
参展结束后,回到公司,老板就辞退了那天晚上没有参加劳动的所有工人和工作人员,同时,将与业务部经理一同工作的张岳提拔为安装分厂的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