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思维、行动思维、方法思维、韧性思维是企业做好事业的最佳途径,也是员工作出业绩的最好方法。它们是激情、理性、魄力和韧性的集合体,是勇攀高峰、绝不放弃的精神的集中体现。只有把这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员工才能真正创造出企业所需要的价值,从而将期望中的薪水变成触手可及的“真金白银”。
规划思维:定目标、做计划,谋略全局
定目标、做计划,谋略全局不仅是我们完成任务的最有效方法,也能使我们对自己所处阶段和环境有个清晰的认识,为我们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一个良好的渠道。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是千头万绪、条理混乱,为了能将它们分门别类,分出重点,以便依次解决,就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整理和规划,分出主次,这样操作起来就会很快捷,也能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实现自己的工作理想同样如此,它需要定出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做好阶段性计划,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进展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规划得细致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从全局角度把握事业进展,有效地对工作进行掌控。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划思维”。
一个没有规划思维的人,不知道将工作做好该从什么地方下手,该制定怎样的步骤,该达到怎样的目的,正因如此,他们在开展工作时显得盲目无序,往往费力也不讨好。如果他们懂得做规划,将任务分解,设置成若干个小目标,分阶段、有层级地推进,那么就能在最短的时间,付出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好的结果,获得最大的成就。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正确的规划战胜对手。”两年后,他又在米兰获得了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当记者又请他谈经验时,他说了同样的话,人们对他的这些话迷惑不解。
后来,他在自传中公布了谜底:“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个弯道……起跑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定目标、做计划,谋略全局不仅是我们完成任务的最有效的方法,也能使我们对自己所处阶段和环境有个清晰的认识,为我们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一个良好的渠道。常听人说自己要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做成什么什么样的事情,当然,这是好的现象,因为他们至少有了目标。但有目标并不代表你就有结果,你必须列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并按照这个计划按部就班地做下去,这样才能达到你的战略目标。
常飞是一位手机推销员,最近他买了套房子。由于买房子花光了积蓄,没有多余的钱添置空调,而没有空调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他希望自己能早日把空调买回家。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他必须在下个月卖出20部手机,这样收入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常飞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详细的计划:
按照以往的经验。给十个新客户介绍手机会有一个人认同自己推销的手机,这样就需要给一百个人介绍。而老客户的成功率会高一些,介绍五十个就有十个愿意购买,前后加起来一共要跟150个客户见面。
自己的工作日是20天,20天里要跟150个人联系,这样每天必须保证联系七八个人。每天见八个,一个月下来就可以把空调买回家安上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常飞按照既定的计划一步步实施,一个月下来收入7000元,空调自然也轻松买到手了。
他自己得出了一个结论:“明确目标,然后为实现目标设定具体的数额和期限,坚持做下去,你一定能成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实现的理想、想要达到的人生高度,但这个世界是“圆”的,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情,只有具备规划思维,才能在纷繁复杂中找到一条最快捷的道路,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这样你才能顺畅地实现到你的愿望。
行动思维: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立刻去做!”这是成功人士的箴言,它能让你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业绩上来了,你的收入自然也会增加,而这样的员工往往在公司担任高职。
仅仅具备规划思维,只能说你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如果不能将这个“开始”付诸行动,那么再好的规划都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的戏剧场面。
一个企业家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行动才是工作的根本,行动不一定成功,但不行动一定不会成功。”是的,没有行动就没有一切。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对完美人生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成就一番事业。想到了然后马上付诸行动,那么你就可能实现自己的夙愿,而只想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机会稍纵即逝,你的人生只能在空谈中度过。你唯有行动,才可能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
安阳是广告公司企划部的一名员工,他在公司里是最不被人瞧上眼的人物,做着最不起眼的工作,领着勉强维持温饱的工资。在公司里,大家都叫他“蜗牛”。
一次,公司接受了一个价值千万的大项目,顾客的要求也高。公司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这个项目主要由企划部负责,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文案和整体创意。
企划部分解了一下任务,把相对简单的文案起草工作交给了安阳。当企划部其他员工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只等安阳的企划稿出来的时候,安阳的企划稿仍迟迟没有开头。按他的解释,他在构思一个绝好的创意,但公司没有时间再给安阳了,客户已经催了好几次,如果三天内还拿不出方案,将终止双方的合作。
情况紧急,公司老板让企划经理亲自起草企划稿,紧赶慢赶,终于在客户要求的期限内完成了一切前期准备工作。
7天后,项目顺利完成,其他员工都高高兴兴地领到了奖金,只有安阳一人被扣发了当月工资。他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上了公司下个季度的裁员名单。
安阳的例子说明,一个不具备行动意识的人,成功对他来说是遥遥无期的。行动慢或是不行动,只能导致业绩下滑。业绩下滑,自己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由此更加助长了拖沓敷衍的恶习,这种恶习将直接影响你的工作结果。
宏盛公司用切实的行动维护了客户的利益,也彰显了一个企业的责任。如果他们没有立刻行动起来,而是磨蹭、验证、商讨,把时间浪费在无穷的“磨嘴皮子”上,那么受损失的不仅是自己的客户,企业自身的声誉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所以,要想赢得利润,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具备“立刻行动”的精神,否则一切都是白费,都是“空中楼阁”。
无论是谁,只要人在职场,肯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只有立刻行动起来,才能消除我们对工作的畏惧感,克服拖延、犹豫的毛病,一心一意做事,快速高效创业绩,这样,员工才有奋进感,企业才有竞争力。
2006年12月7日,时值隆冬季节,风大路滑。一群穿着工作制服的人背着各种工具正艰难地行走在一条小道上。大冷天的,他们是要去干吗呢?
事情还要从两天前说起。
2006年12月5日下午,离下班还有一个多小时,宏盛公司接到新疆某县打来的电话,说是风力发电机发生了故障,使用方要求宏盛公司立刻派人来修,否则每天都会造成十几万元的损失。
顾客的需求就是企业的使命!虽然从公司所在地到新疆某县,不仅要穿过几座高山,还要随时应付暴风雪的侵袭,但是产品服务人员一接到任务,立刻坐上公司的抢修车开往故障地点。
离县城还有半天的路程,但是一条省道正在进行冬季维护,暂时不能通行。为了赶时间,宏盛公司的维修人员放弃了汽车,绕过大路,由当地人领着抄了条近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三个小时就能到达县城。
但糟糕的是,由于前几天大风的侵袭,这条被寄予厚望的小路被堵住了。维修组长果断决定,边疏通道路边前进,大家手脚并用,用了近一个小时把路疏通。然后他们徒步前行,赶到县城时已经是下午5点了。维修队来不及休息,就投入维修工作中,经过5个多小时的排险维修,终于解除了故障。
一个人总是处于“行动”的状态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正如刚才提到的,它给你带来的效果是积极的。“立刻行动”这种态度能激发你的工作热情,让你充满斗志,对困难不屑一顾,作出非凡的成绩,获得老板听肯定,从而拥有美好的职业前程。
方法思维:寻找“登天路”与“下楼梯”
如果说,奋进、拼搏是你行走职场必不可少的“哼哈二将”的话,那么好的方法则是你的“托塔李天王”。它是你须臾不可少的得力助手,能让你拨开迷雾见天日,进而提高你的做事效率,产生出最好的效益。
有了“立刻行动”的意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行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想走好接下来的路,就必须找出一个最为恰当的方法,以避免我们做无谓的浪费。
工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问题,面对问题,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个是进,一个是退。退很容易,进有难度,有难度怎么办?只能找方法,好的方法是我们登上“青云之巅”的通道,也是架设于优秀与卓越之间的“楼梯”。可以这样说,好方法远要比平白的努力更为有效,因为它直切问题的要害,能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某知名跨国企业招聘了一位员工,没想到,不到半个月时间,公司就把她辞退了。那位员工是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学识不错,形象也很好,但有一个明显的毛病:做事不认真,遇到问题总是懒得动脑,而且总是找借口搪塞,推脱责任。
刚开始上班时,大家对她印象还不错。但没过几天,她就开始迟到,办公室领导几次提醒她,她总是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解释。一天,领导安排她到清华大学送文件,要跑三个地方,结果她仅仅跑了一个就回来了。
领导问她怎么回事,她解释说:“清华大学好大啊,我在传达室问了几次,才问到一个地方。”
领导生气了:“这三个单位都是清华大学著名的单位,你跑了一下午,怎么会只找到这一个单位呢?”
她急着辩解:“我真的去找了,不信你去问传达室的人!”
领导心里更有气了:我去问传达室干什么?你自己没有找到单位,还叫领导去核实,这是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