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几对同居者的情况:甲是某高校01级学生,旅游期间结识了另一高校01级的女生乙,短短的十多天,两人发展为恋人关系。回校后互相想念,由于两人在异校学习,打电话又难叙相思之情,所以干脆每周末双方约在学校附近的一酒店度过双休日,每次费用均在三四百元以上。甲、乙觉得长期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找了套远离学校和家里的房子租了下来,从此顺理成章地过着“夫妻”的生活。他们都说,每天都要赶公交车上学,放学后又匆匆地挤公交车回出租屋,很辛苦,但两人能互相帮助,辛苦之余也有幸福感和“家”的温馨感。
丙和丁是同班同学,而且成绩都挺拔尖。他们大三时开始恋爱,大四开始在校外租一间月租约300元的单间过同居生活。他们说,同居是两个人的共同意愿,且都视对方为以后的结婚对象,同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性,而是为了找个安静的地方学习。他们也经常鼓励对方努力学习,并没有因为同居而减少苦读的劲头。谈到“性”时他们说,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懂得对自己做的事负责。
大学生如何面对性冲动
大学生在智能、体能、性机能等方面的发展已趋成熟,他们常将性意识和爱情紧紧结合在一起,有比较强的性冲动。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同居者在同居前都发生过性行为,有婚前性行为的学生更是不少。大学生应如何面对性冲动,安全度过这段“动荡”时期呢?首先要正确认识性冲动,性意识活动是从性启蒙后开始的,并在青少年时期达到高峰。因此,大学生容易性冲动是正常的现象,符合人的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但必须恰当处理性冲动,否则可能导致性偏差,影响学业,甚至导致性放纵、性犯罪等一系列问题。
大学校园里的“新同居”故事
“本人拟于2001年报考研究生,租有一套两居室的房子,诚征室友。要求:大二、大三女生,热爱学习,无不良嗜好,有意者请致电……”这样的广告,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很常见。这是正在大学生中间流行的一种新时尚:从学校的宿舍里搬出去,自己租房居住。但因为房租相对昂贵,一些大学生找人合租,分摊房租——人称“新同居现象”。
在校园里有一张床,“住读生”们可能并不在意,可对“走读生”来说,却是梦寐以求!然而时过境迁,“新同居现象”悄悄萌芽。据了解,上海市各大学学生在校外租房的比例已达3%~5%。租房的学生遍布各个专业,文科生多于理科生。从年级分布来看,高年级学生要多于低年级学生,不过近两年,在外租房的大一新生也呈增多趋势。
“新同居现象”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宿舍内部的矛盾可能是一个诱因。一位女生这样说:“住在寝室里,人多矛盾多,大家来自天南海北,生活习惯不一样,与其吵架,不如‘分居’。”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嫌寝室里的“限制”太多——一部分学生要考研、考托(福)、考G,寝室太吵,又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规定,搬出去住既可方便自己复习,又不会影响他人。一部分学生在外兼职,没有确定的下班时间,而学生住宿区早早就锁门了。当然,也有的学生,搬出去是为了偷偷走进“两人世界”。
一些学生大谈在校外租房的好处,说这样“生活舒适”,“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有家的感觉”,等等,但有得必有失。一位大四男生抱憾道:“我在外面住,学校里的一些招聘信息就不能及时了解,因此错过了不少机会!”对于那些一上学就住在校外的学生来说,将来回忆大学生活时,很可能会少了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而且,住在外边的学生与同学沟通太少,彼此间的情谊也就淡了许多。另外,安全无保障和经济负担加重也是选择“新同居”的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同居现象“使得学校附近的租房中介生意大好。据说,复旦大学所在的五角场地区就有近30家租房中介机构,它们或张贴广告,或者雇人在学校大门口发放宣传单,但其中不少机构都是无许可证、无保障、无信誉的三无单位。
大学生心灵同居,现代情风靡校园
随着网络的应用和普及,一种新的同居方式“心灵同居”也在高校学生中着实火了一把。“在虚拟社区里可以完全不必受任何社会传统道德的约束,可以同时有几个同居密友,很轻松。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生活。”一位有四个月“同居”经验的大二男生对此这样解释。
大学生们玩的所谓“心灵同居”实际上就是网络虚拟同居,即两个没见过面的网友,根据网上提供的资料相处,恋爱,同居。
小陈是某高校法律专业大三学生,他说,自己有一位“同居”快一年的女友。两人是偶然在网络上认识的,开始因比较谈得来就一直保持联络,后来渐渐熟了就谈起了恋爱,恋爱后不久就“同居”了。问到将来,小陈坦言两人都没考虑过,至于是否相爱,自己都不清楚,只是两人这样相互倾诉已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平时生活两人没任何关系,周末在网络上两人就俨然是同居良久的恋人了。
另一位大四的王同学的话更是耐人寻味,“没房子,没女朋友,就业压力又那么大,真的不行,只好找个假的来安慰自己了。而且还能同时和几个女友交往,这样的‘花心大罗萝卜’在现实中想都别想。”
这类生活是当今网络文化的产物。网络具备平等性、匿名性等大学生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的特性,切合现在社会表达感情方式。这些看似荒谬的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社会必然现象。学生中更多出现类似情感与学生交往面狭窄,对周围人不信任有关。但过分依赖网络虚拟文化容易扭曲人格等。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尝试逐步扩大交往面,培养自己的竞争型心理素质,多与自己信任的人交流,等等。
大学生告诉你同居为什么
在重庆的高校周边地区,目前已出现一些“大学生村”。据披露,重庆高校有10%的学生曾经租房,其中就有不少“异性同居族”。
一个人不敢住
小棠考上大学后,父母奖了她一台电脑。可是,为了这台电脑,她常常和几个“舍友”闹别扭:一方面是“舍友”们嫌她的电脑碍手碍脚,侵占了“公共场所”;另一方面是“舍友”们又经常借她的电脑用,当成了“公共财产”。上大二的时候,小棠就开始考虑在外边租房子了。
现在的大学校园广告,除了“电脑速成”、“疯狂英语”、“留学咨询”之类外,还有“租房中介”。通过一家房屋中介公司,小棠终于在石牌一带租了一间小屋。她陆续添置了书橱、写字台和电饭煲,还从家里搬来了淘汰的彩电和洗衣机。
住了一段时间后,这栋楼发生了一起入室抢劫案。小棠一个人不敢住了,马上叫同一所大学的男朋友过来陪住。
生活实习生
丽丽的男友是一位老乡,早她两年毕业,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这家尚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全部固定资产只有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全部工作人员只有丽丽和她的男友,公司“总部”就设在他们租住的那套一室一厅里。
他们的工作方式通常是:白天男友外出拉单,丽丽去学校上课,查资料;晚上男友在客厅搞平面设计,丽丽在卧室做文案。从20时开始,他们晚上的工作时间通常都在四五个小时以上。
丽丽说:“我和男友同居,既是爱情的结果,又是公司的需要。”在她看来,晚上把时间花在浪漫的大学校园里,简直是一种浪费。
现在,丽丽一只脚在校园,另一只脚已经踏上了社会。她说:“大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学会生存,否则将来到社会上措手不及。”她对那些怀揣大学文凭到处应聘,到处碰壁的学子们很不理解:“为别人打工还这么难,为什么不换一种想法,为自己去打工呢?”反正丽丽毕业后是用不着找“用人单位”的,她和男友经营的这家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用人单位。
大学生逃离校园租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宿舍的条件太差,学习和生活不太方便。较早关注这一现象的华东师范大学,已开工兴建“大学生公寓”,每间公寓只住4人,设有盥洗面盆、淋浴龙头、抽水马桶及有线电视天线等。有人认为,这才是制止大学生租房同居的治本之策。
大学生同居:凸现高校管理缺失
2004年3月,广州一间高校的大学生周末约会女友开房过夜,因为食物中毒一死一病危。而警方接案处理的时候,竟然还从这间招待所里查出了10多对包房的大学生情侣。
而在附近的另一家小旅馆,店主也同样表示,他们这些小旅馆很受附近高校大学生的欢迎,如果不提前订房肯定租不到房。而他们在住宿登记查验客人证件时自然也绿灯大开。
这些小旅馆既无营业执照,也没有任何消防设施,卫生和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但由于它们就分布在高校周围,有的甚至离学校只有一墙之隔,而且价格低廉,因而吸引了不少大学生情侣前来租房。
据了解,在高校附近大做学生生意的不仅仅是这些小旅馆,私人出租屋也供不应求。据中介讲,来租屋的九成以上都是附近高校的学生,而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热恋中的学生情侣。
……
事实上,大学生未婚同居引发的种种问题,不单单是今年发生在广州的命案,在我国其他地方早已各有先例。
2001年9月,在江苏南京,一对同居的大学生发生“情变”,不同意分手的女方竟然拿出菜刀割腕自杀,其男友急忙报警,警方闻讯赶来把女大学生送往医院抢救。
2002年8月,哈尔滨警方以抢劫、伤害嫌疑罪将哈尔滨某大学三年级学生陈某逮捕。据陈某交待,他之所以犯罪都是为了新学期开学后凑足与女友外租房同居的费用。
2003年2月,北京某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孙某为“筹措”替女友堕胎的费用,向其叔叔借钱未果,竟然上街持刀抢劫。
……
所以对大学生未婚同居依法进行管理还是相当必要的,有关专家就指出,既然教育部门宣布高考取消考生的年龄和婚否限制,那么高校的管理制度首先应该因时制宜地有所改进。
现时大学生同居现象的蔓延,表明高校的管理体制和教育水平存在一定的真空。比如,教育部两年前就曾明确表示,大学生是否可以结婚应由各高校说了算,然而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高校对此都不置可否,模棱两可。这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增多。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确立新型的管理规范,以标本兼治为指导方针,加强对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欢女爱,异性相吸,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对于涉世未深且处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讲,情况比较复杂,无论校方是禁而不管,还是放任自流,显然都非良策。最近有一条热门新闻,那就是马加爵杀人事件,同样是大学生,同样是发生在高校的问题,这两类事都凸现出一旦高校在教育和管理方面出现了漏洞,那么对大学生的成长将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甚至危害社会。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教育,国家投入那么多的钱,家长投入那么多的钱,社会也寄予了厚望,我们的教育如何才能不负所托呢?
开除能约束大学生的性冲动吗
避孕套自动售货机已经进入了很多大学校园,然而,学生中的性行为一旦被发现就会遭到学校的严厉处罚,甚至是开除。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举措实在令人可笑,那么,高校应该怎样面对大学生群体中性行为日益增多的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