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决策人沟通的第一关就是秘书或接线员的挡驾,要在短时间内突破这一关。
商务电话沟通,只有找到决策人才算是沟通的开始,因为非决策者无法对你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做出购买的决定,甚至根本不感兴趣,所以商务电话沟通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找到真正的购买者,能作决策的购买者往往是公司或企业的高层或负责人。在找到他们之前,电话往往迂回地被对方的秘书或接线员挡驾。所以学会如何在短时期内,甚至在五分钟内突破这些秘书的挡驾也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为了寻找决策人与之定约,多数情况下,业务员不可能拿起电话就找到决策人,因为没有决策人的详细资料,他们只能通过对方单位的职员、秘书、办公室主任等接线人的重要关卡,才会与决策人取得联系。
为什么说是重要关卡?有些人以为简单地要求接线人将电话转过去,就可以找到拍板人。其实并不是这样。
一些公司和单位,在经历了各色推销电话的狂轰滥炸后,已经形成了习惯性反感和过敏的条件反射。他们一听到推销电话,就会本能地产生拒绝态度,或推托,或敷衍,或立即挂断。这实在是电讯业高速发展给电话行销带来的挑战。
一些公司,则采取专门措施,训练专职接线员,对电话进行过滤工作,由接线员应酬各类电话,推掉与公司无关的电话,只把那些有价值的资讯记录下来,归类呈报或转接主管。
还有很多公司把陌生电话视为骚扰电话,并深恶痛绝。那些被推销电话骚扰得不堪忍受的公司负责人,会指示接线员不要把这类电话转到他们那里,并教他们怎样应付。
有的干脆把电话转到一个特殊的号码,有电话打进,立即听到这样的声音:
“对不起,总经理因事外出,有事请留言或请发电子邮件,我们的网址是……”
“对不起,每周一10点半之前,所有的主管都在,我们在这个时间欢迎您来公司面谈,平时不在电话里预约。”
一批缺乏经验的电话营销人员,面对这种情况,很可能一筹莫展,甚至想放弃这一目标客户。
这里有个算得上成功的越过沟通障碍的例子(电话接通):
“喂,您好。”
“你好。”
“请问是A公司吗?”
“对,你哪里?”
“你好,我是B公司。我公司正在进行一项产品的促销活动,不知贵公司有没有兴趣?”
“哦,这件事不归我管,你找供应部吧!”
“好的,好的,请告诉我供应部的电话好吗?”
“7788090。”
“好的,我记一下,7788090。您帮我核对一下,7788090。”
“对。”
“噢,还有,请问供应部的经理贵姓?”
“姓张。”
“姓张,我记一下,他的全名是……”
“你就找张经理就行了。”
“好的好的,谢谢,再见。”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业务电话的开始是由以下五个步骤所组成。
(1)打招呼。
(2)核实对方单位(如确认无误,可忽略)。
(3)自我介绍。
(4)说明缘由。
(5)初步探听主管部门及负责人。
成功就是既定目标的实现。一个业务电话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你打电话前所选定的目标。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步骤,作为成功实现小目标的方法对待,实现了小目标,离大目标也就近了。
因此,最终目标的实现,在于怎样从小目标做起。但总有一些人不屑于这些小目标,想一步达到自己的最终目标,持这样想法的人,是很难越过这个沟通障碍的。
大家可能都听到过这样一件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心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再次请他谈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没有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解开了,山田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突破秘书这道关卡就像马拉松比赛一样,只有一次次将小目标击破,才能最终实现大目标。
实践练习
在寻找潜在顾客的时候,每一个电话,并非都由老总来接,只要能在电话中找到有利于和负责人沟通的信息,比如负责人的姓名、网址、直拨电话、传真、该公司的业务情况等。这时,我们就可以说打了一个成功的沟通电话。
你以前是否忽视了本细节,以后又将如何去做?(请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