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除夕,石泉六村27号、棉纺一村27号、石泉路75弄3户居民报修;
1988年除夕,信谊新村34号18户居民家断水;
1990年除夕,石岚三村48号居民家断水;
1991年除夕,潘家湾123弄9号屋顶水箱断水;
1992年除夕,管弄路61弄29号水管冻裂漏水;
1993年除夕,石泉六村12号207室抽水马桶堵塞;
……
每年的除夕夜,徐虎都为居民贺年守岁,为群众排忧解难。1988年除夕,徐虎照旧在晚上7时去开箱服务,发现3只报修箱里没有一张纸条,就放心回家吃年夜饭了。女儿看到这么“早”回家的父亲,高兴得不得了,还和父亲约定12点钟一起放鞭炮。想不到夜里10点多钟,又有人敲门了,原来是信谊新村的18户居民家突然断水。徐虎二话没说,拎起工具包匆匆出门。他爬上断水居民家屋顶,冒着刺骨的寒风修理。家里人等到辞旧的爆竹声响了,还不见徐虎的踪影。女儿提着“八百响”,含着眼泪等待着父亲的归来。直到凌晨1时左右,徐虎才回到家里,带着女儿到阳台上点燃爆竹。后来,女儿在作文里写着:“虽然父亲没有和我们一起好好过节,但在充满爱心的世界里,我始终感受到父亲伟大的爱。”
小小“报修箱”受到居民们的热情称赞,徐虎却谦虚地说:“我是平凡人,只不过努力做好平凡事。”但是,受到徐虎服务的居民不这么认为。华池路35号居民陈敬泉说:“徐虎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这平凡就是伟大。”
10多年里,徐虎从未失信于他的用户。十年辛苦不寻常,徐虎累计开箱服务3700多天,共花费7400多个小时,为居民解决夜间水电急修项目2100多个,他被群众誉为“晚上19点钟的太阳”。
徐虎爱岗敬业,十年如一日义务为居民服务,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成绩。他两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被上海市委、市政府评为“上海市十大先进标兵”。
可见,一个人没有敬业精神,就不要奢谈什么成功。成功并非易事,只有那些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的人才能够成功。
但在职场中,有些人就是没有敬业精神,他们总算计着自己做事是为老板挣钱,所以能混就混,根本不会尽心尽责,这种心态对老板和自己都没有好处。作为一名敬业的职业人士,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要怀着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完成。在职场上的每一个时刻,在每一件小事上都保持这种精神,你就会慢慢地养成一种习惯,敬业也就自然而然了。
不是所有敬业的人身上的敬业精神都是与生俱来的,对大多数人而言,敬业精神是需要培养和锻炼的,这种培养和锻炼的起点就是迈入职场的那一刻。从你的第一份工作开始,就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工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敬业便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即使换到其他职位上也会一如既往。在职场上,敬业精神是相通的,它将会使职业人士终身受益。
当我们将敬业当做一种习惯时,在全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充满快乐。
没有人生来就是敬业的,要自始至终地敬业,努力将敬业当做一种习惯。因为,成功总是与那些敬业的人相伴。
阅读思考:
1. 对徐虎爱岗敬业的故事你还了解多少?
2. 你能让敬业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吗?
李素丽: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
奉献是一种精神,是为了国家、社会、组织和他人利益而自觉自愿牺牲自身利益的一种精神,社会和组织需要这样的精神。
李素丽,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
21路公共汽车线路,北起北京北站,南至北京西站,走的不是多么繁华的地界,但南来北往的外地客人一下火车,往往就通过这路车接受北京人的第一次服务。这路车沿线10公里分布14个车站,售票员李素丽就在这平平凡凡的岗位上,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她“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的精神风貌,给乘客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为我的职业、我的岗位而自豪,是它给了我每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让我每一天都感到充实。”
这是一个漂亮整洁的车厢:彩旗挂满四周,地板漆色鲜艳,玻璃明亮照人,扶手干干净净,“乘客之家”几个大字分外醒目。
“礼貌待客要热心,照顾乘客要细心,帮助乘客要诚心,热情服务要恒心。”这是李素丽为自己定的服务原则。
“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帮一把,多走一步;话到、眼到、手到、腿到、情到、神到。”这是李素丽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李素丽售票台旁的车窗玻璃,一年四季进出站时总是敞开的。“这样我可以更好地照顾乘客。”即使下大雨,她也要把车窗打开,伸出伞遮在登车前脱掉雨衣、收拢雨伞的乘客头上。
李素丽习惯在车厢里穿行售票。车里人多,一挤一身汗,可她说:“辛苦我一个,方便众乘客。”
她的车上设有方便袋,遇到堵车,就拿出报纸、杂志,让乘客看一会儿,缓解焦急的情绪;看到有人晕车或不舒服想吐,她会赶紧送上一个塑料袋;遇有不小心碰伤的乘客,她的小药箱里有“创可贴”;姑娘们夏天穿着长裙上下车,她不忘提醒往上拎一拎,以免让人踩上摔跟头。
李素丽售票台的抽屉里,放着一个小棉垫,这是特意为抱孩子的乘客准备的。小棉垫垫在售票台上,让孩子坐在上面。
李素丽为她的岗位感到自豪。她说:“是它给了我每一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如果我能把这十米车厢、三尺票台当成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实实在在去为社会作贡献,就能在服务中融入真情,为社会增添一份美好。即便有时自己有点烦心事,只要一上车,一见到乘客,就不烦了。”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永远属于我的乘客,属于我的岗位。”
工作岗位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只有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奉献,才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
现代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人的生存发展与他人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家人、朋友给我们关爱,职业令我们得以谋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用他人的劳动成果……要获得就要付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理所应当。
奉献是一个人对社会的馈赠,不管具体形式如何,都是社会得以进步的最伟大的能源。奉献是一种精神,但首先是一种行动。奉献的具体行为表现各异,但其精神实质都是无私和忘我。
一个对工作负责的员工,在他内心里愿意在工作岗位上作奉献。奉献并不遥远,奉献就在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论岗位如何、能力大小,都在有意无意地自我奉献着,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他人奉献的成果。可以说,社会离开奉献就不能前进,人们没有奉献就无法生活。
奉献并非高不可攀的境界,它主要体现的是给予者的态度。我们倡导奉献精神,旨在唤醒人们心底的勤勉、善良、友爱。构筑美好社会,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奉献源于一种利他的自觉性,应是一种主动自愿的、不计回报的行为。文明社会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人们乐于为周围的人提供帮助,这样的环境下,奉献就会成为多数人的自觉行为,它会形成一种链条式的传递。
奉献是一种精神,是为了国家、社会、组织和他人利益而自觉自愿牺牲自身利益的一种精神,社会和组织需要这样的精神。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看到,只有把这种精神落实到行动上,而且也只有通过人们的躬行实践,才能作出有益于社会、组织和他人的奉献来。
“没有行动的奉献”是不存在的,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虽显而易见却至关紧要。把奉献的精神落实到奉献的具体行动上,最经常、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自觉主动地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尽职尽责。
阅读思考:
1. 关于李素丽奉献在岗位的感人事迹,你还知道哪些?
2. 你是如何理解“奉献精神”的?
许振超: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要想在该行业中站稳脚跟,作出一番成就,就必须具备精到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2007年9月19日,57岁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荣获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他说:敬业奉献是自己一生的追求。
当一名现代工人,如果缺乏爱岗敬业的技能,单凭爱岗敬业的热情,是远远不行的。许振超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他带领团队按照“泊位、船时、单机”三大效率的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比安全质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风的“四比”活动,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将“振超精神”名扬四海。“10小时保班”服务品牌为顾客提供了超值服务,吸引了全球各大船运公司纷纷在青岛港上航线、换大船。2006年青岛港集装箱达到770.2万标准箱,位列世界第11强。
许振超积极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按照青岛港“管理挖潜年”的要求,多方试验在冷藏集装箱上加装节电器,仅2005年就节约电费600万元,投资回报率达到60%。自2006年以来,他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领衔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在全部77台轮胎吊投入使用后,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污染大为降低,接近于零。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为什么会有振超效率?许振超能够将下面的一帮子人领起来。在许振超的带动下,他的绝活、振超效率,80%以上的人都已能熟练掌握,许多工人还掌握了新的绝活。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已不仅是许振超一个人的力量,更是许振超带动下的团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