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团队动起来:激发公司活力的“鲶鱼效应”
团结语录: 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不幸,只有波澜万丈的人生才能让人感悟到生存的意义。
经济学里的一个非常有名的“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这个效应来源于一个故事。
挪威人喜欢吃味美的沙丁鱼,因此鱼的死活便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每逢挪威人的渔船返回港湾,鱼贩子们都挤上来买鱼,但是当渔民将捕捞的沙丁鱼运回渔港时,发现大多数的沙丁鱼已经死了,死鱼卖不上价,只能低价处理,于是,渔民们便纷纷哀叹起来:“上帝,我们太不幸了。”
但是,其中有一位名字叫汉斯的精明的挪威船长,每次上岸时他捕来的沙丁鱼仍然是活蹦乱跳的。于是,商人们纷纷涌向汉斯:“我出高价,卖给我吧!”“卖给我吧!”
其他渔民都觉得非常奇怪,就跑去问汉斯:“路程那么远,你用什么办法使沙丁鱼活下来呢?”
汉斯说:“你们去看看我的鱼槽吧!”
原来,汉斯的鱼槽里有一条活泼的鲶鱼到处乱窜,使沙丁鱼们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因而它们存活了下来。鲶鱼放进鱼槽后,鲶鱼因其活力而四处游动,偶尔追杀沙丁鱼。沙丁鱼因发现异己分子而自然紧张,四处逃窜,把整槽鱼扰得上下浮动,也使水面不断波动,从而氧气充分。如此这般,就能保证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运进渔港。
鲶鱼如一方投水之石,击破了平静而死寂的水面,激起了圈圈扩展的涟漪,为疲倦的沙丁鱼群注入了蓬勃向上的动力;鲶鱼就如同一针兴奋剂,神奇般地显示了强大的外驱力,调动了沙丁鱼群蛰伏的潜能,获得了既在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奇效,可以说是一剂整饬懒散,激励后进的灵丹妙方。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例如,国内某医院各病区护理组专业水平发展和服务水平差别较大。为了提高全院护理水平,该医院把“鲶鱼效应”试用于护理人员管理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该院所采用的方法是:护理部拟订可行性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法;护理部根据全院护士以往工作能力、学习热情、上进心在全员中排查“鲶鱼”,并进行排队;以工作需要为由,调整部分能力强的“鲶鱼”取代不称职或工作热情低的护士长,其他的“鲶鱼”根据各个专业工作性质、工作量、现有的护理人员情况等,分别调配到各病区,使每个病区除护士长外,至少有一条“鲶鱼”。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也出现了可喜的效果。
“鲶鱼效应”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上,表现为一个带动作用。因为那些“鲶鱼”有着较高的个人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个人感召力,周围的人群总是在关注着他们,不管他们手中有没有权力,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会通过言行去影响和感化周围的人群,使周围的人群不知不觉中能够仿效并追随。
“鲶鱼效应”的另一个作用表现为刺激作用。“鲶鱼”的活动能力会打破现有的平衡,他们的积极向上、领导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以及他们待遇上的巨大变化,会给周围的人群带来压力,会刺激周围人群的自尊心。在“你能我也能”的强烈意识支配下,引导得当,则会出现“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除此之外,鲶鱼效应对保持组织体制活力也很有借鉴之处。人们常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如果一个公司的管理体制不及时引入新的刺激,也会产生疲劳现象。就拿公司职位设计来说,如果一个公司的组织机构是一个长期处于静态的人才结构,一名员工甚至可能一辈子都固定在一个岗位上。那么,这很容易使员工产生惰性,使人才的潜能被封闭,创造性被禁锢,因而影响组织活力。企业可以“鲶鱼效应”来引入一种“动态管理”机制。
例如,企业中的员工如果能横向流动、纵向流动;能左能右、能上能下;岗位异动、择优上岗,即不同人员,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和不同职业之间的相互流动,就可以产生显而易见的优势。例如,海尔集团的三工转换,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形成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的交流效应;二是形成不同信息、观念和思想的交流;三是员工对工作产生新鲜感、使命感、满足感;四是使组织机构增添活力,产生开放性的系统结构。一个发达国家的政党人才流动率应保持在15%左右,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定比例的员工流动,那么企业就会进入死亡状态,即成为一潭死水。
舒适使人流于平庸,磨难可以让人变得不凡。盲目享乐和过于舒适的生活只会软化一个团队的意志,蒙蔽团队中个人的进取心,最终可能会像沙丁鱼一样,生命丧于安逸中。一个团队如果安于舒适,看不到未来的压力和挑战,那么生活留给这个团队的必然是一个平庸的结局。世界“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先生说过:“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不幸,只有波澜万丈的人生才能让人感悟到生存的意义。”一个人要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要成就卓越人生,就要处在一个“不安分”的团队中,在这个团队中,成员之间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竞争合作的局面。在这样的大团体中,每个人才会在竞争与合作中得到进步。如果一个团队,每个人都不上进,满足于现状,这样的团队是脆弱的,一点小小的危机就可能变为一盘散沙,而这种团队中的个人也不会得到挑战和提升。所以,管理人员在建立团队时,要把“鲶鱼效应”考虑进来,让团队中多条“鲶鱼”,这样,每个成员的潜力才可能被更好地挖掘出来。
思考题:
☆ 你的公司或者部门中,是不是也受到了鲶鱼效应的影响?
☆ 谈一谈你个人能力是如何在鲶鱼效应的影响下被开发出来的?
☆ 除了鲶鱼效应,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激发团队的活力?
积极的心态是团队的粘合剂
团结语录: 如果你对于自己的处境都无法感到高兴的话,那么可以肯定,就算换个处境你也照样不会快乐。
人生来就有感情,所以情绪也就成了我们内在情感的外在表现。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时,我们会情绪低落,有时还会发脾气;当遇到开心的事时,我们又会无比开心。但是,作为企业中的一员,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是大集体中的一个个体,我们的情绪很可能就影响到了团队中的其他人。没有人喜欢每天皱着眉头的员工和同事,因为,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皱眉头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多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而每天无论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遇到什么事,都选择乐观向上,微笑对待周围的一切的人,却是人人愿意接近。因为在这种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生机和活力。
微软总部的办公楼里有一位临时雇用的清洁女工,在整个办公楼几百个雇员里,她是学历最低的人、薪水最少,可她却是整个办公楼里最快乐的人!
每一天,哪怕是每一分钟,她都在快乐工作着,对任何一个人都面带微笑,对任何人的要求,哪怕不是自己工作范围之内的,也都愉快并努力跑去帮忙。
热情是可以进行传递的,周围的同事也很快被她感染,有很多人和她成了好朋友,甚至包括那些公认的冷漠的人!没有人在意她的工作性质和地位。她的热情就像一团火焰,慢慢地,整个办公楼里的人都在她的影响下快乐起来。
比尔·盖茨很惊异,就忍不住问她:“能告诉我,是什么让您如此开心地面对每一天吗?”
“因为我在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工作!”女清洁工自豪地说,“我没有什么知识,我是感激公司能给我这份工作,可以让我有不菲的收入,足够支持我的女儿读完大学。而我对这美好现实唯一可以回报的就是尽一切可能把工作做好,一想到这些我就非常开心。”
比尔·盖茨被女清洁工那种感恩的情绪深深打动了,他动情地说:“那么您有没有兴趣成为我们当中正式的一员呢?我想你是微软最需要的。”
“当然,那可是我最大的梦想啊!”女清洁工睁大眼睛说道。
此后,女清洁工开始用工作的闲暇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而公司里的任何人都乐意帮她。几个月后,她真的成了微软的一名正式雇员!
这位女清洁工的经历看起来有一些奇幻,一个清洁工竟然能够进许多高级人才连做梦都想进的世界500强企业微软。许多人可能认为她是交好好运。其实,只要细心再读一遍上面的小故事,你就会发现。这位女清洁工身上有一点优秀的品质并不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能做得到的。那就是用自己的微笑为同事带来了快乐。也正是凭借这一点宝贵的品质,她才进了微软。一个人让自己公司的许多员工心情愉快,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让他进入团队中呢?
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如果你始终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办公室,工作有效率而且有成就,你的同事也会受到鼓舞,你所在的企业就会充满效率,从而创造更多的业绩,而你自己也从中分享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这一点说,我们每个人的情绪对于团队来说都是价值“百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