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X—Y理论,心存感恩,超越雇佣关系
老板与员工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是一种契约关系,同时也是一种合作关系。
1957年,美国管理学家、行为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了著名的X-Y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思考路径。
麦格雷戈归纳的X理论人性假设具体内容如下:人生而好逸恶劳,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让别人领导;大多数人天生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需要漠不关心;人习惯于保守,反对改革,排斥变化;大多数人不怎么聪明,很容易上当受骗,被人煽动,做出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人群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类少数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
与X理论人性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方式是:管理者应以利润为出发点来考虑对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运用;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要加以指导、控制并纠正其不适当的行为,使之符合组织的需要;管理者把人视为物,把金钱当做人们工作中最主要的激励手段;严格管理制度和法规,运用领导的权威和严密的控制保证目标的实现;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基于这一观点,企业所采取的是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者认为“鞭子抽得越响,管理效率就越高”。
可以试想,在X理论指导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将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工作摆在了对立面,如此一来,员工对企业不会产生归属感,员工对工作不会产生使命感,员工只会在抱怨声中蹉跎度日。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他在X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人性假设理论,即Y理论。理论对人性的阐述,体现着人本主义的思想。
Y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人并非生性好逸恶劳,工作是人的本能;一般人在适当的鼓励下,不但能接受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逃避责任并非人的天性,而是经验的结果;在自己承诺和参与决定的目标和工作中,一般人能够进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对其控制、惩罚并不能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大多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麦格雷戈同时提出与Y理论人性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方式: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不是指挥者或监督者,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从旁给员工以支持;对于人的激励,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他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共同分享权力。其核心在于下属的自我管理,管理者对下属充分信任、充分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采取参与式管理。
Y理论是实践企业感恩文化的思想基础,它以尊重和信任员工为前提,弥补了现代管理人文精神的缺失,解开了流程和体制管理上的死结,释放了个人和组织的活力,唤起了员工心底的感恩之情和责任意识。
在Y理论中,企业不再将员工当成不成熟、缺乏责任感、爱捣蛋的“坏孩子”来看待,而是将员工当做“成人”对待。在这种理论中,员工实现了从“工具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员工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以及人性善的一面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不再是单纯的打工者,而是企业的主人翁。管理者的信任化为员工的感恩行为,责任心缺失、拖延和懈怠、缺乏主动、不懂创新、落实不力等管理顽疾在“人性本善”的假设下,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在企业里,如果管理人员善待员工,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那么员工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去,自动自发地做好自己的事,并配合其他部门、其他员工的工作。
世界上许多大公司都是Y理论的坚定支持者,它们相信人是愿意负责、具有创造性和进取心的,每一位员工都应当受到尊重并值得信任。这些公司据此制定了大量的人才招聘、培训、选拔和激励的制度和方案,结果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这些企业的感恩文化也是最健全的。
对于员工来说,也要善于运用Y理论来激发自己的感恩之心和工作激情。我们要相信,自从我们被选中做这份工作的那一天起,我们便被视为有价值的。我们同其他员工一样,都是这个企业的主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带动企业的发展。
相信并实践Y理论,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老板将不再是只知使唤他人的“剥削者”,企业便不再是跟我们利益关系相冲突的机构,同事便不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自己也不再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打工仔。感谢老板的知遇之恩,感谢企业的发展平台,感谢同事的倾力配合,相信我们自己是最棒的,能够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和精诚合作来报答他们。
丢弃抱怨恶习,将责任心融入工作
当我们在抱怨时,总是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充足理由,如不公平的待遇,不如意的爱情,甚至是天气的阴晴,似乎这些因素都成了消极工作的原因。其实,抱怨不会改变任何事,因此抱怨不能成为消极工作的理由。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千方百计为自己的抱怨寻找理由?积极负责才是人生的第一态度。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对工作充满了抱怨、不满和谴责。要么怪环境条件不够好,要么怪老板有眼无珠、不识才,总之,牢骚一大堆,积怨满天飞。殊不知,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抱怨的恶习使他们失去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自己越来越退步。
事实上,没有一个成功人士会经常大发牢骚、抱怨不停,因为成功人士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为自己寻找消极工作的理由是愚笨的。
米小为本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但是工作5年来,他不仅没有得到晋升,甚至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面临着失业的厄运。是什么导致了他这样的境遇?
刚进公司的米小为是个非常有竞争优势的年轻人。但是,他进入这家公司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对工作、企业都产生了抱怨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学历比别人高,能力比别人强,却屈尊在小公司里,于是终日抱怨。老板、上司、同事、工作环境等,都成为他抱怨的对象。
在米小为的抱怨声中,同事们渐渐远离了他,上司也对他产生了看法。而米小为却因此更加愤恨自己的企业,对待工作漫不经心。5年下来,米小为的工作能力并没有提升多少,和上司及同事们的关系也很僵。
一些人总是对自己的工作和环境抱怨不休,他们只知道享受好的工作环境,要高薪和高位,却抱着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样的员工很难担当大任,无法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进步和发展。
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人因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获得奖励和提升。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假如船上的水手总不停地抱怨:这艘船怎么这么破,船上的环境太差了,食物简直难以下咽,以及有一个多么愚蠢的船长,试想,这样的水手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吗?
因此,当你觉得自己缺少机会或者是职业道路不顺畅时,不要抱怨环境,而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承担了工作的责任,想想自己有没有尽全力。
于强在一家电器公司担任市场总监,他原本是公司的生产工人。那时,公司的规模不大,只有30多人,有许多市场等待开发,可公司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每个市场只能派去一个人,于强被派往西部的一个市场。
于强在那个城市里举目无亲,吃住都成问题。没有钱坐车,他就步行拜访客户,向客户介绍公司的电器产品。为了等待约好见面的客户,他常常顾不上吃饭。他租了一间破旧的地下室居住,晚上只要电灯一关,屋子里就有老鼠们在那里载歌载舞。
那个城市的气候不好,春天沙尘暴频繁,夏天时常暴雨,冬天天气寒冷,这对于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有一段时间,公司连产品宣传资料都供应不上,好在于强写得一手好字,自己花钱买来复印纸,手写宣传资料。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不抱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每次抱怨时,于强都会对自己说:“开拓市场是我的责任,抱怨不能帮助我解决任何问题。”他选择坚持下来。
一年后,派往各地的营销人员都回到公司,其中有很多人早已不堪忍受工作的艰辛而离职了。后来,于强凭着自己过硬的业绩当上了公司的市场总监。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于强也没有选择抱怨,对于工作的坚持使他在进步的阶梯上得到了飞速发展。一名员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当选择积极负责的态度,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争取进步。把积极负责的态度融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受到老板的青睐,得到社会的认可。
能否让自己不断得到进步,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永远对现状不满,以抱怨的态度做事,那你在公司的地位不可能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你不会做出重要的成绩。
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认为主动独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一个人一旦被抱怨束缚,必定会应付工作,这无异于自毁前程。如果希望改变一下自己的处境,希望自己能够取得不断的进步,那么首先从积极负责开始吧。
化抱怨为积极,牢骚满腹不如负责实干
某知名企业的总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抱怨对工作没有一点帮助,与其不停地抱怨,不如把力气用于实干。有的人虽有远大的理想,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满腹的怨言无处倾诉,如果能把怨气化为志气,努力奋斗,就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怨气并不能给你的工作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或指导,在工作当中,怨气只能成为阻碍事业发展的阻力,将怨气转化为志气,才能努力工作,推动事业发展。在面对坎坷的时候,将自己的抱怨化为抱负,树立重新来过的志气和勇气,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