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心他人,包括顾客、员工、供应商及一般民众
他们会在前门贴上标示牌,清楚说明公司工作的天数及时间。他们会在谈话中及仪态上不时推销自己,在电话中显露他们的热情,他们信守承诺,也遵守时间,并使在他周围的人感到自在。
4对自己的优点、缺点都很谦虚
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并善于利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他们接受管理训练,也寻求他人帮助。
5他们的伦理道德具有表率性
他们经常表现出一种优雅与尊贵的神态,也善于鼓励他人,乐于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6表现乐观,反应适度
他们会将一时的挫折作为迈向另一次成功的基石。他们不会长期处于情绪压抑状态,善于保持情绪平稳,并善于给予别人力量。
7在激烈竞争与努力工作中得到乐趣
他们不仅是聪明的赌徒,而且还在享受冒险乐趣,并努力使犯错的可能性减至最低。
8富于创造力
他们可能不是发明家,但确实具有创新思维,善于创造新观念与制造产品的新方法,并有尝试新方法的意愿。
今天,白手起家的人(指没有受教育而成功的人)已愈来愈少,1977年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前1 300家大企业主中,白手起家者占12%,1980年占108%,而且很少人以没有受过教育而自我标榜。1982年,美国前50家大企业主中46位有大学学位。
总之,你会发现自己创业会有可观的报酬。但首先,你必须视创业为赚钱的活动,而不是兴趣或慈善事业。你必须具备从商的人格特质,正直、驱动力和大胆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自己当老板烦恼多、风险大、工作时间长、刚开始时赢利少,但是创业的成就感可以弥补这些缺憾。如果你天性独立,在大企业里觉得无法施展抱负,那么创建或管理自己的企业可能会带来满足。但不要忘了你永远无法完全独立自主,因为客户、员工和其他人都会占用你额外的时间。但是一个成功的经营者,会从提供产品和服务,提高员工技术水平,面对竞争中获得成就感。最后,多数称职的经营者不见得天生具备这些特质,正规的训练可以让有潜力的企业经营者,知道如何迎接这场刺激的挑战。
做老板之前应思索的问题
多数人都有当老板的欲望,即使在大公司坐领高薪的高级主管也不例外。不过,领教过商业社会残酷的现实后,许多人宁愿呆在有保障而没什么烦恼的大公司。在把时间、汗水、技术投注在自己新建的小公司前,先想想呆在大公司的好处。
·工作有保障,因为大公司多半根基稳固。
·可能有优厚的待遇。
·权责分明,烦恼较少。
·因为没有投资私人的财物,没有风险。
·工作时间比较固定,不必把烦恼带回。
……
但是,对一些喜欢独立自主的人而言,替别人工作很痛苦。他们更坚信失败为成功之母,并不惜为此断粮;他们认为冒险和辛劳终有获得补偿的一天,而且补偿丰厚;他们无法忍受受雇于人的不稳定感和可能遇到的不公正待遇。
虽然多数创业者喜欢追求独立自主的成就感,但他们从来不会完全独立,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身不由己。例如,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客户要应付,而不得不放弃原来陪孩子去游乐场的计划,有些人根本得罪不起。
正确的从商理由应是视从商为赚钱的活动,而不是发泄感情、追求某种时髦或担负某种义务(从商的第一条件是经过仔细盘算后肯定该行业有利可图)。
有一天下午,四个年轻人和他们的老师放学后经过一处屠宰场,看见一匹老马被关在畜栏里,老师问:“你们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第一个青年回答:“臭死了,不应该在都市区从事这种行业。”
第二个说“如果能找到治疗老马的药物,一定有许多动物免于一死。”
第三个十分气愤:“只因为这些温驯的动物不再有利用的价值,上帝就会赞成人们取走它们的性命吗?”
第四个青年估算了每日卖出的肉量、开销和毛利后,做出结?$论:“在此地投资四万元,每年应可赚三万元,利润丰厚,不知还有哪里可以找到这种肥缺?”
第一个青年可以成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第二个是兽医,第三个可成为传教士。几年后,这三个青年可能要向第四个青年的银行申请贷款。
为什么?因为第四个青年的想法正是一个经营者所应具备的。他把一个企业视为谋利的机构,而且精打细算。一个人从小的时候就能看出他是不是经商的料子。如果未来的企业经营者对经商热衷,喜欢独立作业,而且仔细评估过自己的人格特质是否适合这一行业,再加上教育与经验,那么入错行的几率将大幅降低,这些人将是明日的企业领袖。
教育或经验好的经营人才可以是天生的,但依然不排除后天的“点石成金”。系统的教育,尤其是商学教育是必要的。哈佛的MBA毕业生中,48%的人年薪在10万美元以上,54%的人身价超过50万美元,因而不难解释今天美国的商学院及各大学的商科及MBA专业炙手可热的原因了。即使是英国著名的牛津、剑桥大学每年也派近50名管理人员去哈佛受训,因为该训练物超所值。
自己做老板创业要避开的误区
技术误区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听到创业者说“我的技术是最好的,我的技术真的是最好的”。但是风险投资不光是投资技术,在整个项目里技术含量很重要,但它并非全部,还有营销,还有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阿波罗电脑比SUN的技术要好。结果现在谁胜出?还是SUN,靠的是市场,不是技术。所以,营销和管理很重要。
很多人问:“我们的技术最好,你为什么不投资?”事实上,投资者并不是不投资,而是要投资高成长型的企业。现在整个高科技方面在高成长,因此,投资者往往选择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资。高成长包括很多种,不一定仅指科技方面,还包括购并等其他的增值方式。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社会中,很多领域的项目只是找个“龙头”,找到“龙头”之后,再找到很好的人,还有钱,这样就可以做很多的购并。整个美国的汽车工业就是通过购并,现在形成了两大汽车厂。风险投资追求的是高成长,最终实现的是资本增值的最大化。所以他们并不片面崇尚高技术,更看重的是真正市场化的公司。
所有权误区
一些亚洲的老板不愿意找有能力的人来共同合作创业。在投资之前专家对创业者说,你必须找一个CEO,他说:“不行,找一个人来训练我当CEO嘛。”但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是不等人的。所以说,中国要想有世界级的公司,必须有强有力的管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一定要分开,要分得清清楚楚。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大都有一种“所有”情结,不懂得合作与分享。对于创业此乃“大忌”。为什么有的企业都做不大?稍微大一点了,又要裂变?其根源在于人们的观念。
创业之初一定要合力把饼做大。有位创业者就曾深感痛惜地说道:“失误在于当初把股份看得太重,该进来的人没有进来,所以企业至今还是一块小饼。”在创业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创业者要不断吸取他人的教训和经验,尽量避免创业误区,成功的机会才能更大。
谁的公司
当你坐在黑色的高靠背皮转椅上,环视眼前由你亲手料理出来的公司时,会豪情顿生:“啊,我的公司!”
从法律角度看,它确实是你的公司,但当你心里这么认定时,你就排斥了其他人的存在,将自己孤立起来。于是,当你需要员工加班加点时,他们会想,凭什么为你的公司卖命?当你赏识的干将终于能够独当一面时,他却要离你而去,创建自己的公司了。
据有关机构调查,中国的家庭暴力很严重,那些打老婆上瘾的男人,在外人眼中往往是很老实的,为什么在家里却很残暴?除了在外面太压抑,找不到地方发泄外,很大的原因就是太把老婆当自己人了。既然是自己的,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老板把公司仅仅作为自己的私产,也很容易走火入魔,不把员工当人看。媒体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老板对工人搜身,某老板令工人下跪……可以想像,这样的老板一定是私企老板,他把员工和财物混为一谈了,以为自己是工厂的主人,同时就是工人的主人了。最后的结果当然不妙,即使不被曝光,不被查处,这样的公司,也没有一家能做到一流。
无论是员工还是合作伙伴,老板与之都是一种互利的关系,太看重自己,难免损害别人,谁都不是傻子,谁都不愿让人损害,最后的结果,只好是你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柳传志曾经谈到联想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把个人的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正是这个核心价值观,为联想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当初出来办企业时,想的就是成就一番事业,把办好企业作为一个理想来实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要治理好公司,要解决好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就必须回答一个基本命题:公司是谁的公司?“我们的答案是,公司不但是股东的公司,而且是员工的公司。员工应该把自己的追求融入公司的长远发展之中,通过公司的迅速发展,从而体现员工个人的价值。”
这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机制,联想的骨干员工都持有股份,联想上市公司都有股票期权计划。员工与股东利益的统一,造就了老板和员工双赢的局面。
少数人的自私自利,很可能造成整体激情的丧失,而一个丧失了激情的队伍,是绝不可能有战斗力的。
公司既是你自己的公司,又不是你一个人的公司,就像你的财产,既是你的私人财产,又是全社会的财富,最终还是会以各种形式返还社会的。
公司是谁的公司?是大家的公司,只不过记在你的名下。你既然挂了名,就要名副其实,就有责任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都获得最大的利益,得到最大的快乐,你自己才有可能做更多的事,赚更多的钱,你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老板。
这本来是个不难理解的道理,可惜对大多数老板来说还只是个梦想,哪怕你的公司已经改革,员工已经占有相当数量的股份,你真心希望调动起他们的主人翁热情,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但只要你头脑里还响着那个声音——“我的公司!”——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摆出那个姿态,一切就都无济于事了。
没有跷脚老板
很多人一出道就想当老板,而且是跷脚老板,以为投一点资就可以潇潇洒洒进入中产阶级行列。
殊不知当老板很苦,尤其是创业之初,你所付出的劳动量远远超过任何一位员工,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大多数人要具有当老板的基本财力,必须奋斗多年。
就算是有特别的运气或背景使你暴发,要想成为真正的老板,通过经营使这些财富增值,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管理好企业,自己首先必须是行家,而要成为行家,必须亲自去干,在实践中学习。一个国产的MBA,如果没有实践经验,月薪也就是几千元,而发工资给他的老板,可能只是高中毕业,却早已是家资千万甚至更多。没什么不公平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事实上大多数老板选择的项目都是自己熟悉的老本行,一个厨师有可能成为出色的饭店经理,但让他去开个文物店或者办个纺织厂可能就很难。没有做过的事就难免陌生,陌生就做不好,更谈不上做得精。
无论你是不是行家,很多事情都是必须亲自打理的。一个公司,老板在和老板不在,完全是两回事。老板站在员工身后,至少他不敢当面用公司的电脑上QQ聊天。老板如果不能经常过问公司的管理,哪怕一些细节注意不到,问题都会越积越多。
效益就是来自于严格管理,而严格管理的关键,就是有一个认真而刻苦的老板——你自己都喜欢睡懒觉,就别指望员工准时上班了。
凡是你不能亲自了解,亲自控制的事,最终都会出乱子。
也许有人会想,只要有钱,请一个能干的经理人,自己就可以放心休养了。
要达到能请得起经理人,而且是能让你放心的德才兼备的经理人的境地,你的钱就已经不是一点点,你就已经亲自奋斗了多年,劳累惯了,冷不丁让你闲下来,你心里可能会是空荡荡的。何况老板和经理人之间,也是一对矛盾,也有冲突和斗争,遇到凶险的经理人,闹不好连窝都给你掀了。没有经理人,老板睡不好;有了经理人,老板睡不着。
想当跷脚老板的人,有这个想法本身,就说明他是从来没有当过老板的。当过老板的人都知道,老板无论大小,都不可能跷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等着别人给你送钱。
正因为老板亲自在做,亲自走过了发财的每一个阶段,这种经历和素质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哪怕他也有失败的时候,负债累累,但只要心不死,可以肯定他还是会富的。
不要想当跷脚老板,不劳而获的事是不存在的,资本家也很辛苦,要获得剩余价值,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老板就是吃苦,就是全力以赴,就是呕心沥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当老板,也是同一个道理。
像老板一样思考的最高境界是自己当老板。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有你完成从员工到老板的蜕变的时候,你才能够真正地超越自己,超越一个优秀员工本身。不要再犹豫了,只要有信念和梦想,并且不断努力,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做到的,对于当老板来说同样如此。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机遇和财缘。有的人一生当别人的老板,有的人一生让别人当自己的老板。能不能当别人的老板关键就在于能否见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