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必过于计较他是否坦诚
起码在抽象意义上拖延搪塞者是看重诚实的。他那想行事尽量公正的冲动虽然可能与想让你安分守己的需要发生冲突,但他绝对相信与人相处要诚实。他只是喜欢说话吞吞吐吐,不挑明了说而已。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如果你硬要他坦诚相告,却可能在两个方面把事情弄糟。首先是,很可能引起他的负罪感而不会导致他采取建设性的行动。他在自怨自艾之余,也许会像被抓住的罪犯那样,豁出去了,下回依然如故。其次,为了不使你自感没趣,他会尽拣好听的说。这就无怪乎当乔治逼凯特说出对自己够不够当专栏作家的看法时,听到的全是似乎发自内心的阿谀奉承之词了。
乔治可以代之以求教的口吻。比如说,“凯特,即使我眼下干得还算马马虎虎,但当前最需要的还是请你给我提点儿能使我有所进步的意见。”这么说,起码有几个好处。首先,像凯特这种人看重的是上进心,她也乐于在这方面给人以帮助。其次,你要求的只是“意见”,这可以使她不必顾虑说得是否尖锐。你也可以让她看到自己有没有接受批评的度量。为此,当听到任何反面评价时,务必要报之以微笑、点头,并加重语气地说些诸如“太好了”,“这正是我所需要的金玉良言”,“真是受益匪浅”,或是“请再指出几点”之类的话。希望你不要有如下的想法:虽然同意逆耳忠言有利于自身成长,却把对方所讲全视为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或是缺点暴露使自尊心受到打击,将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你不妨自我解嘲,以显示自己并没有丧失想听诤言的初衷。要记住,好两头讨好的人往往将旁人都看成不懂得为了长远好处忍受一时之痛的无知孩童。要是让他对你有了这样一个印象,你在他手下的前途也就到此为止了。同样,也不要让他以为你是个可以任人随意去捏的软柿子。
2警惕依赖倾向
大多数人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能像小孩一样受人呵护。这就难怪善于两头讨好的拖延搪塞者能够使本来具有独立性格的人也陷入受人摆布的境地了。
能让人平息火气总是好事,而这正是拖延搪塞者最为擅长的(尽管他在事后可能感到厌恶)。只要你甘于受他呵护,以后遇到对你的前途不利的事情,他就会依样行事。
3把矛盾摆到明处
好敷衍拖延的老板虽然怕人知道,但实际上他们无一例外地整日陷于烦恼之中左右为难。
有效的应付之法就是要求他们把为难的地方挑明来促使其采取行动。有时只须简单地对他们说:“老板,我看你似乎有点为难,问题出在哪里呢?”这就行了。要是再将问题的一个方面摆出来,比如说,“一方面的问题是眼下预算有点紧,但另一方面的问题呢?”效果可能更好。
怎样应付好抓权的老板
对付这种不愿放手的老板,关键是要采用战术上借力打力的办法,促使对方(也就是你的老板)帮你赢得优势,让他拱手奉上与你的职务和能力相称的权力。不要试图去克服他那不肯放松手中权力的内心顽疾,而要顺着他来。比如,不可去说服处事稳重的老板去做要冒风险的事——那也许是个好主意,但肯定不可能成功。既无一定的推动力又无诱人的回报,却想叫别人去干他们不想干的事,或是劝他们不干他们喜欢干的事,只能是白费力气,注定以失望告终。若向其表示要是能适当加强你的权力,则他在对付公司里潜在的敌手时可以多一个帮手,也许情况就不同了。同样,如果对疑心重的老板说“请相信我”,则你说得越多,他的猜忌只会越重,而要是你请他对你的工作多加监督指导,他倒会增加对你的信任。
随时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是否已引起了老板的不放心。这么做虽然会使自己不愉快,但确实有益。比如,长时间沉默,突然改变话题,使用模棱两可的词句(如“你的工作一般还是不错的”),如此等等,就值得加以思考。可以用请求而坦诚的语气对他说:“如果我过去的表现使你怀疑我有没有能力承担更多的责任,请务必不客气地指出,以便我能在今后工作中及时改正。哪怕事情再小,我也好有所警惕。”然后等待他的反应。要是他果然指出了一些,千万要虚心听取,切不可找借口、作解释。要这么说,“真是太有帮助了!”并请他再多提点宝贵意见。记住这是自己主动请他提的,所以一定要沉住气,务必让他把心里话全都讲出来。听完以后要表示自己明白了他的怀疑所在,“我理解你认为我在花钱上把得不够紧”;还要表明绝不让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的决心,“这正是我去年在掌握预算时的毛病,今后一定杜绝”。如果还是摸不准老板的意向,则不妨向他请教改进的办法。这样做不会有坏处。多项研究表明,大多数老板都喜欢向员工显露自己的高明,要是不向他请教,他倒会觉得不高兴。所以让他知道你佩服他的聪明睿智,正是投其所好。
设法把自己的想法变为老板的决定
要使你的建议符合老板的思路。为此,你必须大致摸清他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最经常的习惯。
怎样应付“万事通”型的老板
1充分做好准备
既然知道“万事通”专家最好吹毛求疵,比其他老板更容不得半点草率、马虎和不认真,所以有效应付这种“大人物”的绝对前提是,对其交办的任何工作都要做好准备。说白了,就是必须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你如果上学时最讨厌按老师的要求条分缕析地去写期末论文,甚至至今还宁愿立即行动而不愿做出按部就班的计划,那以后千万不可这样了。如果要给“推土机”写报告,一定要强迫自己写得条理分明,有理有据,最好能将数据列成表格,事例要分析翔实,把打算做什么和需要多少经费讲得一清二楚。如果要求你提出建议,一定要是则是,非则非,干脆利落,切不可含糊其辞,而且要讲出如此建议的理由。对打印的东西即便是不重要的备忘录也要认真校对,使之不会出现打字或拼写的错误。对计算错误尤须加倍注意,要绝对避免而不是尽量减少。别想做了这些事便会受到表扬,因为这都是一个“思想正常”的人所“应该”做到的分内事。你惟一能盼到的是,在老板心目中由“纰漏不断”一类上升到了“可以放心”的一类。没有这一条,其他应付办法可能全是白搭。
2尽量缩小自行做主的范围
既然这种人生性谨慎,所以建议你尽量缩小自由行动的范围。可能的话,最好挑选易于衡量结果而老板又对其不感兴趣的方面。比如,假如你在一家百货公司担任家庭装修部经理,老板是位对油漆、清漆以及其他装修材料都颇为精通的专家,就不妨试探性地建议他授予你对小商品的采购和定价权。作此选择一是由于小商品属于蝇头小利之类,老板不会看重;二是由于你已经把小商品目录钻研透彻,可以驾轻就熟了。
3不可小看他的专业知识
这种人一般都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感到自豪,并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承认与尊重。他们既然是专家(起码在某些领域的确如此),所以不妨对其知识表示尊重甚至佩服之意。这样做可能不见得有多大好处,但不会有坏处则是肯定的。适当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能使他们对你不像对别人那样吹毛求疵。
4用请教的方式提出问题
直接对老板的结论表示不同看法,只能引起争辩而不会导致共识。那么,当你发现老板的方案存在某些缺陷时,该怎么办呢?也许是有的重要事实由于无法归类而被舍弃,或者是群众中有些似乎异想天开的意见未引起足够重视,如此等等。要怎样才能既促使老板注意这些问题又不致遭到他的断然拒绝呢?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设计出一些问题使老板在造成不良后果以前能自动发现纰漏的所在。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类,分别称为“乖宝宝”型和“外延”型。
“乖宝宝”型的问题通常都以“可不可以开导开导我”结尾。你眨巴着眼睛做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老板在进行“开导”时自然就会发现问题了。
“外延”型的问题就是要求老板把他的想法或计划在时间和范围上展开来谈。
了解你的“老外”老板
如果你在一位“老外”老板手下工作,要想与其协调好关系,就要求你首先了解你老板的所在的国的文化,以及你自己的文化和个人情况。了解不同国家文化,需要漫长的学习过程,你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了解,通过学习其他国家文化,同时也更加清楚自己的文化。
在此文化里,怎样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人定胜天,是自然左右人,是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还是上帝决定人类的一切?任何文化都要面对自然的问题,然而,不同的文化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对组织来说,不同的方法会左右组织的战略和策略。比如,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都认为人定胜天,人控制自然,也就是以“内部为中心”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里,人们会觉得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犯了错,会自己承认。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是以“外部为中心”的文化,认为外部许多因素左右着我们的命运。个人取得了成就,常常强调外部因素的作用;当然,做错了,也潜意识地归咎于外部原因。这就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外派经理,刚到中国时常常抱怨“为什么中国职员那么多借口”的原因。
在此文化里,人与人之间如何保持关系
人际关系包括上级与下级关系、父子关系、夫妻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等。对组织来说,人际关系决定组织结构的有效性。在不同的文化里,社会的角色期望也不同。在中国,由于人治历史的渊源,人情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分量,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很难想像的。但是,某种程度上,这种文化也成为中国法治发展的障碍。例如,在中国,如果老板要员工周末到他家帮忙刷一下房子,通过调查,95%的中国员工都会很乐意在周末无偿地帮他们的老板;然而,在美国,99%的人会拒绝这样做。因为在美国,让员工帮忙刷房子超出了正常工作的关系。而在中国,上下级关系是很微妙的,员工帮帮老板似乎理所当然。了解这些有助于了解你老板对你的期望。另外,还有人与人之间是如何沟通的问题。如亚洲国家的人,常以较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注意对方的感受;而北美的人比较直接,并期望对方言其所思。如不了解这些差异,在沟通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误解。
在此文化里,人们对待时间的观念
时间是直线还是弧形运行?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哪个重要?在不同的文化里,会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时间观念决定工作流程的优先次序。比如,日本公司的年报会强调将来10、20年的计划,法国公司会重视过去取得了什么成绩,而美国公司会重视最近几个季度和一年的计划和目标。因此,如果你对法国老板强调你将来会怎么样,会很没有说服力。
与老板玩“猫鼠”游戏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像迪斯尼动画片《猫和老鼠》完全颠覆了人们印象中传统的猫鼠关系一样,如今的老板,虽然还是那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员工“生死存亡”的“猫”,但“老鼠”们显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老板的关系也就有了很多种可能的演绎方式。有时候,“老鼠”甚至也能“反咬一口”,让老板难受一下呢!
有兴趣与你的老板玩一场新的猫鼠游戏吗?以下这些招数可不是瞎编的,而是无数聪明的“老鼠”在实践中钻研出来的。
最常见的一招:炒老板鱿鱼
英国一家银行的12名职员买彩票中了750万镑头奖,当即一齐走到老板的房间,宣布炒他鱿鱼。在12名幸运儿当中,有初级管理人员,也有普通的柜台及文书职员。鉴于每人可分得625万镑的巨款,所有人都认为可以抛弃现有工作,便决定集体辞职。
彩票当然不是人人能中的,炒老板鱿鱼这一招却是人人都可用的,当然,要炒得潇洒得意,毫无后顾之忧。
最过瘾的一招:挑老板毛病
“事无巨细,婆婆妈妈”,“功劳算自己的,过失算员工的”,“目光短浅”等尖酸刻薄的话常常是白领在背后对老板的评价。可是,牢骚归牢骚,老板终归是老板啊,所以说用这一招只能过过嘴瘾。
最英明的一招:与老板做朋友
要记住,老板与你打成一片并不表示你可以忘乎所以。同事聚会上或私下交往时,他可能会非常和蔼可亲,但是老板是老板,你要提醒自己在次日的工作中仍要保持平日的职业性。
最勇敢的一招:嫁给老板/娶个老板回家
别想歪了!这里丝毫没有叫你去“傍款”或挖老板家墙脚的意思,而是鼓励你大大方方、光明正大、心无杂念、问心无愧地与老板谈场恋爱,最后嫁得如意郎君或者赢得美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