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名高效能人士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它是一种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脱,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我们常常因为拖延时间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会惯性地拖延下去。几次三番之后,我们竟视这种恶习为平常之事,以致漠视了它对工作的危害。
拖延与无所谓的耽搁有本质区别。一个公司常常会因小小的耽搁而导致巨大的损失。1989年3月24日,埃森特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触礁,原油大量泄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但埃森特公司却迟迟没有做出外界期待的反应,以致引发了解一场“反埃森特运动”,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布什总统。埃森特公司为此花费了数亿美元也无法挽回受损的企业形象。
一个高效能人士做事从不拖延,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在上司交办工作的时候,他们只有两个回答。一个是:“是的,我立刻去做!”另一个是:“对不起,这件事我干不了。”某件工作能做就立刻去做,不能做就立刻说出自己不能做,拖延往往与高效能人士无关。
社会学家费哈·库因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力量分析”。在这里面,他描述了两种力量:阻力和动力。他说,有些人一生都踩着刹车前进,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极的想法捆住手脚;有的人则是一路踩着油门呼啸前进,比如始终保持积极、合理和自信的心态。这一分析同样适用于工作。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成都市为一名高效能人士,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发展,你得把脚从刹车踏板——拖延——上挪开。
一、拖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拖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没有在关键时刻及时做出决定或行动,而让事情拖延下去,这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伤害。那些经常说“唉,这件事情很烦人,还有其他的事等着做,先做其他的事情吧”的人,总是奢望随着时间的流逝,难题会自动消失或有另外的人解决它,这永远只能是自欺欺人。一个人无论用多少方法来逃避责任,该做的事,还是得做。
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深化,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就像上文埃森特公司的例子一样。我们没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越来越难。而且没有任何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因此,拖延工作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一个高效能人士是不会任由拖延的恶习来伤害自己的事业的生活的。因为他们明白: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雇主,但受伤害更深的则是你自己。一些人浪费很多精力来拖延工作,却不肯花相同的精力去努力完成工作。他们以为自己骗得过上司,其实,他们愚弄的意是自己。上司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或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细节,但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很清楚,拖延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惯于拖延工作的人身上的。
拖延对于渴望高效的人来说是一种累人折磨,随着完成期限的迫近,工作压力会与日俱增,这常常让一个人疲惫不堪。更严重的是,拖延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绪困扰——拖延”。为此,他们常常苦恼、自责、悔恨,但又无力自拔,结果一事无成。
商场如战场,机会稍纵即逝。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是无法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的。拖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你想让自己提高做事的效能,就应当立即废除拖延,马上行动。
二、不为行动找借口
那些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做事拖延的人无法接受承诺,只想找借口。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千百个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这时候你就应当认真反省一下了。
找借口是拖延者的恶习。利如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有些人却深陷于“激战”泥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
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惰性一旦浮现,即使是摆出与惰性开仗的架势也于事无补。往往在事情的开端,总是积极的想法在先,然后当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很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就马上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工作中只有两种行为:要么努力挑战困难,要么就不停地用借口来辩解。前者可以带来成功,而后者只能走向失败。
高效能人士是不会为自己的执行寻找借口的。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地工作而不是浪费时间寻找借口。
一个高效能人士应是一个把“没有任何借口”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人,他们拥有一种毫不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总裁老托马斯·沃森在看到一些做事拖拉的年轻员工时惋惜地说:“人们如此善于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的确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克服拖延的习惯,并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这种把你应该在上星期、去年或甚至十几年前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习惯,是造成你工作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除非你革除了这种坏习惯,否则你将难以取得任何成就。有许多方法可以帮你克服拖延的恶习:
第一,每天从事一件明确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别人的指示就能够主动去完成;
第二,到处寻找,每天至少找出一件对其他人有价值的事情,而且不期望获得报酬。
第三,每天要将养成这种主动工作习惯的价值告诉别人,至少要告诉一个人。
三、最佳的工作完成期是昨天
对于一名高效能人士来说,最佳的工作完成期永远是昨天。比尔·盖茨说过这样的话:“过去,只有适者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完事务的人能够生存。”
只有做事高效的人才能挤出时间来完成更多的事,这也是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内容之一。帕金森定律认为,低效的工作会占满所有的时间。
避免帕金森定律产生作用的办法似乎很明显:为某一工作定出较短的时间,也就是说,不要把工作战线拉得太长,而是尽快完成各项任务——当然,必须保证工作完成的质量。如果不这样做,你对待那些困难的或者轻松的工作就会产生惰性,因为没有期限或者由于期限较长,你认为可以以后再说。如果你只是从工作而不是从可用的时间上去想,你就会陷入一种过度追求完美的危境之中。你会巨细不分,且又是安慰自己已经把某项(实际上是次要的)工作做得很完美,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主要的目标落空了。
某公司老板要赴国外公干,而且还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句工作人员于是忙得头晕眼花,要把他所需的各种物件都准备妥当,包括演讲稿在内。
在该老板赴洋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也来送机。有人问其中一个部门主管:“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
对方睁着惺忪睡眼,道:“今早只睡4小时,我熬不住睡去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复读一遍。待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老板驾到后,第一件事就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别白白浪费坐飞机的时间呢!”
闻言,这位主管的脸色一片惨白。
一名高效能人士,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自作聪明地设计工作期限,把希望工作的完成期限按照自己的计划往后延。相反,高效能人士都会牢记工作期限,并清晰地明白,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昨天。这一看似荒谬的要求,是保持恒久竞争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惟一不会过时的东西。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公司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奉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工作理念。一个总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人,将永远是一个高效能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