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题寻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是通常使用的正向思维思考方式,但是,当难以找到解决途径时,实际上,也许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问题改变,改变成我们能够驾驭的、善于解决的。
分解难题,把大目标分解为小阶段
当工作中遇到较大的困难时,当距离工作目标尚较遥远时,不妨采取将大目标进行分割的方式,将困难划分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继而有针对性地去攻破,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
当一个人无法将整块牛排吞下去的时候,该怎么办?认为我们根本无法吃下那块牛排吗?当然不。我们会用工具,将牛排切成小块,这样我们便能顺利进食。问题得以解决了。
现实中的问题常常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很难将问题一下完美解决。这时,我们就可以尝试将一个大问题分割成不同的小问题,各个击破。这样远比毫无头绪地寻找一个最佳方案要实际和有用得多。
1983年,伯森·汉姆徒手攀壁,登上纽约的帝国大厦,在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的同时,也赢得了“蜘蛛人”的称号。
美国恐高症康复联席会得知这一消息,致电“蜘蛛人”汉姆,打算聘请他做康复协会的心理顾问,因为在美国有八万多人患有恐高症,他们被这种疾病困扰着,有的甚至不敢站在一把椅子上换一只灯泡。
伯森·汉姆接到聘书,打电话给联席会主席诺曼斯,让他查一查第1042号会员。这位会员很快被查了出来,他的名字叫伯森·汉姆。原来他们要聘做顾问的这位“蜘蛛人”,本身就是一位恐高症患者。
诺曼斯对此大为惊讶。一个站在一楼阳台上都心跳加快的人,竟然能徒手攀上四百多米高的大楼,这确实是个令人费解的谜,他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伯森·汉姆。诺曼斯来到费城郊外的伯森住所,这儿正在举行一个庆祝会,十几名记者正围着一位老太太拍照采访。原来伯森·汉姆94岁的曾祖母听说汉姆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特意从100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来,她想以这一行动为汉姆的纪录添彩。谁知这一异想天开的做法,无意间竟创造了一个耄耋老人徒步百公里的世界纪录。
《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问她,当你打算徒步而来的时候,你是否因年龄关系而动摇过?老太太精神矍铄,说:“打算一气儿跑100公里也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只要你走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一步再一步,100公里也就走完了。”
我们也许没有能力一次就取得一个大的成功,但我们可以积累无数个小成功。一个小成功并不能够改变什么,但无数的小成功加起来就可以让我们成为巨人。
“分”是一种大智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心理上的压力,也能帮助我们将难解决的问题高效解决。
拿破仑·希尔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同样是做房地产生意,杰克计划向银行贷款大约12000万美元,而罗比则向银行贷款11939万美元。
最后,银行贷款给罗比,而拒绝了杰克的贷款请求。
在银行主任看来,罗比的预算具体且考虑很周到,说明罗比办事仔细认真,成功的希望较大。
罗比是怎样做到将预算计划得如此详细呢?罗比介绍了一种将目标逐一击破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你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规划:
假设你的工作计划为5年,让你的5年宏伟目标获得成功的秘诀是化整为零,每天做一点能做到的事。
1.将你的目标分成5份。你把五年目标分成5份,变成5个一年目标,那你就可以确切地知道从现在到明年的此刻你必须完成的工作了。
2.将每年的目标分成12份。祝贺你,你将进一步有了每月的目标了。如果要落实你的五年计划,你现在就更能清楚地了解从现在到下月的此时你应该完成什么了。
3.将每月的目标分成4份。现在你可以知道下星期一早上必须着手做什么了。同时,唯有如此,你才会毫不迟疑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然后,继续进行下一步。
4.将每周的目标分成5~7份。用哪个数字划分,完全取决于你打算每周以几天从事这项工作。如果喜欢一周工作7天,则分成7份;如果认为五天不错,就分成5份。自动地选择哪一种全靠你自己。但是,不论作何种选择,结果都是一成不变的:为了成功,我今天必须做什么?
当你从头到尾采取这种程序后,每天早晨就会胸有成竹地奔向坚定不移的目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到达你最喜爱的乐土。
内容明晰的每周、每月和每年的目标有助于你发挥个人所长,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完成既定工作,从而获取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同时,分成可行的小目标可以减轻你因为茫然不知所措而产生的烦躁。
如果你对所做的事情不断怀疑,事情往往会做得很糟糕。但是,一旦你知道所做的事正好掌握了最佳时机,你就一定会做得更快、更好,而且有更大的热情和冲劲。
确立五年目标,并将它们划分成可以逐日完成的工作还有一个益处,即它能帮你判断你是否已真正瞄准目标。
例如:你从事销售,并决定一年内要拜访500个新主顾才能达到销售额,那么扣掉周末和节假日,一年大约有250个工作日。也就是说,每个工作日只须拜访两个人(早晨下午各一人)就可以达到目标了。
如果你真的一天拜访两个人,将来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一年竟已拜访了500个后,可能就会说:“我还可以做得更好,等着瞧吧!”
或者还有另一种情况,你发现每周五天的计划竟只用三天半就完成了。因此,第二个月的月底,就已经在做第五个月的工作计划了。所以,确立逐日的五年目标这一做法,消除了成功遥不可及的神秘感,彻底把它化为行动。
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就是我们要攻克的目标。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惧难心理,如果困难太大,很容易使我们因畏惧而裹足不前。若将困难划分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继而有针对性地去攻破,那么,无论多大的困难都会被我们瓦解了。
为问题多准备一套解决方案
在善于找方法的人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唯一的。他们总能开拓自己的思维,为问题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最终用最佳方案将问题彻底解决。
在上学时,我们就学会了用唯一的答案来解决问题,于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都会习惯于找唯一的方法。
实际上,并不止一条路通向成功,只要我们用心去找,也可以为问题多准备一套解决方案。
多准备一套解决方案是一种“有备无患”的措施,是一种更敬业的表现,是一种对工作负责的体现,更是一种工作智慧。善于找方法的员工总能够不被固定思维所局限,并能开拓自己的思路,为问题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最终用最佳方案将问题彻底解决。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起奥莱斯特·平托中校,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情报部的官员,也是一个富有方法意识的英雄人物。
一次,一个狡猾的**间谍就栽在他的五套方案之中。
有一天,平托抓住一个自称名叫布朗格尔的可疑分子,凭直觉他认为此人是**间谍,但布朗格尔口口声声称自己是深受德军之害的比利时北部的农民。
平托皱起眉头,问:
“会数数不?”
布朗格尔瞪大了眼睛:
“当然会。”
于是布朗格尔用比利时北部农民惯用的古法文数数,而不是用德语。 平托出了第二道“试题”:他把布朗格尔关在一间屋中,屋门上了锁。到了晚上,平托让几个士兵在屋外点燃几捆草,然后用德语大声喊叫:
“着火了!着火了!”
但是布朗格尔没有求救。
平托用法语呼喊:
“着火了!”
布朗格尔立即跳起来去开门,门开不开,他就又喊又撞,布朗格尔又“及格”了。
第二天,平托与一个军官走到布朗格尔身边,先用法语跟布朗格尔打了招呼,然后扭头用德语对身旁的军官说:
“真可怜!他还不知道今天上午就要被绞死。他是**间谍,我们只能这样。”
布朗格尔无动于衷,他再闯一关。
很多人都觉得平托这次弄错了,可是平托并不这样认为。
于是,他又实施了他的第四套方案:他找来一个农民与布朗格尔交谈。事后,农民告诉平托:“没错!他是个农民,很在行。”
最后,平托决定释放布朗格尔。
平托让人把布朗格尔带进他的办公室,递给他一个文件。布朗格尔平静地注视着平托的手在文件上签了字。
这时,平托对布朗格尔说:
“好了!你自由了,你现在可以走了!”
布朗格尔的眼睛中闪现出一道喜悦的光,但他的脸瞬间就垮了下来,因为平托中校说的是德语。
原来这是平托的第五套方案。既然传统的方法不行,那么就只好换个新的,利用人的得意忘形的心理。
几天后,**间谍布朗格尔被处决了。
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对平托中校的评价是:
“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反间谍专家!”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事不过三”,当三种方法都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是放弃,但是平托却为了搞清一个问题想出了五种解决方法,也因此获得了成功。
有一次,美国的一段长达1000公里的电话线上,积满了因大雾而形成的凝结物,严重影响了电话通信的正常进行。为了尽快恢复正常通信,负责这一段线路的主管部门向社会各界紧急征求“能以最短时间清除凝结物”的方案。有关专家和其他人员纷纷应征,提出了不少建议。主管部门对提出的这些建议都不满意。有的做法复杂烦琐,有的需时过长,有的花钱太多。主管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将这些建议公开做了报道,希望能引起公众的进一步关注和讨论,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来。后来,空军的一位飞行员提出一个方案:驾驶直升飞机沿电话线上空飞行,向下垂直喷射强大的气流,以清除电话线上的大雾凝结物。这一方案最后被采纳,实施效果又快又好。据线路主管部门事后公布的材料说,这位空军飞行员提出的做法是他们收到的第36号方案。
有时,决定我们能否找到解决方案的并不是外界的客观条件,而是自己的内心,当内心为找到方法设置重重障碍时,方法就会离我们远去;当你相信自己能找到更多的方法,并能够出色地解决问题时,方法就会像泉涌般出现在脑海。
本章要义
1.先瞄准,再开枪。找准问题,才能解决。
2.“此路不通”就换条路,“这个方法不行”就换个方法。
3.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总会有更简单的办法。
4.找不到方法,就适当改变问题,会找到新的出路。
5.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目标要一点一点实现。
6.为解决问题准备几套替换方案,尽量设计得周全、方便。